琅琊城

張慕:「什麼意思。」

李慶成:「把人帶上來。」

大門洞開, 兩名侍衛拖著一具凍僵的屍體扔在地上。

「認識他麼。」李慶成凝視張慕雙眼道。

張慕躬身檢視那具屍體, 眼中充滿疑惑,旋即搖了搖頭,神色又十分遲疑。

李慶成道:「再給你一次機會。」

張慕搖頭。

李慶成:「當真認不得?」

張慕始終不說話, 眼底帶著一絲迷茫, 似在艱難地搜索記憶中的印象, 李慶成笑著說:「好像認得,又彷彿不認得了, 沒有說過話, 但總感覺在哪兒見過?」

張慕最終點了頭。

李慶成取出兩封信, 朝張慕一扔, 落在他的腳前,冷冷道:「看清楚了。」

張慕拆開其中一封信,藉著昏暗的燈光審視。

「有這回事麼。」李慶成道。

張慕答:「有的有,有的沒有。江山不要,旁的東西,時時在心裡惦記著。」

李慶成:「對誰說過?」

張慕:「沒有對人說過, 都放在心裡。」

李慶成長吁一口氣, 淡淡道:「誰這麼能耐呢, 連你心裡的事都猜了個准?」

張慕看著那具屍體, 總想不起在哪裡見過, 兩道英挺的折刀眉擰成一個結, 最後說:「我不知道。」

「但他說的那些, 你確實是知道的。」李慶成道。

「你後悔了, 後悔當初那杯酒沒喝。」李慶成的眼中帶著笑意:「是麼,張慕成?」

張慕抬眼注視李慶成,過了很久很久,說:「是。過後我想了許多次,我後悔了。」

李慶成大獲全勝,有種得逞的快意,他終於贏了。

「那麼,再賞你一杯?」李慶成舀起一丸沾了鶴頂紅的醉生夢死,舀進空杯裡。

噹啷一聲清脆悅耳,藥丸在杯中打轉。李慶成拾起杯,輕輕放在案角,杯口朝向孫巖,卻看著張慕的雙眼。

孫巖的氣息窒住,上前一步,跪在李慶成面前。

「陛下。」孫巖道:「孫家為陛下兢兢業業這許多年,從未有過絲毫不臣之心,陛下對嫣兒的娘家也是照拂有加,張慕一輩子都給了陛下,請陛下三思!」

李慶成眉目間帶著笑意,孫巖猛地俯下身去,額頭杵著地面。

張慕端過杯子,對著昏暗的燈光端詳杯中殷紅如血的藥丸,看了很久不作聲。

「放了什麼。」張慕說。

「鶴頂紅。」李慶成輕描淡寫地答道。

張慕:「以後,好好照顧你自己,慕哥先走了。」

說畢將杯湊至唇邊。

「等等。」李慶成道。

張慕的手凝在半空,四名早就得了命令的鷹衛上前,兩名取走□□,兩名按著張慕的手臂,張慕被按得躬下身去,單膝跪地。

李慶成爆出一陣樂不可支的大笑,彷彿惡作劇得逞,接過鷹衛們呈來的□□,放回玉瓶裡,加上塞兒。

張慕始終神色如常,不憤怒,也不詢問,在殿前跪著。

「大將軍的職銜可以除了。」李慶成道:「回去當你的鷹奴罷。」

「我犯了什麼罪?」張慕漠然道。

李慶成:「你沒有犯錯,但你有過這個心思。否則為何有人來劾你?定是你給了人可乘之機,退下罷。」

是日起,張慕以莫須有之名領罪,官降三品,領鷹奴之職,趙楚天退居副隊長。

方青余則領到一把破月弓,以戴罪之身受封東疆參知之職。

「臣這可就走了。」方青余笑道:「陛下打算什麼時候,也給臣按個謀逆造反的名頭?好讓臣回來?」

李慶成面無表情。

方青余唏噓道:「各位大人,千萬記得陷害方某,這可去了。」

「滾。」李慶成冷冷道。

翌日,方青余前往東疆換防。

張慕開始值夜,李慶成的心裡終於踏實了。

天寒地凍,龍央殿內火盆生得旺盛,松枝辟啪響,李慶成在殿內躺著,張慕在殿門口站著。

李慶成小聲道:「咱們要什麼時候,才能面對面地站著,肩並肩地躺著。」

張慕在殿外答:「等你走下來的時候。」

李慶成說:「從哪裡走下來。」

張慕:「龍椅上。」

李慶成:「然後呢。」

張慕:「然後不再回去坐著。」

李慶成說:「那只有等下輩子了。」

張慕沉默了,李慶成又道:「所以你想清楚了,那酒還是得喝,是不?」

張慕:「你既都已明白了,又何必問我。」

李慶成說:「慕哥,你不知道。當初在江州喝下酒的那一刻,你的慶成已經回來了。」

張慕:「我知道的。」

李慶成道:「你既知道,為什麼不喝。」

張慕如實道:「我想喝時,酒被姓方的搶了。」

李慶成又是一陣大笑,笑得在被裡蜷起身。

三年了,他忽然就發現,在這悠久的歲月中,先前的輸贏已不重要,張慕站在殿外,李慶成睡在殿裡,往事猶如隔世,彼此又回到了初識的時光裡。

