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識破

過瞭清明收假上課的前一天,蕭禹自也回瞭書院,如今他和宋傢關系非比尋常,比起從前還要更進一步,因蕭傳中繁忙,無暇教他讀書,前幾日在縣衙內誦讀經義時,有不解之處便去尋宋檗、宋枈來問,兩人都是欣然指點。宋栗更是乘這一日來書院好生為他輔導瞭一番功課,末瞭還誇獎他道,“雖說你底子薄弱,但勝在天賦高超,又舍得下苦功,我看三十四哥你幾乎是過目不忘,想來日後必定能登上黃金榜,不至於‘偶失龍頭望’。”

蕭禹被宋栗這般的小才子誇獎,心裡自然是美滋滋的,還沒笑開呢,宋栗又若有所思,“你們傢萬萬不至於耽誤瞭你們兄弟的讀書吧?按說以你的天賦和苦功,基礎要比現在更好些才是呀。”

蕭禹最怕被人問起在傢時的事,聞言隻是強笑道,“啊呀,小時候不懂事,根本沒有收心讀書,如今明白事理瞭才來用功,希望還不晚吧。三哥行行好,莫和我談小時候,說起來真是羞死人。”

宋栗倒是來瞭興致,哈哈笑道,“你這一說,我更想問瞭。你要知道我自小就被我爹、我娘乃至祖母、嬸嬸那樣的教著,休說浪蕩瞭,連淘氣這兩個字都不知道怎麼寫,倒想知道你們傢的孩子們都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宋栗按年歲比他大些,又是師兄,而且打從蕭禹入書院來一向照拂,兩傢且還是通傢之好……從任何角度來說,他和蕭禹閑談傢事都非常正當且正常,蕭禹也沒有任何理由回避這番談話,無奈何之下,隻得絞盡腦汁道,“其實我們傢傢教也嚴格,三哥你瞧我二十七哥就知道瞭。”

宋栗點頭笑道,“不錯,我聽大哥說過,玄岡師兄是少數入門時便得宋學立身精髓的幾位師兄。”

“我們傢傢規就是這般,本來也就靠近北學,子弟都以讀書上進,不識字是極少見的。”蕭禹說來也有幾分自豪,“雖說這兩代來出瞭聖人和福王妃,但也是謹言慎行,未曾鬧出過什麼醜事。”

蕭傢本是累宦,如今又成皇親,兩姐妹先後被選入宗室,一為皇後,一為福王妃,可謂是富貴已極。宋栗卻未露什麼艷羨之色,反而微微有些遺憾,嘆道,“雖說這也是罕見的榮耀,不過如此一來,如玄岡和你的仕途也好,文路也罷,都難免要耽擱些瞭。”

“從祖父起,已經是三代的富貴瞭,想要再出個宰相何其難也?如今轉為外戚倒也算是多瞭條路子。”蕭禹話也說得很開,“——哎呀,扯遠瞭扯遠瞭,總之,三哥你千萬別以為我們傢都是我這樣的,其實還是像二十七哥的居多,我這是小時候傢裡太寵,耽誤成這樣的。”

“你這樣不也挺好?”宋栗是笑口常開的性子,又大方體貼,誇起人來一套一套的,偏偏態度又真誠,很是惹人好感,“也耽誤不瞭什麼,雖說現在入學遲瞭些,但以你天賦,十年內必能考上進士,一般士子苦讀多年,想的也不過就是在三十歲以前中榜而已。”

蕭禹雖然從無考科舉的打算,但聽宋栗這般溫和的語調,心中也是一暖,自感和宋栗親近瞭不少,不由脫口道,“哎呀,三哥,我真不知你們傢人是怎麼生的,從先生起,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這麼光風霽月完美無瑕——”

說著,心中不由得又想起宋竹揮著小拳頭要來打他的樣子,不由暗暗一笑,想道,“就是有一位有些小脾氣的,也比我們傢姐妹刁蠻起來要討喜多瞭。”

宋栗笑道,“你笑什麼?哦,我知道瞭,你心裡必定是想,我們傢人人都好,怕就隻有三姐有些提不上趟,射箭也不好,詩也不會做,是不是?”

他一語道破蕭禹心事,真是讓其吃瞭老大一驚,慌忙間迫出幾聲幹笑,見宋栗俊秀面容上,一雙眼微帶笑意並不凌厲,卻偏偏是格外明亮,仿佛能望進別人心底,真有‘讀心’的異能。

蕭禹心底也是暗叫厲害,又有些心虛:宋栗肯定是明白,當日他和宋竹唱雙簧的事沒能瞞過自己,但他又明不明白提議讓宋竹先作詩是為瞭作弄她一下?

