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沼騏一郎

(平沼騏一郎Hiranuma Kiichirō 1867.10.25—1952.8.22)

出任第35屆(1935.1.5—1939.8.30)內閣首相

平沼騏一郎(1867—1952)是戰前日本文官法西斯分子代表,素以極端反共著稱。

1867年,平沼出生在津山藩(今岡山縣)武士家庭。1888年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畢業後,長期在司法省任職。歷任司法省民刑局局長、最高檢查院院長、最高法院院長、司法次官、第二次山本內閣法相等職。1924年任貴族院議員、樞密顧問官,1926年被授男爵,任樞密院副議長,1936年升任樞密院議長。

平沼外表「舉措嚴謹,難得一笑」,一副「性格陰險」相,實際上也是「表裡如一」。他效忠天皇,為把天皇專制體制推向極端不遺餘力;視共產主義為洪水猛獸,必欲根除而後快。1910年5月,第二次桂內閣在全國實行大搜捕,逮捕社會主義分子及其同情者數百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大逆事件」。次年,幸德秋水等24人被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當時平沼騏一郎任民刑局長,後升任最高法院檢查官,是直接審理這一案件並決定最後判決的主要人物。然而,這段罪惡的醜行竟成為平沼引為自豪的經歷,事後提及此事時,他還洋洋得意地說:「要現在審理這樣的大案,我不知道是否能這樣解決,恐怕要用10年時間吧!」

平沼作為執法官,對國民毫不手軟,對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卻是另一副面孔。1914年第一次山本權兵衛內閣時期,海軍官員接受德國西門子公司賄賂醜聞敗露,牽涉到首相山本和海相齋籐實。時任最高檢查院院長的平沼本已掌握了齋籐受賄10萬日元的證據,但卻秘密壓下不予追究,反誣這是德皇威廉二世策劃的陰謀,欺騙輿論,矇混過關。事後,平沼供認,這樣做的初衷是「不能傷害天皇統率下的海軍」。對維護天皇制是否有利才是平沼內心的法律準繩。

從鎮壓「大逆事件」起,平沼在司法省大力培植親信,逐漸形成以該省官僚為基礎的「平沼閥」勢力。

1924年虎門事件發生後,平沼網羅司法省的部分官僚、軍官、右翼學者和民間法西斯分子,成立國本社並出任會長。國本社在全國設立了170個支部,發展會員20萬人,其輿論陣地是《國本新聞》和《國本》雜誌。國本社是日本最早的由政府官員發起的右翼團體,按平沼的話說,「我們的任務是不能讓紅色勢力得逞,必須予以撲滅。於是我想從民間做起,首先要教育青年一代」。至1936年解散止,國本社在平沼的領導下,以普及「國民教化」的名義大力宣傳天皇至上思想,惡毒攻擊社會主義及民主主義,推動了日本法西斯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主義長足發展,經過第二次護憲運動,日本進入所謂政黨政治時代,資產階級政黨為爭取輿論倡導的「實行普選」口號已經有了兌現的條件。一貫反對普選制的平沼知道普選已是「大勢所趨」,但又不甘心束手就範,於是策劃了「甜果」加「大棒」的毒計,以樞密顧問官身份操縱樞密院向加籐高明內閣施壓,使議會在通過普選法的同時,也通過了《治安維持法》。《治安維持法》不僅是用於鎮壓共產主義運動的,正如平沼事後所言,它也是遏制資產階級民主的枷鎖。

隨著30年代後法西斯運動的興起,以平沼為代表的文官法西斯勢力在政府中得勢。從司法界起家的平沼,經過樞密院的十餘年經營,擴大了勢力和影響,到第一次近衛內閣辭職後,連向來對平沼無好感而抱有戒心的元老西園寺,也無法限制平沼的「發展」了。1939年1月,國民中無「人望」、政府有勢力的平沼騏一郎接替近衛組閣。

