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方芳從美國打來長途電話,告訴爸媽:歡迎來美國。

方園爸媽去公安局辦護照。拍瞭照片,填瞭表格,將材料送進去,被告知護照一個月以後可拿。

美國那邊,方芳將父母申請探親簽證的材料寄出。

方園托在市公安局工作的老同學幫忙,辦理護照加急手續,一個星期後爸媽就拿到瞭護照。

接下來,就去中信銀行交瞭每人九百多塊錢的簽證費,還買瞭專門的電話卡,開始往美國上海領事館打電話預約面簽時間。

兩位老人坐在傢裡窗邊的電話機旁撥電話。

這個電話好像很難打。打進去,問可以安排哪天。那邊回答,到下個月20日之前所有的日子都預約滿瞭,而20日以後的,你們明天再打來問問看。

結果第二天一早方園媽媽打過去,那邊說,20日至23日的已約滿瞭,你明天再打來問問以後還有哪天的。

一連幾天,隻要打進去,那邊就說約滿瞭,要求明天再打過來約,因為現在不知道後面一天的情況,所以隻能明天再打。

方園爸媽的感覺是,這像極瞭當年困難時期去肉店買肉,大清早隊伍排得老長,人人都踮著腳在向前張望,然而店門一開,肉立馬就被搶光瞭,後面排著的人壓根兒就是白搭。

不同於排隊買肉買不到肉是不花錢的,這打電話排隊每分鐘收費卻是超貴的,隻要電話打進去,卡裡的錢就唰唰地沒瞭。那邊告訴你明天再打,告訴你明天早點打,告訴你他也不知道明天約不約得到下個月底或者下下個月初的隨便哪天,隻能明天再打來問問看……這些字眼每一個都是需要錢的,在方園媽媽耳朵裡,每一天他們都在刷走電話卡裡的錢。沒瞭沒瞭,滿瞭滿瞭,再打來,再打來,再約,再約……

電話卡裡的100元,很快就沒瞭。

方園媽媽又去中信銀行買卡。她這麼節省的人,打著打著,就不顧一切瞭,因為她感覺四面八方無數個人都在和她搶著往那個她無法想象的部門裡打電話,就看誰跑到最前面,搶在別人之前對電話那頭的人說第一句話。

現在每天早上8點鐘,她就開始撥電話。她想,要是再早的話他們還沒辦公吧。她不去早鍛煉瞭。她覺得這打電話可比早上快步走更像快步走,因為心裡怦怦直跳。

有一天方園回到傢,看見兩位老人在打電話,他們心疼錢的樣子讓方園對電話那頭很憤怒。

他奪過電話筒,對那頭說,你們這樣子,卡裡的錢都快沒瞭,老人傢的錢不容易,你們知不知道?

那頭一定見多瞭這樣的事,很職業地回答,人多沒辦法。

最後,終於約到瞭12月9日下午。方園爸媽松瞭一口氣,他們說,那裡可能真是天堂,去一趟真不容易。

在方園爸媽打電話約簽證的這段日子裡,方芳常來電話,但沒詳細說她傢附近有哪些學校。方園在郵件裡問瞭幾次,方芳說,美國和國內不一樣,學校都是很遠的,開車出去都要一兩個小時,也隻有星期天讓老公開車帶自己去看。

方園說,那你已經看過的情況怎麼樣?

方芳說,去看瞭幾所,一下子也判斷不清,這邊高中和國內的高中概念不一樣,沒有說哪所高考率如何高的,再說我這邊周圍還真的沒什麼朋友的小孩去讀那樣的私立學校,我又常待在傢裡,以前也沒關心這方面的事,可能情況還真的不如中國國內的留學中介瞭解得多,你也可以同時去國內中介那邊瞭解瞭解。

不過方芳表態,我一定會幫忙的。

對此方園是理解的。他說,你以後去那些學校時,拍幾張照片傳過來讓我看看。

方芳傳回來瞭一些照片,也傳回來瞭一些學校招生的表格,學費大多五六萬美元一年。方園費勁地看著英文。周六回爸媽傢時,說一點給他們聽聽。

接下來的周六,方園一進傢門,爸媽就對他說,方芳來過電話,她的意見是關於朵兒留學這件事你們要慎重。

方芳說這樣的女生到美國,她見過許多,花瞭爸媽很多錢,讀的學校和專業一般,畢業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男朋友的挺多,青春期不在爸媽身邊,美國文化與中國不一樣,到時候兩邊都不沾,所以是有風險的。她說她能管管的隻是小孩的吃喝,但如果把成長問題都丟給她,她覺得自己也有可能沒把握。所以,這麼小就出來不是時候。

方園知道,其實憑良心說,方芳講得也沒錯,但不知為什麼自己和爸媽此刻站在這屋子裡,情緒和大洋彼岸的她有點對接不瞭。媽媽說,管都沒開始管怎麼就管不瞭瞭?爸爸說,找對象還早著呢,囡囡才多大,你怎麼就知道她到時在那邊就找不到對象瞭?

方園的不爽在於:來找你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問題,你那邊也有問題這是一定的,但你得先瞭解我們這裡的困境,再想辦法看能不能解決那邊的問題。那邊的問題是價值觀問題,而這邊是生存問題,迫在眉睫的問題。他有些極端地想。他感覺自己的情緒在飛速地奔進一條巷子,他知道這不太好,但他無法遏制自己開始的跑動。

接下來,屋簷下的三個人沒多說方芳和留學這件事。反正爸媽也快去那邊探親瞭,親眼去看看再說吧。

媽媽給方園看她剛從超市裡買來的筍幹、梅幹、果脯,以及棉佈被單、床罩等,說是帶去美國給方芳的。

方園去廚房收拾一條魚。他們沒再多說什麼,但空氣裡好像有瞭點奇怪的東西。

《小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