見他支支吾吾地,說不上話,宋栗微微一笑,又道,“我知道三十四哥是一片好意,也想為粵娘宣揚一番文名,讓她出出風頭。隻是粵娘自己不爭氣,辜負瞭你的好意不說,還要我出面幫她遮掩,這般手段,倒是讓三十四哥你見笑瞭,小女孩皮薄,當日為瞭幫她遮掩,還連累你被人說瞭幾句,說來都是我的不是,也要向你賠禮。”

一邊說,一邊就站起來,要給蕭禹行禮。

蕭禹哪裡又受得住?若隻是言語賠罪還罷瞭,他雖然心中不安,哼哼哈哈幾聲,也就過去瞭,現在宋栗認真要對他作揖,蕭禹如何能受?愧疚之下,已是叫道,“三哥不要!其實……我也大約猜出來她不大會作詩,當日那樣說,隻是為瞭作弄她而已。”

宋栗半點也不訝異,唇邊笑意,反而加深——他和宋竹都生得像小張氏,但這從容不迫的風度,在蕭禹看來,卻極像是宋先生。“哦?原來如此嗎?”

他越是這麼雲淡風輕,蕭禹就越是心虛,越覺得自己簡直沒一件事做對,他也開始認真地反省自己瞭:宋粵娘今年十二,他都十五瞭,他比她大瞭三歲,卻總和她斤斤計較的,像話嗎?按著先生的言傳身教,他在宋粵娘跟前,不但要有個哥哥的樣子,而且還要有個師弟的樣子——儒學門人,對這輩分是很看重的,他本該又讓著她,又尊敬她,可他非但一樣也沒做到,卻還老忍不住作弄他。

“是我孟浪瞭。”他垂頭喪氣地站起來要對宋栗作揖,又被宋栗扶住,“三哥,你盡管罵我吧,我做得不對。”

“些須小事而已,哪裡值當這個?”宋栗哈哈一笑,居然毫不介懷,“再說,自傢人知自傢事,三姐的性子,我這個當哥哥的也是清楚的。隻怕,你作弄她也未必沒有個前因在。”

蕭禹聽說,越發心虛,好在宋栗性情寬大,又撫慰瞭蕭禹幾句,倒也不追問這前因是什麼,又說道,“咱們兩房是通傢之好,你這做哥哥的私下管教管教三姐,也不為大事,隻是儒門重名,有些玩笑,非獨是粵娘,便是對瞭別的姑娘,也不可亂開。這一條三十四哥卻是要往心裡去瞭。”

他年紀雖然也不大,但做起事來滴水不漏,又是敲打又是安撫,一席話把蕭禹說得幾乎無地自容:你說這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宋栗也就是比他大瞭三歲,可你看人傢這為人處事,倒是把他比到泥地裡去瞭。

他也算是明白,為什麼書院師兄弟對宋先生視若神明,對宋傢是敬仰非凡瞭,就是他自己,也算是見識過大場面的,如今仍然禁不住被宋栗籠絡得服服帖帖,油然興起一種願附驥尾的沖動——雖說隻是一瞬間便告泯滅,但以蕭禹的性子來說,已算是極為難得。他拱瞭拱手,誠心道,“三哥你放心吧,我以後再不為難粵娘瞭,若是有人要為難她,我這做哥哥的也自當要為她出頭。”

三言兩語,就化幹戈為玉帛,為宋竹‘收服’瞭個小護法,宋栗卻絲毫也沒有得意之色,他笑著拿起水壺,為蕭禹倒瞭一碗甜水,又有些推心置腹的意思,“其實,隻要不是在人前,就作弄她幾回也沒什麼。這丫頭仗著爹娘寵愛,我們又都讓著她,也頗有些古靈精怪,要不是害怕爹娘責罰,我都很想戲弄她幾番……”

工作做得這般細致,由不得蕭禹不和宋栗推心置腹,兩人說說笑笑,聊到晚飯時分,宋栗又邀蕭禹去宋傢用飯,終究因為天黑路遠,蕭禹回書院不便,方才作罷。

蕭禹自己去吃過晚飯,回來倒在床.上把宋栗今日的一言一行回味瞭一番,也不禁是暗暗點頭:人傢分明就是因為妹妹被欺負瞭,來出頭的,可就能把這讓人尷尬的事辦得這麼漂亮,還是拉近瞭兩人間的距離,多交瞭個好友。這宋栗有如此手腕,一旦中瞭進士,在官場上又有諸多同年、同學,乃至宋傢那許多親戚相幫,幾年十幾年後,未必不是朝廷一員重臣。

