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泥濘的政壇「獨木橋」

「輕量級」環境部長

時局不安,風雲變幻。1994年是德國的超級大選年,在總統選舉之後,又進行了聯邦議會選舉。時年已64歲的基民盟「超級父親」科爾,再次率領基民盟在聯邦議會選舉中,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了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候選人魯道夫·沙爾平,連續4次當選為德國總理。

是時,這位有著「統一總理」美譽的總理需要重新組建內閣。

在內閣部長人選遴選過程中,科爾咨詢了默克爾的意願。科爾決定在新內閣組建時,將默克爾的「婦女和青年部」與「家庭和老人部」重組為一個「家庭部」。是年,默克爾尚未結婚,顯然不太合適擔任這一職位。科爾提議,由默克爾擔任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反應堆安全部部長,這讓默克爾十分歡喜。

環保部不是婦女和青年部那樣的清水衙門,擁有很大的權力,同時涉及自然科學的方面較多,默克爾是物理學的博士,專業十分吻合,如此,1994年11月17日,她宣誓就職。

默克爾的前任是托普費爾,此前他已經在環境部長這個職位上干了7年。托普費爾自1987年上任以來,大力推行他的環保政策,擴大環保部門的影響力。他認為,德國工業化日益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環境問題,譬如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被過度開採,工業污染嚴重,廢水、廢渣、廢氣的排放標準太低等,導致空氣、水等人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都受污嚴重。

除了已經暴露、刻不容緩需要治理的環境問題以外,擁有前瞻性眼光的托普費爾,還看到了未來伴隨經濟發展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為此,他東奔西走,做了大量準備性努力。

托普費爾為了推行他心中的環保政策,採用了極為強硬的行事手段。他從不考慮相關部門的利益,為解決汽車製造行業帶來的環境問題,他與工業部的部長產生矛盾;因為快速發展的建築事業帶來的污染問題,他與建設部的關係也很惡劣;他又因德國統一後大量高速公路建設而引發的問題與交通部交惡。

托普費爾的強勢環保政策,為他帶來了戲劇性的後果:他的聯邦同事們實在難以忍受他的性格,不少聯邦部長先後到總理科爾那裡告狀。於是,1994年重新組建內閣時,時任基民盟與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黨團議會第一幹事長的呂特格斯,向科爾建議解職托普費爾。科爾為了組成一個更為團結和睦的內閣,接受了呂特格斯的建議,放棄了這位頗有能力的環境部長。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那些與托普費爾交惡的部長竊喜之際,托普費爾又被科爾重新起用,並且擔任職權更大的建設部部長。消息剛一披露,不少人大跌眼鏡,那幾個告狀的部長更覺得難堪,托普費爾本人也是頗為尷尬,之前自己在環境部長任上時,一直與建設部矛盾重重,不想現在卻要做建設部部長。這個小插曲,也能看出科爾知人善用的政治家眼光。

默克爾剛上任環境部長,就是噓聲一片,畢竟她一路都是在被低估中走過來的。此前,默克爾雖在婦女和青年部做得比較出色,取得了諸多成績,但在人們心中,婦女和青年部與環境保護和核安全部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一個是基本無事的清水衙門,另一個則是政治中心部門,面對的問題紛繁複雜,對國家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媒體開始戲謔地稱默克爾是越級挑戰,「輕量級」選手挑戰「重量級」工作,無疑是自尋死路。

托普費爾在任時,德國經濟下滑,增長緩慢,但他領導的環境部一枝獨秀,依然是高效、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且制定了有長遠眼光的環境政策,這對於經濟的復甦有巨大的拉動作用,人們早已信任托普費爾。而如今經濟剛剛起色就來了一位越級挑戰的「輕量級」部長,這如何能讓人信服呢?

在「科爾的小姑娘」之後,默克爾又多了個「輕量級部長」的綽號。因為有了之前的經歷,默克爾明顯淡定多了。任媒體極盡挖苦之能事,她甚至連出來反駁的想法都沒有。對這些新聞她採取老辦法,不聞不問,默默地開展工作,靜靜等待最佳時機,以改變人們對自己的固有印象。

此時的默克爾宛若一個精明沉穩的狩獵者,以極大的耐心隱忍著,期待一擊必得。

相比於婦女和青年部的工作,這一次默克爾上手要快得多。上任伊始,她就先和各大小部門修復關係,不再走強硬爭取的路線,完全是一派溫和合作的工作方式。

托普費爾過去早已把那些得罪人的事幹完了,這在無意中為默克爾掃清了最大的障礙。默克爾只需依著托普費爾的路線,堅定地走下去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的確,默克爾在4年任期內,是沿著托普費爾的路線走的,沒有提出更多新觀念,只是把托普費爾沒來得及推行的部分環境法規繼續實施下去而已,可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落實遠比想法更有意義。

