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具爭議的國務卿

提名國務卿

2008年6月3日,民主黨內的選舉完成投票。當天晚些時候,奧巴馬公開宣佈自己獲得足夠多的支持,將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提名人。

可事實上,在總票數上,希拉裡超過奧巴馬17萬票,但因民主黨特殊的比例分配製度導致代表票落後。希拉裡在當日對奧巴馬表示祝賀,但拒絕承認失敗。

6月7日,希拉裡在華盛頓國家建築博物館宣佈退出競選,傷感揮別她的支持者。隨後,她發表了聲情並茂的演講,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她回顧了自己的參政歷程,講述了她作為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行動爭取美國社會賦予女性與男性同等的政治權利和參政機會。她承認自己競選活動的失敗,並號召所有的支持者轉而支持穩獲民主黨2008年總統大選提名人的奧巴馬。希拉裡號召支持者,用全部能量、所有的激情和堅韌,盡一切努力支持奧巴馬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希拉裡說,人生是如此短暫,生命是如此珍貴,我希望用自己的參選讓全國女性獲得和男性一樣的尊重、一樣的參政和把握國家的機會。儘管敗選,但她自己依然堅信,在未來美國的歷史上,選民必將會成功地將女性送上白宮的總統寶座。

2008年11月4日,奧巴馬戰勝了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對希拉裡來說,退出競選並不意味著結束,接下來,她的人生出現了新的起點。

2008年12月1日,總統奧巴馬正式提名希拉裡為美國國務卿,這一消息也極大地吊起了所有媒體的胃口。

美國的民主制度非常可愛,它的可愛之處就在於,當選舉結束了,候選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也結束了。為了國家的利益可以盡棄前嫌,攜手共進。

在新聞發佈會上,奧巴馬表示,希拉裡是一個智慧過人、堅強、極具良好職業道德的女性。在整個世界,她都有著非常廣泛的人脈,她認識世界上許多領導人,這些人脈能夠幫助美國,促進美國在全球的利益發展。同時,他表示,當前世界面臨著眾多不確定因素,新一代的美國領導人需要巧妙地應對21世紀的挑戰,美國將會加強對敵作戰的能力,不僅會加強與原有盟國的關係,還會大力發展新的夥伴關係。接著,他宣佈,他昔日最大的競爭對手希拉裡任國務卿。

在美國國家政治事務中,國務卿一職向來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在國內,在外交事務中更是舉足輕重的。國務卿是美國總統的內閣成員之一,不過其地位要比普通的內閣部長更高,占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僅次於副總統。

提名大有文章

事實上,在正式宣佈提名希拉裡為國務卿之前,在媒體上已經有傳聞,這個傳聞出現的時候,很多媒體對此表示樂觀。首先,這一任命對奧巴馬的形象非常有利。奧巴馬曾在公開場合宣佈,他最崇拜的美國總統是林肯,尤其喜歡多麗絲·古德溫所著的《對手團隊:政治天才林肯》這本書。而且,奧巴馬在競選時,也公開說,上任後要學習林肯的做法,招攬政治對手入閣。為此,奧巴馬把內閣中最重要的職位給了希拉裡,以顯示他的大度自信,不任人唯親,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當然,凡事可沒有那麼簡單。要知道,奧巴馬就任總統,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上一任總統小布什留下的爛攤子,收拾這個爛攤子的前景絕不樂觀。選希拉裡,是反覆權衡得失的結果。

這次民主黨大勝,雖然奧巴馬是最大贏家,但希拉裡的地位也大為提高。她在預選中幾乎贏得了和奧巴馬同樣多的選票,甚至在大選中,賓夕法尼亞有20%她的選民投了麥凱恩的票。如今的民主黨內,有剛剛形成的奧巴馬一翼,還有盤根錯節的克林頓一翼。許多人希望希拉裡成為參議院領袖。而希拉裡在許多內政問題,特別是全民醫療保險問題上,無疑早就是黨內領袖。奧巴馬執政後,內政是重心,如果他不早早收編希拉裡,而是把她留在參議院,繼續當一個民選政治領袖,那就好比放虎歸山。一旦他在執政上出現波折,希拉裡就是個「禍患」。

