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宰相是個問題

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個開國君主都有自己的心腹人馬,比如趙匡胤有趙普,石敬瑭也有自己的心腹,就是桑維翰。

也許是巧合,石敬瑭與趙匡胤有幾分相似,桑維翰就與趙普有幾分相似。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趙普是歸德軍(趙匡胤所領藩鎮)的掌書記,而石敬瑭起兵時,桑維翰是河東道掌書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位,其力成者首推趙普,而石敬瑭拉耶律德光蹚渾水,割讓十六州,稱臣納貢,其力成者首推桑維翰。

石敬瑭甘當漢奸,出賣中原文明利益,桑維翰要負重大責任。同理,趙匡胤欺負舊主孤兒寡母,畏懼契丹不敢出兵收復舊州,導致中原文明利益嚴重受害,趙普也負有重大的歷史責任。

桑維翰是石敬瑭的文膽謀主,一如趙普之如趙匡胤的作用。石敬瑭稱帝后,桑維翰也跟著吃到一塊大蛋糕——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樞密院事。前兩個職務相對於知樞密院事這塊大蛋糕來說,只是蛋糕上那顆美麗可人的櫻桃。

石敬瑭在太原稱帝,其實是拜了兩個宰相的,一是河東掌書記桑維翰;一是河東節度判官趙瑩。而桑維翰也成為為新朝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此時的石敬瑭還沒有進洛陽,桑、趙二人可以以新主的心腹身份進入內閣為相,但石敬瑭南下洛陽後,就必須給洛陽的文人職業官僚集團留出足夠的內閣位置,否則那夥人是會鬧事的。而且桑維翰和趙瑩江湖威望不夠,首席閣僚也不可能是他們,必須在洛陽舊臣中尋找。

擺在石敬瑭面前的宰相候選名單也就是那幾個演技純熟的老演員:馮道、劉昫、呂琦,以及清泰朝三宰相盧文紀、姚、馬胤孫。

呂琦第一個可以被排除掉。呂琦是一代剛直名臣,是非常適合入閣的。但在李從珂與石敬瑭奪位之戰中,呂琦是站在李從珂一邊的,和親之計差點毀掉石敬瑭的前程。而且呂琦還斬殺過石敬瑭的來使,石敬瑭入洛時,雖然大度,沒有找呂琦算賬,但也沒給好臉色,只授秘書監。

盧文紀和姚兩大飯桶宰相在清泰朝「無為而治」,百無一用,石敬瑭也看不上。甫一入洛,盧文紀便罷相為吏部尚書,姚罷相為刑部尚書。馬胤孫同樣是個吃白食的,政績為零,被石敬瑭罷歸田里養老。明宗朝的趙鳳倒是可用之才,可惜趙鳳在去年(清泰二年,935年)就去世了,年僅五十歲。

剩下的,只有馮道與劉昫這對兒女親家了。

如果論官場資歷,劉昫可能稍次於馮道,劉昫投李存勖帳下的時間只比馮道晚幾年。論文學才幹,劉昫也不遜馮道,史稱劉昫「文學優贍」,《舊唐書》的大手筆不是浪得虛名。更重要的是,劉昫在經濟管理上的能力要強於馮道。

李從珂曾經讓劉昫做過三司使,主管鹽鐵大宗。劉昫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經濟專長,清理虛假舊賬,對那些有社會強硬關係的老賴堅決催還國家債務,傾家蕩產也要還。而實在沒有償還能力的,劉昫一筆勾銷。劉昫此舉雖然得罪了大批官僚士紳,但卻得到了底層百姓的感涕擁戴。

經過連年戰亂,中原經濟疲弊凋殘,而且還要忍受向契丹年輸三十萬匹的沉重經濟壓力,如果能用劉昫,會幫助並不擅長經濟的石敬瑭解決錢袋子問題。而原清泰朝的三司使張延朗雖有經濟才幹,卻得罪過石敬瑭,被石敬瑭殺掉。

用劉昫,意味著石敬瑭會擁有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經濟大後方。

但石敬瑭卻絲毫沒有起用劉昫的打算。原因也只有一個——劉昫在官場上的人緣特別差。

如上所講,劉昫偏於下層的經濟政策嚴重得罪那些官僚士紳,而這些官僚士紳又是石敬瑭統治中原的政治基礎。為了一個經濟天才而得罪了大一票文人精英,石敬瑭是不會做這等蝕本買賣的。石敬瑭和趙匡胤一樣,知道讀書人是得罪不起的,寧得罪天下百姓,不能得罪寫史的讀書人。只有傻子才會為了螻蟻百姓的蠅頭小利,去得罪那些為了一己私利可以罵死民族英雄的無國界道德家們。

劉昫不能用,至少眼前不能用。唯一的人選,也只有馮道了。

在石敬瑭大駕入宮後的第四天,天福元年的十二月初三,內廷就有詔下:以唐司空馮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