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貴客臨門

371.貴客臨門(下)

池後的林地碧草青青,上臥一頭悠閑的李大亮,脖子上掛著瘋驢勿近四個字,大大拉近瞭人與自然的距離。池子本身更是一大亮點。按說省城和寶雞那邊都有溫泉,可已經被旅遊壞瞭風氣,哪有這廣緣寺裡的天然。

還是硫磺泉!一名老板掬起一把熱水,伸出舌尖嘗瞭嘗味道。宣稱天然的就是好,比城裡那些溫泉池礦物質豐富得多。

旁邊幾名老板煞有介事地跟著點頭,連聲誇贊。鐵馬都有些不忍心,問第五名這不會中毒吧?“怕啥?硫磺皂而已,頂多去鎮上衛生所洗個胃。”

話雖如此,也不敢讓這些富商巨賈們隨便喝肥皂水。鐵馬張羅著體驗一下佛門聖……硫磺溫泉的功效,要率先跳下大池子。

“鐵居士且慢。”瞭斷大師慈祥地攔住瞭鐵馬,示意他先用溫泉池旁邊的竹管淋浴凈身,再從彌漫天竺佛香的石子甬道上踏過,待全身心平靜,便能調動體內大小周天,更好的吸取硫磺溫泉池中的有益物質……

第五名很佩服瞭斷大師活學活用,當初導演來伍傢溝拍廣告片,雖然大和尚沒怎麼出鏡,但已經深深掌握瞭導演那追求儀式感的精髓。經歷焚香沐浴的一套流程,再踏入溫泉池,感受就更不一樣瞭。掛在樹林裡的小喇叭適時播放起瞭若有若無的誦經聲,再配上暖暖的熱水,人便徹底的放松下來。

更絕的是大師也脫光瞭。戴著佛珠,挺著一身腱子肉下水宣揚起瞭佛法。各種因果循環的小故事小段子講得行雲流水,情節起伏之劇烈,人性之搖擺,就連鐵馬這種深受英美連續劇洗禮的都被吸引住瞭,湊到大師身邊不斷追問:然後呢?然後呢?

大師要是早些年出山,就沒百傢講壇那些明星什麼事兒瞭。滔滔不絕中,還不忘提醒第五名居士籌備一席充滿秦嶺特色的養生盛宴。

“老衲今年八十五,身強體壯,全憑這秦嶺深處延年益壽的食材。”瞭斷和尚這謊話聽得第五名臉紅。還八十五……你連五十八都不到!

老板們見多識廣,認為瞭斷大師八十五歲還能保持這身材和相貌並不奇怪。娛樂圈裡不也有挺多看著年輕的老明星嗎?不同之處無非就是她們靠整形,瞭斷和尚靠養生。這就更感興趣瞭,人拼搏到這歲數上,都想多活兩年。對這頓素齋也充滿瞭期待。

第五名招待過導演,多少也能把握住城裡食客們的心態。本來想請胡支書過來再指點一下,路過小樹林就瞧見村委會這倆高級領導都在偷窺。

那就全請到廚房圍觀劉秀娟下廚吧。讓嫂子按照當初胡支書招待導演的那頓飯原樣復制一桌。期間,胡支書嫌劉秀娟刀工略差,還親自上手。中風病人就是不同尋常,過去一秒鐘切一刀,現在手指頭自動哆嗦,一秒鐘起碼三刀,臘肉薄如蟬翼,野菌菇水嫩鮮活……

這樣精心還怕招待不周,總想著來點兒特色,問胡支書有什麼延年益壽的好食材。胡支書兩根中風手指夾著煙,瞥瞭第五名一眼,“名啊,要是有,我這會兒早吃瞭。”

“看著延年益壽的就行。”第五名也不挑揀。

“那就多瞭。”胡支書掰著手指頭能給數出上百種。

“要最方便的。”

“那就是咱村上人自己炒的野山茶嘛。”

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千百年來對味道的追求孜孜不倦。伍傢溝這深山坳裡有不少野生茶樹,自傢裡采摘晾曬,炒的焦焦,喝時候抓一把撒到開水裡,茶香和焦糊的香氣就全冒出來瞭。聞起來讓人心醉神迷,但喝起來……口感就不敢恭維瞭,胡支書復員這些年都沒能習慣。

可這年頭講究的便是獨特性。等一眾老板泡完溫泉吃完養生大餐,就拿瞭把破鐵壺把水燒上瞭,為凸顯氣氛,下頭燒火的全用枯樹枝,野外生存一樣。

“這壺不錯,是日本的鐵藝吧?怎麼也得二三百年的歷史。”剛剛引領諸位老板喝硫磺皂開水的那位,這會兒又開始彰顯文化底蘊。

“這可和日本沒關系,是大明朝的古董。日本的鐵藝可是從咱這兒傳過去的!”有更見多識廣的,立刻否掉那位的說法,彰顯更欠揍的文玩知識。

第五名敬佩地點點頭,沒想到董傢寨裝修時撿來的這玩意兒能得到如此高的贊譽。

水燒得講究,泡茶更不能馬虎。接下來就是劉秀娟女居士一身僧服登場表演的時間。動作都是臨時抱佛腳從網上視頻裡學的,話也是胡支書和第五名倆人現教的。號稱這秦嶺仙境中,自秦朝以來便有三十棵茶樹,所產茶葉吸收天地日月精華,對身體非常滋補,所以伍傢溝人自古長壽。可惜歷經數朝戰亂,隻剩下瞭十五棵。采摘時又精挑細選嫩芽,年產量就隻有十四斤瞭。

