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鬥蟋蟀兄弟犯口舌 有惻隱救弱浣衣局

被廢太子風波折騰得精疲力竭的康熙皇帝一口氣松下來,決定提前到承德避暑,然後徑從山東南下,第六次巡視江南。前幾次南巡,他的心思放在修治河道漕運上,順便查看吏情民風,接見遺老,固然也為領略江南佳麗山水,六朝金粉之地風情;但這一回,則純為休息,避開京師喧囂波動的官場,理不完頭緒的麻煩事——他自承德歸來,心悸頭暈的病發作的次數愈來愈多,有時接見大臣,講半個時辰的政務,便覺頭搖手顫,心慌不安。若不是年輕時身子打熬得結實,早就累倒瞭——因此四月十七日下旨鑾駕出京,並吩咐一切禮儀從簡,自帶瞭張廷玉,留下馬齊在京協助太子料理軍國重務。按胤礽的意思,想請皇帝將張廷玉也留下,但康熙卻道:“北京的人也不少瞭,四阿哥八阿哥他們不都是幫手?實在忙不過來,老三也可做些差事。有些事你做不瞭主,還要請旨,朕身邊沒有個草詔的還成?”太子聽瞭無話。

皇帝一離京,無論太子阿哥都覺得心頭輕松,一是不必每日去暢春園請安,二是少聽瞭皇帝多少傳不完的祖宗傢法、嘮叨不完的政務批評。但胤禛卻覺得,太子復位之後越來越難侍候,原先是疲軟得一攤泥似的,事事沒有決斷,如今則又變得剛愎自用一言不納。八阿哥等人的條陳無論對與錯,見一本駁一本自不必說,就是雍王府上的本章,也常是橫三豎四地挑眼兒。馬齊的話更是聽不進,有一回為選官的事,一言不合,竟罰馬齊在毓慶宮前當眾跪瞭一個時辰,位極人臣的宰相如此受辱,還是開國第一遭兒,馬齊自知是因保薦東宮的事挾嫌報復,又氣又愧又怕又無可奈何,便索性告病。王掞諫勸胤礽要有“包容天下之量”,對這師傅,胤礽還有幾分忌憚,面情上答應得好,下來還是依舊,不多日子,王掞背疽發作,勉強跟著又辦瞭幾日事,實在維持不下來,隻好請旨西山養病。

“這麼著下來還瞭得?”胤禛為賑濟蘇北災民的事在毓慶宮挨瞭碰,氣咻咻回到雍和宮,在楓晚亭一坐,皺眉咬牙,連連嘆息:“他是主子,將來有一日坐瞭朝廷,也這麼辦事?凡是沒保過他的都整,他整得過來麼?”

鄔思道隻穿一件實地紗月白褂子,仰在竹椅上隻是搖著芭蕉扇出神,半晌,“撲哧”一笑,說道:“四爺,又碰釘子瞭?”胤禛脫瞭外頭袍褂,將一根玄色汗巾仔細束在腰間,醬色府綢長袍越襯得臉色蒼白,冷笑道:“就因為江蘇巡撫林風保過八阿哥,賑濟糧就減瞭一半——官兒有錯,與百姓何幹?怎麼這樣氣量狹小!”鄔思道用碗蓋撥著浮茶沫,笑道:“我早說過,太子爺要立威。八爺惹不起,裝病躲開瞭,別人離他遠遠的,您湊著往跟前去,他不拿您作法拿誰作法?其實林風這折子挨碰,倒不全為保八爺,不合是你沒跟太子商量,就奏報瞭承德,碰的是林風,顏色是給你看的!”

“我是親王。”胤禛陰鬱地說道,“並沒有旨意剝我的直奏之權。本來我想救災如救火,先斬後奏,從山東調糧蘇北,多此一舉請示,倒落個沽名釣譽的名聲兒!”鄔思道笑道:“他忌諱的就是‘親王’這兩個字。你看,他待十三爺就不是這樣兒。”胤禛哼瞭一聲,說道:“不在正經事上下功夫,弄這些小伎倆,有什麼用!”

