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就在許府一傢和樂的時候,宮裡卻發生瞭一件小事情。

近日太子身體微恙,閉門讀書不出,而寧王卻數日都留宿宮中伴駕,皇後不安之下,便召瞭寧王妃帶著兒子進宮請安,與此同時,皇後還召瞭太子妃帶著小皇孫前來。

皇後的原意是想營造出一傢和樂的氣氛,正好寧王嫡子與太孫相差一歲,這哥倆都是小孩子,隻要孩子們融洽相處,傳到今上耳朵裡,也是佳話一樁不是?!

帝後如今關系頗有幾分劍拔弩張,皇後也很想化解這種緊張的局勢,因此才會時不時頻繁召寧王妃進宮。

結果在坤福宮裡,起先這哥倆玩的也很融洽,而寧王妃與太子妃也陪在皇後身邊奉承,氣氛很是融洽。皇後還道:“本宮也老瞭,就盼著兒孫和樂,媳婦們孝順,看到你們相處的好,本宮就放心瞭!”

她這話就似民間百姓傢裡的婆婆一般,透著慈母之意,不過寧王妃與太子妃都不敢輕忽,正待接口,外面便有宮女慌慌張張進來稟報:“兩位小皇孫……打起來瞭……”

殿中三人面色齊齊一變。

皇後本來也是頗有城府之人,多年籌謀,手段也是一等一的,隻是太子身體自小不好,而太子妃生的這嫡親孫子也是盼瞭多少年,望眼欲穿等來的,因此對太子以及太孫的身子是十分著緊。

現在聽得寧王的兒子敢與皇太孫打架,便想起如今常留宮中伴駕的寧王勢盛,他的嫡子才敢如此囂張!

想當年寧王小時候,都不敢有此僭越!

皇後越想越生氣,冷厲的目光在寧王妃臉上掃瞭一眼,後者已經臉色蒼白,忙忙起身跪下告罪,“臣媳教養不當,求母後恕罪!”

皇後一言不發坐在上首,瞧著跪下來請罪的寧王妃也不知在想些什麼,面部線條僵硬,而太子妃卻已經朝著皇後一福,匆匆朝殿外去瞭,瞧也不瞧跪在地上的寧王妃,仿佛之前還相處融洽的妯娌倆不是她們兩人。

外面孩子們的哭聲都傳到瞭殿內,而寧王妃心急如焚,聽不到皇後叫起,又不敢起來,就那麼跪在地磚之下。良久,皇後似乎輕笑瞭一聲,才道:“快起來吧!你這孩子,小孩子傢傢打架,哪裡用得著你告罪?!”卻是終於將心頭那一口氣咽瞭下去!

寧王妃謝過瞭皇後,宮女已經將兩位小爺給帶瞭進來,但見寧王嫡子臉頰之上青瞭一塊,而太孫卻掛著兩管鼻血,太子孫邊走邊替太孫擦著滴下來的鼻血,很快她那白色繡花的絹帕就染瞭血。

寧王妃當時差點暈倒在地。

她一方面心疼自己的兒子,一方面又生怕皇後因為皇太孫流鼻血而遷怒於她的兒子。

皇後召瞭兩個孩子到近前,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又問起倆孩子為何要打架,倆孩子吭哧半天,最後才道:為瞭一隻紙鳶打瞭起來。

宮女拿瞭兩隻紙鳶出來給陪他們玩,其中一隻比較簡單,隻是尋常蒼鷹的圖樣,而另外一隻卻是龍箏,在蛟龍頭上裝瞭竹笛,使風入耳,放至空中便有箏鳴之聲,又加之體型不小,故爾兩名小皇孫都棄蒼鷹而選龍箏。

寧王嫡子已經五歲,而太子的兒子卻隻有四歲,體型上也要比寧王嫡子矮弱瞭些,起先二人隻是爭執誰來放這隻龍箏,說到後來,太子之子卻忽爾大怒,指著寧王嫡子要他下跪:“我父王是太子!你還不給我跪下?!”

太孫自小被皇後太子妃捧著,無論是在後宮還是在東宮,都是獨一份的,沒想到今日竟然被寧王嫡子給挫瞭威風,小孩子傢傢,當下就鬧瞭起來。

而寧王嫡子久在寧王妃眼皮子底下,從沒有與小孩子相處的經驗,不知道小男孩好鬥搶玩具最是尋常,況且之前太子妃與皇後還說他們是親哥倆,就連他母妃也道自己是哥哥,哪有哥哥弱於弟弟的!

他是見過武小貝教訓武宏的模樣,那才是兄長范兒。

小孩子甄別能力並不強,弄不清楚此“兄弟”與彼“兄弟”之間的巨大差異,因此便擺出兄長的派頭來要與皇太孫理論,最後互不相讓,不過幾句話之間,就動起手來瞭……

這原本也不是什麼大事,小孩子打鬧誰傢都有,武小貝與許小寶小時候還天天掐架長大,反倒感情越掐越好。

但皇後不這麼想。

她溫言安慰瞭倆孩子幾句,便讓太子妃帶著太孫退下瞭,隻道太孫鼻血不止,讓太子妃帶回東宮去,讓專司太子身體的禦醫給瞧一瞧。

等這倆母子退下之後,皇後仍是笑著的,卻問責於宮女,當著寧王妃母子的面,杖斃瞭一名宮女。

場面鮮血淋漓,皇後卻笑的十分和暖,隻向寧王嫡子道:“都是這些奴才們不知事,與三郎無關,皇祖母與你出氣!”

