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龍灣區趙月娥傢別墅裡,亮著幾盞燈,顯出幾分寥落。

許軍正默默地坐在桌前看著窗外,他面容憔悴,一夜之間頭發花白瞭不少。這時,傳來敲門聲,許軍回過頭來看著著房門,沒有說話,也沒有起身的意思。他繼續扭頭看著窗外沒有星星的夜空。

門開瞭,許佳桐走進來,她端著一盤水果。

“爸,您是知道的,我的龍星佳桐正是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我本來是爭取明年把上海龍星佳桐推上市的,有兩傢著名的基金公司也正在給我公司做上市的規劃。可奶奶說,為瞭龍星集團,我必須得放棄龍星佳桐……”

許佳桐把水果放在茶幾上,淚水湧上她的眼眶。

“爸,龍星就像是你的親生兒子,龍星佳桐就像是我的親生女兒……”

“可周浩宇說BAT項目是存在著風險的。”許軍心酸地說。

“爸,你在這行業裡摸爬滾打瞭二十多年瞭,做企業哪能不冒點風險?是,按道理,咱們龍星在海外的第一筆投資應該求穩。最穩健的投資是房產和酒店。在這個角度上說,周浩宇看中的帕丁頓樞紐項目完全符合這些要求。我不是不懂這個道理。”

“那你為什麼非要選擇BAT項目?”

“BAT項目要改造的船塢區,在100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時期,就曾經是全英國最先進的碼頭,二戰之後隨著大英帝國的衰落而迅速敗落,當地的失業率大增,成為曼徹斯特乃至英國最貧困的區域之一。如果我們龍星集團能重振這一區域的雄風,想必能讓英國刮目相看,BAT項目是中國企業投資開拓倫敦市場的一個大手筆。這是我當時對周浩宇說的原話。其實,我還有一層意思沒有跟他說,那就是這種項目省裡會喜歡,那些官員會喜歡,為此,他們會全力支持我們。”

“可……萬一不可控呢?”許軍問道。

“周浩宇當時最大的擔心是曼徹斯特市政府不會全力支持這個項目,但經過女兒的努力,曼徹斯特市政府現在是全力支持,他們已經跟我們簽訂瞭有關的協議,會為這個項目大開綠燈。英國人做事不像咱們中國人好大喜功,他們更現實,沒有一定的把握,他們不會表這個態的。爸,您應該相信女兒。“

許軍沒說話。

“爸,您真該去英國看看那個船塢區,聽聽英國人對我們龍星是抱有多大的希望的。這也是女兒想讓您這次跟我一起去英國的原因。爸,女兒已經給您訂好瞭機票。如果您在英國呆著不習慣,您可以跟我們一起回來。”

“桐桐,我相信你。爸也想去,可……”許軍長嘆一聲,”因為許達的事,“4·05”復查小組已經懷疑我們許傢,我想,他們會懷疑BAT項目的真實目的的……我又主動辭去瞭董事長一職,如果現在我又出境的話,他們會想得更多……“

“爸,市裡,省裡對BAT項目非常支持,警方的懷疑都是無稽之談,他們不敢頂著壓力輕舉妄動的。”

“95年市裡,省裡想要我回龍灣投資,那支持的力度有多大?可劉志堅他們不是照樣頂著政府的壓力挖開瞭你爺爺的墓?”

許佳桐沒話說瞭。

“所以,這時候,我必須留在龍灣。”

許佳桐無言以對。

“桐桐,你說的我都信,你放心去吧,拼盡全力把BAT項目做好。”

“謝謝爸爸的信任。我早就對您說過,我不會把你這二十年來的心血拿來揮霍的。”許佳桐對父親微笑,“您說的在理,那我也不強求您,要不這樣吧,這段時間你到龍灣山莊好好靜養一段時間,爸,沒別的意思,我隻是覺得那地方隱蔽,不會有記者什麼的騷擾您的。”

許軍沉默很久,終於點瞭點頭。

許佳桐從許軍的書房裡出來,關上門。她呆呆地站立在門口,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殆盡。

第二天正午,周偉送來采訪的記者團隊走出辦公室。

“周院長請留步。”女記者和攝像師與他握手道別。

周偉站在門口目送他們離去,然後關上門回到辦公室從口袋裡拿出手機來看。手機裡有一堆未接電話。包括兩個馮凱的未解來電。

周偉猶豫瞭一下,給馮凱回撥過去。

“周院長,您好。”馮凱立刻接聽,“有點事想跟您談談,今天方便嗎?”