兩個人在說話,便見坎兒帶著胤祥搖搖擺擺進來,遠遠就說:“風清樹茂,好納涼去處,四哥會享福。”胤禛一邊讓座兒,一邊笑道:“北京地面邪,說曹操,曹操到。”胤祥一撩衣擺坐瞭,笑道:“你們背後議人,非君子也!”鄔思道便將胤禛挨碰的事說瞭。

“誰讓四哥前後巴結他來著?你不理他,不辦事,他敢白把你叫去訓斥一頓?”胤祥嘻嘻笑道,“像我,整日閑逛,六部裡拉著那些小官抹紙牌,鬥蛐蛐兒,倒得彩頭,昨兒晌午太子叫人送過去一筐仙桃,我正高興‘閉門傢中坐,仙桃天上來’,晚間太子爺竟親自來府快晤小酌——怎麼樣,這點面子你們幾個王爺誰有?”

胤禛鄔思道都吃瞭一驚,怔怔地看著胤祥不言語。胤祥臉上卻沒瞭笑容,看著亭下池塘裡的遊魚,良久,又冷笑一聲,說道:“鄔先生,你就是神仙,恐怕也猜不出太子爺說瞭些什麼話!”鄔思道扇瞭兩下扇子,搖頭道:“我本就是個凡夫。大約他說的事總不便讓別的阿哥知道。”

“上不可告天地,下不可告妻子!”胤祥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指瞭指天,說道:“他要我害一個人,事成晉封郡王!”

胤禛從沒見過胤祥眼中這種惡狠狠的光,已是愣住瞭。鄔思道略一沉思,恍然道:“我已知道瞭。”胤禛忙問:“誰?八阿哥?”

“鄭春華!”鄔思道額上青筋霍地一跳,“對麼?”

見胤祥沉重地點頭,胤禛許久沒有說話,起身漫步踱到欄邊,望著碧幽幽的池水隻是沉吟。三個人沉默瞭移時,胤禛嘆道:“二人通奸,顯見是太子為主,如今把自己失位原由都推到鄭氏身上,真叫人不敢信,他竟是這樣眥睚必報!十四阿哥說,‘此人當政,皇阿哥無噍類’,半點不假!”

“四爺,你見地不深啊!”鄔思道喟然一嘆,不知怎的,他突然想到自己那個雷雨的夜晚,“鄭春華隻要不死,就始終是太子一塊心病,是八爺手上一張籌碼!我真糊塗,早該想到這裡的,倒叫太子爺提瞭醒兒!”胤禛點瞭點頭,細牙咬得緊緊的,說道:“老十三,辛者庫浣衣局的頭兒記得是你門下?”

“嗯。”

“給他辦!”胤禛陰冷地笑道,“辦下來,太子在我們手裡就有瞭把柄!”胤祥點瞭點頭,說道:“這一層我也想到瞭,我答應瞭他。”因見鄔思道直搖頭,胤祥笑道:“舉大事不拘小節,鄔先生居然也操婦人之仁?”

鄔思道格格冷笑,說道:“二位龍子鳳孫,想到哪裡去瞭?辦這差使有三大忌,所以萬萬不可!”因見兩個人都盯著自己發怔,鄔思道又道:“第一忌,這事傷天和,損陰騭,合不著二位爺光明正大的心性,也不合皇子身份;第二忌,人死如燈滅,鄭春華活著才是把柄,死無對證,還談什麼‘把柄’二字?這一條四爺八爺利益一致;第三忌,太子若無皇位之份,何必代他作惡?他若皇位有份,你就會變成第二個鄭春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為什麼要辦?”一番分析鞭辟入裡,兄弟二人猶如醍醐灌頂,胤禛手托下巴兀自沉吟,胤祥搓手連連嘆道:“說的是!入木三分!隻是如今該怎麼辦?”