要拉攏希拉裡,就要有足夠多的資本和足夠高的職位。在總統內閣中,最好的位置當然就是國務卿了。希拉裡就職後就不再是民選政治領袖,而是奧巴馬任命的幹部,要和總統保持一致,再無法暢所欲言;若在內政上發言,便屬於多管閒事、手伸得太長。這樣,奧巴馬在內政上的黨內異己就得以化解了。

同時,克林頓夫婦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比在國內的人氣高得多;兩人對國際事務都非常精通,能夠給總統提供很好的建議。小布什任職總統八年,把美國在世界上弄得聲名狼藉。要迅速扭轉局面,確實需要克林頓夫婦這樣的明星效應。如果處理得好,任用希拉裡會大大提高奧巴馬政府的效率。此外,在國際事務上,特別是在伊戰問題上,希拉裡一直比奧巴馬站位靠右,她也許是共和黨人最可接受的國務卿候選人了。奧巴馬出希拉裡這張牌,實際上也是向共和黨示意:我無意執行極「左」路線,而要走溫和道路、積極尋求跨黨合作。

不過,這一選擇也潛藏著許多陷阱和風險。第一,許多黨內克林頓外交團隊的人,在預選開始就投靠了奧巴馬,和克林頓們形同水火。這些人如今在奧巴馬的團隊裡服務,希拉裡進來後,這些人對她的抵制肯定很大,而克林頓也不是個好捏的柿子,雙方一旦發生衝突,就可能產生很壞的影響。第二,在過去的五十年,美國有兩個最優秀的國務卿,一是基辛格,一是貝克。兩人的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深得總統信賴,這樣,他們在處理複雜的外交事務時就非常有效。外國領導人在和他們談判交涉時,心裡知道自己是在和美國總統打交道,談判的「成交額」也就非常大。相反,即使國務卿有天大的本事,但大家都知道他不得總統信任,自然也就不會把他當回事,最後還是什麼事情都辦不成。希拉裡和奧巴馬不合拍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當各國領導人見希拉裡時,會把她當奧巴馬的心腹嗎?如果不會,大家除了禮貌外為什麼還要和她打交道呢?

不過,從奧巴馬這一大膽選擇上看,他對處理和希拉裡的關係以及控制手下人方面,都有相當的信心。通過預選後的一系列溝通,兩人大概也取得了對彼此的基本信任。最重要的是,奧巴馬和希拉裡有著共同的利益。如果他不能和希拉裡推心置腹,這個國務卿就會壞事,最終影響他的統治。從希拉裡一方面說,她恐怕還準備在2016年再次參選總統,而國務卿的位置將給她添加重要資歷。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伸出手來,她出於個人利益也不會故意讓總統難堪。如果兩人進行了有效的合作,強有力地在世界推進了美國的利益,雙方都會掙得一大筆政治資本。

歷史上的女國務卿

美國從建國起至今有67任國務卿,在希拉裡之前只有2位是女性。然而,儘管她們人數少,卻為美國的政壇上增添了一抹屬於女性獨有的亮色和魅力。這裡,將希拉裡之前的兩位介紹一下。

第一位:瑪德琳·奧爾布賴特

奧爾布賴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她生於1937年5月15日,出生在捷克的一個外交家家庭。得益於父親的身份,奧爾布賴特從小就跟隨父親遊走世界各國。1948年,蘇聯支持的捷共當政,奧爾布賴特的父親在聯合國謀到個職位,舉家遷移美國。不久之後,其父在美申請政治庇護,後來到丹佛大學政治系任教。

1959年,奧爾布賴特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全額獎學金,畢業於美國名校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後,奧爾布賴特與一家媒體老闆的侄子約瑟夫·奧爾布賴特結婚。1960年,奧爾布賴特全家搬到首都華盛頓的喬治城,奧爾布賴特在霍普金斯大學學習。後又舉家搬到紐約,期間奧爾布賴特以頑強的毅力,又當母親,又當學生,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在1967年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奧爾布賴特的博士論文為「1968年布拉格之春中新聞工作者的作用」。在哥倫比亞大學,她有幸師從布熱津斯基教授,布熱津斯基後成為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

