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從幕後到台前

初現鐵腕之風

走近葉利欽,是普京人生走向輝煌的重要開端。只是,他並非一步登天,在輝煌之前仍需諸多磨礪。

普京在總統辦公室工作期間,一直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可僅憑這些就能成為「非常重要的人」嗎?顯然不能。領導看重的是能為自己排憂解難的員工,雖然領導也喜歡任勞任怨,只顧低頭看路的員工,不過若能時不時地抬頭看天,便證明其頭腦的聰穎,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更容易成為領導的心腹,晉陞之路也會越發寬廣。無疑,普京就是這樣一個可成為領導心腹的人——他幫葉利欽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那是1998年的「鋼軌革命」。

當時,俄羅斯每個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當地選民投票直接選舉出來,作為俄羅斯最高權力機構的中央政府失去了官員的任免權。其實,這樣做在某一程度上可體現出民主的特性,然而也有其弊端所在。

雖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官員,可令官場更加規範、透明,但由於中央政府失去了任免官員的權力,不少地方官員開始不受管束,這讓中央政府十分頭疼。

當時,俄羅斯的經濟仍是持續赤字,中央財政非常緊張。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重振經濟,所以對地方上的財政撥款很難全部都做到按時供給。由於政府沒有了任免權,再加上地方政府很難從中央政府中獲得利益,越來越多的地方官員更是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裡。幾方面因素的組合發酵,導致各地方的分離勢力也都開始活躍起來。

逐漸失去對地方控制的中央政府,面對日趨強盛的地方政府,一直在想著行之有效的解決之法。是時,地方政府甚至認為自己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同時考慮到中央政府既沒辦法撤銷他們的官職,又不能及時為他們提供資金,所以他們更加囂張,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中央政府都找不出合適的條款給予他們懲罰。

量變引起質變。到了後期,地方政府逐漸開始公然藐視上級權威,不僅不執行上級命令,還理直氣壯地公然與中央政府反著干。他們不斷挑釁,且還將中央駐聯邦主體的代表驅逐出去。原本,地方政府需要向上級繳納一定的稅務,但後來他們拒絕繼續上繳。非但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甚至越俎代庖,插手國家的外交政策。

在地方分裂勢力的挑唆之下,地方政府暗中慫恿人民罷工抗議。如此,西伯利亞、俄羅斯北部地區的煤礦工人紛紛罷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這股罷工浪潮很快席捲了俄羅斯所有的煤礦地區,幾乎所有煤礦工人都加入到這場罷工活動當中,他們高呼著「葉利欽下台」、「償還工資」、「改變現在的經濟政策」。這樣喊喊口號並不是他們的宗旨,他們希望讓中央政府知道他們的厲害,於是切斷了全國主要的鐵路、公路的交通線。這場浩大的罷工活動,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鋼軌革命」。

這場罷工活動,導致俄羅斯的交通幾乎處於癱瘓狀態,交通不暢也使得商品無法運輸,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燃料供應不足的情況。這下,中央政府徹底慌亂了。而中央政府一慌,正中地方政府的下懷,早就對中央政府心懷不滿的地方政府開始了更加肆無忌憚的破壞活動——一些地區紛紛採取了緊急措施:斯塔夫羅波爾地區政府發出禁令,禁止任何人將食物運出城外;作為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的伊柳姆日諾夫,甚至打算趁亂獨立。

情況越來越危急,再不想辦法控制局勢,任由事件發展、升級,後果將不堪設想。危難關頭,葉利欽想起了當初冷靜殺死野豬的普京。當初那麼危急的關頭普京都可以沉著冷靜,應對一切,此時他也許能想出萬全之策,幫中央政府渡過眼前難關。

剛剛擔任總統辦公廳第一主任的普京,在首次擔任如此重職之時便被葉利欽委以如此艱巨的任務,這對他本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若換旁人,難免慌亂陣腳,但普京鎮定自若,他知道,情況越是不利,就越需要冷靜下來,這樣才能更加清晰地分析問題。