更別提其還有兩個比他更優秀的兄弟,別看宋傢如今已經夠風光的瞭,隻怕十年以後,還要更上一層樓。也難怪各個高門大戶爭相說親,都想和宋傢扯上關系。若是宋傢有一個兒子能接上小王龍圖的班,那麼未來他們傢便一定是北黨的核心——而從宋傢人表現出來的智慧來看,這可能性隻怕是高達五成以上。

這樣的人傢,也不枉宮中都是特別關註瞭,他們傢大哥到底和誰結親,甚至能左右上北黨內部的局勢……不過,宋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除瞭和小王龍圖的密切關系是無法洗脫的以外,對北黨的其餘大佬都是不偏不倚,學生照收,但親事就硬是沒結,可以說還是沒讓任何一傢籠絡瞭過去。

不過,宋大哥終究是要結親的,不可能永遠都架在那裡不動,宋傢也一定要做個選擇。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如今朝中南北二黨對立的姿態來看,這門親事要是選不好,隻怕北黨分崩離析之餘,宜陽書院也會受到相應的打擊。

不知不覺間,蕭禹的一點困意已經悄然無蹤,他披衣而起,為自己磨瞭一池墨,翻出瞭平日不大用得上的精致宣紙,沉吟瞭一番,這才鄭重落筆。

“魚兒惶恐拜呈姨丈大人,大人安好?自別以後,魚兒心中十分想念大人。然姨丈大人當日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此為灼見,自東京到此一路行來,風景甚好……”

猶豫瞭一下,他到底還是寫瞭幾句路上見到的慘狀,“隻是沿路多有強盜入村搶掠,光天化日之下行卑鄙無恥之事……”

終究還是話鋒一轉,說到瞭宜陽縣,“縣內倒是十分繁盛……今已入讀書院一月有零,幸未辱沒傢聲。大人昔日令魚兒思索來書院讀書的道理,魚兒近日來也有所得,雖說東京繁華,然而天下受苦者更多,若要令百姓安居樂業,異日反.攻燕雲,須擇良臣、選良學,以富國強民之道為官學,由熟習此道學子為臣,此為道統也……南學北學、南黨北黨,爭奪的俱是這份道統,此為百代萬年之大事……”

這一封信十分要緊,他花瞭大半晚的時間方才寫好,卻是耗費瞭不少心力,第二日起還有些困,隻是宋學重禮,出瞭房門便不可以欠伸瞭,隻好強忍著困意,一邊走一邊使勁搓臉。

走到學堂門口,一眼看見顏安邦站在不遠處與人說話,蕭禹立時便堆出歉意的笑容,走過去對顏安邦拱手行瞭禮,親熱笑道,“十哥,真是對不住,前幾日倒讓你白等瞭我。”

顏安邦微微一笑,道,“也沒等多久,不妨事的。”

話雖如此,但他從前對蕭禹一向熱情,今日態度卻是淡瞭下來,蕭禹還當他因為自己臨時爽約的事耿耿於懷,心中暗道:“果然,這顏衙內學識好,其實品德也不錯,就是為人小氣驕傲瞭些,稍一冒犯,便遭記恨,這一點不改,日後怕難成大器。”

他早已看出顏安邦的性子,也是一早就想好今日要來賠罪的,因此也不慌亂,還是笑臉相迎,“若是依我,肯定是要和十哥回去熱鬧一番的,奈何二十七哥管我太嚴格瞭。這回還算好,借著嫂子來瞭,帶瞭小侄子去先生傢問好的當口,逃出來春遊瞭一日,總算是也玩過瞭,不然,這七八天完全就不見天日,隻能在縣衙裡讀書瞭。”

聽他此言,顏安邦面上閃過訝色,想瞭想又笑道,“啊,原來縣尊夫人到瞭。——那麼你不去洛陽,也是不錯,畢竟三十四哥你本就是跟著明府一道來的,如今夫人剛抵步,你便脫身去洛陽玩耍,也有些不妥當。”

他對蕭禹的態度又略微親熱瞭些,兩人閑話瞭一番,無非都是說些縣尊夫人和宋傢的親戚關系,以及當日怎麼帶瞭小侄子們一道出去玩耍的瑣事,顏安邦越聽面上神色越寬和,蕭禹見瞭,心下暗自狐疑,便想道,“怪瞭,顏衙內要是因為我沒去洛陽惱我,沒個越聽越不生氣的道理,再說也不會這麼關心那日遊冶的小事,難道他之前已聽人說過我去瞭宋傢?”

