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怪才笑納不義財 秀士設計撞木鐘

徐乾學和餘國柱像被雷擊瞭似的僵立在地,面如死灰。半日,徐乾學才道:“這事與我們京官有何相幹?還不是葛禮仗瞭索相的勢,挑唆著江南巡撫出頭弄的!這也太過分瞭,他們難道撈的少麼?”明珠當然知道由於索額圖在背後撐腰,葛禮才敢指使人發難。他想,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徐乾學還要撇清,還要自己出頭和索額圖理論,氣得腿肚子一擰一擰地直轉筋。生氣歸生氣,南闈的事明珠畢竟是插瞭手的,前三名都是按自己暗示辦的,手書落在徐乾學的手裡,一旦抖落出來,殺頭,他是頭一份。在同舟共濟之時,不能打窩裡炮。想至此,明珠長嘆一聲,說道:“聖上決意要辦這案子,在劫難逃,越講情越不得瞭,求索額圖更是與虎謀皮!好在國柱和葛禮是好朋友,手裡捏著葛禮的把柄,寫封信給葛禮,拿點血本出來,讓他關照一下,不要將你們二位也牽扯進去。其餘的人就顧不得瞭。”

說至此,明珠陡然心裡一陣發涼。他突然意識到,索額圖回任後,康熙待自己遠沒有昔日那樣貼心知己——這麼大的事過去總要先和自己商量商量。想至此,方寸已亂,呆呆地坐著不語。餘國柱和徐乾學直到這時才真正明白事態嚴重,不禁急得熱鍋螞蟻似的,懇求明珠道:“總求中堂為我們設法!”明珠搖頭苦笑道:“此案一發,我就得避嫌回避。求我,還不如求那個臭要飯的書生呢!”他靈機一動,忽然想到瞭高士奇,“對瞭!你們即刻去見高士奇,破兩萬銀子買買這個猢猻,他在聖上跟前是說得響的!”

餘國柱官階比高士奇高著兩級,求他已覺委屈,還要賄賂,面子有些下不來,喃喃說道:“好大胃口,得兩萬!”徐乾學是大學士,更覺兩腿尊貴,也不願前去,隻紅著臉不言聲。

“你們把臭架子放放!”明珠冷笑道,“入瞭上書房,就是當朝宰相,隻怕現銀他還不收呢!得把錢換瞭古董,再去換他那兩筆爛字畫!隻要這猢猻說兩句話,就萬事大吉瞭!”說罷便叫:“黃明印,黃明印!”

“奴才在!”黃明印躡腳兒小心地進來,打著千兒說道:“相爺……”

明珠恢復瞭鎮靜,淡淡說道:“這戲我府裡不要演,送高相府上,十月二十六是他新婚大喜的日子,正用得著。就說我說的,絕好的戲文,絕好的班子,說不定皇上也歡喜呢——還有,把我那幅徽宗《鷹視圖》,夏器通送上來那一對宣德爐一並送去,說是恭賀高中堂喜結良緣。聽明白瞭沒有?”

“啊?——明白,喳!”

高士奇安坐府中,無端受瞭這三個人價值四萬銀子的古董,外搭一臺大戲,他也一並“笑納”,胡亂寫瞭幾張字給徐、餘,又畫瞭張畫兒給明珠,心照不宣要給明珠解難瞭。

誠如明珠所說,高士奇從不收銀子。什麼端硯、古墨、宋紙、漢瓦、景泰藍、鈞窯瓷器……這些東西既雅,又不落受賄的名聲,確比收錢來得高明。他倒不是不怕殺頭,他從康熙那一陣躊躇中,便知道康熙是為瞭敲山震虎。目下康熙一心治國用兵,不會悍然不顧大局誅殺大臣。

接瞭禮物,高士奇在傢寫寫畫畫,想瞭兩日,已是拿定瞭主意,要借後日自己成婚的機會,把這件事辦下來。康熙當日雖說過要來“主婚”,但貴人口風,說過就忘,高士奇有點怕他不肯光臨,想來想去,想到瞭蘇麻喇姑身上。

