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洪水圍城賢母教子 賑濟災民良吏抗命

康熙十七年的秋天,連綿淫雨來到人間。自白露過後,老天爺便發瞭邪,不斷頭兒隻是下雨,或淅淅瀝瀝,或飄飄灑灑,不是重雲濃霧,便是瀟瀟冷雨,總無三日晴好。直隸、山東、陜西、河南新修的驛道像一條條泥龍蜿蜒伸向遠方的雨簾。渾黃的潦水從田裡流到農民冒雨培起的毛渠,再進塘溝,匯至大渠。永定、滏陽、海河、滹沱、運河一時都變得暴跳如雷,咆哮著,呼號著;卷著泥沙、草根、樹葉、秸稈、斷檁殘梁、各類瓜果……打著可怕的漩渦奔沖逆折,泛起豆漿一樣的白沫滾滾東去。

最令人膽寒的還是黃河。一望無際的河面上,淒風將白雨掃來掃去,攪成團團水霧,狠狠地拋向狂浪滔天的濁流,發出悶雷一樣的河嘯。江南省清江縣地處黃、淮、運三河交界處,自交秋以來,淮水上遊高良澗、板工等決口二十六處,高傢堰石堤決口七處,黃水、淮水沖決千傢崗,灌入爛泥灘,將清江縣的清水潭灌得水高丈五,登城一望,溟溟渺渺,黃浪無涯。

清江城是一座新築小鎮,因地處交通要沖,朝廷設瞭糧道、鹽道,往來潛船常在此放纜打尖,漸次成瞭集鎮。其實平日僅有萬餘人口,但此時四面被水圍困,災民擠入城中避洪水,竟一下子驟增至十餘萬人。所有城內館舍店肆、棚庵廬簷聚滿瞭面黃肌瘦的人群,一街兩行堆得到處是濕淋淋的行李,城裡所有賣吃的店鋪全關瞭門,一張平日隻要一個大子兒的面餅,要花一兩銀子才買得到。

清江縣令於成龍,因境內出瞭逆倫案,已經被革職卸任,新委縣令尚未來,就連摘印官也一同被困在城內。處在這種情勢下,於成龍不肯交印,摘印官怕擔待責任,也樂得聽他自為,自己躲進東門內大糧庫去享清閑。於成龍原是山東人,其兄老於成龍是著名清廉的臣子,官居山東巡撫。於成龍幼承母訓,一心做清官,不料去歲兩江總督葛禮做壽,他隻送瞭一雙佈鞋做禮,惹得葛禮大為光火,便尋事參瞭他,其實逆倫案各縣都有,大傢心照不宣,上下做瞭手腳,一點事也沒有。於成龍偏不識趣,撞瞭這晦氣也是情理中的事。

此刻雨已暫歇,於成龍攙著年過五旬的母親於方氏站在清江城南門箭樓下,悵然望著遠處一線露出水面的黃河大堤。兩個人的衣裳似乎不耐秋寒,身子有些瑟瑟顫抖。四五十個護城的衙役個個泥漿滿身,東倒西歪地靠在箭樓壁下小酣。

“成龍,”於方氏半晌才道,“看這天,一時恐怕還晴不瞭吧?”

於成龍搖瞭搖頭,清癯的面孔上一點表情也沒有。他從懷裡取出邸報,遞給母親,說道:“娘,這是朝廷遞來的邸報……”老太太輕輕推開,說道:“娘的眼不中使瞭,這幾日又上瞭一層翳,越發不行瞭,你說給我聽聽。”於成龍抖開紙看瞭看,低聲道:“是。一件是朝廷命安徽巡撫靳輔進京述職的邸報;一件內容是調撫遠參議將軍任奉天提督;再一件是鄭州花園口決口——上遊鄭州既決口瞭,這裡的水就漲不起來瞭,母親您就放心吧!”

“我老天拔地的,死都死得著瞭,有什麼怕的?”一陣涼風颯然而來,於方氏被嗆得猛咳,於成龍忙替她捶背,卻被她一把推開手去,喘籲籲說道:“要緊的是城裡聚著十幾萬人,又凍又餓,怎麼消受得瞭?你是這地方的父母官,得趕緊打主意——聽說昨個兒又餓死二十好幾!”