“這樣,”胤禛冷冷說道,“你設法把她弄出來,找個空宅子養著,太子那裡報個暴疾而亡。最後怎麼處置,視情形而定。”“實在這才是上策,”鄔思道說道,“不過事情要密一點,走漏瞭風聲,不但太子,連皇上也是不依的,那還不如聽其自然。”胤禛說道:“當然聽其自然好。不過八阿哥恐怕也要拿這張牌,不如我先——”下面的話礙難出口,胤禛便打住瞭。

胤祥聽著已經站起身來,笑道:“放心!這事管保辦得漂亮,浣衣局頭兒文寶生是我的門人,他老爺子文七十四我剛從寶德接到府裡,他不能不買我的賬!我得去桐濟堂先弄點藥,假戲也要唱得有板有眼!”胤禛也起身笑道:“是時候瞭,我還要去見見太子。聽說今兒他去瞭暢春園,賑濟的事還要爭一爭,他駁得沒道理,我仍舊要往承德寫折子,請阿瑪裁奪!”

胤禛來到暢春園,已是未正時牌,園中太監們剛午睡起來,懶洋洋拿著竹竿粘知瞭。因見胤礽不在書房,胤禛便叫過當值太監丁仁問道:“太子爺呢?”

“回四爺話,”丁仁賠笑道,“太子爺在水亭納涼,說身子乏,恁誰來瞭一概不見,四爺——”胤禛冷冷說道:“連我也在內?”丁仁被胤禛威懾的眼神嚇得一下子矮瞭半截,忙道:“四爺當然例外。不過太子爺近日氣性不好,四爺好歹體恤著奴才點,別說是奴才告訴您的。”

胤禛點瞭點頭抬腳便走,沿著海子邊壓水長廊徐步而入,遠遠便見一群太監和胤礽圍在一處,不知是看什麼,細聽時幾聲蟋蟀叫,清如嘎玉,原來卻在鬥蛐蛐。胤禛見胤礽全神貫註的模樣,又是好笑又是好氣,一聲不言語站在後頭。聽太子說道:“這個個頭太小瞭,恐怕要敗!”言猶未畢,一個太監一躥老高,驚喜地叫道:

“我的鐵蒼背贏瞭!”

“忙什麼?”另一個太監滿頭是汗,說道,“我的虎頭大將軍沒出馬呢!”

胤礽在旁笑道:“這是頭一輪,還有四番惡戰,誰贏瞭,二十兩利銀就是誰的!”說著,回身拿扇子,見胤禛站在一旁,便笑道:“老四,你幾時來的?”十幾個太監見是胤禛來瞭,便都訕訕退到一邊,捧著瓦罐子面面相覷,他們都有點怕這個王爺。

“我來一會子瞭。”胤禛給胤礽請瞭安,坐瞭欄桿旁的石礅上,轉臉對太監們道:“沒事做什麼不好?跑到太子爺這裡鬥蛐蛐!這都是些什麼規矩?萬歲爺這會子要在北京,你們敢麼?”

胤礽大為掃興,擺手叫太監們退到旁邊,端一杯涼茶喝瞭一口,問道:“你有什麼事?”胤禛便撿著小事先說,道:“田文鏡在淮陰縣試行攤丁入畝,他上瞭個條陳,說這法子好,請朝廷允準在全府試行。我看也有點意思,寫瞭節略遞到毓慶宮,不知道太子爺看瞭沒有?”

“我當有什麼大事呢!”胤礽越看越覺得胤禛桀驁不馴,心裡有氣,口中卻笑道:“就為這巴巴兒大熱天兒跑來?”胤禛正襟危坐,如對大賓,沒想到胤礽這樣輕慢公事,被這不涼不熱的話噎得一怔,想想終究咽不下這口氣,因道:“還有蘇北賑濟的事,我覺得也都不是小事。即令是小事,我也覺得比鬥蛐蛐要緊。”胤礽聽瞭,氣得臉通紅,但胤禛的話雖刻薄,都無可辯駁,半晌,方冷笑道:“大約你今天吃酒瞭吧?你這是和我說話?或者因早晨我駁瞭你的條陳,心裡不服,所以專一來慪氣!老四,你我素來知心,告訴你一句話,以往我就是太放縱瞭你們,就弄得人人上頭上臉,你是正經人,不要學老八他們,於你於我都沒好處。”