平沼內閣不僅保留了前內閣的多數成員,而且沿襲了前內閣的施政方針。平沼在施政演說中聲稱,新內閣將進一步加強戰時體制,全力解決中日戰爭。為此,第74次議會通過了政府提出的空前龐大的財政預算案。1939年度總開支96億日元,其中一般開支僅為37億日元,餘者皆為追加或臨時軍費,收入不足部分的62億日元,靠增加稅收2億日元和發放60億日元公債解決。平沼內閣還根據總動員法,向議會提出並通過了89項法案,其中多數為經濟立法,實現了以法律為依據,對生產、貿易、資金、物價、勞務等國民經濟生活的全面統制。對所謂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平沼內閣的新措施是,在已有的總動員中央同盟之外,又設立以荒木貞夫文相為委員長的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自上而下推進奴化教育,驅使國民為侵略戰爭賣命。但是,由於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出現了兩個並行的中央領導系統,實際效果甚微。

在對外關係上,平沼內閣時期日本的侵華戰爭依然一籌莫展,在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下,武力征服或「和平工作」均無起色。

近衛內閣時期遺留下來的是否締結日德意反共協定問題,是平沼內閣對外政策的重大爭論點。陸軍和日本駐德、意大使強烈主張將這個協定締結成一個全面的軍事同盟,海軍和宮廷集團則主張同盟的對象僅限於反蘇反共,力求避免刺激英美。在平沼執政的近八個月裡,五相會議就日德意三國同盟問題反覆討論了70餘次,結果還是無法統一意見。

在平沼內閣爭論不休,對德談判遲無進展之際,關東軍繼上年在張鼓峰地區挑釁蘇聯軍隊被挫敗後,1939年5月又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地區製造事端,釀成日蘇間長達三個月的大規模武裝衝突。8月,蘇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飛機和坦克掩護下,對入侵的日軍進行反擊,日軍第23師團幾乎全軍覆滅,損失兩萬多人。經此沉重打擊,日軍再不敢輕易在中蘇邊境玩火。

諾門坎事件加劇了日蘇間的緊張關係,促使日本在反共道路上更加靠近德國。然而,世界形勢變化莫測,希特勒德國為吞併波蘭,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玩弄外交陰謀,於8月23日突然與宿敵蘇聯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這一消息好似晴天霹靂,平沼聽到消息後手足無措,驚呼「歐洲天地出現了複雜離奇的新形勢」,不知道如何去應對。8月28日,平沼率內閣辭職。

平沼下台後最關心的還是如何維護天皇制和防止日本「赤化」,他以懷疑一切的目光審視日本發生的一切,以至達到神經質的地步。在他看來,1940年近衛文縻再次上台後組織的法西斯黨大政翼贊會,有使日本「變紅」之虞,認為「凡是進入這裡的人,不論是否軍人,其中都有紅色人物,情況的發展相當嚴重」,擔心如此下去,日本將「變成大政翼贊會的天下,皇室要被廢除」。因此,他再三勸說近衛不要把大政翼贊會搞成一個政黨。在擔任第二次近衛內閣內務相時,平沼把粉碎「紅色勢力」的活動作為頭等要務。1941年春,他在幕後操縱,揭發了所謂企劃院事件,竟將和田博雄等一批軍部、大政翼贊會組織局成員視為「同情共產主義,企圖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分子。按照平沼的思想邏輯,部分軍人竭力推動對外侵略戰爭的目的,是「借戰爭把國內搞亂,以便普及紅色思想」。在他眼中,甚至東條英機這樣的戰爭狂也帶有「紅」味了。基於這種怪誕的想法,他建議在不損害天皇制的前提下,盡早結束戰爭,向同盟國投降。

戰後,在國際正義力量的壓力下,平沼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押上審判台,法庭認定平沼「雖不是用槍炮作戰的軍國主義者,卻是以其思想及熟練的智力持續作戰的詭辯家」,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結論是:甲級戰犯,處以無期徒刑。

1952年8月22日,平沼騏一郎在巢鴨監獄服刑間病死。

《日本首相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