這件事正是於成龍最犯難的!守著糧庫裡的麥山米垛,城裡幾乎傢傢斷炊,他覺得揪心般痛苦。但糧庫卻不歸他統屬,且不說摘印官梁守義住在那裡,單是糧庫守備、道臺都是比他大著幾級的大官。這件事真正叫人難為。於成龍聽著母親的話,沉思著說道:“娘,兒子知道,餓死百姓兒也心疼。我已經叫人去請梁大人、郭真守備和韓春道臺一同查看災情,總會有法子的。”說著便把母親攙進箭樓裡頭安置瞭,叫起衙役們,說道:“一同到庫裡走走。”

剛剛出來,卻見梁守義和郭真、韓春三個人帶著幾個師爺提著袍子拾級上城。韓春因是道臺,職位最高,兼統文武,走在前頭,見於成龍站在上頭,忙拱手寒暄道:“成龍兄,辛苦辛苦!哎呀呀,幾天不見瘦得這樣兒瞭,缺什麼東西找我嘛!”

“韓觀察、梁大人、郭大人,”於成龍行瞭禮,一邊將他們讓進箭樓廳中,坐在石條凳上,一邊說道,“卑職今早差傢人於祿至府上呈書,想必已經展讀瞭?”

三人聽瞭對視一下,韓春笑容可掬地說道:“大札已經拜讀。先生拳拳愛民之心兄弟已是瞭然於胸。不過開倉濟災,事非尋常啊……啊啊,老兄在這裡已是兩年有餘,這個規矩還不曉得?兄弟愛莫能助啊!”梁守義聽瞭笑道:“就是這個話。這幾日我們幾個公餘閑論,言及老兄。清江城這次安然度過洪汛,水總算沒進城,全仗老兄領著人日夜防護,這就是大功一件。兄弟是葛憲臺派來摘印的,這個印呢,兄弟就做主先不摘瞭,回去稟告憲臺大人,恐怕還得重加保奏呢!”

於成龍聽著,揣摩著他們的話意,半晌方冷冷說道:“我本蕭然書生來,也願蕭然書生去。梁大人既未摘印,兄弟此時仍是一城守牧,朝廷備糧原為百姓,幾位大人都曉得,三日來城裡已餓死七十餘人。萬一激起民變,內無兵,外無援,請問誰承擔責任,又如何善後?”“我們到這裡拜會貴縣,也正為這事。”郭真不安地說道,“城裡百姓已經在商議聚眾搶糧。不瞞老兄,昨日糧庫門口已打死瞭三個鬧事刁民……”於成龍嘴角閃過輕蔑的一笑,說道:“既是鬧事,來一個打死一個,來兩個打殺一雙,何等爽快!他們鬧事到庫裡,正是閣下該管,兄弟有什麼法子?”

郭真是武莽出身,哪裡聽得出於成龍話中揶揄之意,幹笑一聲說道:“若是萬人起哄,兄弟也是鞭長莫及,何況守庫兵士都是本地人,都不願下手,誰他娘的有辦法?”

“所以我們來,就是想借重貴縣。”梁守義聽郭真說的粗魯,不禁皺皺眉頭,身子傾瞭傾說道,“來這些日子我已看出,老兄雖遭瞭事,但仍是眾望所歸,此地百姓肯聽你的。由老兄你出面曉諭一下,彈壓一下,定會收效。過瞭災日,上峰難道不來賑濟?——也就是十幾日的光景麼。”

裡屋的於方氏聽著,實在忍不住瞭,拄著拐杖幾步出來,朗聲說道:“十幾日光景,你知道十幾日斷糧是怎麼回事嗎?那是上千條人命!”她站在門口,滿頭白發顫顫巍巍。

“你是誰?”眾人正議得不可開交,猛聽局外有人發話,都是一怔。梁守義見是個窮老婆子,斷喝一聲道:“這是你說話的地方?你——”韓春卻認得是於成龍母親,忙止住瞭梁守義,說道:“這是於大人的高堂。……老太太,你有年紀的人瞭,好生歇著吧,我們不是正在商議辦法麼?”