胤禛臉上毫無表情,一欠身說道:“太子爺!按說我不能和你頂嘴,我循禮循法辦差使,有什麼上頭上臉的去處?如今國步維艱,庫銀隻一千多萬兩,阿拉佈坦幾次襲擾喀爾喀蒙古,朝廷都沒理會,為什麼?沒銀子拿來打仗!田文鏡攤丁入畝,把丁銀平攤到田地裡,田多就多繳銀子,田少的也不至於凍餓,一個淮陰一年就多收兩萬銀子,這樣的好事還是值得一試的。蘇北過水,今夏絕收,幾百萬人生計無著,您不賬濟,鬧出民變怎麼辦——太子爺,您掂量掂量,這是‘小事’?”

“我是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胤礽知道,今兒是胤禛占瞭全理,弄得太僵,這個冷面王又告禦狀,康熙皇帝那裡也不好交代。他原意也隻是碰個釘子給胤禛讓“八爺黨”看,沒想到胤禛這麼不買賬。但這份苦心無論如何不能出口,因鐵青著臉道:“庫銀空虛,由來已久,你和老十三有什麼不知道的?賑濟災民,一下子拿出二百萬,這個數太大瞭!所以我的意思蘇南各府縣也勻一點,我們這頭就輕快一點,這個心思有什麼不好?田文鏡這人我見過兩面,好大喜功,恃能傲上,存心刻薄,最沒意思的一個!上次引見,他遞條陳,要縉紳與百姓一樣,按田納賦,查查前明制度,祖宗傢法,哪有這麼不近情理的?就這,安徽還報瞭他個‘卓異’,要升他道臺——還不知他在下頭做瞭多少手腳呢!這些府縣小官,今兒一個折子,明兒一個條陳隻管往這裡塞,你去查吧,保準都是酷吏!一個小小的淮陰一年多收兩萬,這不是天大的笑話?不是假的,也是敲骨吸髓弄來的!這種人,我就偏不叫他如意!”

兩個人越說越遠,心思怎麼也對不上。胤禛聽著胤礽對田文鏡的考語,句句都是在說自己,沒有想到因為向康熙直報瞭一件事,就冒犯得太子如此妒忌猜疑!想想,再談下去隻是徒自取辱,見說得口幹舌燥的胤礽取茶水喝,便起身來,平靜地說道:“太子爺,看來倒是我多事瞭。要沒別的事,我還要去戶部,改日再來領訓。”說罷,一個長揖,竟自揚長而去。走瞭老遠,隱隱聽胤礽大聲道:“取過我的紫金缽,接著鬥!——掃興!”

此刻,胤祥卻在暢春園西北角辛者庫浣衣局尋鄭春華。“辛者庫”是專一管教犯過太監宮女的地方兒,並不同於前明的冷宮,清朝開國,順治朝皇後被廢,是幽居在壽安宮後的小院落裡,也還有名號,叫“靜妃”。康熙朝也有幾個低等嬪禦被黜,發落在貞順門內荒殿內,除瞭不當差、不承禦之外,也沒有和奴婢一處做粗活的例。鄭春華是因為出瞭那麼醜的事,居然恬不知恥茍活下來,才被押解到辛者庫為奴的,但浣衣局的頭兒文寶生並不知她犯的什麼事,見九貝勒十四貝勒都來關照“好生照料”,還以為要起復鄭春華的嬪位,也沒有怎樣難為她。聽說本主兒胤祥進來,文寶生真有點受寵若驚,忙將胤祥接到浣衣局議事堂,磕頭請瞭安,親手獻一杯茶,賠笑道:“爺,再沒想到您老人傢到我這地府兒,有甚事叫個小廝傳奴才去府上,這熱的天,您老就巴巴兒親自來瞭!”