那些事,那些人,瑣碎飄散,風過無痕。

「我要走了。」李慶成道:「沒意思。」

張慕微一震,愕然以對。

李慶成喃喃道:「待我把東疆平了,現世安穩,慕哥你就抱著我……從太液池邊跳進去,咱們循著水路一直游,游出城去,能麼?」

「你說什麼?」張慕的聲音帶著顫抖。

李慶成輕輕道:「我把皇位留給元徽,咱們就像很久以前那樣,從護城河下出來,騎著一匹馬,到楓關去。」

張慕:「你……慶成?」

李慶成說:「慕哥,進來,我有話想對你說。」

殿門被推開,李慶成把一個卷軸交給張慕,緩緩道:「把它放在明凰殿裡,你要看看麼?你可以看,看罷,喏,我沒想著殺你。」

張慕接過卷軸時,左手仍難以抑制地發著抖。

李慶成翻了個身,面朝牆壁,張慕緩緩展開,那是一份遺詔。

「有唐鴻在,孫巖在,方青余去守著東疆……」李慶成疲憊道:「我今天忽然就想明白了。我打你罵你,奚落你,恨你,趕你走,都是假的……」

張慕腳步聲遠去。

「我說,咱們早就完了。」李慶成看著牆壁,喃喃道:「能再從頭開始一次麼?」

張慕發著抖,跪在明凰殿的盡頭,把遺詔放了進去,再回來時,李慶成已睡熟了,張慕沒有叫醒他,緩緩進殿,跪在龍床邊,呆呆地看著他。

李慶成已為人父,面容較之昔時成熟了不少,然而熟睡的模樣,仍一如往昔,就像十歲時在龍央殿內睡午覺時,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孩。

張慕低聲道:「你都不要了?」

李慶成驀然驚醒,發現是張慕跪著,溫柔地朝他笑了笑:「不要了。」

張慕低低道:「他呢。」

李慶成:「別敗興成不,不還有下輩子麼。」

張慕與李慶成都是同時笑了起來。

「我不欠他的。」李慶成眉毛動了動:「也不欠你的,天下都是我的,我誰也不欠,懂麼?再帶我走一次,我就不再是李慶成了,我躺在這裡是我,離開京城就不是我了,你懂麼?你要的是誰?」

「我君臨天下,連我的命,我的路也選不了,這可能麼?」李慶成低低道:「我坐上龍椅時欠了你們所有人的,再走下來,就把一切還了,還給你們的忠心,還給你們的一腔報國熱血,肝腦塗地,從此就不再欠你們任何人的了。」

「今天我的身上全是債,明天就一無所有,你想帶我走麼,慕哥。」

張慕的眼眶發紅,李慶成只有四指的左手握著張慕手指頭,牽著搖了搖,彷彿又回到了當年龍央殿外,好奇逗那少年侍衛的小孩。

李慶成的眼中籠著一層霧,開口道:

「忙了這些年,總算收拾停當,終於等到今天了。」

長樂三年,春暖花開。

張慕打開一個包袱仔細盤點,裡面是一萬兩銀票,幾件小物事,他把包裹繫好,銀票用油紙包上,低頭在御花園的角落裡,把包袱連著無名刀埋進去,作了個記號。

忽然間他的耳朵敏銳地動了動。

延和殿外御花園中,孫嫣抱著李元徽,問:「慕哥在做什麼?」

張慕道:「看花。」

張慕抬手,拈起春風中飛過的桃花花瓣,微微低下頭,以頎長的手指拈住,逗著李元徽玩。

孫嫣道:「方纔聽到埋東西的聲音?元徽,叫舅。」

「舅——」李元徽道。

張慕難得地笑了起來。

孫嫣道:「慕哥,你今年也三十三了。」

張慕安靜不答,繼而在懷裡摸,想拿點東西當見面禮,然而這些年跟著李慶成征南戰北,一貧如洗,又有什麼能送小外甥的?

「這個給你。」張慕遞出他的玉璜,說:「元徽,好好長大。」

李元徽接過玉璜,孫嫣道:「慕哥你……」

「用不著了。」張慕如是說,英俊的臉龐上籠著一層朦朧的春光,就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年。

「張將軍——!」一名小太監倉皇進了御花園:「張將軍,有大事!陛下宣所有大人金鑾殿議政!」

李慶成率領一幫大臣走過御廊,禮部兩名侍郎與尚書緊跟在天子身後,眾臣彼此交談,議論紛紛,唐鴻憂心忡忡,瞥了站在院外的張慕一眼。

「來得正好。」李慶成與張慕目光一觸,便即分開:「進來說話。」

眾臣簇著天子進了金鑾殿,李慶成注意到張慕靴前儘是泥雪,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笑中略有揶揄之意。

