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白宮發起衝擊

宣佈競選總統

在阿肯色州,克林頓成為最年輕的州長,之後又五度連任這個職位,他的能力早已毋庸置疑。

魚入大海,龍出升天,總統一職是克林頓下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目標。

優秀的丈夫,幸福的家庭,此時的希拉裡是幸福的,她相信自己的丈夫已經具備了成為美國總統必備的所有素質。在阿肯色州的錘煉,他已經懂得如何去贏得一場競選。

這時的克林頓,已經很享受在阿肯色州取得的成就,先前想競選總統的心願此時已經不那麼強烈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母親弗吉妮亞和希拉裡都支持他競選總統,難得的是,年僅11歲的切爾西也沒有反對。

希拉裡認為,自己和克林頓都還很年輕,而且女兒也已經有了照顧自己的能力,同時不會受到競選中的政治攻擊的傷害了,這對他們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

家人的鼓勵讓克林頓下定決心競選總統。1991年,一個來自阿肯色州並為之工作了18年的克林頓,正式向美國總統的位置發起衝擊,開始了踏上通往白宮的里程。

在詳細介紹克林頓的總統競選情況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總統競選制度。

美國總統競選制度

拋開現代科技、媒介傳媒的因素,美國的總統制度是選舉制,4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程序複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序有預選、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公民投票、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和當選總統就職。

具體來說,預選是選舉的第一個階段,時間跨度是半年,於選舉年年初開始,年中結束。這個時間段內,各黨派競選人將爭奪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

確定總統候選人程序,是在預選結束後,美國的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範圍內召開代表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最終確定本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並討論通過總統競選綱領。

當這一切正式結束後,總統競選活動才真正開始。接下來,兩黨推選出的候選人要花費巨資,在全國各地開展旅行競選、廣告大戰、競選演說、會見選民、召開記者招待會以及進行公開辯論等。此外,候選人還將通過多種形式闡述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

全國公民投票的時間是在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這一天被稱為大選日。為避免大選日投票過於擁擠,目前美國大多數州允許選民在大選日前四五天內提前投票。

美國總統選舉實行的是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當選民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538名選舉人,以組成選舉人團。在大選中,各個州的選票制度還不盡相同。以首都華盛頓為例,實行的是「勝者全得」的制度,即在紐約獲得選民票最多者將獲得紐約所有選舉人票。也就說,在選舉中贏得270張或以上選舉人票的總統候選人即獲得選舉勝利。因此,根據各州選舉人票歸屬情況,通常大選日當晚就能決出選舉獲勝者。

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在選舉年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選舉人在其所在州的首府投票表決。一般情況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只是例行公事。

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當兩大黨總統候選人的選票各獲得269張選舉人票或因有第三黨候選人「入圍」而導致無人獲得270張或以上選舉人票,則總統人選由國會眾議院決定。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

總統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道程序。直至當選總統於次年1月20日在總統就職典禮上宣誓就職,總統選舉過程才宣告最終結束。

有錢人的政治遊戲

在美國總統選舉制度中,有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金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總統競選時的經濟問題,也就是說,競選人的錢是從哪裡來?

當然,有的競選人用的是自己的資產,也有一些是政府的錢,也就是美國公民的納稅錢。但這兩部分佔的比例微不足道,更多的是企業贊助的錢。為總統的選舉提供贊助,肯定是有目的的。當然贊助的錢也要受到監督,要受到科拉多所說的眾多「複雜而充滿矛盾」的法律所限制。

那麼,這些巨額款項到底用到哪些地方去了呢?

首先,就是廣告費用。在各種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平台上做廣告,這些廣告有的是宣傳自己的正面形象的,有的是攻擊對方的廣告。這筆開銷大概佔到總費用的二分之一,所以一到競選期間,電視報紙和電台都充滿了和競選有關的各種廣告就毫不奇怪。

其次,就是旅行競選。總統候選人為了拉近與選民的關係,每天到處拉選票,走馬觀花似的各地踩點,其主要成員也都隨著坐飛機乘火車地到處活動。這當然要錢。這筆費用大約佔到總花費的五分之一。

再次,就是競選人員的工資。競選中有許多人是義務的,但更多的組織和他們的人員會專門從事這項工作,所以自然需要收入。這筆開銷佔到總費用的十分之一左右。

不過,雙方在花競選資金的時候並非盲目砸錢無的放矢,而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不僅在時機和人員上要精打細算,而且在地區上也會注意分配,爭取好鋼用在刀刃上。以小布什和克裡的競選為例,雙方都把大量的錢投到那些形勢不明朗、雙方都有機會而且人口眾多、選舉人票多的州,比如佛羅里達、俄亥俄和賓夕法尼亞。至於那些形勢明朗的州,比如得克薩斯州肯定支持小布什,克裡花再多的錢也不會有多大效果;而像華盛頓市,小布什花再多的錢也是枉然。

在當前,由於媒介傳媒高度發達,美國總統競選被渲染成一場「個人秀」,候選人用盡渾身解數追求聲望和電視曝光率。

時代大背景

裡根總統在美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很重要,他可以跟華盛頓總統、林肯總統、羅斯福總統相提並論,儘管他在任期間有不少的醜聞。裡根就任時期,美國正處於低谷時期,由於越南戰爭,美國人對政府、對體制,甚至是美國價值觀的信任都大打折扣,甚至開始產生嚴重的質疑,更嚴重的是,美國的經濟停滯不前,與此同時蘇聯卻越來越強大,尤其是在軍事實力方面,已經遠遠超過美國。可以這麼說,當時的美國,外面有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爭威脅,內有美國民眾民心渙散,可稱得上是內憂外患。

而這一切在裡根當總統期間,完全得到了改變。裡根執政的那八年,成為美國戰後最好的一段時期,人們重新找到了信心,政府重新找回了榮譽感,軍事和經濟實力走向世界巔峰。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不僅經濟上騰飛,而且拖垮了蘇聯。

美國總統只能連任兩屆,因此裡根在1988年卸任了。但是,裡根卸任總統一職以後,美國人出於對裡根的信任,直接將他的副總統老布什選為總統。可以說,在美國總統的歷史上,這是很罕見的。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中,副總統就類似於一個安全閥門,平時沒有什麼事情,也不會有什麼政績,這一職位唯一的作用就是總統突然去世時,副總統從幕後轉為台前,代替總統的職位。因此,只有非常傑出的總統,離任後才可能讓副總統繼任。

美國大部分的總統都做過州長或者參議員,而老布什並沒有這樣的履歷,而且其人並沒有什麼雄才偉略,只是搭著別人的梯子當上總統而已。

克林頓此時參選總統,既是與裡根總統的餘威和威望競選,也是與老布什的直接對決。

《希拉裡傳:我想成為那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