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孫傳庭

  最先行動的,是盧象升,他行動的具體方式,是開會。

  開會內容,自然是佈置作戰計劃,研究作戰策略,討論作戰方案。

  相對而言,高迎祥的行動要簡單得多,只有兩個字——開打。

  從心底裡,盧象升是瞧不上高迎祥的,畢竟是草寇,沒讀過書,沒考過試,沒有文化,再怎麼鬧騰,也就是個草寇,所以對於高迎祥的動向,盧象升是很有把握的:要麼到河南開荒,要麼去山西刨土,或者去湖廣鑽山溝,還有什麼出息?

  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還找到了洪承疇,表示一旦高迎祥跑到西北五省,自己馬上跑過去一起打。

  然而高迎祥的舉動,卻是他做夢都想不到的。

  闖王同志之所以叫闖王,就是因為敢闖,所以這一次,他決定攻擊一個盧象升絕對想不到的地方——南京。

  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舉動並不明顯,他會合張獻忠,從河南出發,先打廬州,打了幾天,撤走。

  接下來,他開始攻擊和州,攻陷。

  攻陷和州後,他開始攻擊江浦,江浦距離南京,只有幾十公里。

  如果你有印象的話,就會發現,兩百多年前,曾經有人以幾乎完全相同的路線,發起了攻擊,並最終取得天下——朱元璋。

  高迎祥同志估計是讀過朱重八創業史的,所以連進攻路線,都幾乎一模一樣,可惜他不知道,真正的成功者,是無法複製的。

  朝廷大為震驚,南京兵部尚書立即調集重兵,對高迎祥發動反攻擊,經過幾天激戰,高迎祥退出江浦。

  退是退了,偏偏沒走。

  他集結幾十萬人,開始攻打滁州。

  至此可以斷定,他應該讀過朱重八傳記,因為幾百年前,朱元璋就是從和州出發,攻佔滁州,然後從滁州出發,攻下了南京。

  滁州只是個地級市,人不多,兵也不多,而攻擊者,包括李自成、張獻忠等十幾位頭領,三十萬人,戰鬥力最強,最能打的民軍,大致都來了。

  所有的頭領,所有的士兵,都由高迎祥指揮。

  高闖王終於爬上了人生山峰的頂點。

  他決定,進攻滁州,繼續向前邁步。

  山峰的頂點,再邁一步,就是懸崖。

  慘敗但至少在當時,形勢非常樂觀,滁州城內的兵力還不到萬人,幾十萬人圍著打,無論如何,是沒問題的。

  幾天後,他得知盧象升率領援軍,趕到了。

  但他依然不怵,因為盧象升的援兵,也只有兩萬多人。此前雖說吃過盧閻王的虧,但現在手上有三十萬人,平均十五個人打一個,就算用腳算,也能算明白了。

  盧象升率領總兵祖寬、游擊羅岱,向滁州城外的高迎祥發動了進攻。

  雙方會戰的地點,是城東五里橋。

  在講述這場戰役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滁州的地形,在滁州城東,有一條很寬的河流,水流十分洶湧。

  我再重複一遍,河流很寬,水流很洶湧。

  這場會戰的序幕,是由祖寬開始的,關寧鐵騎擔任先鋒,衝入敵陣,發動了進攻。

  戰鬥早上開始,下午結束。

  下午結束的時候,那條很寬,水流很洶湧的河流,已經斷流了,斷流的原因,史料說法如下——積屍填溝委塹,滁水為不流。

  通俗點的說法,就是屍體填滿了河道,水流不動。

  屍體大部分的來源,是高迎祥的部下,在經歷近七年的光輝創業後,他終於等來了自己最慘痛的潰敗。

  關寧鐵騎實在太猛,面對城東兩萬民軍,如入無人之境,亂砍亂殺。

  高迎祥很聰明,他立即反應過來,調集手下主力騎兵,準備發動反擊,畢竟有三十萬人,只要集結反攻,必定反敗為勝。

  紅樓夢裡的同志們曾告訴我們這樣一句話:大有大的難處。

  高迎祥的缺點,就是他優點——人太多。

  人多,嘴雜,外加剛打敗仗,通訊不暢,也沒有高音喇叭喊話,亂軍之中,誰也摸不清怎麼回事,所以高闖王折騰了半天,也沒能集中自己的部隊。

  但高闖王還是很靈活的,眼看兵敗如山倒,撒腿就往外跑,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脫離困境。

