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995 | 寵愛與被寵愛

1995

寵愛與被寵愛

語錄

在樂壇多年,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名和利,而是獲得一幫忠實的擁護者。他們對我的支持,令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他們對我的愛戴與擁護實在令我非常感動。

——1985年

張國榮談自己的成長與收穫

張國榮在最音樂事業最巔峰的時刻告別了舞台退出歌壇,令歌迷倍感惋惜。

張國榮的嗓音有獨特韻味,低音渾厚,高音清透,共鳴圓潤,著名音樂人、作家黃霑形容「入耳之舒服,有似陳年干邑,醇醇地流入咽喉」。自從他退出歌壇開始,就反覆不斷地有同行、媒體、歌迷勸他重新復出。他置若罔聞。他是真的厭倦了偶像歌手的生活,不願自己的人生被「歌唱」而俘虜,始終沒有答應復出邀約。

但是他又真的喜歡唱歌。據朋友們說,每次結伴唱KTV,或是在私人宴會中,張國榮總是一首接一首,令在場同伴大飽耳福。1993年初拍攝的賀歲片《花田喜事》裡,劇情需要演唱一小段粵劇《求神》,在周圍眾人的百般勸說下,他終於答應親自錄製這段粵劇,並聲明,這是因為電影需要,而非自己復出歌壇。

1992.11.1.錄製《求神》這段粵劇只有短短1分多鐘,為了這珍貴的一分鐘,當年電影放映時,竟出現了觀眾提著錄音機進場的盛況,就是為了錄下這段「張國榮的歌聲」,以便「常聽常新」。

這之後,張國榮彷彿找到了宣洩自己「唱歌癮」的渠道,他先後在電影《東成西就》《白髮魔女傳》《金枝玉葉》《夜半歌聲》《風月》中盡情高歌。奇妙得很,退出歌壇的張國榮反覆被邀請飾演音樂人的角色。《夜半歌聲》裡,他是民初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歌劇家,為此,他親自寫了三首有歌劇風格的「戲中戲」作品,一詠三歎,令人折服。《金枝玉葉》裡,他又飾演一位在樂壇呼風喚雨的音樂監製,一曲《追》唱得人如癡如醉,劉嘉玲在現場聽到「汗毛直豎」,電影裡的「歌手選拔」一幕,還安排選手惡搞張國榮本人的經典金曲,令人笑破肚皮。

電影中的歌曲越來越多,已經足夠出一張唱片了。唱片公司的遊說更加積極,此時他自己心態也發生變化,兩相契合,終於獲得了他的首肯。1995年7月7日,唱片《寵愛張國榮》放在了各音像店最醒目的位置。

《寵愛張國榮》唱片封面

張國榮之所以選擇從未合作過的滾石唱片公司,除了希望能接觸更多音樂人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滾石答應張國榮「不宣傳」的條件。這也是張國榮復出歌壇的前提,他不願被市場綁架,只想創作自己滿意的音樂,唱自己喜歡的歌。張國榮復出歌壇是如此水到渠成,但仍然反覆被問到「為什麼」,懶得解釋,他笑說:「那麼多不會唱歌的人都在出唱片,為什麼我不能復出?」又有媒體指責他出爾反爾,他笑得更歡:「我又不是處女,難道我還要立貞操牌坊?」

自信滿滿的張國榮回來了!

他絕非妄自尊大。由於不作宣傳,其實歌迷完全不知情《寵愛》裡的歌是什麼樣的,但毫不影響其銷量,在香港幾乎以每分鐘銷售兩張的數量迅速被搶購一空,一舉創下當年全港唱片銷量冠軍。第二年的第二張專輯《紅》,在唱片封面上更是連名字照片都沒有,只有一片火紅,再一次引爆香港樂壇。被問及是否擔心不宣傳會影響銷量?他的回答讓記者瞠目結舌:「我的歌迷會自動去買的。」

首版《紅》唱片封面

張國榮的「自負」,建立在對自己藝術的信心上,建立在自己對歌迷的真誠上;歌迷寵愛張國榮,是因為偶像更寵愛歌迷。

1992年張國榮第一次踏足中國大陸,到北京拍攝《霸王別姬》。為他指導京劇的張曼玲老師一直跟著他,親眼見到這位「香港巨星」是如何受歡迎。劇組為了保持安靜的拍攝環境,盡量封鎖具體行程,但「神通廣大」的粉絲們總是千方百計打探到偶像行蹤,屢禁不止,張國榮不論到哪個飯店、或是到哪個排練場,周圍都是蜂擁而上的歌影迷。也有很多年輕人不敢直接跟偶像當面接觸,會繞著彎兒找到張曼玲,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卡片、本子,請求轉交簽名。