於方氏哼瞭一聲,並沒有退下,扯過一根條凳坐瞭,拄杖略一沉思,侃侃言道:“女人不當過問政事,我自幼讀書豈不明白?但如今為民請命,也說不得這個規矩——匹夫倡亂,一呼百應,古來教訓有多少?城外之水可用土擋,城內之水可以覆舟。一旦激起民變,老婆子敢問誰來承擔?”說著將頭輕輕一晃,竹杖輕輕點地,目中雖然無光,臉上猶似嚴霜。

幾個人都被弄呆瞭,老太太義正的言詞,從容的舉止,大傢的風范,一下子鎮住瞭幾個官員。

“那,依老太太之見呢?”良久,韓春方回過神來問道。

“我兒子的主意對,”於方氏冷然說道,“如今情勢,隻有開倉賑災,別無良策!”“糧食有,”韓春冷笑一聲說道,“但既不是我的,也不是於成龍的,那是朝廷的皇糧,今年還欠一百萬石沒來得及運往直隸——”於方氏接口笑道:“那太好瞭,正好拿來解救燃眉之急——成龍,你打欠條,借糧一百萬斤救濟災民,事過即還。”

“是!”

“慢!”梁守義一擺手,格格一笑踱至於方氏面前,背著手躬身說道,“老太太,一百萬斤就是一萬石,按石米五錢計,是五千兩銀子,於大人囊空如洗,嘻——這筆開銷,守義倒要請教自何而來?”

於方氏聽瞭呵呵大笑,說道:“虧你大人名叫‘守義’!豈不聞義之所在,雖有害而不趨避?五千兩銀子我還得起,我也不信百姓將來不還錢——請出筆墨來,寫!”衙役們站在箭樓內外,早聽呆瞭。他們自己傢裡也早已斷瞭糧,巴不得有這一聲,忙將於成龍平日批閱文牘的文房四寶端瞭出來。

“不行!”韓春職司所在,深知事關重大,身子往後一仰,斷然說道,“這糧食是軍餉,皇上有專旨調撥給施瑯軍門練兵用的。動瞭一粒,在座諸公都有罪!”

“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於泥塗!我不信你們這幾個官命比幾萬百姓的命還值錢!”

郭真見不是事,忙道:“我們都是皇上臣子。老太太,這忠孝二字,忠在前啊,我們怎好違抗天命呢?”話未完,於方氏便頂瞭回去:“孟子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你明白麼?”

於成龍早就想硬借糧,隻是知道關系重大,將來獲罪深重,怕連累瞭老娘。廳中這番唇槍舌劍,老太太竟比自己還來得硬挺,於成龍不由一陣慚愧,立起身來到書案前,刷刷寫瞭幾行字,走至韓春面前,身子一躬雙手捧上,說道:“請大人簽批。”

本來為找於成龍彈壓饑民,不防到這裡碰瞭這個硬釘子。於方氏一口一個聖人語錄,頂得三個人面面相覷,卻又駁她不倒。韓春早已不耐煩,見於成龍竟似要逼他簽字,鐵青瞭臉,打起官腔說道:“於成龍,莫非你要逼迫本道——我要是不簽呢?”

“我奉聖命來守此郡,”於成龍拱瞭一下手說道,“如今內有十萬災民,外有洪水圍城,是非常之時,凡在城中俱是我的子民——連你諸位也在其中。城中富戶的存糧我早已借空,有囤積居奇者,即是為富不仁,本縣有責以國法治之!”話未說完,三個人已個個氣得渾身發抖。梁守義“啪”地將案一擊,臉漲得豬肝似的吼道:“你狂妄!我此時就摘你的印!”

“遲瞭一點,也早瞭一點!”於成龍仰天大笑,“你早該摘印,又怕洪水潰城擔待責任;既然未摘,我當全權管到底,等放完糧,自會將印交你!”

