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奎吾

(清浦奎吾Kiyoura Keigo 1850.3.27—1942.11.5)

出任第23屆(1924.1.7—1924.6.11)內閣首相

清浦奎吾(1850—1942)是一位官僚政治家,在政黨勢力異常強大時出任首相,恰如其本人所言,是犯了「時代錯誤」。

清浦組閣前長期在司法界、內務省系統任職,先後擔任過司法相、農商相、內務相,從1906年被敕任為樞密院顧問官起,曾任樞密院副議長、議長等要職。

第二次山本權兵衛內閣因虎門事件倒台後,攝政於1924年1月1日授命清浦奎吾組閣,當時清浦已74歲。

由於長期在樞密院任職,清浦對政情的發展變化不甚瞭解,自始便投入貴族院的懷抱,使研究會為中心的貴族院官僚勢力掌握了組閣命脈,結果出現了大部分內閣成員由貴族院推舉、「首相拔擢推薦的閣員竟無一人」的怪現象。

這屆被稱為「貴族院內閣」或「特權內閣」的政府一成立,就引起輿論的反感。繼原敬、高橋是清內閣後,加籐友三郎、山本權兵衛及清浦奎吾內閣均屬於非政黨的「超然」內閣或「中間」內閣,政友會等政黨三次被排斥於政權之外,憤懣之情難以控制。就在清浦組閣前後,政友會、革新俱樂部、憲政會三大在野黨派分別召開會議,認定清浦內閣是特權階級的內閣,決定以打倒這屆內閣為目的,不與政府合作。

然而,清浦內閣成立後,議會第一大黨政友會內又出現嚴重分歧,進而導致該黨成立後的第一次大分裂。以山本達雄、中橋、元田、床次四總務為首的反總裁派,力主與政府合作,繼而聯袂退黨,而隨其退黨者竟超過政友會議員的半數。隨後,退黨者組成政友本黨,表明了支持現政府的立場。這一突變,似乎給清浦內閣帶來了機會。

但政局瞬息萬變,分裂後的政友會在總裁高橋是清率領下,為推翻清浦內閣堅持鬥爭。高橋本人放棄華族爵位,以示鬥爭到底的堅定決心。在反對清浦內閣的鬥爭中,各在野黨觀點逐漸接近,最後在辭掉樞密顧問官的三浦梧樓斡旋下,高橋、加籐、犬養等議會三大在野黨派首腦舉行會談,確認了「根據憲政精神建立政黨內閣制度」的方針,實現了政友會、憲政會和革新俱樂部的聯合,史稱「護憲三派」,日本史上第二次護憲運動由此全面展開。

護憲三派大力宣傳鼓動群眾,抨擊現內閣的建立紊亂了憲政本義,違背時代精神,激化階級鬥爭,誘發民眾思想惡化,應堅決打倒。政府方面則反唇相譏,指責在野黨不以國事為重,蠱惑群眾,製造事端,致使階級鬥爭激化。雙方都以防止階級鬥爭激化為立論點,彼此吵得一塌糊塗。

1月26日,舉行皇太子結婚典禮,第48次議會臨時休會。同月30日,護憲三派首腦參加了大阪舉行的關西擁護憲政大會,當日乘車返回東京。當他們乘坐的列車駛至愛知縣一宮站附近時,列車險遭顛覆。第二天議會復會,在野黨立即向政府提出質詢,要求首相出面解釋這次未遂事件。鐵道相小松首先做了答辯,隨後清浦首相匆匆登壇,正欲演講時,三個暴徒闖入會場,頓時秩序大亂。清浦下令緊急休會,隨後蠻橫地解散了眾議院。政府在譴責護憲三派的同時,宜布三個月後舉行大選。

以清浦內閣及其友黨政友本黨為一方、護憲三派為另一方的選舉戰空前激烈。選舉結果是護憲三派大勝。長期作為在野黨推動普選運動的憲政會當選151人,一躍成為議會頭號大黨。政友會當選105人,革新俱樂部當選30人,三派當選議員286人,佔據議會絕對多數席位,政友本黨只獲得109個席位。大選的結果決定了清浦內閣垮台的命運,清浦旋即提出辭職。

清浦提老朽之軀主掌政治,自接過相印起即受到第二次護憲運動的猛烈衝擊。他的理政能力,如同他在施政演說時一味地囉嗦「當前當前」一詞那樣,顯得貧乏無力。其執政期間辦成的「大事」,或許可以舉出操辦皇太子婚禮一事。清浦內閣發表的五條施政綱領未等付諸實施,便隨著內閣垮台而化為泡影。

以清浦內閣的倒台為界,日本正式進入「政黨內閣」時代。

《日本首相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