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假兄妹夜奔曲阜鎮 賢村嫗收容淪落人

李雲娘肩上中瞭箭,背著捆得像米粽一樣的伍次友從斷垣旁逃出府衙,不辨東西南北,不分坑坑窪窪,見路就行,遇河便趟,急急如漏網之魚,惶惶似喪傢之犬,奔出瞭兗州城,直到聽不見追趕的人聲,才放下伍次友,解開瞭繩子,二人並肩坐在一叢叢巴茅遮蓋著的水渠上歇息。

“出來瞭!”被曠野徹骨的寒風一吹,伍次友才意識到自己被救出來瞭。他看看星鬥,已近四更天,深長地舒瞭一口氣,撫著被捆得麻木的膀子,苦笑著心裡想:“這個雲娘……真是生事的班頭,惹禍的領袖!”

雲娘輕輕呻吟瞭一聲,伍次友陡然一驚,忙伏下身子查看,卻說不出話來。

“沒什麼。”雲娘說道,“不知哪個賤賊射瞭我一箭。”

伍次友仔細瞧時,星光下隻見雲娘臉色蒼白,半躺在土坡上一動不動,忙拉起她一隻手,在手心裡寫道:“傷瞭哪裡?要緊麼?”

雲娘的傷本來不重,隻因來不及包紮,一路失血過多,此時覺得頭暈,天地、星星、茅叢都在旋轉,勉強笑道:“在肩胛上,不……不要緊的……”伍次友聽瞭,顧不得身上困倦,過來就要解雲娘的衣扣,雲娘卻失聲叫道:

“別!”

伍次友雙手觸電般一縮,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身邊躺著的,已不是“雨良先生”或者“雨良賢弟”,而是……沉思半晌,伍次友慘然一笑,又在雲娘手心裡寫道:“我非道學迂儒,爾非祿蠹女子,孟子曰嫂溺援之以手,權也!”雲娘默默無語,似乎已昏睡過去。伍次友小心地解開被血漬粘濕的衣襟,撕下自己袍子的下襟,替她牢牢紮上。忽然,他手指觸到瞭一個硬物,細想是自己病重時送給她的那塊雞血青玉硯,不由身子一顫,悔恨、憐愛、茫然、惆悵,心裡什麼滋味全有。又陡然想起雲娘一路留下瞭血跡,再累也不能在這裡歇息瞭!

這個落拓書生背起半昏半醒的雲娘,冒著四更的寒風嚴霜,在荒野蔓草中一直走瞭半個時辰。聽到遠處雞叫聲,伍次友心中一陣驚慌:“兩個人渾身是血,不能這樣亂轉悠。”

眼見前頭是一片黑沉沉的大莊子,伍次友便蹣跚著一步一步挪瞭過去,卻見莊旁有座小廟似的東西黑魆魆地矗立著,走近瞭看,卻是一座碑亭。他放下雲娘,上前摸瞭摸,不禁一呆:怎麼轉到曲阜孔廟來瞭?心想聖人故居必多善人,略覺寬慰;轉念想起瞭孔令培,心中又是陡的一沉:“這如何是好?”再轉到別處,是來不及瞭,又實在危險,便俯身抱起雲娘,尋個人傢落下腳來再說。他記起“富必通官”,便專門尋找貧窮人傢。有的院舍過於簡陋,怕難以藏身,有的是左鄰右舍太多,又怕要驚動許多人。直到東方透出曙光,啟明星升起,伍次友才在孔廟東北角尋到一戶中等人傢。

這傢院落很大,分成二進,卻一律都是苫的茅草房,院前一片空場,掃得幹幹凈凈,燒用的柴草垛得齊房頂高。此時雞鳴犬吠此伏彼起,再無選擇的餘地,隻好乍著膽子上前輕輕叩門。

院內立刻傳來狺狺的狗叫聲,附近人傢的狗立刻響應,叫成一片。半晌,方聽得裡頭一個蒼老的聲音問道:

“誰呀?”

沉默。

“誰?”聲音變得嚴厲瞭。

此時雲娘神智稍稍清醒,猛想起伍次友已經喑啞,便強打精神答道:“我……我們是進京應試的舉人,夜裡住瞭黑店,逃瞭出來,請行行方便,救救我們……”

裡頭又是一陣沉默,忽聽一個婦女吩咐道:“張大,給他開開,天都快亮瞭,能有什麼事?”

