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君堯舜 3

「嗯!好,那句『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朕聽得懂了。馮先生是不是說科差催逼太急,農民手上沒有錢投入生產,只能向官家借貸。而到年底收成時,因為糧價低,農民無所得,賣到手的糧錢還不夠繳還官家利錢的。朕的理解對嗎?」

李嗣源語出真誠,又切中時弊,讓馮道感懷不已。馮道說道:「陛下說的憫然如是!現在農村的情況就是這樣,傷民,人主不忍也!傷農,人主亦不忍也!」馮道自己是農民出身,說著說著,就很容易聯想到自己的家世,馮道又歎道:「管夷吾將天下人分為士、農、工、商四等,農雖不在四等之末,但論辛苦,無過於農者。士不耕不稼,工唯利器雕物,商以貨殖為生,三者所食所衣,皆出農人之手。無農,則無天下社稷。——人主愛民者,民恆愛之,前有漢文帝、光武帝,今有我唐太宗文皇帝及陛下。人主不愛民而止愛其身者,民恆恨之,前有紂王、周幽王,後有梁武帝、陳後主。此存亡之道,為人主者不可不重察之。」

李嗣源是文盲,但他知道自己的文學斤量,從來不作什麼「天上一腳逐卻月,地上一腳光辣達」的打油詩,但他對知識分子發自內心的尊重是真實的,也是讓人感動的。李嗣源很喜歡聶夷中這首文字淺白的詩作,忙叫來站在一邊的侍臣,讓侍臣拿來筆墨,請馮先生把這首詩寫下來。然後懸於殿上,李嗣源經常讓馮道或其他大臣吟誦這首《傷田家》,作為人主者警戒。

李嗣源是個可造的明君,但畢竟他是主宰天下的君王,帝王骨子裡那種「一覽眾山小」的征服快感會隨時發作。很多有為的君主前半生稱雄一世,卻是個半吊子英雄,前一腳上天,後一腳就踩到陰溝裡。比如苻堅、蕭衍、李隆基,再比如李嗣源的前任——李存勖。他們的失敗,無一例外全是喪失了對邪惡人性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總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神,結果卻成了無能的神經,淪為歷史笑柄。

李嗣源也曾經不經意地流露過這種驕傲情緒,卻有幸地被馮道發現了,及時制止,並給李嗣源講了一番為人君的大道理。

事情其實並不大,而且此事要早於讀聶夷中《傷田家》詩,是發生在天成三年(928)的九月,時任宰相兼領鹽鐵戶部差使的右僕射王創建不知道發了什麼神經,給李嗣源獻了一隻玉杯(《新五代史》做水運軍將獻杯)。玉杯本是宮中常見之物,但這隻玉杯的不同之處在於杯身上刻有六個討人喜歡的大字——「傳國寶萬歲杯」。李嗣源受之大悅,對此杯愛不釋手。在閒得實在無聊時,李嗣源派人把馮宰相叫到殿上,準備一起與馮先生欣賞這只罕見的玉杯。

其實李嗣源收此杯,也不見得是驕傲自大,但馮道卻覺得李嗣源已經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一絲驕傲的苗頭。馮道勸人向來是和風更兼細雨,這次也不例外。馮道先是照常例恭喜皇帝陛下得此寶杯,可還沒等李嗣源臉上的笑容散去,馮道就把話題轉到另一個方向。

「陛下以為這隻玉杯是有形之寶呢,還是無形之寶呢。」馮道循循善誘。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