寧王嫡子嚇的整個人都縮成瞭一團,直往寧王妃懷裡鉆。

寧王妃緊緊摟著兒子的小身子,感覺到懷裡孩子的顫抖,她的心揪成瞭一團。

皇後這哪裡是給她的兒子出氣?明明是殺雞儆猴,借此替太孫立威,好讓她的兒子記住,此後不敢再冒犯太孫!

當晚回去,寧王府三郎就發起高燒來,府裡的大夫忙瞭半夜,寧王從宮裡回來之後守瞭孩子一宿,等到夜深人靜,房裡隻有夫妻倆守著高燒昏迷不醒的時候,寧王妃大放:“往年她磋磨我,我總想著幸好爺還在邊疆掌軍,就算是她磋磨我,不過是嚇一嚇我,卻是不敢拿我怎麼樣的,總不能將我弄死!可是如今王爺的回來瞭,她磋磨我不要緊,卻來磋摩我的兒子!王爺,你要眼睜睜看著她向咱們的兒子下毒手嗎?!……”

正房門口守著的乃是寧王妃心腹嬤嬤,其餘人等皆被遣瞭出去。

寧王看著床上高燒不退的兒子,同樣的事情也曾經發生過,他的身上,小貝的身上,如今又是三郎的身上……多少年瞭,從小時候到如今,似乎他頭上的天人來就沒有晴過,都是泥濘滿路的趟過去,多年艱辛成瞭習慣,反不覺得艱辛瞭,百忍成功,有時候他都覺是自己快大圓滿瞭。

他伸手輕拍瞭拍妻子因痛哭而微微顫抖的肩膀,再想想自己日日被架上火上烤,都謂聖眷優隆,誰顧過他一傢子的死活?!

寧王額頭的青筋隱隱浮起。

第二日宮中來人召他入宮伴駕,他卻推脫不去,隻道嫡子昨日在宮裡受瞭驚嚇,高燒不退,如今哪裡也不敢去,隻肯守在嫡子床前。

這也算是公然抗旨瞭。

宮裡今上聽到倆皇孫打架,還禁不住撫須而笑,“朕小時候也與兄弟們打過架呢。”隻不過後來四散天涯。

傳旨太監嘴裡發苦,卻又不得不接著往下說。又將皇後當著寧王嫡子的面杖斃宮女,回去之後寧王府上三郎就高燒不退,寧王這才不能入宮伴駕,此刻還守在嫡子床前呢。

今上的神色便很有瞭幾分高深莫測,那傳旨太監連瞧都不敢多瞧,隻跪在下面請罪。

當日寧王府上便收到瞭一大撥賞賜,除瞭賞賜寧王夫婦的,還有專門賞給寧王府上三郎的吃喝玩具,另有一隻龍箏,卻是比皇後宮裡的還要精美,體型還要更長。

皇後聽到此消息,朝後跌坐在瞭榻上,長長的指甲死死摳著榻上坐褥之上精美的刺繡,喃喃:“他竟然……”竟然連龍箏也肯賞給寧王嫡子?!

也不知道想到瞭哪裡去瞭,向來秀美端莊的臉龐竟然隱隱帶瞭些扭曲之意。

原本是小事一件,兩孩子打架,就連今上賞賜這些東西的時候,也還笑著對傳旨太監說,“去跟寧王府的曜哥兒說,等他病好瞭到皇祖父這裡來玩兒。”

寧王嫡子原本沒有大名,隻等著今上賜字,沒想到打瞭一架,不但收到許多賞賜,連名字也被賜下瞭,卻是單名一個曜子。

那傳旨太監小心應瞭,帶著小太監們往寧王府去瞭。

今上雖然拿出對待小事態度來,但上至皇後下至寧王夫婦,以及知道瞭整件事情始末的其餘人臣們,譬如國舅傅溫,又如何敢當小事對待?!

兩個孩子打架,同樣都受瞭傷,今上對一個噓寒問暖,還專門派瞭侍候自己的太醫院判前往寧王府替曜哥兒瞧病,又是賞賜又是問候,對抗旨不肯入宮的寧王不曾怪罪一言。反之,對皇太孫就完全是不聞不問瞭。

從皇後到國舅傅溫,乃至寧王夫婦,無不在心裡揣測聖意,猜測今上是拿這件事情當一件皇孫們之間的小摩擦來處理呢還是另有深意。

特別是皇後,隻覺內心惶惶,還親自前往東宮探望太孫。話雖如此,但據說當日皇後關起房門來,在東宮書房裡與太子深談許久。

也不知道母子間都談瞭些什麼。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不在狀態,更新就有些怠惰瞭,昨晚約瞭人拼文……結果聊天聊到天亮瞭。感覺腦漿子都要寫幹的感覺,就……稍微休息瞭一下下。

今天一大早爹娘就來看我跟小魔怪,下午才走,睡瞭會兒起來寫瞭一章,感覺有點滿血復活瞭。

那今天就好好更新吧,十二點以前會寫完一章就放上來的,大傢在睡前都可以刷一刷啦,今天開始就好好更新瞭,多謝大傢體諒!麼麼噠!

《屠戶傢的小娘子(玉面桃花總相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