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關牛皮的口水戰 5

「能改嗎?」劉知遠給足了馮道面子。

「能改!」馮道很激動。

劉知遠苦笑著拿來了那道即將下來處死張燦及犯牛皮禁者二十餘人的敕,馮道伸過頭看著。

劉知遠欲哭無淚,怎麼攤上這麼個老東西。

劉知遠一筆一畫地在敕上更改旨意,大意略云:三司計牛皮法,本是國家法度,張燦妄議朝政,滿嘴噴糞,胡說八道,有失體統,停職罷免。至於那些犯牛皮禁的二十多人,一體釋放,都給朕滾遠點。

馮道一字一句看完,眼角露出了勝利者才會有的微笑。

馮道與張燦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性格強硬的張燦看完這道赦免自己的敕文,發現其中有「執理乖當」的官方評語,大為不服,到處為自己辯護,但劉知遠顯然不想再聽他聒噪了。

也許是馮道在其中又替張燦走了什麼門路,也許是張燦這種不怕死的性格感動了劉知遠,朝廷議事後,決定封張燦為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的級別很低,只有從八品下,但權力非常大,可以彈劾包括宰相在內的所有官員。即使是宰相,見著監察御史也如同老鼠見貓一般。

朝廷授張燦任監察御史的官告,很快就下發到馮道手上,馮道一看就急了。因為此前的張燦諫牛皮的政治風波,朝廷的官方定性竟然是「澄之未清」,這是馮道無法接受的。

馮道費盡周折,才把張燦從鬼門關口撈回來,而這一句「澄之未清」將是日後有可能在政治上壓垮張燦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朝廷有人要整死張燦,順便把為張燦辯護的自己也弄進坑裡,僅憑此四字,易如反掌。

劉知遠應該不會這麼出爾反爾的,很可能是蘇逢吉那幫深文好殺的權貴們暗中搞出來的陰謀。為了張燦,也為了自己,馮道自然反對。

馮道此時不是宰相,但他是在政治上比宰相還要高一級的當朝太師,天下獨一無二的旗幟性人物。馮道不怕得罪那些瘋狂的權貴,當場改了官告,抹掉了一個字。

「澄之未清」,變成了「澄之必清」。

事情還沒有結束,為了贏得更多的輿論支持,馮道要把這鍋生米煮成熟飯。馮道很聰明,他想到了通過社會輿論來綁架朝中那伙權貴,使這些人將來一旦對張燦下手時,會面對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馮道拿著這張他親自更改的官告,對著在場所有官員大聲說道:「張燦早已是清白之身,所謂『澄之不清』,不是事實。張燦是清官,好官!」

這可是普天下最德高望重的馮道,居然為了一個不起眼的芝麻小官如此奔忙,輿論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由是,(張燦)清白之名遍於朝野」。

馮道費盡周折,給張燦畫了一張保命符。

最後插一句,《洛陽縉紳舊聞記》的作者是北宋早期名臣張齊賢,而張齊賢是非常尊重馮道的。他在書中凡是涉及馮道的,竟然沒有一字提及馮道姓名,一律尊稱為瀛王馮令公。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