  這是很正確的,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官軍都是拿工資的,而拿工資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拿多少錢,干多少事。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左良玉,只要把鬧事的趕出自己管轄範圍就算數了,沒人較真。

  所謂跟蹤追擊這類活動,應該屬於加班行為,但朝廷歷來沒有發加班費的習慣,所以向來是不怎麼追的,追個幾里,意思到了,也就撤了。

  但是這一次,情況發生了變化。

  我說過,盧象升是一個好人,一個負責任的官員。這一點反映在戰鬥上,就是認死理,凡是都往死了辦。

  按照這個處事原則,他追了很遠——五十里。

  之前我還說過,盧象升的外號,是盧閻王,雖然長得很白,但手很黑,無論是民軍,還是民軍家屬,只要被他追上,統統都格殺勿論,五十里之內,民軍屍橫遍野,保守估計,高迎祥的損失,大致在五萬人以上。

  追到五十里外,停住了。

  不追,不是因為不想追,也不是不能追,而是不必追。

  擺脫了追擊的高迎祥很高興,現在的局勢並不算壞,三年前,他被打得只剩下幾千人,逃到湖廣鄖陽,避避風頭,二十天後出山,又是一條好漢,何況手上有幾十萬人乎?

  但安徽終究是呆不下去了,他轉變方向,向壽山進發,準備在那裡渡過黃河,去河南打工。

  黃河岸邊,他就遇到了明軍總兵劉澤清。

  劉澤清用大刀告訴他,此路不通。

  劉澤清並非猛人,並非大人物,也沒多少兵,但是,他有渡口。

  他就堵在河對岸,封鎖渡口,燒燬船隻,高迎祥只能看看,掉頭回了安徽。

  無所謂,到哪兒都是混。

  但在回頭的路上,他又遇見了祖大樂。

  祖大樂也是遼東系的著名將領,遇上了自然沒話說,又是一頓打,高迎祥再次夜奔。 好不容易奔到開封,又遇見了陳永福。

  陳永福是個當時沒名,後來有名的人,五年後,他堅守城池,把一個人變成了獨眼龍——獨眼李自成。

  這種人,自然不白給,在著名地點朱仙鎮(岳飛打金兀朮的地方)

  跟高迎祥幹了一仗,大敗了高迎祥。

  高迎祥終於發現,事情不大對勁了,自己似乎掉進了圈套。

  他的感覺,是非常正確的。

  得知高迎祥攻擊滁州時,盧象升曾極為驚慌,但驚慌之後,他萌生了一個計劃——徹底消滅高迎祥的計劃。

  高迎祥的想法,是非常高明的,學習朱重八同志,突襲南直隸,威脅南京,但遺憾的是,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沒有在這裡混過。

  沒有混過的意思,就是人頭不熟,地方不熟,什麼都不熟,所以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絕不能讓高迎祥離開,把他困在此地,就必死無疑。

  劉澤清擋住了他的去路,祖大樂把他趕到了開封,陳永福又把他趕走,但這一切,只是序幕,最終的目的地,叫做七頂山。

  七頂山,位於河南南陽附近,被祖大樂與陳永福擊敗後,高迎祥逃到了這裡,就在這裡,他看到了一個等候已久的熟人——盧象升。

  當然,除了盧象升外,還有其餘一干人等,比如祖大樂、祖寬、陳永福等等。

  此時的高迎祥,手下還有近十萬人,就兵力而言,大致是盧象升的兩倍,更關鍵的是,他的主力重甲騎兵,依然還有三萬多人。

  然而戰爭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號稱「第一強寇」的高迎祥,竟然毫無還手之力,主力基本被全殲,僅帶著上千號人奪路而逃。

  這是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事,最好的答案,似乎還是四個字——氣數已盡。

  十幾萬士兵、下屬打得乾乾淨淨,兵器、家當丟得一乾二淨,高迎祥同志這麼多年,折騰一圈,從窮光蛋,又變成了窮光蛋,基本算是白奮鬥了,應該說,他很倒霉。

  但我個人認為,有個人比他更倒霉——李自成。

  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比變成光桿司令更倒霉呢?