顏傢有意和他說親,蕭傢給宋傢送瞭說親的信,顏衙內在知道他是因為嫂子和宋傢老夫人的親戚關系,這才同宋傢兄妹一道出遊以後,神色更是見緩……蕭禹把那日一道吟遊的幾個士子的名字在心裡一列,立時便想到瞭李文叔:“顏衙內平時和李衙內頗為投契,倒是同餘下幾人沒什麼交情,應當是李衙內和他說的不錯。”

可當日大傢閑談間也說瞭一幫人一道出遊的緣故,李衙內怎麼和顏衙內說這件事也沒說盡?蕭禹眉頭微微一皺:“顏傢有意說親的事,可能李衙內也猜到瞭一星半點,他這隻怕是有意挑撥離間,要讓顏衙內和我從此疏遠瞭去,所以故意在顏衙內跟前混淆是非,讓他以為我對顏傢女不屑一顧,反而巴巴地湊上去給宋傢相看。”

當然,由於現在兩邊沒把話說開,顏衙內也隻能是靠猜——他可能會猜,蕭禹猜到瞭他的用意,所以臨時砌辭毀約,去宋傢給宋傢相看。以顏衙內的心胸,必然會將此事認為奇恥大辱,隻怕從此非但是對他蕭禹、蕭傢,乃至是對宋傢,都有惡感……

心念電轉間,他已經是把此事猜瞭個七七八八,隻是還不知李文叔幹嘛沒事找事,和他做對——兩傢說來還是親戚呢,不互相幫襯也就罷瞭,還有這麼坑人的麼?

且先不去計較此事,蕭禹見顏衙內神色仍有些淡淡的,知道他疑心未能盡退,他略作思索,便拉著顏安邦走瞭幾步,壓低瞭聲音笑道,“不過,我嫂子上宋傢拜訪的事,十哥也勿要往外傳揚。我們傢想為三十二哥向宋傢說親,隻是終究沒有眼見宋二姐為人,心裡也不踏實,嫂子提前入縣,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那日從錦屏山回去以後,他終究忍不住好奇心,問過瞭兄長,也知道蕭傢提的是三十二哥。

大傢大族,沒有兄弟倆娶一傢女兒的道理,顏衙內啊瞭一聲,神色間終於再不見芥蒂,他拍瞭拍蕭禹的肩,不禁笑道,“曉得瞭曉得瞭,必定不會胡亂說什麼的——此事傳揚出去,容易惹來誤會,我等自不當胡言亂語。”

蕭禹借機道,“可不是?這種事就最怕傳話瞭,咱們師兄弟間說說也不怕什麼,最怕就是有些小人,掐頭去尾避重就輕的,把好好的事給攪和黃瞭,十哥你道是也不是?”

他點到這份上,顏安邦如何能不有所聯想?嗯瞭一聲,神色也是若有所思,蕭禹見好就收,順便再為顏傢說親的事做一重預防,又裝模作樣低頭嘆瞭口氣,“總之,隻盼著這門親事能成吧,小弟排行三十四,傢裡規矩又大,三十二哥說完瞭,還有個三十三哥呢,不把三十三哥婚事定下,也輪不到我,若是三十二哥這裡一直拖著,要到哪年哪月才能定下來?”

他頭前幾招都是出得漂亮,化解瞭危機,但今次卻沒有奏效,顏安邦非但沒有如他所想露出沉吟之色,反而是沖他大有深意地一笑,安慰他道,“也不能這樣說,這都是說不準的事,若是緣分來瞭,沒準你比你三十二哥更早定親,也未可知呢。”

蕭禹頭皮發炸,卻深知此時不好再往下說瞭,隻好做出一臉疑惑之色,好在顏安邦也不多講,拍瞭拍他的肩膀,便自去瞭。蕭禹站在當地也不忙走動,隻是遊目四顧,不過多久,便被他捕捉到瞭李文叔的目光——那人站得不遠不近,正是扭臉朝他們二人看來,從面上神色來看,倒不像是無意望來一眼。

蕭禹見他表情,心中更加肯定,卻是不動聲色,和李文叔對視瞭一會,便迎著他的眼神微微一笑,又點頭致意,這才慢慢地走進瞭學房。

《古代小清新(陌上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