韓春眼見眾衙役虎視眈眈站在門口,心下有點發怯,深悔今日出來竟連庫兵也沒帶幾個,哼瞭一聲站起身搓搓手說道:“郭真、守義,天不早瞭,不能和這個二五眼磨牙瞭,咱們走!”說著三人面色陰沉沉的都站瞭起來。

“來人……”於成龍居中向後一坐,臉一仰吩咐道,“封門!”

“喳!”

幾十個衙役齊應一聲,就地打瞭個千兒,“咣”的一聲將大門關瞭個結實,居然擺出平日審案的氣派按雁行排成八字形立在於成龍兩邊。

“本城富戶韓春傢有存糧,”於成龍削瘦的面孔毫無表情,不緊不慢地說道,“本縣為救一城百姓,索借糙米一萬石。韓春先生,請簽字!”

韓春氣得發昏,隻覺得心裡空空蕩蕩無所倚托,回頭看那二人時,也都癡癡茫茫如在夢中,喝醉瞭酒似的搖搖晃晃……略一遲疑,眾衙役早炸雷般齊喝一聲:“快簽字,照打瞭!”韓春驚醒過來,激凌凌地打瞭個寒噤,左右看看俱是於成龍的衙役,看樣子隻要再一遲疑,立時就要動刑,自己身為朝廷四品命官,憑空屁股被打得稀爛,真要“萬古留名”的瞭。愣怔瞭一下,韓春咬著牙獰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就簽字,看你如何逃脫聖上的三尺王法!”說著提筆向紙上疾書瞭幾個字,“啪”地一聲將一支雪狼毫湖筆一撅兩截慣在案上。

“嗯,好!”於成龍拿起紙來吹瞭吹墨跡,“隻要肯借糧,本縣不計較你咆哮公堂。”說罷,將借卷交給吏目道:“拿去雇人將糧領至縣衙後關帝廟,回來稟我,由我親自分發。”

郭真原是武官,本想動武,一來於成龍人多勢眾,二來於成龍畢竟是朝廷命官,一開打便占不瞭全理,見韓春簽瞭字,便道:“於成龍,字也簽瞭,糧也借瞭,你小子該放我們走路瞭吧?”

“還得委屈三位多坐一時,”於成龍笑著看瞭母親一眼,“兄弟得把糧借到手才得放心,再說,兄弟犯瞭這麼大王法,不日即有潑天大禍,你們何忍立時就去——衙役們,有酒沒有,弄一瓶來。”梁守義格格一笑,說道:“此時有酒也甚有趣,隻是吃過酒卻難以領情,我三人今晚即當聯名具文申報,並請憲臺轉奏朝廷為你請功!”

“隨你!”於方氏淡淡說瞭一句,站起身來徑自進瞭裡屋。

當日夜裡於成龍忙瞭一晚沒有合眼,將運至關帝廟的一萬石糙米分發災民,累瞭個腰軟骨酥。韓春三人自回倉庫寫片子,聯名具折彈奏於成龍。不到十天,總督府行文到瞭清江,令將已革縣令於成龍拘押在衙門,候參聽勘,當地紳民奔走相告,也就有人出頭商議萬人聯名叩閽。

總督葛禮的參奏折子因不是急件,半個月後才遞到北京。

當時封疆大吏都在北京聘有看折師爺,住在消息靈通的達官貴人傢當清客,折子一到,師爺先拆看,根據北京的輿情和朝廷的意向,由師爺決定進呈與否。葛禮的師爺叫陳錫嘉,和哥哥鐵嘉、老師汪銘道,都在上書房大臣索額圖府中。錫嘉因前幾日有幾個老百姓撞景陽鐘叩閽,為於成龍鳴冤,看瞭這份折子有點吃不準,便去與鐵嘉商議。

“四哥,”錫嘉抖著葛禮的奏折,說道,“葛制軍要參於成龍,如今卻有人叩閽保於成龍。你看這折子要不要遞進去?”