  有的,比如,變成光棍司令。

  李自成的麻煩在於,他的老婆給他戴了綠帽子。

  這位給李自成送帽子的老婆,叫邢氏,雖然不能肯定李自成有多少老婆,但這個老婆,是比較牛的。

  按史料的說法,這位老婆基本不算家庭婦女,估計也不是搶來的,相當之強悍,打仗殺人毫無含糊,更難得的是,她還很有智謀,幫李自成管賬,據說私房錢都管。

  在管賬的時候,她見到了高傑。

  高傑,米脂人,李自成的老鄉,據說打小時候就認識,後來李自成造反,他毫不猶豫,搭伙一起幹,從崇禎二年開始,同生共死,是不折不扣的鐵哥們。

  鐵哥們,也是會生銹的。

  李自成第一次懷疑高傑,是因為一件偶然的事。

  崇禎七年八月,時任五省總督陳奇瑜,派出參將賀人龍進攻李自成。

  賀人龍是個相當猛的人,此人戰鬥力極強,且殺人如麻,每次上戰場,都要帶頭衝鋒,被稱為賀瘋子。

  賀瘋子氣勢洶洶地到了地方,看到了李自成,打了一仗,非但沒打贏,還被人給圍住了,且一圍就是兩個月。

  但李自成並不想殺掉賀人龍,因為賀人龍是他的老鄉,而且他正在鍛煉隊伍階段,需要人才,就寫了封信,讓高傑送過去,希望賀人龍投降。

  這個想法是比較幼稚的,賀人龍同志說到底是吃皇糧的,有穩定的工作,要他跟著李自成同志四處亂跑,基本等於胡扯,所以信送過去後,毫無回音,說拿去擦屁股也有可能。

  按說這事跟高傑沒關係,賀人龍投不投降,是他自己的事,可是意外發生了。

  去送信的使者,從賀人龍那裡回來後,沒有直接去找李自成,而是找了高傑。

  這算是個事嗎?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說是事,就是事,說不是,就不是。

  而李自成明顯是個喜歡把簡單的問題搞複雜的人,加上賀人龍同志守城很厲害,他打了兩個月,連根毛都沒拔下來,所以他開始懷疑,賀人龍和高傑,有不同尋常的關係,就把高傑撤了回來。

  無論是鐵哥們,還是鈦哥們,在利益面前,都是一腳蹬。

  對李自成同志的行為,高傑相當不爽,但這事說到底,還是高傑的責任。

  因為他回來之後,就跟邢氏勾搭上了。

  到底是誰勾搭誰,什麼時候勾搭上的,基本算是無從考證,但史料上說,是因為高傑長得很帥,而邢氏是管賬的,高傑經常跑去報銷,加上邢氏的立場又不太堅定,一來二去,就勾搭上了。

  關於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高傑同志是有體會的,在回顧了和李自成十幾年的交情、幾年的戰鬥友誼,以及偷人老婆的內疚後,他決定,投奔官軍。

  當然,他是比較夠意思的,臨走時,把邢氏也帶走了。

  對李自成而言,這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老婆跑了,除面子問題外,更為嚴重的是,他的很多秘密,老婆都知道(估計包括私房錢的位置)。

  除了老婆損失外,還有人才損失。

  在當時李自成的部下裡,最能打仗的,就是高傑,此人極具天賦,投奔了官軍後,就一直打,打到老主顧李自成都歇菜了,他還在繼續戰鬥。

  高傑投降的對象,是洪承疇,洪總督突然接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自然高興異常,立刻派兵出擊,連續擊敗李自成,斬殺萬人。

  總而言之,對各位頭領而言,崇禎九年算是個流年,老婆跑了,手下跑了,跑來跑去,就剩下自己了。

  對高迎祥而言,更是如此。

  老婆跑了,再找一個就是,十幾萬大軍都跑光了,就只能鑽山溝了。

  所以高闖王毅然決定,跑進鄖陽山區。

  兩年前,就是在那裡,被打得只剩半條命的高迎祥撿了條命,東山再起。

  盧象升聞訊,立刻找到祖寬和祖大樂,吩咐他們,立即率軍出發,追擊高迎祥。

  祖寬回答:不幹。

  盧象升無語。

  之所以無語,因為他們從來就沒幹過。

  關寧鐵騎很久以前,我以為所謂戰爭,大都是你死我活,上了戰場,管你七大姑八大姨,都往死裡打,特別是明末,但凡開打,就當不共戴天,不共戴地,不共戴地球,打死了算。

  後研讀歷史多年,方才知道,以上皆為忽悠是也。

  按史料的說法,當時的作戰場景大致如下:

  比如一支官軍跟民軍相遇,先不動手,喊話,喊來喊去,就開始聊天,聊得差不多,民軍就開始丟東西,比如牲口,糧食等等,然後就退,等退得差不多了,官軍就上前,撿東西,撿得差不多,就回家睡覺,然後打個報告給朝廷,說殲敵多少多少,請求賞賜云云。

  應該肯定的是,在當時,有這種行為的官軍,只佔絕大多數,認認真真打仗的,只佔極少數,所謂「拋生口,棄輜重,即縱之去」。

  現象也好理解,因為當時鬧事的,大都是西北一帶人,而當兵的,也大都是關中人,雙方語言相通,說起來都是老鄉,反正給政府幹活,政府也不發工資(欠餉),即使發了工資,都沒必要玩命,這麼打仗,非但能領工資,還能撈點外快,最後回去了還能領賞,非常有利於創收。在史料中,這種戰鬥方式有個專用名詞:打活仗。

  因為活仗好打,且經濟效益豐富,所以大家都喜歡打,打來打去,敵人越打越多,局勢越來越惡化,直到關寧鐵騎的到來。

  其實關寧鐵騎的人數沒多少,我算了一下,入關作戰的加起來,也就五千來人,盧象升、洪承疇手下最能打的,基本就是這些人,最厲害的幾位頭領,都是被他們打下去的。

  之所以能打,有兩個原因,首先,這幫人在遼東作戰,戰鬥經驗豐富,而且裝備很好,每人均配有三眼火銃,且擅長使用突襲戰術,衝入敵陣,勢不可擋。

  而第二個原因,相當地搞笑,卻又相當地真實。

  我說過,每次打仗時,民軍都要喊話,所謂喊話,無非就是談條件,我給你多少錢,你就放我走,談妥了就撤,談不妥再打。

  但每次遇到關寧鐵騎,喊話都是沒用的,經常是話沒喊完,就衝過來了,完全不受收買,忠於職守。

  我此前曾以為,如此盡忠職守,是因為他們很有職業道德,後來看的書多了才明白,這是個誤會,套用史料上的話,是「邊軍無通言語,逢賊即殺」,意思是,遼東軍聽不懂西北方言,喊話也聽不懂,所以見了就砍。

  所以我一直認為,多學點語言,是用得著的。

  高迎祥就是吃了語言的虧,估計是屢次喊話沒成,也沒機會表達自己的誠意,所以被人窮追猛打了幾個月,也沒接上頭。

  在眾多的民軍中,高迎祥的部隊,算是戰鬥力最強的,手下騎兵,每人兩匹馬,身穿重甲,也算是山寨版的關寧鐵騎。雖說戰鬥力還是差點,但山寨版有山寨版的優勢,比如……鑽山溝。

  高迎祥鑽了鄖陽山區,祖寬是不鑽的,因為他的部隊,大部都是騎兵,且待遇優厚,工資高,要讓他們爬山,實在太過困難,盧象升協調了一個多月,也沒辦法。

  照這個搞法,估計過幾個月,闖王同志帶著山寨鐵騎出來鬧騰,也就是個時間問題。

  在這最為危急的時刻,更危急的事情發生了。

  崇禎九年(1636)四月,當盧象升同志正在費盡口水勸人進山時,遼東的皇太極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建國。

  皇太極建都於瀋陽,定國號為清,定年號為崇德。

  這一舉動表明,皇太極同志正式單飛,另立分店,準備單干。

  通常來講,新店開張,隔壁左右都要送點花圈花籃之類的賀禮,很明顯,明朝沒有這個打算,也沒這個預算。

  不要緊,不送,就自己去搶。

  崇禎九年(1636)六月,清軍發起進攻。

  這次進攻的規模很大,人數有十萬人,統兵將領是當時清軍第一猛將阿濟格,此人擅長騎兵突擊,非常勇猛。

  難得的是,他不但勇猛,腦子也很好用,關寧防線他是不去碰的,此次進關,他選擇的路線,是喜峰口。

  此後的戰鬥沒有懸念,明朝的主力部隊,要麼在關寧防線,要麼在關內,所以阿濟格的搶掠之旅相當順利,連續突破明軍防線,只用了半個月,就打到了順義(今北京市順義區)。

  我認為,阿濟格是個很能吃苦的人,具體表現為不怕跑路,不怕麻煩,到了北京城下,沒敢進去,就開始圍著北京跑圈,從順義跑到了懷柔(今北京懷柔區),又從懷柔跑到了密雲(今北京密雲區),據說還去了趟西山(今北京西山),圓滿完成了畫圈任務。

