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千百次的錯過,終換來一見鐘情(1)

“茫茫人海,你在哪裡?走多遠才能來到你身邊?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即使與你千百次的錯過,也希望能換取與你的一見鐘情。”

姣爺默默地祈禱,每天悵悵落空,柔柔牽掛。

她記得張愛玲寫過:“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瞭,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這個場景她太過入迷。她多想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他們並肩而立,驀然回首,她拍拍教授的肩頭,輕問一句:“噢,原來你也在這裡?”

情到濃處,喜極而泣,四目交錯,深情相擁……她一遍遍勾勒他們見面的樣子,心心念念地等待這一天。

再次打開那本《查令十字街84號》,教授的音容笑貌已躍然紙上。

海蓮與弗蘭克暗生情愫,二十年情緣念念不忘,牽掛該是從未有斷過,可終究未能見上一面。這樣的遺憾滋味,姣爺不想飽嘗,哪怕真的見面,大失所望,也好過這樣天天對著郵筒望洋興嘆。她要見的是一個真實的可以朝夕相處的教授,而不是紙上談兵,隻能靠想象度日的完美偶像。

想象出來的微笑再完美也會瞬間即逝,畫餅充饑的日子才不是她想要的。

“教授,你說海蓮要是當年在拉斯維加斯贏一把,可能早有可能來倫敦見Fran k瞭。我現在拿著這筆錢來瞭!”

合上《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姣爺做瞭一件瘋狂的小事。

查令十字街84號——這個全世界愛書人的聖地,如今早沒有瞭以往的書香滿溢。“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已悄然改裝成瞭一傢普通的咖啡館。

隻是今天的咖啡館有點特別,門口擺滿瞭鮮花,幾張海報和招貼畫尤為打眼,“紀念《查令十字街84號》作者海蓮誕辰一百周年”那一行字醒目地提醒著街上的每一個過客。

Daniel駐足門外愣愣地看著海報,關於這本書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都那麼玄妙又不足向外人道,他懷揣著這份美好推門而入。

咖啡館裡已聞不到古書的陳舊氣味,墻壁和地板散發出來的木頭香、混雜著黴味兒和長年積塵的氣息也被淡淡的咖啡香取代。原本那個“活脫脫從狄更斯的小說裡蹦出來的書店”再無蹤跡可尋。店裡異常的冷清,好似快打烊的樣子,唯一讓人覺得熱鬧的就是正對著他的那面墻——整面墻都是書架,上面擺著密密麻麻的各種字典以及大大小小的盒子,每個盒子上都標著一對名字。

Daniel覺得費解。這些字典、這些盒子又和這傢咖啡館有何關聯?他好像真的進瞭一傢書店,而不是咖啡館。

這時,一個地產經紀人帶著幾個客戶從後面廚房繞出來。他看到Daniel意外的表情便友善地問:“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Daniel隨口問:“你是老板?”

經紀人搖搖頭:“我不是。店裡的老板前幾天去世瞭,他沒有繼承人,我正在幫這傢店尋找新主人。”

Daniel一驚:“去世瞭?你知道他是什麼人嗎?我的意思是說,這傢店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字典,還有那些小盒子?”

“Thomas先生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板。你知道,每年世界各地的讀者都會把信寄到這裡來,Thomas先生會把信認真地分揀。因為語言復雜,每封信他都要借助字典查清楚內容。他會把相同文字的兩封信交換,再給他們各自寄出去,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因為《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而相識。這是項非常偉大的工作,許多陌生人因為Thomas先生而相遇相知,很令人感動。對瞭,他的葬禮今天舉行,你要去嗎?我可以告訴你地址。”

原來他和小蝦的相遇相知竟也是因為Thomas先生,Daniel激動地記下地址,毫不遲疑地飛奔出去。

一本書,一個地址,牽出多少美好的故事。Daniel回身再望向這間咖啡館,海蓮的那句話猶在耳邊:“如果你們恰好路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太多……”

眼中蒙起淡淡的水霧,心裡卻因充盈著期待而又加快瞭腳步。

莊重肅穆的英式葬禮正進行得一絲不茍。不同膚色、不同年齡、不同國傢的人聚在一起,彼此卻沒有任何距離地站在一起,他們井然有序地輪流發言——

“我也是讀瞭這本書之後寫信到這個地址,和你們大傢一樣,沒想到很快收到回信。我完全沒期待能收到回信,我開始隻是寫著玩——後來我才知道一切都是Th omes先生的主意,我要感謝他,讓我交到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朋友——我認識瞭我的愛人……”

“Thomas先生讓我找到瞭生命中最重要的靈魂伴侶……我後來才知道,他當時在南極……我們見面才知道一直是Thomas先生在為我們轉交信件。如果沒有他,我們不可能有緣分遇到——我們非常感動,更感謝他!他有顆糖果般的心……”

人群中的姣爺全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她時不時環顧左右,期待又不安的臉在人群中梭巡。要見到教授的預感越來越強烈,強烈到她的心時刻不能平靜。可茫茫人潮,究竟哪個是教授呢?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