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君堯舜 1

會做官,會做人,會寫詩,會作花團錦簇的文章,事上忠懇而無私,待下謙和而心寬,這樣的人物,除了羨慕嫉妒恨的專業人士,幾乎是人見人愛的。

李嗣源對馮道的鍾愛,是官場人盡皆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家世優越的婆婆如果喜歡出身平民的兒媳婦,會給予大量的財物,表示自己對兒媳的好感。

李嗣源同樣也是這樣的婆婆,他送給馮道的禮物,是一長串讓人眼暈目眩的職務——門下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集賢殿弘文館大學士,加尚書左僕射,封始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一百戶,食實封一百戶。

其實馮道得到的這些職務,多半都是虛位榮銜,比如戶部尚書表示是財政大臣,但五代的財權一直掌握在三司使手裡。而馮道只要守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職務,那就是天下第一真宰相。但馮道卻添了「吏部尚書」的官銜,這是貨真價實的人事組織部部長,天下用人大權已在馮道手中,可見李嗣源對馮道的信任與喜愛。

《詩經》裡有一首著名的「木瓜詩」:「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桃報李,這是對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不是忘恩負義欺舊主之子,恩將仇報殺救命恩人。欺世盜名如此,千載之下,猶讓人心寒。李嗣源對國士待馮道,馮道感激涕零之餘,要以國士之遇來報答李嗣源的知遇之恩。

拋開劉守光不說,真正對馮道有提攜之恩的是李存勖,但李存勖與馮道的故事,剛開始就結束了。從但性格來說,李嗣源同樣與馮道有著神奇的感應。

馮道的性格溫潤如玉,從不暴怒,擅長和風細雨的處人之道,而兩個特質,同樣也是李嗣源所擁有的。人以同氣相類,兩個性格脾氣相近的人,又身處君位之首與臣位之首,他們在政治上完美的結合,對天成長興的小康時代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歷史上以臣諫君而成大道者,最有名的就是魏征諫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沒有魏征之諫,也難有貞觀之治世。魏征成就一代賢名,而具有相同歷史作用與歷史貢獻的馮道,卻總是被道德家們喋喋不休地說他事六朝,為人臣者不純云云。

也許是巧合,馮道所侍奉的前三個君主,無一例外全是馬上皇帝,包括那位「大燕皇帝」劉守光,而馮道本人又是一個再標準不過的儒家士大夫。李嗣源繼位後棄武從文,以仁孝治天下,但畢竟他是武人出身,十三歲便張弓上馬打天下,響噹噹的河東李橫衝。如何和武人帝王相處,這也是在考慮馮道的政治智商與人生智慧。

無論是人君還是普通人,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老話常說的吃軟不吃硬。姿態放低點,給人留著面子,萬事都是好商量的。像魏征那樣敢當眾掃皇帝的臉面畢竟不多,李世民很多次都被強硬的魏征氣得發瘋。馮道應該是知道魏征脾氣的,但他不會學魏征,畢竟李嗣源不是李世民。

從經歷上講,李世民和李嗣源都是馬上皇帝,但問題是李世民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詩才一流,李世民身上的文人氣質很濃郁,這一點和魏征很契合。而李嗣源大字不識三個,是唐末五代有名的大文盲,而這類純粹武夫的血液裡時刻流淌著暴力的基因。李嗣源不當老虎改當貓,但他畢竟還是老虎,老虎急了還是會吃人的。對付李嗣源這樣的大老粗,就不能以暴制暴,這只會引起更大的暴力情緒反彈。

現在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大老粗出身,文化水平不高。在他們身邊工作,一定要學會捋著老虎鬚子說話,千萬別去揪虎鬚,這不是阿諛奉承,這只是一種工作上的技巧。

很多人歷經千辛萬苦,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會養成「驕嬌」二字,要麼就當了弄臣,要麼就當了奸臣,前者如北宋「胥吏名相」趙普,後者如乾隆時的大貪和珅。

後世道德家們批判馮道事主不忠,但這些人顯然沒有弄清人之處世,「大忠」與「小忠」的區別。何為小忠?事一家一姓王朝,王朝興則存,王朝亡則死,於天下萬民半點益處也沒有。而大忠則不然,「大忠」忠的不是哪一個具體的政權,而是忠於天下萬民,斯民生計。

而馮道心中,裝著的則是沉甸甸的「斯民福祉」。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