為蘇麻喇姑散心方便,康熙聽從高士奇“醫囑”,在暢春園專為她修瞭一座別墅。高士奇當下便吩咐打轎前去。別墅設在園中牛首峰下,高士奇驗牌入瞭禁苑,迤邐行來,但見峰下滿是松竹菩提,藤蘿檜柏,碧森森,綠幽幽,柏子掛霜,松塔滿地,既清靜又不似鐘粹宮佛院那樣鬱悶。高士奇緩步走著,遠遠便見蘇麻喇姑和一個婦人正在對弈,幾個尼姑圍在一邊觀戰。因他常來常往,卻認得那婦人叫孔四貞。孔四貞遙見高士奇捧著一大卷子紙進來,含笑說道:“高郎中來瞭!又要攪得這佛地不得清凈瞭!上回我發熱,謝謝你的藥!”

“四格格笑話瞭,雕蟲小技何足道哉!”高士奇一邊笑回孔四貞的話,一邊覷著蘇麻喇姑的氣色說道,“大師的病我瞧著一點也不相幹瞭。清靜空寂、養德修身,此乃佛傢精義,大師先天帶來的氣質,什麼樣的病也會好的,不似我們這些俗人,就打熬一世得不瞭個正果兒!”孔四貞聽瞭不禁一笑,說道:“官做瞭這麼大,還來這裡拍馬,我們沒有官爵賞你!”

蘇麻喇姑與高士奇已很熟稔,雖覺這人有點油滑,但天分才學都沒說的,而且很健談,說起話來口若懸河,自有一種高雅情致,所以對他頗有好感。聽瞭高士奇的奉迎,蘇麻喇姑臉上閃過一絲笑容,將手一讓,說道:“高居士請在那邊蒲團上坐——雲敬茶!”

一個小尼姑答應著捧瞭茶出來,高士奇一邊接茶坐瞭,一邊笑道:“好香!謝謝大師賞茶!”蘇麻喇姑問道:“什麼風將你這大忙人吹到這裡來?你挾著這麼一大卷子紙,是什麼東西?”

“學生來獻個醜兒。”高士奇不好意思地說道,“上回大師說到我的字,回去忙得竟忘瞭。前日在武丹那兒吃酒,子煦求我寫字兒才想起來。趁著酒勁兒塗鴉出來,隻怕難入大師法眼。”孔四貞早聽說高士奇有一筆好書法,便起身拿過來在案上展瞭。蘇麻喇姑瞧時,不禁渾身一震。

字畫共是三張。一幅中堂畫兒非松非竹非梅,也不是麒麟鹿鶴之類的瑞獸珍禽,隻有天上一鉤皎月,月旁彩暈周環,下頭一泓清池,漂一株青萍,伴一枝孤標高聳的荷花,一隻細腰蜂在花旁振翅欲飛。一聯書法更顯精神:

霞乃雲魄魂

蜂是花精神

蘇麻喇姑看著,不說好也不說不好,已是癡瞭一般。此時真是萬緒紛來,神不守舍,不知身在何方,心在何處。高士奇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上,生怕這個馬屁拍在蹄子上。

原來這聯語大有來歷。十四年前,伍次友也曾當眾揮毫寫過這幅聯語贈她。

“寫得不好,不及伍先生多矣!”高士奇笑道,“然而據高某看來,推心而言,大師之病實由此引起。常掛中堂,比常存於心對身子更有裨益。”

蘇麻喇姑一怔,回過神來,覺得高士奇的話也不無道理,雙手托著紙微笑道,“這個字誰敢說不好?不過我可是沒東西還你這份人情。不像那幹子不要臉齷齪官兒,圓的扁的隻管填塞你們上書房的臣子。如今的世面大非昔比,真正令人可嘆——我隻管收瞭,出傢人萬緣俱空,你也甭指望我給你辦什麼事兒!”