門“吱呀”一聲開瞭,一個長隨模樣的白胡子老人顫巍巍地立在門洞裡,覷著眼睛瞧伍次友,見他滿臉污垢,大襟上血跡斑斑,懷中還抱著個書生,忙過來將雲娘接瞭過去。伍次友又累又驚,又饑又渴,一口氣松瞭下來,隻覺眼前發黑,金花直冒,一陣天旋地轉,咕咚一聲栽倒在門洞裡……

再醒來時,已是日上三竿瞭。伍次友環顧四周,自己和雲娘兩床相抵,都躺在後院西廂房裡。他很驚訝,這個茅舍套院,從外頭看,完全像一個莊戶人傢,可是裡頭的擺設卻大不一樣,朱榻漆桌、書架茶幾,雖沒有豪華氣派,卻儼然是個書香門第;更奇怪的是,那位坐在雲娘身邊容貌慈祥的主婦,佈裙荊釵,上上下下是一身農傢婦女的打扮,而恭恭敬敬侍立在她身旁的老仆,卻頭戴青氈呢帽,身穿湖綢絲綿袍,外頭罩著青緞掛面兒的小羊皮風毛坎肩!如此顛倒的服飾,饒是伍次友見多識廣,再也揣摩不透其中的緣由。

“這位書生,你醒過來瞭?很好,請用茶!”伍次友正自納悶,那婦人開口說道,“張大,去泡茶,帶點兒點心過來!”

伍次友坐起來接過茶,甘露般一飲而盡,他實在是渴極瞭,卻不好意思吃點心。

“先生,我先不問你如何落難。”那婦人微笑著說道,“這位女扮男裝的,不知是尊駕的妹妹還是妻子?”

伍次友苦於不能講話,雙手比劃,他覺得有失雅觀,便伸手指指自己喉頭,又比劃瞭一個寫字的樣子。婦人點頭道:“知道瞭,筆硯侍候瞭!”

此時,雲娘呻吟一聲也醒轉過來,見婦人正盤問伍次友,便掙紮著坐起來道:“他有喉疾,說不得話,主人娘子有什麼話,隻管問我。”

“嗯。”那婦人本就坐在她身邊,聽見這話便轉過身來,微笑道:“妹子,我並不要盤查你們。但既然住在我這裡,我總該知道你們是誰,為什麼到這裡來。你隻管放膽講,不是我張姥姥口出狂言,隻要你們合瞭我的意兒,在山東境內是無人敢來打擾你們的!”

“這人好大口氣!”伍次友在旁暗想,“難道她是孔府衍聖公的什麼人?可她又說姓張!”

雲娘看瞭一眼伍次友,囁嚅瞭半天才說道:“他是我的兄長,我們……我們……”她正尋思該說實話,還是該捏造一個故事,忽聽外頭一個衣著華麗的年輕長隨進來,打個千兒道:“姥姥,孔府的孔令培,拿著帖子來拜。”伍次友和雲娘對望一眼,面色立刻變得蒼白。

“嗯,就他一個?”張姥姥問道。

“還有孔貞祺的四侄兒良兒,身後還跟著十幾個衙役。”

“帶著衙役到我這裡來!”張姥姥臉色有點難看,“沒說有什麼事兒?”

“說……沒說什麼,隻請姥姥外頭說話。”

“孔令培不是個東西,整日跟著那個挨刀的鄭春友轉悠。”張姥姥道,“良兒我看他還好,怎麼也這麼不成材料兒?——你定有什麼話替他們瞞著,嘴裡像含個棗似地吞吞吐吐的!”

“回姥姥的話,我們實在沒說什麼。”那年輕長隨見張姥姥惱瞭,忙上前耳語幾句。

“好吧,”張姥姥站起身來,“在隔壁屋裡賞見——你兩個不要胡思亂想,我一會兒再過來。”

這句話說出來,雲娘還不覺得,伍次友聽來卻如電閃雷鳴一般!孔府勢大,衍聖公世襲更替兩千年如一日,號稱“天下第一傢”。地方官上至督撫,下至府縣,沒有敢招惹的,這婦人竟隨口說“賞見”孔府的人!這是什麼來頭,真不可思議。

孔令培笑嘻嘻地踏進門來,見張姥姥正端坐著吃茶,上前打千兒請安道:“總有半年多沒見到姥姥,精神越發健旺瞭,侄兒這裡請安瞭!”

“起來吧,你不是到兗州府鄭春友那兒做師爺瞭麼?是什麼風將你這大貴人吹回來的?——良兒,你聘之大哥在石門讀書,我瞧著就要成材料兒瞭,怎麼不出四服的兄弟,你就變出這副模樣兒來——正經事不幹,專一鉆外道!”

