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書記何在? 1

不可否認,李存勖是馮道仕途中第一個伯樂。但問題是:伯樂未必就是好的馴馬師。

伯樂可以從幾百匹普通馬中挑出一兩匹駿馬,不過能否將這幾匹出色的馬調教成千里駒,這就要看馴馬師的水平了。而李存勖顯然不具備一個優秀馴馬師的資質,他連自己都管不了。

馮道在李存勖手下仕途還算順暢,但如果馮道不是因為父喪離朝,繼續留在李存勖身邊的話,也許會當上宰相。可然後呢?陪著李存勖一起被亂箭射成刺蝟嗎?

馮道早就看得出來,李存勖性格太不穩定。而馮道本人性格比較穩定平和,侍奉這樣性格多變的老闆,二人很有可能因為性格的原因漸行漸遠,甚至反目成仇。

而李嗣源不同,李嗣源性格平易溫和,這一點正好與馮道的性格契合。《資治通鑒》稱李嗣源為人「性不猜忌,與物無競」,這樣性格的老闆會本能地給手下員工打造一個盡可能施展他們才能的舞台,而不會猜忌功臣,動輒烹狗藏弓。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李嗣源對馮道的能力以及人品是非常瞭解的,這一點決定了二人的合作基礎。只要老員工對新老闆忠心不二,新老闆是很樂意啟用老員工的,用起來不手生,比從大學中招聘新人更為趁手。

李嗣源要重用馮道的原因,有一點可以排除,就是李嗣源要通過用馮道來贏得官僚們對他的擁護,因為馮道在士族門風殘餘的官場上是不太受歡迎的。李嗣源要收買人心,也沒必要拿馮道說事,豪門出身的盧質、任圜都是現成的籠絡靶子。

想必剛登上帝位的李嗣源心中已經有了內閣班子的大致人選,其中一個鐵定的人選,自然是馮道。這是李嗣源和樞密使安重誨商議後定下來的。

而大唐帝國的「內閣首輔」,其實早有人盤踞其上,就是代北沙陀人安重誨。

這裡有必要簡單講一下五代的大致權力架構。

五代早期,比如梁唐各朝,朝廷雖然有內閣宰相,以輔天子治政,但由於五代戰亂相旋踵至,所以軍權自然要高於相權,所以五代各帝王最倚重的大臣,其實不是文官大臣,而是武官樞密使。

換言之,樞密使才是五代雷打不動的首席內閣大臣。因為皇帝和宰相們只商議內政事宜,而樞密使則有資格甩開宰相,單獨與皇帝商議軍國大事。比如莊宗朝的樞密使郭崇韜,即使是宰相盧程和豆盧革,在郭崇韜面前也要低一頭。

樞密使權重天下,五代的宰相們更像是個閒職,甚至可以說是大號的翰林學士。「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講典故,治文事而已。」

不過,五代的樞密使多是武人出身,像馮道這樣受到正統封建教育的文官士大夫,他們的理想就是佐天子治邦政,能力和興趣都局限在文治上。讓他們做樞密使,一來沒興趣,二來也不會做。何況樞密使手控兵權,向來是皇帝大忌,看看樞密使郭崇韜是怎麼被猜忌而死的就知道了。

自古文武一道,樞密使雖然權重,但他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像這位安樞密,基本是個文盲。更要命的是,坐在御床上的李皇帝,同樣是個文盲,大字不識得幾個。讓一個半文盲去輔佐另一個文盲治天下,豈非笑談。輔天下以治邦政的任務,自然要交給讀書人。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