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田弘毅

(廣田弘毅Hirota Kōki 1878.2.14—1948.12.23)

出任第32屆(1936.3.9—1937.2.2)內閣首相

廣田弘毅(1878—1948)是日本戰前文官法西斯勢力的典型代表,對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全面侵華和發動太平洋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是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定為甲級戰犯並處以絞刑的唯一文職官僚。

廣田是九州福岡鍛冶町一個石匠的後代,幼名丈太郎。父母是一個月能幹35天活的勤勞百姓,被鄰里稱為「35天先生」。廣田家境並不寬裕,據說廣田上小學時,常靠賣馬藺、松枝或在殯葬儀式上為人提白紙燈籠,賺些零錢貼補學費。

廣田的少時聰敏好學,寫得一手好字。其家鄉福岡是民間右翼團體玄洋社的駐地,初中時因學習柔道與玄洋社發生接觸,接受了玄洋社倡導的忠君愛國主張。考入東京第一高中後,借助同鄉的前輩、玄洋社頭目頭山滿等人提供的捐款,辦起私塾「浩浩居」。後在內田良平幫助下加入講道館,取得柔道二段段位。如此經歷,使他與玄洋社等民間右翼團體建立了密切關係,其妻則是玄洋社成員月成功太郎之女。這些經歷是他後來成為法西斯官僚的淵源。

1905年,廣田從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次年領事官考試合格成為外交官候補。1907年到北京赴任,開始外交官生涯。此後直至1932年,先後在駐英國大使館、商工省、美國大使館、外務省、荷蘭公使館、蘇聯大使館任職,歷任外務省歐美局局長、駐荷公使、駐蘇大使。為簽訂日英同盟、起草對華二十一條效過力。

廣田是個積極的對外擴張主義者,同時是個較為老練的職業外交官,對大隈內閣以「最後通牒」方式強迫中國接受二十一條要求和內田康哉的「焦土外交」曾持保留態度,主張以巧妙溫和的方式實現日本的目標。

1933年9月,廣田接替內田康哉任齋籐實內閣外相。鑒於政府已承認滿洲國,退出華盛頓、倫敦海軍條約和國際聯盟,「焦土外交」所要達到的短期目標已經實現。為改變日本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維護和擴大在華權益,他上任後宣稱開展「和協外交」,並在「和協」的幌子下與中國政府談判,實現了中國與「滿洲」通車,恢復中日通郵,甚至使兩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一度使「九一八」 事變後日趨緊張的中日關係出現某種緩和跡象。但是,廣田外交不過是侵略外交的另一種形式,是以「使中國追隨(日本)帝國的方針」為前提的,實質上是侵略者要把侵略變成即成事實,還要讓被侵略者與侵略者保持「親善」的強盜外交。

1935年8月,廣田連任岡田內閣外相,經與軍部大臣協商,制訂了對華交涉三原則,即所謂「廣田三原則」。這三項原則的內容是,國民政府要徹底取消排日言行,採取依附日本的親善態度;事實上承認滿洲國;與日本攜手反共。這不僅使「和協外交」具體化,也暴露出廣田與軍部法西斯勢力是一丘之貉。與此同時,在華日軍的侵華行動從未停止,大搞所謂「華北自治」運動,繼而炮製了冀東傀儡政權。華北的緊張局勢,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1936年發生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實現合作。中華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宣告了「和協外交」及「廣田三原則」的徹底破產。

1936年3月,岡田內閣因「二二六」 事件垮台後,廣田受命組閣。

廣田內閣是一屆完全按軍部意圖建立的政府。組閣工作剛一開始,內定擔任陸相的寺內壽一便發表談話,聲言新內閣不能是自由主義的、維持現狀的內閣,必須排除擁護議會中心主義、擁護政黨政治的政治家入閣,內閣成員必須與軍部步調一致。陸軍推選陸相時提出條件是,新內閣必須在強化國防、「國體明征」、穩定國民生活、刷新外交等四個方面體現出「庶政一新」。

對於軍方的要求,與其說廣田是一味屈從,不如說是欣然接受。陸軍點名反對的入閣人選,他一律更換,「庶政一新」的四點要求,他全盤採納。

「二二六」 事件後,社會上發出「整肅軍隊」的強烈呼聲。陸軍中的統制派借「肅軍」之名,徹底清除了皇道派,牢牢控制了軍隊,並以防止退役皇道派將領擔任軍部大臣為由,恢復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加強了軍部干預政治的實力,從制度上完全掌握了對政府命運的生殺予奪大權。對此,廣田一概聽之任之,通力「合作」。

1936年8月,廣田召開五相會議,按照軍部早已擬好的計劃,制訂了《國策基準》和《帝國外交方針》,確定以美蘇為主要敵手,同時防備中國、英國的南北並進國防方針。根據這一方針,政府開始著手建立適應總體戰的國內統制體制,編製了比上年度增加30%的龐大財政預算,重點用於擴大軍備開支。此外,政府公佈了《不穩文書取締法》、《總動員秘密保護法》、《思想犯保護觀察法》三法律,旨在全面加強思想統制。

在對外關係上,廣田內閣積極與法西斯德國勾結,於1936年11月,簽訂了《日德防共協定》,向著建立國際法西斯聯盟邁出了重要一步。

可以說,廣田執政時期,已經為法西斯專政體制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1937年1月,政友會議員濱田國松在眾議院大會上猛烈抨擊了軍部的專橫,上演了濱田與陸相寺內「切腹問答」的一幕,由此引起政黨與軍部的正面衝突。寺內要求廣田解散眾議院,廣田害怕引火燒身,遂提出辭職。

1937年6月,近衛文縻第一次組閣,廣田再任外務相。7月,日本全面侵華,廣田外交隨著日軍在戰場上的得逞徹底剝下了虛偽的面紗,到近衛發表「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聲明時達到了極限。但是,「和協外交」變為恫嚇外交後,不但未使中國人民屈服,反而激發了抗戰到底的鬥志。近衛政府為這一外交政策上的失算懊悔不已,廣田因負有直接責任,近衛改組內閣時將其罷免。

退出近衛內閣後,廣田作為政府重臣,仍為不斷擴大侵略戰爭獻計獻策,直到日本戰敗投降。

1948年12月23日,廣田在巢鴨監獄被處以死刑,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日本首相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