“回姥姥的話,”孔令培一邊撩袍坐下,一邊笑道,“這不幹四爺的事——他是從石門回來給聘之拿書的,順便來瞧瞧姥姥,我是——”他忽然壓低瞭聲音。隔壁的伍次友和李雲娘一個字也聽不見瞭。

“你倒鼻子靈!”半晌方聽張姥姥笑道,“怎麼就知道他們逃到咱們這裡?”

“有一個受瞭傷,血一直滴到孔林西南角大渠邊上。”孔令培道,“想著再沒別處去,總是在咱們這一帶瞭!”隔壁的伍次友和雲娘聽至此,不覺心裡一緊,果然是來追捕自己的!

“哦!”張姥姥心不在焉地答應一聲,又道,“若來瞭也許是什麼人藏起來瞭,找一找送回去不就得瞭?”

“侄兒挨戶都訪查過瞭,沒有。”

“你孔傢那麼多的佃戶,”張姥姥笑道,“不定落到哪一莊、哪一戶,不要急,慢慢再找,他受瞭傷,能飛到天上?”

孔令培見張姥姥一味兜圈子,不由有些發急,幹笑一聲說道:“不瞞姥姥說,佃戶們早翻成底朝天瞭——有人說,天將明時,姥姥傢狗叫瞭一陣子。侄兒想,姥姥是知法度的人,豈會窩藏罪囚?特冒著鬥膽來請示一下,可否允侄兒到您仆人房中……查看一下,也不過是去去疑兒……”

“我說你怎麼忽然想起來看我,又是請安,又是問好,這麼大的孝心——原來你竟是到我張傢搜賊來瞭!”她冷笑著,“別說是娃兒你瞭!你爹在世做到巡撫,孔友德做瞭王爺,進我這三丈小院也得規規矩矩——打量我和婆婆一樣好性兒!”她鐵青著臉,說得斬釘截鐵,孔令培嚇得半晌沒有言語。孔尚良見他難堪,忙解勸道:“培兒在路上跟我說瞭,並不是要搜姥姥的府第,就怕您老誤會,讓我來幫著解說解說,隻看看下人們的住房,他也好交差……”

“沒你的事,快滾回去給你聘之哥拿書是正經!”張姥姥道,“張傢沒人窩賊!我男人下世後留下的這幾個人,都是幾輩子跟著張傢當差的,沒聽說誰做過賊、窩過贓!要有賊,我就是頭一個,你孔令培說個章程,怎麼辦吧!”說完,伍次友和雲娘便聽孔尚良訕訕地辭瞭出去。

孔令培是當夜帶人循著血跡趕回來的,手頭連一張官府牌票也沒有,就是有,也不敢在這三尺禁地使用。面對這個決絕的姥姥,孔令培思量半晌方道:“姥姥,不是小侄膽敢冒犯你老人傢,此事幹系甚大,官府都著落在小侄身上,衍聖公進京朝聖又沒在傢……”

“他在傢怎麼樣?”張姥姥哂道,“七百餘年與孔府為鄰為親,沒聽說誰敢動我張傢一根草!你是個什麼阿物兒!”

“那小侄就無禮瞭!”孔令培因逃瞭伍次友,憂心如煎,自己與鄭春友旦夕就有滅門之禍,顧不得與張姥姥磨牙瞭,便立起身來一揖道,“事過之後,小侄帶領全傢人來負荊請罪!”說著大踏步走到前院,對守在門外的衙役們喊道:“來,搜!”

“來人!”張姥姥也跟瞭出來,立在臺階上大聲吩咐,“叫後頭夥計們都來!”

其實不用吆喝,張傢仆人早已擁瞭出來,知道這邊有事,都帶著孔府標牌一嶄兒新的水火大棍,排成兩行,比起臬臺法司衙門的威風也不差什麼!張姥姥哼瞭一聲,對孔令培說道:

“瞧見瞭?這棍子自衍聖公送過來,還沒使過,你小子想試試?”

“上!”孔令培一咬牙。他見張姥姥如此執拗,更加斷定伍次友在此無疑。

“張大,請出祖姥姥的龍頭杖,把雲板敲起!”張姥姥冷笑一聲,“張傢有瞭劫賊,叫孔府的人一體來救!”

“喳!”那位替伍次友開門的老年長隨答應一聲,拔腳便向後走。

“哎……哎,哎!”孔令培頓時慌瞭手腳。孔傢傢法極是厲害,他在孔傢輩分甚低,因素來行為不端,族中很有幾個恨得牙癢癢的。雲板一響,孔府上下齊來救援,見搜的又是這惹不起的張姥姥傢,當場將他打死,或沉潭活埋都是可能的。孔令培此時見到瞭這一步,忙搖手賠笑道:“嗐!小侄也是吃屎昏瞭頭。您老不必與小侄一般見識,小侄離開這裡就是瞭!”說完,轉臉訓斥帶來的幾個衙役:“死屍!還不快走——就在這方圓守定瞭,不信他們還會飛瞭出去!”