她這一霎兒的精神煥發,刻薄鋒利的言談使高士奇吃瞭一驚——何曾想,這個寡言罕語、寒氣襲人的石頭菩薩竟如此潑辣!他卻不知,康熙九年前的蘇麻喇姑本就是這個樣兒——一怔之下,忙笑道:“那是那是!我從不收人傢錢,更無事央求大師。大師收瞭字畫就是我的臉面,高某同朋友又有吹牛的資本瞭。哦,差點忘瞭,京師新近來瞭幾班戲子,編的好戲文,聽說虎臣大人都極為賞識。賤內不日就過門來,一片虔心想奉請大師過去散散心,大師可有心情?若四格格也肯賞臉,皇上不定也能搬得動,這就是高門祖上有德,也不枉瞭芳蘭一片敬奉之心瞭!”蘇麻喇姑還在看著字畫,口中說道:“我素來不看戲,皇上叫我去暢音閣看戲,我還懶得去呢!無非是飛燕、玉環、紫釵、牡丹,再不然就是封神、西遊、包龍圖夜斷陰曹,有什麼趣兒呢?——你八成請不動皇上,竟拿瞭字畫來撞木鐘的吧?”孔四貞久悶宮中,卻想出去走走,遂笑道:“慧真大師虧瞭還是‘萬緣俱空’,這樣一個玲瓏剔透的心思兒,一世也難以成佛!你若去,我倒想陪陪你,多少年沒見你這副笑臉兒瞭!”

高士奇眨瞭眨眼,半晌忽然失聲笑道:“大師,你若是男身,又不出傢,像士奇這些人真得卷鋪蓋回鄉再讀十年書!——正被說準瞭!何嘗沒有這個意思!憑士奇這點能耐臉面,哪裡搬得動皇上!——這戲卻並非尋常腳本。虎臣信裡說,連伍先生當年看瞭草稿,還愛得手舞足蹈呢!”他靈機一動,又搬出伍次友這座尊神。

“什麼戲?”蘇麻喇姑果然動瞭心。

“《桃花扇》!”高士奇眼睛一亮,來瞭精神,“山東才子孔尚任的得意手筆,寫瞭整整二十年!述說前明一代興亡,侯朝宗與香君的離合悲歡。裡面的詩詞曲賦、格調意境都是絕佳!我請皇上倒也不全為巴結,一來皇上原就應承過的;二來戲文氣派很正,雖說聖學淵深,萬機餘暇看一點這樣有情有致、有事有訓的戲,也不無裨益呢!”

蘇麻喇姑聽他說得天花亂墜,想想他素來治病十分精心,又實是好心,不宜太不給面子,因道:“你且回去聽信兒。四格格是老佛爺的養女,我陪著她一道去請。請得動是你的造化,請不動你也別埋怨。”

高士奇費瞭半日唇舌,兜著彎兒得瞭她如此一諾,生怕她再變卦,忙不迭地答應著告辭回府。

果然金鐘一撞洪聲異常。這兩個女人的情面大得令人咋舌。第二日辰末下朝,何桂柱便來傳下懿旨,命上書房二十六日休假。老佛爺將攜皇上、太子、貴妃祜祿氏、惠妃納蘭氏、榮妃馬佳氏、德妃烏雅氏、宜妃郭絡羅氏、成妃戴佳氏、良妃衛氏,並皇子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祚同來看戲,叫高士奇備好關防。何桂柱還帶來太皇太後賞芳蘭的二十兩金子和三十匹寧綢。

高士奇一聽便知,這是將延育皇子的嬪妃和三歲以上的阿哥一股腦兒全搬到瞭。上書房放假,必是孔四貞和蘇麻喇姑的主意,既然太皇太後要來,不怕皇上不來,皇上既要來,索額圖、明珠、熊賜履、湯斌、李光地和翰林院的編修們自是也要湊趣兒來瞭。這大的體面、這大的排場滿朝文武誰承當過?高士奇愈思愈妙。叫來老關,立撥兩千兩銀子賞瞭傢人。

