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時代的簡短總結 2

郭威在短短的四年施政時間內做了很多善政,歸納起來,約有八條:

一、勤儉愛民。郭威知道百姓創造財富不易,他曾經說過:「朕起於寒微,備嘗艱苦,遭時喪亂,一旦為帝王,豈敢厚自奉養以病下民乎!」郭威這一點非常值得讚賞,他是這麼做的,更是這麼做的。

二、對外開放。郭威鼓勵政府與民間與外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不搞閉關鎖國那一套。

三、關心敵國百姓。此舉略有「統戰人心」之嫌,但如果敵國君主愛惜本國百姓,郭威又豈能「有機可乘」?南唐發生大旱災,郭威立刻開放淮河邊貿口岸,允許南唐百姓進入周境購糧。

四、恢復農業生產。郭威把一些無主地劃給流民耕作,同時減免了不少賦稅。郭威非常懂得愛惜本國百姓對抵抗外敵入侵的重要性,他說過:「苟利於民,與資國何異。」郭威甚至還允許,如果本國百姓想去異國生活,政府不但放行,還發放路費。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仁愛!

為什麼以前會出現本國百姓幫助侵略軍攻打本國軍隊的荒唐事件?說到底,還是本國政府待本國百姓比侵略者還狠!

五、不搞刑事連坐。犯官有罪,不及妻孥。而這一點,北宋也沒有做到。

六、廢除後漢實行的殘酷鹽法。郭威規定,販賣私鹽超過五斤,處死;五斤以下不論。鹽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即使百姓販賣了五斤鹽,又能賺多少?不過補貼家用而已。

七、廢除自梁以來的牛租徵收。梁朝曾經從淮南獲得幾十萬頭耕牛,朱溫把這些牛分給農戶,每年徵收牛租。到了隨後的唐晉漢三朝時,那些牛早就成了灰,可牛租一文不能少。郭威深知其弊,下詔罷廢。

還有牛皮。前面提到過,各朝政府一毛不拔強收百姓的牛皮。郭威規定,一張牛皮的徵收範圍是五十畝地,此舉大大緩解了民間的牛皮需求。唯一的條件,只是這些牛皮不允許流向國外。

以上這些政策,在後漢時期是想都不敢想的,蘇逢吉、王章恨不得搜光老百姓身上最後一枚銅錢。南宋末年的學者陳櫟在《歷代通略·後周》提到,當時的學術界普遍認為五代有三位明君。「五代之君,(周)世宗第一,唐明宗次之,周太祖又次子,余無稱焉當矣」。

在很多學者看來,周世宗柴榮是當之無愧的五代第一,沒有任何爭議,而周太祖則不如唐明宗。其實,李嗣源和郭威所處的時代環境是不同的,李嗣源開創了一代小康盛世,但他這個盛世只是亂世沙漠中的一點綠洲,不久又被混亂的狂沙所淹沒。而郭威四年裡的作為,對柴榮、趙匡胤、趙匡義的統一大戰略起到的作用則是開創性的。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