最初她拿著一大堆卡片遞到張國榮跟前還有些猶豫:「國榮,你看,那麼多……」

張國榮從來沒有二話,全部拿過來:「沒問題,簽!」刷刷刷,大筆一揮。

「這兒還有兩個。」

「來來來……我都簽了。」

有一位女學生,獨自穿越大半個北京來到香格里拉酒店忐忑地等著,當張國榮得知情況後,不僅認真地為她簽名,還親自掏錢打車送她回家。

其實何止這些影迷,到飯店吃飯時,一聽說是張國榮來了,不管是廚師還是服務員,都匆匆地趕到他所在的包間,期望能與巨星合影、簽字留念。張國榮從來不拒絕,每次都很熱情地跟服務員一起合影,一起照相,給他們簽名。

94年生日宴,與餐廳服務員一起合影張國榮對類似的情況實在習以為常,他若是外出,恐怕就沒能有一頓飯能安安靜靜地吃完。《霸王別姬》在上海首映時,劇組人員於西郊賓館設宴。這是一個原本只接待各國政要的賓館,見慣大人物的服務員們居然默契配合,前一個端上菜餚,後一個立刻遞上本子,張國榮總是笑瞇瞇地放下手中的筷子,逐一簽名。

張國榮說:我生命裡五分之一時間都在為大家簽名。

身邊的朋友都有感到厭煩的。99年他赴在新加坡參加慈善演出,本已行程十分緊張,拍攝時不停有熱情的粉絲前來打擾,工作人員忍不住問:「你有感到煩嗎,常常有這麼多人圍著你?」他搖搖頭:「若不是他們這樣煩我,我不會有今天!」

張曼玲老師總結:我覺得他總是把每個人都放在他心裡。

告別演唱會開場前為場外歌迷簽名,每天如是1996年,張國榮的咖啡店終於開張。這是張國榮的夢想,也是他在1989年的告別歌壇演唱會上對歌迷的許諾:「到時候你們憑手中的演唱會票尾,就可以到coffee shop內換一杯免費咖啡。我知道,幾十萬杯免費咖啡一定會讓我大蝕本,但是這個蝕本生意我願意做。」

開業當天,銅鑼灣窄窄的馬路被前來捧場的朋友、傳媒、以及張國榮的粉絲擠得水洩不通,到了必須出動警察來疏通交通保護安全的地步。藝人從商本不是什麼稀奇事,何況這不過是一間小小的咖啡店。但是,這是張國榮的咖啡店!他的魅力著實非同小可。

「為您鍾情」咖啡店開業盛況

這間「為您鍾情」咖啡店也同時兌現了「可以憑演唱會票尾換一杯咖啡」的承諾。有記者特地到現場調查一番,現場確實有許多歌迷取出票尾,但是得知兌換了咖啡後必須將票尾回收,紛紛表示寧願自掏腰包買一杯咖啡——誰捨得捨棄講珍藏多年的演唱會票尾?

張國榮與他的粉絲就是這樣互相信賴著。

每次開演唱會,為了顧及歌迷希望與偶像親近的願望,他都會安排握手環節。瘋狂的歌迷蜂擁而上,他被拽得東搖西晃,要靠保安把他「拔」出歌迷的包圍,下一瞬,他又義無反顧地鑽進另一邊歌迷的熱情裡。難免被歌迷的指甲劃傷,鮮血淤青是常有的事,他回到台上看著麻木腫脹的手,戲稱「像豬蹄一樣」,但第二天,受傷包著紗布照樣再次闖進歌迷堆中。每次演唱會結束後,他都親自將歌迷送的鮮花和禮物抱入後台。他的家中,專門辟有一個房間安置粉絲們的各種禮物和信件,他對粉絲給他的愛十分珍惜。

1988年底,相熟的電台DJ告訴他有位小歌迷聲仔被確診為骨癌晚期住在醫院,醫院臨終關懷科的護士試探著詢問是否可以請偶像滿足小歌迷的願望。張國榮立刻答應了,在聲仔生日時特地帶上自己的親筆簽名的CD和純影集來到病房探望聲仔,送給聲仔一個難忘的生日大禮。其後數日,他遠赴澳門拍戲,但從來不忘每天一個電話打到醫院,與孩子聊天,直到他安詳離世。這件事情他不讓媒體報導,孩子的母親寫來感謝信執意讓雜誌刊登。