邊說邊煮,水滾過兩翻,便請在座諸位老板嘗一嘗今年下來的新秋茶。

秋茶不是南方才有嗎?有人提出質疑。

瞭斷大師都不用跟劉秀娟她們對口供,自動自覺把野山茶來歷給補全瞭。說秦嶺此地氣候溫暖,是唯一產秋茶的地方。漢唐時期這些茶葉還要進貢給皇傢,其間還牽扯到瞭什麼皇傢秘梓,死瞭多少人雲雲。“出傢人不打誑語,諸位感興趣的話,可以借來縣志一觀。”

都是商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尤其搞房地產的那幾位,什麼皇傢貴胄之類的營銷概念早就玩得純熟無比。都是講故事,這就看誰講得好瞭。誰能讓消費者有代入感,消費者就接受誰。

別的不說,這茶葉外頭的確沒見過。味道也清奇非俗流,聞著焦香醇厚,一口喝到嘴裡就想給噴出來。眼見瞭斷大師一臉享受的模樣,又懷疑不是茶不好喝,而是自己沒喝習慣。就像是榴蓮、臭豆腐之類的,剛開始聞著難吃,吃的時間長瞭……越來越難吃。就顧不上禮儀瞭,能怎麼灌就怎麼灌。但喝完以後的確挺有效果,半小時跑瞭三趟廁所。

“這茶葉好,剮油!”老板們紛紛贊揚。多年養尊處優,脂肪肝各種三高,喝完這茶特別清腸胃,感覺整個人從裡到外都透徹瞭,瞬間輕瞭好幾公斤,肚子上的膘也薄瞭。不愧是有延年益壽美譽的貢茶!

“難得諸位老板喜歡。”瞭斷大師也很慷慨,請劉秀娟女居士親自動手,用藍色印染的土佈手帕一人給包瞭二兩。

山美水好飯菜香,又沒有傳媒跟蹤盯梢騷擾私生活。眾老板身心放松,一致認為廣緣寺乃是休閑的好來處。

”鐵公子,這麼好的溫泉,這麼雅致的環境,完全可以多投點錢好好搞起來嘛。”一致贊揚中,便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溫泉後頭還有那麼大片坡地荒著?

“起碼有兩畝地。”做房地產的都有職業病,打眼一掃就估算出瞭面積。“幹放著多不美氣。”

“周老板說的對,雖然挺大自然的,但還是要開發一下嘛。”

“我倒覺得原始也不錯,保持生態環境……會不會有野獸出沒?聽說秦嶺裡的黃麂子味道不錯。”

吃飽喝足,人閑心就更多瞭,你一言我一語的,眾豪客們都替鐵馬操心起來。

瞭斷大師不動聲色地加快瞭轉念珠的速度,下意識地看瞭眼鐵馬。

“哥哥們都註意到瞭?其實呀,後頭那地是有說法的。”鐵馬神秘一笑,卻不直說,而是賣起瞭關子。“來,先嘗嘗飯後甜點。”鐵馬說著,接過第五名端來的一盆子溫泉煮蛋。本來是縣上養雞場裡收來做魚飼料用的,今天緊急調過來充當食材。

這些人在省城壓根兒都不碰雞蛋,但聽是硫磺溫泉煮蛋,認為這會增加雞蛋裡的礦物質含量,對人體大有裨益。你抓一隻,我抓一隻地吃瞭起來。邊吃邊稱贊土雞蛋就是比飼養場裡出來的香。

冬日裡太陽落得早,放眼望去,晚霞拉出瞭火紅的彩帶,在諸多峰巒間穿梭。身邊蒸騰著溫泉的霧氣,嘴裡享受著“土”雞蛋那豐富營養。老板們都跟軟泥怪一樣癱在竹搖椅上享受著眼前的美景,鐵馬適時的又提起未開發的兩畝坡地。

鐵公子提起既然是供眾人聯誼的,那就是以後常來常往的地方。“都蓋好瞭多沒意思。何況山裡人能有什麼眼光,不如咱們自己DIY!”

“自己弄?”