高府上下一百餘人得瞭銀子,個個興高采烈。前奔後跑走馬燈似的忙瞭一宿,仍是精神抖擻毫無倦色——已是差不多將府邸翻瞭個兒:正廳改作太皇太後、宮眷宴息之地,前頭設一幅紗屏擋瞭;廳前正中為康熙設瞭軟榻;兩旁廂房為機樞要臣也設瞭座位。二門一溜仿宮墻拆成平地,前後院打成一片空場,東邊用毛竹拼搭成歇山式戲臺,好似瓊閣仙臺般矗立在當院。臺前一大片空地上,設瞭許多矮幾,留著邊看戲邊飲茶用的。一應細巧宮點、茶食、酒菜、筆墨、紙硯也都預備停當,連女眷入廁也都想周到瞭——既不能離得太遠,又不能聞著什麼味兒。

第二天便是二十六,高士奇匆匆忙忙當瞭一會子新郎官。康熙奉著太皇太後駕幸高府。隨駕的部院大臣來瞭一大群,果然是十分熱鬧。

一陣鑼鼓之後,跳加官謝瞭皇恩。先演一出帽子戲叫《霞萌關》,生角關羽“燈下觀春秋”,一折下來,太皇太後在紗屏後傳出旨來吩咐康熙:“這個戲子好,賞點什麼吧!”

康熙也正看得入神,入關定鼎以來,文聖早已確定瞭孔子。隻武聖定誰,議瞭幾次沒有結果。禮部擬瞭三個——伍子胥、嶽飛和關羽。由於戰爭不斷,康熙沒有下決斷,也就撂開瞭。此時見臺上勇武沉穩的關雲長在燈下捋須讀史,周倉手持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守護在一旁,那忠義氣概、大將風度著實叫人賞心悅目。聽見老佛爺叫行賞,康熙從遐想中醒過來,忙吩咐李德全:“拿一把金瓜子賞他!”又轉臉對下頭一班文臣說道,“就臺上這出戲,以關羽為題,你們各擬一聯來交給朕看。”

高士奇等遵旨退至廡下,卻見查慎行也在,多日不見,忙過去一揖,想說幾句體己話。查慎行握著筆管呵呵笑道:“澹人兄吉人天相,萬事順心,就忘瞭故人香火之情?”“別扯淡瞭,豈敢忘吾兄薦揚之德?”高士奇提筆鋪紙笑道:“你的心思我曉得,今日沒演你評點的《長生殿》,心裡委屈,是不是?”

“哪裡的話!”查慎行笑道,“洪昉思的《長生殿》結局喪氣太重,我幹什麼要主子不歡喜呢?——今夜寫聯,你就不要與我爭瞭吧,小心美過瞭頭兒!”高士奇正寫著,聽查慎行這樣說,一筆便塗瞭,說道:“好,你說,我代錄,我們不要做榜眼探花——還不快著點,那邊翰林們有交卷的瞭,再去遲瞭,還稱得上是什麼‘煙波釣徒查翰林’?”

寫罷,二人廝跟著來到康熙面前,臺上的帽子戲正唱完,“關羽”率著“周倉”跪在臺上正向上頭叩頭謝賞。康熙見他二人聯袂而來,笑吟吟說道:“大手筆來瞭!朕正等著瞧你們的呢!”高士奇忙道:“奴才喜昏瞭頭,沒得文思,卻是查慎行出文,奴才出字兒。”康熙笑道:“好啊,要奪頭名瞭?”說著便展開瞭,卻是:

著青袍 對青燈 讀青史冊 擎青龍偃月刀 六合充忠義之氣

生赤面 秉赤心 閃丹鳳目 騎赤兔追風馬 千古樹儒將風標

康熙不禁開懷大笑:“好好!奪瞭魁首。不過二人一卷,隻能賞一份!”再看湯斌的,卻是:

忠延漢室三分鼎

志在春秋一部書

康熙看瞭默然不語,心裡想:看來伍子胥和嶽飛都比不得關羽。伍子胥替父兄報仇,鞭屍楚平王,雖有孝道,卻虧瞭臣道,算不得忠;嶽飛忠孝兩全,隻是他的對頭是“金”,正犯瞭本朝祖諱。惟關羽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確乎配得上“武夫子”三字。這人,行!

《康熙大帝3:玉宇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