1978年,奧爾布賴特被恩師,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招聘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研究員。奧爾布賴特以研究波蘭獨立工會,蘇聯問題和東歐問題而聞名遐邇。

1982年,奧爾布賴特回喬治城大學執教蘇聯、東歐問題。同時積極熱心投身於首都圈的民主黨政治活動,成為民主黨的核心分子。1984年任民主黨女性副總統候選人菲拉若的外交政策顧問;1988年擔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邁克·杜卡斯基的外交政策顧問;1992年克林頓大選勝利,入主白宮。奧爾布賴特進入克林頓外交政策的核心圈。1993年1月,克林頓總統任命奧爾布賴特為美國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這是奧爾布賴特的第一個正式外交職位。

1997年1月23日,經克林頓總統提名,國會通過,奧爾布賴特正式成為美國第64位國務卿,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幾十年的修煉終成正果。

奧爾布賴特於2001年1月,隨著克林頓總統的任期屆滿而退休。作為一個活生生的美國夢的典範,從一個捷克政治難民變成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不得不歎美國國家體制的人性,韌性與活力。

第二位:康多麗扎·賴斯

康多麗扎·賴斯於1954年11月14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伯明翰的一個教師家庭,父親是位高中老師。三歲時賴斯開始學習法語,音樂和芭蕾舞。在15歲時學習鋼琴,夢想成為鋼琴演奏家。雖然她最終沒有成為職業鋼琴家,但此愛好伴隨賴斯終身,也令她受益匪淺。

1967年,賴斯全家搬遷丹佛。1971年,賴斯就讀丹佛大學,最開始時把鋼琴作為專業,但後來她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成為職業演奏家時,賴斯改讀國際關係,師從約瑟夫·科貝爾教授(奧爾布賴特的父親),研究蘇聯問題。後來,賴斯把科貝爾教授認為是對她人生最有影響的人物。

1975年,賴斯取得了羅特丹大學的政治學碩士。1981年,在賴斯26歲時,又取得了丹佛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

1981年至1987年,賴斯受聘斯坦福大學政治系助教,1987年升為副教授,講授蘇聯問題。1985年,賴斯遇見事業上的「貴人」——福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蘭德·斯考科夫將軍,賴斯被邀進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蘇聯問題專家,成為老布什在與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打交道時最為依賴的顧問。

1993年,賴斯成為斯坦福大學的教務長,成為斯坦福大學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教務長,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教務長。

2000年大選,小布什贏得美國總統的寶座。賴斯進入了小布什總統的核心圈子,從2001到2005年就任國家安全顧問,不遺餘力地追隨小布什打擊恐怖分子,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2005年,小布什連任成功。時任國務卿的鮑威爾因與小布什意見不合而離職,小布什提名賴斯任國務卿。賴斯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黑人國務卿。

小布什的團隊是由一批共和黨內極右鷹派組成。賴斯能得到小布什的信賴,並自始至終擔任要職,可見賴斯在小布什政府裡起了重要作用。

賴斯顯赫的政治地位和獨身女人的身份自然會招來不少閒話。有人傳賴斯與小布什關係曖昧,甚至有一腿。小布什老婆勞拉曾為此與小布什大吵大鬧。當時美國連續劇「絕望主婦」在熱播,勞拉對記者說她比絕望主婦還絕望,讓人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賴斯在美國黑人社區裡也飽受爭議。大多數美國黑人對她的極右觀點和立場不苟同,但對出了美國第一個黑人女性國務卿也感到自豪。

巧實力外交

2009年1月13日,希拉裡在參議員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接受國務卿提名確認程序。之後,她做了長達33分鐘的演講。媒體認為希拉裡將毫無意外地獲得參議院的確認。希拉裡事先準備的演講稿長達16頁,在演講中,她首次全面披露了奧巴馬政府將要執行的外交政策,希拉裡將此稱為「巧實力外交」。