“別他娘扯淡瞭。”胤祥笑著吃瞭一口茶,一怔,問道:“這是什麼茶?我竟沒吃過!”文寶生忙道:“傢鄉我女人夜裡來瞭,帶的棗花黃芹茶,野味兒。爺要吃不慣,奴才給爺換雨前。”胤祥又品瞭一口,說道:“好!棗花黃芹,嗅之清香,嘗之濃鬱,好!要有多的,給我弄一包,另給四爺一包。”

“有有!有的是!”文寶生鄉音不改,一口寶德話,連連答應著,覷著胤祥,揣猜他的來意。胤祥吃著茶,架著二郎腿輕輕揮著扇子,卻不急著說鄭春華的事,問道:“你父親也來瞭,接他來時,你原說叫他進府辦差。我看瞭看,他身子骨兒怕是不行,一行動就咳嗽。六十多的人瞭,該歇的人瞭。”文寶生嘆瞭口氣,低下頭,說道:“十三爺聖明!這實在沒法,我們傢原有兩坰地,一半叫黃河涮瞭,留下一半養命田,指著劃到劉老太爺的名下,原想少繳幾顆皇糧,誰知道老太爺一過世,大少爺不認這個賬,就黑瞭這田。他來北京也是不得已兒,好歹爺賞他一口飯,您老這陰德積的就大瞭……”說著,淚水已在眼眶裡打轉轉,又道:“我在這裡當差,爺也知道,是個冷衙門,冷得要結冰,一個月滿打滿算五兩的月例,女人娃子都養不過來……”

胤祥笑道:“你胡想些什麼?連個奴才都養不起,我還當什麼貝勒?你爹在我的庫房當個閑差,行麼?”

“是是!謝十三爺!”

“月例十兩——和賈平一樣。”

“奴才給爺磕頭瞭!”

“糞車胡同外頭那處四合院,賞給你!”

“啊!十三爺您……奴才一傢子變牛變……”

“鄭春華在哪裡?我想見見她!”

話題陡地轉到這裡,正感激涕零的文寶生不禁一怔,抬起頭來。胤祥嘻嘻笑道:“怎麼,不行?——你起來說話。”

“爺說哪裡話?別人不行,爺有什麼說的?”文寶生起身來,笑道,“奴才是奇怪,這半個月九爺十四爺都來過,都叫奴才關照鄭主兒。爺又要見她,莫不成鄭主兒又要回宮瞭?”胤祥沒理會他的問話,說道:“這不是你問的事。你帶我進去,你就在這裡等,我出來還有話。”說罷便站起身來。

文寶生帶著胤祥,橫穿滿院子晾曬的衣服竿子,到瞭一溜低矮的廂房門口,朝裡看看,並沒見鄭春華,便問:“鄭氏呢?”幾個正在折疊衣服的宮女回答說:“剛才你說叫預備毓慶宮太子爺的過冬衣服帳幔,你前腳走,她說身子不爽,回房裡去瞭。”因瞧見文寶生身後還有個陌生翩翩公子,幾個宮女耳語幾句,突然你推我搡嘰嘰咯咯笑個不住。

胤祥無聲一笑,跟著文寶生到最北頭一間房前,門虛掩著,文寶生一推門,見鄭春華正用調羹攪著一杯茶,便笑道:“她們說你病瞭,我想著別是染瞭時疾?看來倒不相幹的——十三爺看你來瞭!”說著便進來,忙著又斟茶給胤祥,自己搭訕著退瞭出去。鄭春華見胤祥怔怔地站著,半晌才醒過神來,掇一把條凳過來,說道:“十三爺將就著坐吧,這裡就這個樣兒。”說著又蹲瞭個萬福。

“嗯。”胤祥默然坐瞭,上下打量鄭春華。兩個人過去當然是見過面的,康熙皇帝幾十個嬪禦,二十幾個兒子,除瞭節筵遠遠掃一眼,平日並不來往,所以如不介紹,就是擦肩而過,也未必就互相識得。此時對面相睹,胤祥覺得鄭春華容貌並不十分出色,也許因為不施脂粉鉛華的緣故,臉色異常蒼白,眼角還有幾微難以覺察的魚鱗紋,隻微蹙的眉頭淡染春山,嘴角兩個酒窩若隱若現,想來她笑的時候一定異常嫵媚溫柔——一個帝室嬪禦,風塵墮落到這個地步,胤祥不禁嘆瞭口氣,緩緩說道:“太子爺復位瞭,你知道麼?”鄭春華給他審量得有點不好意思,待胤祥開口說話,才如釋重負地舒瞭一口氣,站在下頭一躬身,輕聲說道:“奴婢是今兒才聽文頭兒說的。爺知道,這個地方兒,就是外頭反瞭,也一點消息聽不見的……”胤祥點點頭道:“太子爺還惦記著你,叫我來看看,你需用什麼東西。”

