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文名僅次於歐陽修的曾鞏

一、生平事跡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宋代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縣)人,又稱南豐先生。

曾鞏自稱「家世為儒」(《上歐陽學士第一書》),祖父做過尚書戶部郎中,父為太常博士。曾鞏自幼勤於讀書作文,史書上說他「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二十歲後,因文才出眾,得到歐陽修的賞識。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進士。曾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司法參軍,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在這期間,曾鞏對歷代圖書做了很多整理工作,寫過一些「敘錄」,如《新序目錄序》、《列女傳目錄序》、《戰國策目錄序》等,對保存古代文化遺產有很大貢獻。

曾鞏離開館閣,又做了十幾年的地方官吏,頗有政績。最初是「通判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帶),其後又「知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徙襄州」(今湖北襄陽等地)、「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帶),「知福州」(今福建福州一帶)。為了侍奉親老,曾一再申請內調。後被神宗召見,留在京師,「勾當三班院」。元豐四年(1081),朝廷認為「曾鞏史學見稱士類,宜典五朝史事」,任為史館修撰。元豐五年(1082),升為中書舍人,第二年四月病逝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市),終年六十五歲。

曾鞏在政治上較為保守,在文學上頗為進步。當歐陽修發動旨在反對文壇上的綺靡之風,恢復以韓、柳為代表的古文優良傳統的新古文運動的時候,曾鞏毫不遲疑地參加了這場運動。他除了積極支持歐陽修的行動以外,還努力在實踐上貫徹新古文運動的主張,創作了大量的詩文。今存有《元豐類稿》詩文合集。

二、創作成就

(一)散文

在散文方面,曾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名位僅次於號稱文壇之魁的歐陽修。《宋史》卷三一九說他的文章「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自己也以古文自負,常以劉向自比。

他的文章絕少抒情作品,多是議論文和記敘文,就算是記敘文中也常有議論。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立論精策,說理曲折盡意。《元豐類稿》中雜記一類文章不少,著名的有《宜黃縣學記》、《擬硯台記》、《墨池記》、《齊州北水門記》等。《墨池記》是其代表作,原文如下: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於山水之間;豈其徜徉恣肆,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惟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本文是曾鞏在臨川時應州學教授王盛之請而作,寫於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九月。時作者三十歲,還沒有得到一官半職,而文名卻已滿天下了。墨池,相傳是王羲之學書的地方。在這篇「記」中,作者主要不是記敘描寫情事景物,而是因小見大,借事立論。文章從記敘墨池遺跡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說明王羲之成為大書法家,並非所謂「天成」,而是他勤奮學習的結果。在語言運用上,文中多採用設問句,並能將「記」與「議」有機地結合起來,於委婉含蓄之中,寓有發人深思的無窮意趣,確實不愧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總的來看,他的這類文章能於虛處著神,以跌宕為勝,以議論為波瀾,但議論多於敘事和抒情。儘管他有意模仿歐陽修,但也只學到了那種搖曳多姿的筆意,而不能像歐陽修散文那樣餘味曲包,富有情韻。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可以說是情致較少的一個。

(二)詩歌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詩。現存詩四百餘首,大都寫得比較質樸,尤其是他的七絕,寫得頗有風致。諸如《西樓》、《城南》、《詠柳》等,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現舉《城南》一詩析之如下: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這首詩是寫日常習見的雨後春郊景象:山上、路邊的桃李,由於脆弱嬌艷,花開易落,經過一夜暴雨的沖洗,已飄零殆盡,唯有田野上的青草顯得青翠可愛,樸素平凡之中往往蘊含著頑強的生命力。這一深刻的哲理通過桃李與小草的對比鮮明地顯示出來。此詩主要寫雨中景與雨後景,於清雋之中富有陰柔之美,與《西樓》側重寫雨前景而境界開闊、筆鋒勁健不同,可謂風格迥異,各盡其妙。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脫脫:《宋史》卷三一九《曾鞏傳》,中華書局,1977年。

(二)作品

《元豐類稿》,清光緒庚寅慈利漁浦書院重刊本,《四部叢刊》本。

(三)其他

1.王水照:《曾鞏散文的評價問題》,見《唐宋文學論集》,齊魯書社,1984年。

2.馮中一等:《唐宋八大家散文選》,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

《唐宋文學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