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馮反直到聯直反馮

前文已經說過,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正當吳佩孚率領的直軍與奉軍在山海關、九門口一帶鏖戰白熱化的時候,部署於古北口方面的直系將領馮玉祥突然率領部隊回師北京,聯合直軍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衛戍副總司令孫岳,實行倒戈,發動政變,囚禁總統曹錕,從而導致了吳佩孚率領的直軍大敗,精銳損失殆盡。馮玉祥之所以回師倒戈,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項就是當時張作霖採取了聯馮反直的策略。為了與馮玉祥達成同盟,張作霖曾派馬炳南與馮玉祥秘密聯繫,達成了直奉戰爭期間秘密合作的協議,張作霖為此還付給了馮玉祥200萬日元的經費支持。

可惜好景不長,馮奉聯手扳倒直系大佬曹錕和吳佩孚後,北京政權名義上是由段祺瑞執掌,實際上則是馮奉兩方共管,但是馮的實力遠不及張作霖,因此管著管著馮就把天津給管丟了,緊接著北京也成了張作霖的天下,馮忍氣吞聲,只好以退為進,宣佈下野以坐等時機。不久機會果然來了。郭松齡反奉時決定聯合馮玉祥,雙方一拍即合,又由郭松齡出面邀請了當時的直隸督軍李景林達成了三方同盟,約定共同倒戈。幸虧張作霖採取了分化瓦解策略,讓馮玉祥與李景林之間產生了隔閡。再加上戰爭爆發後,郭松齡軍事發展異常順利,馮玉祥便不想履行原來與李景林之間達成的協議,而想趁機圖謀李景林的直隸地盤。總之郭松齡反奉戰爭爆發當天,馮玉祥就不顧盟約,命令張之江進駐北京的豐台至落垡一線,宋哲元部集結於多倫。11月28日,宋哲元率騎兵向熱河首府承德進發,引起了李景林的不滿及疑慮。與此同時,國民軍二軍、三軍在佔領保定後,也分路急速向天津進軍。這更加劇了李景林的恐慌。11月30日,馮玉祥派熊斌及王乃模到天津,直接要求李景林率部去熱河,讓國民軍一軍借道援郭。這實際上是公開表示,要李景林將直隸完全讓給國民軍。李景林急忙托張樹聲向馮玉祥輸誠,並派自己的高級顧問韓玉辰會同黃郛去張家口疏通。韓問馮玉祥國民軍對李企圖怎樣,馮明白表示,由李騰出原有地盤,率所部移駐熱河,沿途當予以便利。而與此同時,國民軍已進佔熱河,實際上,國民軍連熱河也不想讓李景林所得。這就把李景林逼到了不得不與奉軍聯合的一方。12月1日,李景林決定對國民軍進行武力抵抗,但面對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精銳部隊的進攻,李景林招架不住。1926年1月,天津也被馮玉祥國民軍張之江部佔領了。這樣,利用郭松齡反奉的契機,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國民軍就佔領了察哈爾、綏遠、熱河、北京、天津、河南等大片地區,兵鋒直指山海關。馮玉祥國民軍與李景林的這一場戰鬥,史稱國奉大戰。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馮玉祥的國民軍。馮玉祥的國民軍與1926年南方國民黨組織北伐的國民革命軍不是一回事。馮玉祥於1924年10月23日發動政變推翻曹錕、吳佩孚以後,宣佈所屬部隊脫離直系而改編為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兼國民軍第一軍軍長,胡景冀任副總司令兼第國民軍第二軍軍長,孫岳任副總司令兼國民軍第3軍軍長。各軍招兵買馬,又藉著此次攻打李景林的契機,收編了不少潰兵,得到了迅速發展。到國奉大戰結束時,馮玉祥國民軍第一軍下轄6個師又8個旅,獲得京畿、察哈爾、綏遠、甘肅等地盤;國民軍第二軍下轄11個師又19個旅,獲得河南地盤;國民軍第三軍下轄1個師又8個旅,獲得河北地盤。1926年1月,反奉失敗的郭松齡部將魏益三宣佈與馮玉祥合作,將其部隊改稱國民軍第四軍;隸屬於張宗昌直魯聯軍的第二十四師師長方振武也脫離直魯聯軍,將其部隊改稱為國民軍第五軍。這樣,國民軍擊敗李景林後,一時聲威大震,風頭蓋過了奉系。而此時奉軍因為郭松齡兵變,實力大受影響。雖然山東還有張宗昌的直魯聯軍可以鉗制,但江浙一帶又有孫傳芳的五省聯軍威脅著張宗昌。因此從總體上看,經過郭松齡兵變,奉系從總體上已經處於弱勢,尤其是張宗昌部,已經被馮玉祥及孫傳芳兩大勢力包圍,形勢非常不妙。

在此緊要關頭,張作霖縱觀全局,又一次做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其外交方向由已經不復存在的聯馮反直急劇轉為聯直反馮,那就是要扶持和借助直系吳佩孚力量,形成對馮系國民軍的反包圍。那麼吳佩孚會同意嗎?