隻身低調探望患病小歌迷

新晉香港歌手側田近年在電台節目上秀出自己兒時的一張照片。是他在淺水灣飯店偶遇張國榮,立刻鼓起勇氣向偶像索取了簽名。當年側田還是個9歲的孩子,可是偶像的親切和善深深烙印在腦海中,成為永恆的美好回憶。他說,正是因為張相片的價值,令他深深瞭解到偶像對歌迷的意義。多年後自己亦成為歌手,對前來要求簽名和合影的fans總是有求必應。

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信手拈來不勝枚舉,及至這麼多年以後,仍然每年都有歌影迷分享曾經的美好經歷和回憶。

張國榮對粉絲的一片真心,人人都能感受得到,所以粉絲亦回饋給他最真摯的情感。在今天的社會裡、在娛樂圈裡,很多藝人都是宣傳機器,是經濟公司包裝出來的產品,不能說這樣是錯的,因為很多時候,觀眾只是需要一個幻想中的偶像。但是在充斥著「生產品」的娛樂圈中,有這樣一位歌藝、演技都已臻完美、又始終保持赤子之心的明星,顯得如此珍貴。

一方面,他滿足現時對一個「明星」的所有要求。他英俊帥氣的容貌、他不羈自我的性格,已經足夠引起粉絲的代入與幻想。而他與時俱進的音樂與電影作品,令他始終與時代保持同步,令他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粉絲。

另一方面,他的真誠與真心,他熱忱坦蕩的人格魅力令他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令迷上他的粉絲無法自拔。

有許多人問,2003年前後離世的香港巨星這麼多,羅文、梅艷芳、黃霑……都是香港樂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為什麼只有張國榮,能讓人牽掛至此,在每年四月、九月(他的忌日與生日)從未間斷自發舉辦各類紀念活動。

其實紀念活動遠不止此,從2003年至今,在香港、北京、上海、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洛杉磯、巴黎等全球各地,每年都在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電影放映會、榮迷收藏展、藝術研討會、慈善義賣會,甚至不乏官方性質的活動,比如韓國首爾在2009年曾舉辦以他名字命名的「張國榮電影展」,又比如2007年榮迷在日本橫濱組織的「霸王別姬藝術展」,被選為中日交流項目。

為什麼?除了他在歌壇、影壇的藝術成就確實卓越,在很大程度上亦正是因為他本人的真、善、美,令粉絲難以忘懷。榮迷的懷念,又如同滾雪球一般,吸引著更多年輕一代被他所吸引。

到今天,他已離開整整十年,他已經不可能再有新的作品面世。但是這樣一位明星,仍然在不斷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粉絲,他們被稱為「後榮迷」,有學者稱其為「後張國榮時代」。張國榮叱吒歌壇的時候,他們甚至還沒有出生,他們迷上張國榮的時候,偶像已經離世,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迷戀與熱情。他們研究他的作品,延續他的善心,頗有「傳承」的意味。

是偶像的才華與魅力使他得到跨越時代代溝的粉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亦正是因為一代代粉絲的追念,令偶像得以不朽。

張國榮童年不快樂,令他對「愛」字特別敏感。他喜歡照顧別人,亦強烈渴望被更多的愛包圍。他曾許下心願:「希望你們永遠都會記得我,因為每一晚,你們給我的掌聲和歡呼聲,我都會永遠記住!」

所以,如果你愛他,如果你懷念他,請你告訴他,天國的他一定會很高興。

繼續寵愛張國榮吧,不要停!

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資料

✔ 《我和張國榮的忘年交》張曼玲專訪,《往事》節目,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2008年8月。

✔ 《The Idea of Leslie 想像張國榮》,2007年3月31日第八次「張國榮藝術研討會」上,香港文化評論人林沛理的發言。

✔ 《新加坡演藝圈回憶張國榮數次獅城演出經歷》,2003年4月新聞。

✔ 《榮少雖重口齒 歌迷唔貪便宜》,1996年5月7日新聞,東方日報。

✔ 《張國榮把溫情送給長眠的聲仔》,《大眾電視》雜誌第588期,1988年12月25日。

《這麼遠那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