  當然,他也沒白跑,據統計,此次率軍入侵,共攻克城池十二座,搶掠人口數十萬,金銀不計其數。 鑒於明朝主力無法趕到,只能堅壁清野,所以阿濟格在北京呆了很長時間,而且,他還是個很有點幽默感的人,據說他搶完走人時,還立了塊牌子,上寫四個字——各官免送!

  我始終認為,王朝也好,帝國也罷,說穿了,就是個銀行,這邊收錢,那邊付錢,總而言之,拆東牆,補西牆。

  不補不行,幾百年裡,跑來拆牆的人實在太多,國家治不好,老百姓鬧事,國防搞不好,強盜來鬧事,折騰了這邊,再去折騰那邊,邊拆邊補,邊補邊拆。

  但國家也好,銀行也罷,都怕一件事——銀行術語,叫做擠兌,政治術語,叫內憂外患,街頭大媽術語,叫東牆西牆一起拆。

  明朝大致就是這麼個狀況,客觀地看,如果只有李自成、張獻忠鬧事,是能搞定的,如果只有清軍入侵,也是能搞定的,偏偏這兩邊都鬧,就搞不定了。

  於是一個月後,盧象升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被調離前線,等待他的新崗位,是宣大總督。

  對於這個任命,無數後人為之捶腿、頓足、吐唾沫,說什麼眼看內患即將消停,盧象升卻走了,以至於局勢失去控制,崇禎昏庸等等等等。

  在我看來,這個任命,無非是挖了東牆的磚,往西牆上補,不補不行,如此而已。

  盧象升走了,兩年後,他將在新的崗位上,完成人生最壯烈的一幕。

  接班聽說盧象升離開的消息後,高迎祥非常高興,因為他很清楚,像盧閻王這樣的猛人,不是量產貨,他擦亮眼睛,等待著下一個對手的出現。

  他等來的接班人,叫做王家楨王家楨,直隸人,時任兵部侍郎,此人口才極佳,善讀兵法,出謀劃策,滔滔不絕。

  行了,直說吧,這是個廢柴。

  他之所以被派來幹這活,實在是因為嘴太賤,太喜歡談兵法,太引人注目,最終得到了這份光榮的工作。

  但王總督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很明白的,剛到不久就上書皇帝,說自己身體比較弱,當五省總督太過勉為其難,干巡撫就成。

  崇禎還是很體貼的,讓他改行當了河南巡撫。

  但王巡撫剛上任沒幾天,就遇上了一件千載難逢的倒霉事。

  這件倒霉事,叫做兵變,兵變並不少見,之所以說是千載難逢,是因為參與兵變的,是王巡撫的家丁。

  連家丁都兵變,實在難能可貴,連崇禎同志都哭笑不得,直接把他趕回家賣紅薯。

  有這樣的好同志來當總督,高迎祥的好日子就此開張,沒過多久,他就出了山區,先到河南,拉起了幾萬人的隊伍,連戰連勝,此後又轉戰陝西,氣勢逼人,洪承疇拿他都沒辦法。

  四大猛人裡,曹文詔死了,洪承疇沒轍,左良玉固守,高迎祥最怕的盧象升,又去了遼東,現在而今眼目下,高闖王可謂天下無敵。

  然後,第五位猛人出場了。

  在這人出場前,高先生跟四大猛人打了近七年,越打越多,越打越風光,從幾千打到幾萬、幾十萬,基本是沒治了。當時朝廷上下一致認為,隔幾天跟他打一仗,能讓他消停會,就不錯了。至於消滅他,大致是個夢想。

  在這人出場後,夢想變成了現實。

  他沒有用七年,連七個月都沒用,事實上,直到崇禎九年(1636)