回過來又要說一說吳佩孚了。此時吳佩孚去了哪兒?1924年11月3日,因為馮玉祥倒戈而一敗塗地的吳佩孚帶著殘部2000餘人,在塘沽乘上華陽艦浮海南下。11月7日,船到青島,山東督辦鄭士琪不讓其上岸,還拒絕提供淡水和糧食。12月中旬,吳佩孚抵達南京,剛剛在蘇浙之戰中獲勝的齊燮元迎接,但吳佩孚不敢上岸,畢竟齊非嫡系,怕遭暗算。12月17日,吳佩孚沿長江航線一路西行抵達漢口。這裡是他起家的地方,有自己的嫡系蕭耀南坐鎮湖北。蕭耀南原為直系第三混成旅旅長,跟著吳佩孚一起參加了直皖戰爭,勝利後吳佩孚將第三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五師。1921年,湖北督軍王占元部下嘩變,吳佩孚以南下增援為借口幫助蕭耀南奪得了湖北地盤,因此吳佩孚對蕭耀南有知遇之恩。吳原以為蕭為其一手提拔,必然聽命於他,哪知蕭耀南卻派人暗示吳佩孚,不歡迎他留漢組織護憲軍政府。吳於是離開,北上河南洛陽,這裡是他當年率第三師駐紮的老巢。不久,鎮嵩軍憨玉琨部攻入洛陽,吳佩孚宣佈下野,上雞公山養病,吳佩孚在雞公山未住多久,國民二軍胡景翼又進入河南,吳佩孚只得乘火車再次入鄂。蕭耀南怕引火燒身,為阻止吳佩孚入境,竟拆毀鐵路,吳無奈只得在廣水下車,一時間茫茫中國竟沒有這位昔日大帥的容身之地。當時有川軍楊森的代表劉泗英在吳處,自告奮勇到武漢遊說蕭耀南「緩段全吳」。蕭耀南表示自己不會做馮玉祥第二,之所以拒吳入境只不過為了保全武漢,最後雙方達成協議:一、同意吳移駐湖北黃州。二、吳的衛隊以兩營為限。三、所乘兵艦決川號和浚蜀號的武裝解除,僅供作為交通工具和自衛。1925年1月5日,吳佩孚到達黃州西山暫住,之後又移駐岳州。

張作霖與吳佩孚

就在吳佩孚無兵無權困守岳州的時候,機會來了。前文已經說過,馮玉祥倒戈後暫時實現了馮奉共管,但過不多久,馮系佔據的天津、保定以至北京等地,都先後為奉系控制,馮玉祥勢單力薄,為改變被動局面,只好改變策略,積極聯合南方的直系殘餘孫傳芳。此時孫傳芳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在江浙戰爭中獲勝,把盧永祥驅趕出了江蘇,但緊接著盧永祥帶領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獲勝的奉軍大規模南下,先後佔領了江蘇、安徽,兵鋒直指上海。這樣,馮玉祥、孫傳芳二人在「抗奉自保」的一致目標下,很快不謀而合,結為異姓兄弟,相約南北兩路夾擊奉軍。同時,為增加勝算,他們認為吳佩孚在長江中下游還有一定的影響和潛在勢力,如能拉吳佩孚出來,那麼勝算就更大了。於是孫傳芳以五省聯軍的名義公推吳佩孚為領袖,共同討奉,以壯聲勢。與此同時,一些失敗的直系將領張福來、彭壽莘、李濟臣、靳雲鶚等相繼來到武漢,連日商議如何復興直系勢力。在內外壓力下,湖北督辦蕭耀南也只得率湖北將領通電擁吳,並請吳佩孚再次出山,共定國難。