希拉裡說道:「外交政策應該建立在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而不是情緒化和偏見的結合體。我們必須使用巧實力手段,也就是說在面對各種情況時,綜合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政策工具,選擇對我們有利的工具和方式。她尤其強調說:」奧巴馬政府將會把這種政策作為主要外交手段,在朝鮮、伊朗、中東和巴爾幹問題上,我們會看到使用這種政策確實是迫在眉睫的。單獨依靠我們自己,是無法面對現在這些嚴峻挑戰的。當然,世界也不可能在脫離美國的幫助下,獨自克服困難。我們只有相互幫助,才能走出困境。

2009年2月2日,希拉裡正式宣誓就任美國國務卿。她表示自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們的團隊在奧巴馬的帶領下,將會使美國走上繁榮之路。

忙碌的國務卿

在接下來的國務卿生涯裡,希拉裡忙得焦頭爛額。至於忙到什麼程度,她本人是這麼說的:「我的工作就是把硬皮鞋磨軟。」

「這是一份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的工作。你永遠沒有下班的概念。」希拉裡說。

作為美國級別最高的外交官,希拉裡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幾乎和在地面上一樣多。4年中她出訪的總里程數達到15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37圈。有出訪任務的天數共有401天,超過了1年,出訪過112個國家。她本人也因此從美國媒體那裡獲得了「勞模國務卿」的稱號。

長時間飛行,旅途的疲勞,時差問題,更要命的是外交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大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希拉裡從特勤人員那裡學會了擰胳膊、用指甲戳手掌等方法,以保持頭腦的清醒。

就是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希拉裡堅強地度過了4年。或許是因為真的太累了,就在她即將卸任的時候,希拉裡在家中暈倒,摔成輕微腦震盪。英國《衛報》以《希拉裡,幫幫你自己,休息休息吧!》為題發表評論說,「取消這些會議吧,留在家裡看看肥皂劇,等血壓降下來,世界肯定能再等上幾個星期。」

首次出訪亞洲

自奧巴馬就任總統開始,就宣佈將美國戰略中心轉向亞太地區,這也決定了希拉裡作為國務卿,首次出訪的地方就是亞洲。

根據美國提供的訪問日程,希拉裡的行程是這樣的:2009年2月16日至18日訪問日本,18日至19日訪問印度尼西亞,19日至20日訪問韓國,20日至22日訪問中國。

在出發之前,希拉裡在紐約美國亞洲協會總部發表演講時明確表示,她此次亞洲之行的目的是傳遞一個信號,即美國將繼續致力於亞洲事務,加強接觸,並與亞洲領導人共同商討解決威脅太平洋地區以及其他所有地區的經濟危機問題。在加強與傳統合作夥伴和盟友關係的同時,發展與所有國家的深層次關係。在防止亞洲地區核擴散、氣候變化、清潔能源、傳染病以及消除貧富差距等方面,加強與各國的合作。

這次的亞洲之行,希拉裡完成了既定的任務。

維基解密危機

2010年12月,希拉裡在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期間,會見了大約50位國家和政府的領導人。這對發展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來說是一件好事,可卻因為一件事,讓這件好事變成了尷尬的事。

「維基解密」網站在29日公佈了超過25萬份美國機密外交電報,這些電報涉及的主要內容包括美國刺探聯合國高官情報、對部分國家的領導人發表評論等敏感問題。這些文件顯示,美國駐外使領館在發回國內的情報中有大量關於對駐在國領導人「赤裸裸」的評價;這些文件還顯示,希拉裡要求美國駐聯合國外交人員收集並報告聯合國官員的個人隱私情報。很明顯,這些文件的公佈,勢必會損害美國與盟國的外交關係。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是擺在國務卿希拉裡面前的一件差事。

維基解密又稱維基洩密,創建人是澳大利亞的互聯網積極分子朱利安·保羅·阿桑奇,運營方式主要是通過協助知情人讓組織、企業、政府在陽光下運作的無國界、非盈利的互聯網媒體。

要知道,這些機密外交電報是通過美國的內部網絡下載的。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內部網絡系統是在「9·11」恐怖襲擊後建立起來的,目的是讓盡可能多的人能夠獲得反恐信息,進而提升國際合作。