默克爾自上任以來,耳邊一直充斥著懷疑和嘲笑聲,眾人看她的眼光也完全是不信任和輕視,這讓她心裡很不舒服。默克爾下定決心,必須在上任之初好好整頓,以此展示獨立、強幹的個人形象,擺脫托普費爾的影子。

要想樹立威信,讓人刮目相看是最好的辦法。不過上任之初,默克爾並沒有表現的機會,每天的日常工作又不會給同事和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聯合國柏林氣候峰會將要舉行時,默克爾才算等到了一個重塑個人形象的契機,她默默地做著準備。

在默克爾耐心地等待柏林氣候峰會到來時,有個不識趣的人出現了,他是托普費爾曾經的副手,國務秘書施特洛特曼。他的存在讓默克爾突然發覺,在塑造正面形象之前,打一下「出頭鳥」也算不錯的立威辦法。

默克爾剛進環境部工作,儘管能感覺到周圍同事的不信任,但他們至少表面上對於默克爾的決定都表現得服服帖帖,唯一敢當眾和默克爾叫囂的就是施特洛特曼。施特洛特曼也的確有向默克爾叫囂的資本,畢竟默克爾在環保領域還只是個新手,而施特洛特曼已經和托普費爾組成雙人搭檔,在環境部工作了8年。

施特洛特曼並非針對默克爾,他向來性格如此,仗著自己能力出眾,在托普費爾時代就常常讓領導當眾出糗,下不來台。托普費爾也對這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搭檔表示無奈,可愛才之心最終讓他不得不接受施特洛特曼性格上的一些缺點。而托普費爾在擔任環境部長之前的經歷,也讓他更能在這方面耐心十足。

托普費爾於1978年至1985年期間,先是擔任萊法洲環保與衛生部的國務秘書,隨後又擔任了該州部長,沒有人比托普費爾更瞭解箇中滋味了,他強烈地感覺到,二人搭檔一定要默契配合,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正因如此,托普費爾多了一份理解施特洛特曼的心,畢竟有能力且搭檔默契的人不是那麼容易找的,而且施特洛特曼最多是在小事上擺擺架子,大事上還是力挺托普費爾的。

默克爾來了以後,原本沒有什麼重大工作要處理,所以施特洛特曼處理大事的能力根本沒來得及展示,就被默克爾當作反面教材給解職了。或許是施特洛特曼運氣不佳,其實只要等到柏林氣候峰會,默克爾也許就不會解雇他,她一定會愛惜施特洛特曼的忠心和能力。

施特洛特曼被解職的原因,不僅僅在於他本人桀驁不馴的個性,默克爾實際上想借此機會除去托普費爾留下的「遺老」們,徹底打造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環境部。

解職一個國務秘書需要一定的流程,首先她必須先徵得內閣以及科爾同意,最後由總統簽字發佈。解職施特洛特曼的消息在內閣一經提出,托普費爾就勸默克爾慎重考慮,但默克爾一心想清除托普費爾的殘餘勢力,以至於托普費爾的苦口婆心也是適得其反,直接導致施特洛特曼被解職的速度加快。而解職的原因則更簡單,施特洛特曼年事已高,建議提前退休。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默克爾的第一把火燒得太旺了。施特洛特曼被解職的消息傳到民眾耳朵裡後,人們紛紛表示難以置信。原本民眾就不太相信默克爾能勝任環境部長一職,否則也不會以「輕量級部長」來稱呼她,現在竟然連富有經驗的施特洛特曼也被解雇,簡直是太兒戲了。不少媒體此時也落井下石,順著眾人之口,大肆批評默克爾這一不成熟的做法。

默克爾的同事們也很震驚,要知道施特洛特曼是托普費爾留下的二號人物,多年的工作令其在環境部樹立了很高的威信,可竟然被年紀輕輕的默克爾直接解雇了,真是不可思議。

自此,環境部內再也沒有人敢小看默克爾,即使心裡不服,也不敢再有所表露。默克爾可謂一箭雙鵰,不僅清除了托普費爾的殘餘勢力,更讓身邊的同事見識到自己威嚴的一面。默克爾早就猜到同事們的心理,此舉也算是讓自己心中想法成真罷了。

為了彌補施特洛特曼留下的空缺,默克爾從內務部挖來了管理專家埃卡德·堯克。堯克在環保方面雖是新手,好在他的從政經歷很豐富,能從旁輔佐默克爾。實際上,默克爾最中意的人選是自己當初在婦女和青年部時候的國務秘書豪斯曼,但他被科爾留在了家庭部。

隨著堯克的到來,默克爾為環境部所做的人事調整告一段落。不管默克爾解雇施特洛特曼的做法正確與否,至少得到了實權,在同事心中也樹立了權威,在民眾心中更留下了一個全新的印象。就這樣,默克爾在一片不信任的眼光中,帶著全新的環境部揚帆起航。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