1925年10月15日,孫傳芳以反對奉軍壓迫上海工人運動為名,通電討伐奉系,兵分5路向奉軍猛攻,浙奉戰爭爆發。我們前文已經講過,這場戰爭讓楊宇霆和姜登選敗逃北方,引發了郭松齡兵變,也導致了兩桃殺三士的結果。其實它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那就是造就了吳佩孚的復出。

1925年10月21日,吳佩孚從岳州乘坐軍艦來到武漢,隨即掛出「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部的大牌子,自任總司令。為壯聲勢,吳佩孚還組建了一個很強大的班子來幫他唱戲,延請了章太炎為總參贊、蔣百里為總參謀長、張其鍠為秘書長、張福來為營務處長、張志潭為外交處長等等。至於軍隊,主要是把湖北的部隊加以整編,以蕭耀南為討賊聯軍鄂軍總司令兼後方籌備總司令,寇英傑為第一路軍總司令、陳嘉謨為第二路軍總司令、盧金山為第三路軍總司令。其他的還委任了川軍、桂軍、黔軍總司令等等,不過這些部隊大多是掛掛名而已,起不了實際作用。就這樣,在戰敗後差不多一年時間,吳佩孚又東山再起了。

也許有人會問,孫傳芳那邊不就是浙閩蘇贛皖五省嗎,怎麼一下子變成了十四省?其他的九省是哪些?其他的九省分別是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山西,但這九省除了湖北是吳佩孚可以控制的外,其他八省不過是虛與委蛇,所謂「十四省聯軍」,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但不管怎麼樣,吳佩孚還是東山再起了。本來,十四省聯軍就是為了討奉而組建的。當時奉系的勢力發展太快,各地方軍閥人人自危,這十四省就是聯合了所有反奉的勢力,其中還包括岳維峻國民第二軍(胡景翼已於1925年4月病逝)所控制的河南以及孫岳國民第三軍所控制的陝西。吳佩孚揮師北上的時候,孫傳芳已經擊敗了楊宇霆和姜登選。前鋒直抵張宗昌控制的山東。

按照此前約定的作戰計劃,孫傳芳督率五省聯軍進攻蘇皖,驅逐楊宇霆和姜登選。待到張宗昌南下支援的時候,國民軍二軍即河南的岳維峻出兵山東、吳佩孚率鄂軍進攻魯南,消滅張宗昌。最後,馮玉祥的國民一軍與北上的隊伍一起合力,最終消滅李景林和關內張學良、郭松齡的奉軍。

就在各部順利推進的時候,形勢卻又發生了劇烈轉變,那就是奉軍內部發生了郭松齡兵變,郭松齡率領著張學良的精銳部隊第三方面軍進軍山海關,直逼張作霖的東北老巢。借此機會,馮玉祥揮師東進,打敗了李景林,收編了李景林部十幾萬人的武裝,並迅速佔領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方。一時間馮玉祥聲勢大漲,風頭遠遠蓋過了張作霖。敗軍之餘,張作霖為圖自保,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迅速轉變戰略,決定由剛開始的聯馮反直轉而為聯直反馮。

張作霖想聯直反馮了,問題是人家直系是否會同意?特別是吳佩孚,張作霖剛剛在一年前打得吳佩孚輸光了老底,好不容易才藉著湖北地盤以及反奉名義東山再起了,這苦大仇深的吳佩孚會同意嗎?

不出張作霖意料,吳佩孚居然就同意了。原來在吳佩孚的心裡,張作霖雖然可恨,但最恨的人卻是從背後插上一刀的馮玉祥。對吳佩孚來說,部下不忠不誠,如果不加以懲戒,以後誰都可以從背後開槍了。而且從利益的角度而言,此時的馮玉祥控制著京津,又與北方的蘇聯密切聯繫,實力最強,威脅也最大,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來直奉兩系都有可能被馮玉祥各個擊破。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吳佩孚與張作霖之間越走越近。1925年12月,張作霖的代表楊宇霆和吳佩孚的代表蔣百里在大連會晤,初步達成合作意向。1926年1月份,雙方終於形成了合作協議,即:奉方承認吳佩孚以長江流域為基地,而吳則支持奉方從華北除掉國民軍勢力。

1926年1月21日,張作霖以進攻郭松齡殘部——即已被改編為國民軍第四軍的魏益三部為借口,出兵關內;吳佩孚也正式通電討馮,命令寇英傑率部進入河南,張作霖的聯直反馮戰略取得了成功。

《關東梟雄張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