普京意識到,「鋼軌革命」最應優先解決的問題,是阻止分裂主義活動。這次事件主要是有分裂勢力從中作梗,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俄羅斯像蘇聯一樣解體。故此,必須要控制這些分裂勢力的繼續擴展,如不採取有效措施,俄羅斯國內很可能會出現新的、不可預測的巨大動盪。不僅如此,俄羅斯甚至可能如他們所願被肢解,到時俄羅斯的領土完整以及國家統一都將成為泡影。

想到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也隨之暴露出來,普京連夜制訂相關計劃,在他強硬的手段之下,各地方政府企圖趁亂獨立的計劃被徹底壓制了。這是普京第一次展示他的鐵腕之風,他的機智果斷,成功緩解了俄羅斯的不安局勢。不過,普京過於強硬的手段,也很快便遭到強烈的批評。他們說普京是「帝國主義者」,嚴厲斥責其實行的強硬政策。

普京並未因這些負面聲音而放棄,相反,他繼續使用強硬的手段來打壓那些頑固分子。很快,他下的這劑「猛藥」就發揮了作用,那些與中央作對的地方政府,一改當初不合作的姿態,慢慢地向中央政府屈服、靠攏,彼此間的關係也開始趨於緩和。

普京施用強硬的政策,帶領著俄羅斯走出了當時的困境,但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首腦人物。要知道,這些人不好惹,可能會在背地裡捅刀子。可普京並不介意,因為他出色地完成了葉利欽交給他的任務,所以他贏得了總統的信任,比起被其他人憎恨,當下被總統賞識才是最重要的事。

當然,為總統辦了大事的普京更知此時絕不能沾沾自喜,暗地裡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他,稍有風吹草動,他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是時,他依舊保持著一貫的謙虛謹慎。

在總統辦公廳任職期間,普京為人處事一直很低調,幾乎不接受記者採訪,這與他愛上電視上露臉的恩師索布恰克截然不同。他也很少發表文章,並從沒有表露過任何政治野心,這也是葉利欽重用他的主要原因。

1998年7月25日,預備役中校普京迎來了再次晉陞——被葉利欽提任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其實,原本葉利欽打算授予普京少將軍銜,但他拒絕了。因為將一名中校直接提升為將軍級別不符合相關規定。有人曾質疑普京,說他擔任聯邦安全局局長這麼高的職位,可還只是預備役中校,過低的軍銜實在不合原則。

普京不介意他們的偏見,在他看來,能否勝任局長一職與軍銜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想要獲得下屬乃至更多人的認可,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用優秀的工作業績去證明才是關鍵。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前身,即是普京當初任職的克格勃,而其權力也如同克格勃一樣大。

當初,普京在為克格勃工作的16個年頭裡,克格勃在他心中一直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今來到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大樓,他思緒萬千,這裡曾是克格勃的總部,也曾是普京的夢想之地,這裡安放著普京往昔的青蔥歲月,更滿載著他美好的回憶。他上任的第一天,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回家了。」是的,他回家了,回到了這個曾經無比熟悉的「家」。

普京是前克格勃特工,但他這次上任,很多人卻並不看好。原因很簡單,普京離開克格勃已經將近10年時間,這段時間裡克格勃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克格勃的工作性質、工作範圍較先前有很大不同。除了這方面的巨變,還有另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克格勃中老資格的特工們,會聽這位新上任的前特工的話嗎?

顧慮出現一大堆,可普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消了所有疑惑,他的能力完全可勝任這份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普京更加大範圍地進行著改革。他最先著手來做的是裁員,將那些不肯聽令的,以及冥頑不靈的老油條們全部開除,為安全局輸送新鮮血液。接著,他將繁瑣的部門予以調整,縮減了中央機構。考慮到之前的「鋼軌革命」,普京擴充了各地方分局,增派人手,以防再度發生類似事件。

普京的一系列改革贏得了俄羅斯人民的讚揚,憑藉著出色的政績,他被晉提升為上校。其實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這對普京來說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葉利欽已經把他劃歸到親信行列。

從1996年到1998年,短短兩年的時間裡,普京共換過3個職務,而無論擔任什麼職位,他都盡職盡責。這位克里姆林宮的「狠角色」,讓很多人側目而視,此時的他也算是正式從幕後走向台前,開始了真正令人讚歎的政治前程。

《普京:為俄羅斯而生的萬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