“想弄啥弄啥。玩膩瞭就拆,再重新蓋。反正也才兩畝多,方便很。”鐵馬擺出一副老子眼光頗為長遠的姿態。

瞭斷大師瞬間抓住瞭鐵公子的思路,從旁抬轎子。提起秦始皇他老人傢當年也是這麼玩的。活著蓋長城,死瞭玩模型,一坑裡成千上萬個玩具栩栩如生……妥妥的帝王級待遇。

這個好,還真沒玩過。雖說都是傢傢有豪宅的人,可那是迎來送往的門面,哪怕不喜歡,為瞭彰顯高檔次也得受著。這深山溝裡不一樣,沒外人盯著,想怎麼來怎麼來。

既然沒人看見的地方,那就不用裝正經瞭,“弄一大臺子!脫衣鋼管舞!”當即就有低俗提議。

瞭斷大師聽得心潮澎湃,強忍著把幾乎喊出口的“好”給咽瞭回去,又連念誦數聲佛號,強迫自己別腦補……畢竟上瞭年歲,強度太大受不瞭。

“這不好。佛門聖地,弄個違法活動,那不是讓小鐵難做嘛。”旁邊老板聽瞭佛號,歉意地朝瞭斷大師一合十,提議不如幹脆蓋一溜兒亭子,裡頭擺上自傢子公司生產的高檔麻將桌!

有錢大老板都這尿性?瞭斷和尚和第五名對視一眼,覺得自己這山裡人都比他們有品位。再者,脫衣舞非法,難道賭博就不違法?還不勝脫衣舞呢。大師默默又念誦瞭一番心經。

一旦暢所欲言,就什麼主意都出來瞭。要修假山的、要蓋琴樓的……不是認為鋼管脫衣低俗嘛,那弄幾個小女孩彈琴聽總高雅瞭吧?還有認為這樣太現代化,既然來到這清新可愛大自然,就體會得深入一些,兩畝地都刨平,種土豆吧。

種菜是種族天賦,比洋鬼子熱愛的那些什麼園藝可悠久多瞭。瞬間就引發瞭所有人的共鳴。但土豆太沒品位瞭,要種也該種草莓!

草莓檔次高?西京城旁邊農民全是種草莓的!葡萄、獼猴桃更是常見品種,要種就種點外頭少見的。比如罌粟?

脫衣鋼管舞頂多就是拘留、罰款,種罌粟直接給你註射瞭你信不?想種你孫子就去南美,那邊兒管的松!

都是叱吒風雲的人士,外頭做慣瞭老大,這會兒誰也說服不瞭誰。鐵馬嘻嘻笑著隻管勸吃勸喝,瞭斷大師便左右逢源地勸說,兩畝地呢,種什麼都夠瞭。一人劃十平方米菜園子,不許互相偷,施肥撒種的愛指揮愛出力的都行。每塊地中間也不用田壟瞭,想蓋啥就蓋啥,都盡興最重要……

大師說到點子上瞭。趁興而來,興盡而歸,這就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正鐵公子已經說瞭,這兩畝地就是給大傢玩的,平日都忙,這點屁大個事兒隻好委托瞭斷大師出力。

反正一個個都微醺瞭,情緒也變的火爆瞭起來。打電話讓司機送幾摞通貨,也不查隨便一抓,塞瞭瞭斷和尚手裡請他笑納。知道這和尚檔次高,還叮囑這不是香火錢,是大傢投註的建設資金,一定要按照剛大夥兒說的,把那兩畝地給建設起來;更有喜歡聆聽瞭斷大師宣揚佛法的,希望下次來的時候能繼續聽到更多離奇故事。

瞭斷大師也是伍傢溝見過世面的高層人士,早年當大隊長,手裡也過過一捆子一捆子的人民幣。可那都是公傢的錢……這會兒捧著一摞摞百元大鈔,心情澎湃,面上又不能露出異狀,忍得很是辛苦。若無其事地將鈔票隨手放在禪房,一臉雲淡風輕地將諸位客人送出瞭廟門。

“魚呢?把魚給我幾個哥都裝上!”鐵馬招呼著把早就挑好的錦鯉全給搬瞭越野車上。眾人戀戀不舍地踏上返程之路。

晚風吹拂,瞭斷大師的袈裟隨風擺動。八輛豪車的後視鏡裡,還能瞧見大和尚合十念誦祝福經的身影……果然是得道高僧啊!議論紛紛中,諸位老板的車終於消失在山道的彎處。

幾乎在同一瞬間,瞭斷大師爆發出瞭極大的短跑潛能。百米沖刺回瞭屋裡,一把將目瞪口呆的伍魁首從炕上拉開,親手清點起來。

百元面額,一摞就是一萬塊。成本投入是三千塊電費,外加熱水費,飯菜……在三十多萬善款面前,那些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瞭。伍魁首鬥膽在瞭斷和尚胳膊上擰瞭下,“爸,你疼不?”

小王八蛋!瞭斷和尚一腳把兒子踹回原位。這都是真實的,不是夢。自己開瞭寺廟這些年,都沒今天豐收得多。心裡就跟燒開水瞭似的翻騰:這都是一幫什麼樣的人啊。

《第五名發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