“什麼事?”周偉謹慎地問。

“電話裡說不方便。”

“你等一下,我看一下日程安排。”周偉走到辦公桌前翻瞭翻日程安排表,“如果急的話晚上……8點左右行嗎?”

“可以。我一會把咱們見面的地點發給你。因為談的事需要保密,所以我們訂瞭一個賓館的房間,你不介意吧?”

“沒事。晚上見。”周偉掛掉手機,他微微地怔瞭怔,然後再次翻看著手機上的未接電話和微信。

這一天,他都在忙碌,直到天黑,才匆匆吃瞭幾口飯,開車來到馮凱發送的地址。

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旅館。

周偉來到馮凱指定的房門前。

門虛掩著,周偉推開門,這是一間小型會議室。裡面坐著馮凱,李夏,劉青葉和方菲。周偉在門前不由愣瞭一下。見他進門,所有人都站起來。

“對不起,來晚瞭。”周偉愣瞭一下,走進房間,關上門,“有個手術,晚瞭點。”

“周院長,你現在還親自做手術?”李夏問。

“給省醫大帶瞭兩個研究生,我不親自動手怎麼教學?”

周偉在馮凱和李夏他們的對面坐下。劉青葉給他端過來一杯茶。方菲把一個數碼錄音機放在桌上。

“對不起周院長,讓你專程跑一趟,請你理解。”馮凱說。

“我當過警察,你上午在電話裡又說保密,又專門在賓館開瞭房間,我就知道大致會是什麼陣勢。”

“我們幾位你也都熟瞭。”馮凱看看周圍的同事,“那我就開門見山瞭。我們請你來,主要是想瞭解95年對許軍和許傢福墓中的屍體進行DNA親子鑒定的整個過程。在那次DNA親子鑒定中,你是主要負責人。”

“之前我父親高四海,和劉志堅局長,如何勸說趙月娥和許軍接受DNA親子鑒定的過程,不用說吧?”周偉問。

“不用。你就直接從開棺從屍體上取DNA檢本開始說起。”馮凱說。

“我還是多說兩句吧。”周偉坐直身體,“95年3月,公安部為瞭向全國公安系統普及DNA刑事鑒定技術,委托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舉辦瞭一期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班。省公安廳派我去北京參加這個培訓班的學習。我記得是5月12日吧……對,5月12日,我在北京給我爸打瞭一個電話,告訴他可以利用DNA親子鑒定技術對墓中的屍體進行身份確認。當時我爸接到我的電話後非常高興,畢竟,從86年海東許傢福自焚案到95年的這九年時間裡,我爸和劉志堅局長承受瞭極大的心理壓力……”

他停瞭一會兒,看聽眾們的反應。

“這是95年DNA親子鑒定事件的起因。下面我詳細說一下95年DNA親子鑒定事件的具體操作過程。當時,整個DNA親子鑒定過程隻有我,魏大炮和李飛參加,魏大炮和李飛的人選是報省廳審查過的,都是黨員,傢屬與親戚都和許村沒有關聯。業務能力也是省法醫處最強的。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說,當時魏大炮還不算是省法醫處的人,他隻是從我爸那裡借調過來的。”

“當時你們法醫處有多少人?”馮凱問。

“12個。之所以隻選瞭魏大炮和李飛,是因為擔心人多手雜。”周偉說,“當天,原計劃是上午完成從墓裡取屍體腿骨檢本,下午1點左右抽取許軍的血液檢本,下午三點就可以開始做基因檢測瞭。可實際上,開棺取檢本的過程並不順利,一直拖到下午四點左右才完成。”

“為什麼?”

“先是等許軍,許軍在開棺前兩天回上海處理公司的業務去瞭。本來說好是前一天晚上他從上海趕回來的,但實際上許軍一直到中午12點半才飛到龍城,趕到現場時已經是下午1點瞭。而趙月娥說必須要等到許軍趕到才能開棺。這是一,第二,許軍趕到後,趙月娥又請瞭法師在墓地做瞭道場,一拖就拖到瞭下午3點才開始開棺。所以,等我們取到屍體的腿骨檢本趕回省廳已經是下午四點四十分左右……”

《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