「這是國務卿4年生涯中遭遇的最大一次突發事件,很幸運的是,我們成功地將損失降到了最低。」希拉裡說道。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希拉裡表現得沉著、冷靜。她利用一切機會在公開場合宣佈,洩密的電報文件並非反映美國政府的官方政策,它們只是一些孤立的東西,是個別外交官在沒有篩選的情況下將他們在其他國家偶然看到或聽到的內容發回了華盛頓。同時,她積極拉攏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並向他表示歉意,以爭取化解因洩密文件給美國在國際社會中帶來的緊張關係。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如希拉裡所預料的那樣,維基解密文件對美國、美國國務院以及希拉裡本人的衝擊是十分有限的。這再次證明希拉裡應對危機的能力是很強的。

「扔鞋子」事件

在世界很多國家,希拉裡都很有人緣,當然也有例外。她出訪埃及的時候,就遭到了埃及部分示威者的抵制,有人甚至向她的車隊投擲番茄和鞋子,並高喊嘲諷她的口號。這一次的出行,不僅沒有受到埃及人民的歡迎,而且埃及軍方對她的斡旋努力也並不買賬。

這件事發生在2012年的7月15日,希拉裡訪問埃及港口城市亞歷山大時,埃及人認為美國試圖干涉埃及內政和向新政府施壓,由此舉行遊行示威,向她的車隊扔番茄和鞋子,並譏諷當年希拉裡的丈夫克林頓與萊溫斯基間的性醜聞。示威者還喊出「希拉裡滾蛋」等口號。現場雖有防暴警察保護,希拉裡的車也未被擊中,但此事仍讓陪同的埃及高官極為尷尬。

班加西事件

如果沒有班加西事件,希拉裡的國務卿生涯將是近乎完美的。

2012年,當地時間9月11日下午4時,美國國務院接到來自美國駐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大使館的警報,正造訪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的斯蒂文斯大使,發來了一條只有一句話的信息:「我們正遭受攻擊」。4時20分,國務院官員斯蒂夫·穆爾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正在辦公室的希拉裡。據一名在場人士說,希拉裡問道:「我們如何能加強現場的安保措施,如何能加強現場的通訊?」

希拉裡還說:「要找到克裡斯·斯蒂文斯。」

克裡斯·斯蒂文斯是希拉裡親自點名任命為駐利比亞大使的。

5點時,穆爾告訴希拉裡,他們沒法確定大使在哪裡,也打不通他的電話。穆爾還告訴她,國務院「行動室」有電話,可與駐利比亞大使館聯繫。希拉裡立即來到行動室,在那裡召開了一個視頻會議,參加者有國務院、白宮、軍方和情報部門的官員。那天,希拉裡在國務院一直待到半夜。

11號那天夜裡,克裡斯·斯蒂文斯的屍體在班加西的一家醫院被確認。希拉裡在早上7點又回到辦公室,向世界宣佈這一悲劇消息。隨後,她來到那些喪生的美國人在國務院工作過的辦公室,並和在的黎波里的同事召開視頻會議,他們看上去都很震驚。

視頻會議上,希拉裡除了回顧和克裡斯·斯蒂文斯個人交往的一些事情,還告訴那些同事,「克裡斯·克裡斯想讓我們繼續完成他已經開始的事業。」

美國官員們一片混亂,紛紛猜測襲擊的背後組織者是什麼人。希拉裡給遇難美國人的家人打電話,安慰他們,並保證美國政府會把兇手找到,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

在接下來的3天,示威仍在蔓延。有一天,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就有19人因此喪生。希拉裡因此會見了巴基斯坦外長,要求他加強美國大使館的安全措施。巴基斯坦政府做得乾脆,在那幾天切斷了手機信號,以防止有人通過手機謀劃襲擊。

希拉裡還在努力消除襲擊在美國國內造成的政治影響,尤其是和國會一起,努力爭取把損害控制到最小。她在事件後到國會山,和不少參議員和眾議員進行單獨會談,討論這次襲擊。

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希拉裡前後矛盾的說辭成為共和黨議員的攻擊目標,在定性襲擊事件時,開始說是偶發,後來又強調是有預謀的,這落下了話柄。

當然,班加西事件對希拉裡的影響畢竟有限,她沒有因此結束國務卿任期,這只能算是她任期內的一個污點。在2013年2月1日這一天,希拉裡正式卸任國務卿。

《希拉裡傳:我想成為那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