陳氏兄弟五人,按金、銀、銅、鐵、錫排瞭下來。三個哥哥早已發科,在外頭做州縣官。隻他二人沒選出來,索額圖便收瞭去,做瞭門客。聽瞭弟弟的話,鐵嘉燃著火煤兒呼嚕嚕抽瞭一陣子煙,笑道:“我看能遞進去。於成龍這人我曉得,素來驕妄,連索相一也不待見他。如今朝廷四面冒煙、八邊著火似的要糧,他芝麻大個官兒,就敢擅動庫糧,那還不是自尋無常?”經過一番計議,陳錫嘉得瞭主意,將折子封進奏事匣子,鈐瞭印,專等索額圖回府再轉呈。眼看天已黃昏,仍舊不見索額圖回來,陳錫嘉不禁納悶,便叫過管傢蔡代問道:“老爺今兒回來過瞭麼?”蔡代賠笑道:“老爺沒回來,隻叫人給汪老先生捎瞭個信兒,說去各部議事,沒準還要進大內去呢!”陳錫嘉聽瞭無話,默默思索一陣,挾著匣子便坐瞭小轎往戶部衙門來。

天陰得重,也黑得早,因京師鬧糧荒,朝廷下令禁酒,各個店鋪早就上瞭門板,街上一片昏暗,連燒餅、餛飩、豆腐腦這些賣小吃的也沒有,隻有遠處幾傢鮮果鋪子稀稀落落點著幾盞羊角燈,鬼火似的在風中搖曳,十分淒涼。

待到戶部衙門口時,天已起更,陳錫嘉哈腰出轎,戶部門上的戈什哈都是熟人,迎瞭過來,說道:“五爺來得倒巧,方才索相還吩咐叫人回去取匣子呢!”陳錫嘉笑著點點頭,略一寒暄,正要進去,便聽到遠處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討吃的女子滿臉污垢,慌亂地撒著大腳片子,幾步便竄上瞭戶部衙門的大門洞裡,“撲通”就是一跪,喘籲籲說道:“大爺們,救救我!後頭有人追……他們殺人……”撫胸叩首,又是嘰裡咕嚕一陣蒙語。眾人正發怔間,卻聽遠處有十幾個人吆喝著追過來,都說的蒙語,誰也聽不懂。門官廖生雨情知有事,一邊張羅著請陳錫嘉自便,一邊將那女子護在身後,又叫人進去稟報。此刻追趕那女子的十幾個蒙古人一色的絳紅長袍,狼皮帽子,偏袖統靴,趕到戶部衙門口,提著明晃晃的刀,指著那女丐用蒙語叫罵,要沖過來捉拿。

“你們是哪裡來的,這樣撒野,沒有王法瞭麼?”廖生雨看時,卻是在附近驛館裡住的準葛爾部蒙古人。他們進京上貢,一下子來瞭兩千多人,日日生事,今天竟鬧到戶部衙門口,不禁怒道:“這是國傢機樞重地,你們該懂得法度!葛爾丹擅自稱汗,皇上沒準兒還要降罪呢,你們竟敢如此!”

一個蒙古漢子提著刀過來,一臉橫肉紋絲不動,兇狠地瞪瞭廖生雨一眼,說道:“我叫多爾濟!那個女的是喀爾喀部的逃奴!喀爾喀土謝圖汗與我西蒙古為敵,趁我出擊漠北蒙古,擾我後方,搶我牛羊,斷我糧草,被我博碩克圖汗天兵殄滅。今天,我們使臣格隆在一傢飯鋪發現瞭她,命令我來捉拿,你為什麼要庇護她?”

“我不管你什麼博碩什麼汗,”廖生雨不耐煩地說道,“我隻曉得這裡是天朝司空衙門!你們鬧到這裡來,就有罪!何況這女子告你們殺人,事體不明——來人!”他將袖子一揮,大聲喝道,“一個也不要放走瞭!”

多爾濟格格獰笑一聲,說道:“長官看來要緝拿兇手?那個漢狗子飯鋪老板,放走瞭這個逃奴,是我殺掉瞭他!不知長官怎樣處置?”

“拿!”廖生雨大叫一聲。“喳!”門洞裡的戈什哈早就聽得不耐煩,聽到這一聲兒,一擁而出,就要動手捉人。

《康熙大帝3:玉宇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