鄭春華一下子抬起頭來,剎那間,胤祥覺得她艷麗異常,像一整塊漢白玉雕出來的仕女,隻是蒼白得令人不敢逼視。鄭春華身上一顫,又低下瞭頭,喃喃說道:“……真的?我這樣的女人有什麼值得惦記的?……我什麼也不需用……什麼都不缺瞭……”

“太子爺說瞭,”胤祥按著想好瞭的思路沉吟道,“叫你好生保重。地獄不難熬,不知生天之樂……”他端起茶往嘴邊送,卻又放下瞭,又道:“你得挺下去,總有出頭的一天——你臉色怎麼這麼蒼白?是什麼病?”說著又端茶要喝,卻見鄭春華哆嗦瞭一下,驚呼道:“十三爺,別,別喝!”胤祥詫異地看瞭看鄭春華,問道:“怎麼瞭?你像是受瞭驚?”

鄭春華沒吱聲,過來給胤祥換瞭換杯子,胤祥才知道自己端瞭鄭春華的那杯茶,因笑道:“我當什麼事呢!你就白日見鬼似的,你——”他突然打住瞭,驚恐地張著嘴,一個可怕的念頭陡地湧上來,因厲聲道:“你要自裁麼?這茶中有毒!”鄭春華突然雙膝一軟跪下,手捂著眼,任淚水從指縫裡往外淌著,顫聲說道:“是……我原就是多餘的人,多餘來這世間,多餘……遇見他……當初不死,也為怕他說不明白,是我勾引的他……我是早該下地獄的人瞭……”

“你……你……”胤祥聽著她淒厲的泣訴,覺得毛骨悚然,大熱天兒竟渾身打瞭個寒顫,驚得跳起身道:“你不可這樣!聽著,你得活下去、我要你活下去、救出你去、平平安安過一輩子,我命你活下去——我是拼命十三郎!”他慌亂地說著,簡直語無倫次瞭。半晌才回過神來,想到這樣“勸”完全無效,便放緩瞭口氣,又道:“太子東宮位子雖然又復瞭,並不穩當,等你看著他……登基,再死不遲。”

鄭春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渾身劇烈地顫抖著,抽搐著,幾乎要癱在地下。胤祥也再怕她問話,那真是不好對答,便起身出來,早見文寶生已候在議事堂前樹下,見胤祥臉色煞白地出來,便問道:

“說完話瞭?爺臉色這麼難看,敢怕是中暑瞭?”

胤祥咕咚咕咚喝完一大杯棗花黃芹茶,許久才按捺住突突亂跳的心,拍瞭拍文寶生肩頭,說道:“你坐下,聽我說——”文寶生見他從袖子裡取出一包藥,怔著道:“爺,你要用藥?”胤祥把藥遞給文寶生,陰森森說道:“你拿著,聽爺吩咐。我想救鄭氏出去,你看可行不可行?”

“好天爺!”文寶生嚇得渾身一哆嗦,“那爺不是要奴才的吃飯傢夥?”胤祥指著那包藥,咬著牙道:“此藥名叫‘歸去來兮散’,服下去十二個時辰,和死人一樣,你報她個暴病而亡,這熱天必定要送左傢莊化人場,那頭的事由我來安排!天衣無縫,你怕什麼?”

“十三爺……”

“辦完之後,五千兩銀子五十頃地,夠你消受一生!”

文寶生收起藥包,說道:“我不是不遵令,是叫爺嚇懵瞭。這到底為什麼?”

“你不過遵天意行事。”胤祥冷冰冰說道,“多知道於你毫無益處。”說罷擺著方步迤邐沿花徑而去。

《雍正皇帝(全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