張慕避開李慶成的視線,坐到火盆旁的腳踏上去烤靴子。

「今天東疆來了消息。」李慶成的聲音充滿威勢,轉身朝龍椅上一坐,兩旁朝臣紛紛尋地坐下。

「匈奴人自張慕與方青余換防伊始,就開始不斷進犯我大虞邊界。」李慶成蹙眉道:「眾卿以為,這其中有甚麼玄虛?」

唐鴻搖了搖頭,臣子們議論紛紛,黃謹在一旁笑道:「連陛下都想不清楚的,各位大人當更不明白了。」

「未必。」李慶成冷冷道:「朕本以為匈奴不日將大舉進軍玉璧關,是以作足了準備,然而塞外狼部反覆以游擊戰,侵擾泣血泉至玉璧關一帶,卻沒有大規模軍事行動。究竟是何道理?今天召眾位愛卿來,便是為了詢問此事。」

鷹衛在李慶成身後展開一幅地圖,地圖上虞國東部疆域都標注上了紅圈。

「方青余將軍是否用過兵?」兵部侍郎開口問。

李慶成答:「朕令他按兵不動,方青余此人雖吊兒郎當,但仍是識大體的,不至於貿然出兵劫掠匈奴村鎮,此節可不用擔心。」

唐鴻道:「每次進犯的匈奴兵有多少編製?」

李慶成望向兵部尚書,尚書翻開手中軍冊,答道:「按方將軍的匯告,匈奴兵分六隊,每隊兩千人,無分晝夜,輪番騷擾玉璧關下,幾次企圖翻山越過我軍防線。」

李慶成表情陰晴不定,一名大臣道:「陛下,依臣愚見,這極有可能是一場大規模入侵前的徵兆。匈奴人輪番游擊,卻又無功而返,容易令我軍產生輕敵,消怠之心。若忽然偃旗息鼓,則預兆著更大的行動即將到來,陛下不可不防。」

李慶成淡淡道:「王卿所言有理。」

唐鴻又道:「他們進攻的地點是哪裡?」

李慶成起身,讓開掛在屏風上的大地圖,自絕山起至泣血泉,綿延百里處以硃筆繪出匈奴人的進軍路線。

唐鴻看了一會,道:「很分散。」

李慶成點頭:「每隊兩千人,這麼個翻山越嶺的拚死過來,有什麼用?」

唐鴻心中一動,把數道朱線順勢連起來,最終線端從四面八方匯總,指向同一個地方——玉璧關後的笛城。

李慶成靜了片刻,而後欣然道:「這麼一來就清楚多了,前赴後繼地偷襲笛城做什麼?」

唐鴻緩緩搖頭,殿內大臣們議論紛紛。

「陛下。」戶部侍郎排眾而出:「笛城自古物資貧瘠,又非戰略要地,千年前也不是匈奴人的地方,窮山惡水,匈奴人若要爭奪,該是取泣血泉以南,方家曾經的封地琅琊城才對。」

「是啊……」李慶成瞇起眼:「笛城內有什麼特別重要的麼?張慕,我記得剿除方家叛黨後,方青余守的是琅琊,你守的是笛城,是也不是?」

張慕穿上干靴子,頭也不抬道:「笛城沒有任何異常。」

李慶成緩緩道:「那麼,此事就先放在一旁,說另一件事。駱卿。」

禮部侍郎駱邴之手持一封文書出列。

「啟稟陛下,各位大人,匈奴來使昨日黃昏入京,想與陛下和談。」

朝臣嘩然,交頭接耳間李慶成的聲音響起:「是與大虞和談,不是與陛下和談。」

駱邴之展開文書,恭敬道:「是,匈奴人以絕山為界,割讓泣血泉以北二百里土地,鹿野北端以長冬林為界,長東林連著黑河北面歸匈奴人,鹿野及整個泣血泉歸我大虞。」

群臣聳動,孫巖倒抽了一口冷氣。

「匈奴來使正在偏殿等著。」李慶成道:「這才是今天請諸位愛卿前來,議的正事。」

孫巖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鹿野,長東林等地盡歸大虞,絕山礦產豐富,鹿野土地肥沃,走獸眾多,更盛產藥材,若能得此一地,我大虞東北地域將會進入有史以來最為興盛的時期。」

「關外商人免去兩線匈奴侵擾,也能促進商貿發展。」孫巖瞇起眼,喃喃道:「其中重利,一言難盡,須得讓臣回去列出利弊,詳細說明。」

李慶成早就料到孫巖會這麼說,淡淡道:「如此,內閣與戶部尚書前去商量,給朕一個和談的理由。」

「陛下,臣不贊成。」唐鴻沉聲道。

李慶成道:「那麼唐將軍,你自前去與兵部商量,給朕一個不和談的理由。」

「其餘各部尚書,自選一派,三天後早朝時,兩派論證。」李慶成嘴角一勾:「都回去罷。」

朝臣散了,空空蕩蕩的金鑾殿上,張慕坐著,李慶成站著。

「準備好了麼。」李慶成聲音不大,卻聽得出幾分期待。

張慕道:「準備好了,什麼時候走?」

李慶成說:「等這場事兒完了就走。」

《鷹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