伍次友和雲娘聽到前院漸漸沒瞭動靜,放下心來。但張姥姥這一整天卻沒再過來,茶飯都由張大過來調理,偶爾也聽到她在院裡院外督率傢人,安置地裡活計,自己帶人到作坊織佈。直到掌燈時分,這個神秘的張姥姥才帶著一個郎中來給二人瞧病,又命人去抓藥,另給雲娘安排住房。待湯飯用過,一切妥帖,這才到西廂屋坐瞭笑道:“原說去去就來的,誰想鬧瞭那麼一出。白天忙,隻好晚上來瞭——我是個做莊稼的,沒有那些陪客的禮數,你們不要怪我瞭。”

雲娘和伍次友歇息瞭一天,老雞熬湯養得精神好瞭許多。伍次友便走瞭過來向張姥姥深深一揖,坐在旁邊椅子上。雲娘道:“大娘待我們這樣厚恩,將來總有一天報答您老的。”

“你們的事我已經知道瞭個大概。”張姥姥笑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嘛!孔傢這個令培,起小兒看還不壞,沒想到越長越不是東西!半年前頭回見瞭鄭春友,回來便又是鐘三郎,又是吳三桂,又是要出真命天子,中瞭邪似的!沒瞧瞧自前年以來停瞭圈地,老百姓才過瞭幾天安生日子?沒來由隻盼著天下大亂!什麼夷人不夷人的話我不懂,老百姓傢誰管那黃子,康熙尊孔尊孟,敬天敬祖,行事又這麼通情達理,我瞧著也是中國人!”說罷便笑。伍次友聽著,目中灼灼生光,這話很能提他的談興,但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抬頭看看這農婦一樣的張姥姥,低頭感慨地嘆一口氣。

“他都說瞭我們些什麼?”雲娘笑問。

“說瞭——你是個大響馬,他叫於六——是於七的兄弟,還說這是鄭府臺訊實瞭的。”

“姥姥,您怎麼想呢?”

“他都是些屁話,誰不知那個鄭春友又想著害人?頭年殺瞭個於五,又有個於八,都成瞭反賊!想殺誰,誰就是反賊!”張姥姥連嘆帶說,“於七造反年間,我才十幾歲,哪裡能有個於六像他這個歲數的?——說到你,那更不像瞭,這麼嬌滴滴的一個黃花姑娘傢,怎麼會是響馬?阿彌陀佛,罪過呀!”

“姥姥您深明大義,”雲娘笑道,“不瞞您說,我倒真是個‘響馬’出身呢!”她心中十二分感念張姥姥,再不存半點戒心,便將自己從小的遭際,如何到瞭汪傢,又幾乎被害,怎樣上終南山,又為什麼下山,救瞭伍次友,伍次友又是怎樣一個人……一五一十徐徐說給張姥姥聽。張姥姥聽瞭,一會兒淚光閃閃,一會兒毛發森森,一會兒閉目微笑,一會兒怒氣填胸。

“你們大難不死,真是再世為人瞭。”聽完雲娘的話,半天,張姥姥才嘆道,“這比大書、鼓詞裡頭說的事還熱鬧幾倍。要不是見瞭你們,說什麼我也不會相信——既如此,那位蘇姑娘已經皈依我佛,我瞧著你倆,天造地設的一對兒,怎麼就不能——”

空氣突然凝結瞭。雲娘飛紅瞭臉,嘆口氣低下瞭頭,伍次友癡癡地望著窗外的暗夜,外面的冷風微帶嘯音,正無休止地響著。

“不說這些瞭。”張姥姥見二人神情尷尬,笑道,“你們先在這裡安生住下來,就是兄妹也罷。我還有樁心事,伍先生文才這麼好,不使也怪可惜的。這裡的石門山有座庵子,孔傢有個秀才名叫尚任,號叫聘之,在那裡讀書。等伍先生的病好瞭,不妨過去盤桓一些時候。等平靜瞭,你再陪他到北京去見皇上,這豈不是兩全其美?”說完便欲起身告辭。

雲娘見她要走,心裡有些舍不得,忙道:“姥姥別忙,早著呢!今日這事我心裡有點不解:聽說孔傢在山東勢力很大,官府都依著它,怎麼這孔令培倒像是怕姥姥似的,您怎麼就鎮得住他呢?”

伍次友睜大瞭眼睛盯著張姥姥,這也是一天來縈繞在他心裡的一個絕大的疑問。

《康熙大帝2:驚風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