  三月,他才出山,只用了四個月,就搞定了高迎祥。

  在歷代史料裡,每到某王朝即將歇業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XX 死而X 亡矣。

  前面的XX,一般是指某猛人的名字,後面的X,是朝代的名字,這句話的意思是,某猛人,是某王朝最後的希望,某猛人死了,某王朝也就消停了。

  在明代完形填空裡,這句話全文如下:

  傳庭死,而明亡矣。

  傳庭者,孫傳庭也。

  孫傳庭孫傳庭是個相當奇怪的人,因為在殺死高迎祥之前,他從未帶過兵,從未打過仗,過去的三十多年裡,他主要的工作,是人事幹部。

  孫傳庭,字伯雅,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在崇禎九年之前,歷任永城、商丘知縣,吏部主事。

  其實他的運氣不錯,我查了查,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到天啟初年,竟然就當上了吏部郎中,人事部正廳級幹部,專管表彰獎勵。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而按照慣例,吏部尚書,一般都是從吏部郎中裡挑選的,孫傳庭萬曆二十一年(1593)出生,照這個算法,他當郎中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年輕就是資本,照這個狀態,就算從此不幹,光是熬,都能熬到尚書。

  然而沒過兩年,孫傳庭退休了,提前三十年退休。

  他丟棄了所有的前途和官位,毅然回到了家鄉,因為他看不順眼一個人——魏忠賢。

  看魏忠賢不順眼的人很多,而願意辭官的,不多。

  崇禎元年,魏忠賢被辦挺了,無論在朝還是在野,包括當年給魏大人鞠躬、提鞋的人,都跳出來對準屍體踩幾腳,罵幾句,圖個前程。

  但孫傳庭依然毫無動靜,沒有人來找他,他也不去找人,只是平靜地在老家呆著,生活十分平靜。

  八年後,他打破了平靜,主動前往京城,請求復職。

  出發之前,他說出了自己復出的動機:

  「待天下平定之日,即當返鄉歸隱。」

  朝廷很夠意思,這人沒打招呼就跑了,也沒點組織原則,十年之後又跑回來,依然讓他官復原職,考慮到他原先老干人事工作,就讓他回了吏部,接著搞人事考核。

  對他而言,這份工作的意思,大致就是混吃等死,但他沒有提出異議,平靜地接受,然後,平靜地等待。

  一年後,機會出現了,在陝西。

  當時的陝西巡撫,是個非常仁義的人,具體表現為每次在城牆上觀戰,都不睜眼,據他自己說,是不忍心看,但大多數人認為,他是不敢,這號人在和平時期,估計還能混混,這年頭,就只能下崗。

  巡撫這個職務,是個肥缺,平時想上任是要走後門的,但陝西巡撫,算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混飯吃的,沒準哪天就被張某某、高某某剁了,躲都沒處躲,孫傳庭就此光榮上任,因為主動申請的人,只有他一個。

  孫傳庭出發之前,皇帝召見了他。

  對於孫巡撫的勇敢,崇禎非常欣賞,於是給了孫傳庭六萬兩白銀,作為軍費。

  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按崇禎的說法,國家比較困難,經費比較緊張,也就這麼多了,你揣著走吧,省著點用。

  當年楊鶴拿了崇禎十萬兩私房錢,招撫民軍,也就用了幾個月,孫傳庭拿著六萬兩,也就打個水漂。

  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自古以來,要人辦事,就得給錢,如果沒錢,也行,給政策。

  孫傳庭很乾脆,他不要錢,只要政策,自己籌餉,自己幹活,朝廷別管,反正幹好了是你的,幹不好我也跑不掉。

  就這樣,孫傳庭拿著六萬兩白銀,來到了陝西。

  當時陝西本地的軍隊,戰鬥力很差,按照當時物價,六萬兩白銀,大致只夠一萬人半年的軍餉,最能打的將領,如曹變蛟(曹文詔的侄子)、左光先、祖寬,要麼在洪承疇手下,要麼跟著盧象升,總之,孫傳庭算是個三無人員,無錢、無兵、無將。

  但凡這種情況,若想鹹魚翻身,大都要經過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等過程,至少也得個兩三年,才閃亮登場,大破敵軍。

  孫傳庭上任的準確時間,是崇禎九年(1636)三月,他全殲高迎祥的時間,是崇禎九年(1636)七月。

  從開始,到結束,從一無所有,到所向披靡,我說過,四個月。

  他到底是怎麼完成的,到今天,也沒想明白。
《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