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牽機之毒

劉克莊奔出司理獄,又奔出府衙,直到一口氣奔出瞭清波門,腳步才有所放緩。沿著西湖東岸的城墻外道,他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著,過不多時,飛簷翹角的豐樂樓遙遙在望,鮮艷招展的酒旗映入瞭眼簾。一想到韓㣉隻徒一年,他便覺得心頭堵得厲害,不醉生夢死一場,如何解得胸中這口惡氣?

劉克莊踏入豐樂樓,面對迎上來的侍者,留下一句“拿三五瓶皇都春來”,便上瞭樓去。他來到上次和宋慈一同坐過的中樓散座,很快侍者端來瞭五瓶皇都春,在他面前一字擺開。他抓起一個酒瓶,拔掉瓶塞,也不往酒盞裡倒酒,直接高舉起來,往嘴裡灌瞭好大一口。

時當上午,豐樂樓才開樓不久,可中樓鼓聲簫聲齊鳴,歌伎舞姬獻藝,已有兩桌酒客在此宴飲。

劉克莊朝那兩桌酒客瞧瞭瞧,其中一桌隻有一個女子,身著淺黃衣裙,竟是之前在錦繡客舍行香子房遇見過的韓絮。他昨晚聽白首烏提及,韓絮是韓侂胄的侄孫女,貴為新安郡主,沒想到她竟會一大早獨自來豐樂樓喝酒,令他忍不住多看瞭兩眼。

劉克莊對韓絮隻是多看兩眼,對另一桌酒客,他卻是一邊喝酒,一邊恨恨地盯著。另一桌酒客聚著六七個膏粱子弟,當中一人手把折扇,是之前追隨韓㣉左右的史寬之,其他幾個膏粱子弟,此前也常鞍前馬後地簇擁著韓㣉,劉克莊都是見過的。想不到韓㣉剛下獄沒幾天,史寬之和這幫膏粱子弟便照常聚眾宴飲,縱情聲色,酒肉之交,不過爾爾。

劉克莊上樓之時,史寬之便已瞧見瞭他。與幾個膏粱子弟推杯換盞之際,史寬之時不時地朝劉克莊瞥上一眼,時不時又朝樓梯方向望一望。過瞭片刻,他讓幾個膏粱子弟繼續喝著,左手持折扇,右手持酒盞,起身來到劉克莊的散座前,道:“我說是誰瞧著眼熟,原來是劉公子。”

劉克莊沒好氣地哼瞭一聲。

“怎麼隻劉公子一人?”史寬之道,“宋公子沒來嗎?”

“宋慈來沒來,與你何幹?”劉克莊白瞭史寬之一眼,絲毫不掩飾眼神裡的恨意。

史寬之並不著惱,面露微笑,道:“上次熙春樓點花牌,那道十一字同偏旁的絕對,劉公子隻消片刻便能對出,還能接連對出兩聯,當真令人大開眼界。正巧,今日我約瞭三五好友,在此間行酒對課,消閑為樂。適才我出瞭一聯,幾位好友輪番嘗試,卻無一人對出。”說著端起酒盞,向劉克莊遞出,“聞聽劉公子是以詞賦第一考入的太學,何不過來與我等飲酒對課,一起親近親近?”

“你倒是把我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劉克莊沒理會史寬之遞來的酒盞,徑自拿起酒瓶,灌瞭一口酒,“親近就不必瞭,你若想考較我,盡管來。”

史寬之笑瞭笑,將酒盞放下瞭。他朝北樓一間雅閣望瞭一眼,唰地撐開折扇,拿在胸前輕搖慢晃,道:“我這一聯不難,叫作‘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你這一聲羊叫,倒是惟妙惟肖極瞭。”劉克莊哼瞭一聲,順著史寬之的目光,朝北樓那間雅閣望瞭一眼,見那間雅閣的墻壁上繪有一幅壁畫,畫中高山流水,鳥飛猿騰,另有牛羊散佈山水之間,題墨“猿鳥啼嘉景,牛羊傍晚暉”。他知道史寬之這一聯是從壁畫中出來的,隨口應道:“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呸!”

山羊是“咩咩”做聲,水牛是“哞哞”而叫,就算淹瞭牛鼻子,鼻子裡噴出水來,也該是“噗”的一聲,劉克莊卻故意來瞭一聲“呸”。他這一聯對得很是響亮,尤其是最後那一聲“呸”,驚得幾個歌伎的鼓聲簫聲微微一頓,幾個膏粱子弟也紛紛投來目光。另一桌的韓絮原本斜倚著身子自斟自飲,這時妙目一轉,也朝劉克莊看瞭過來。

史寬之並不生氣,道一聲:“好對!”目光掃動,落在那幾個敲鼓奏簫的歌伎身上,“那我再出一聯:金鼓動動動,實勸你不動不動不動。劉公子,請吧。”

劉克莊見那幾個歌伎所敲之鼓皆嵌有金邊,動字又暗合鼓聲,史寬之這一聯倒是出得頗有妙處。幾個歌伎除瞭敲鼓,還在奏簫,劉克莊不假思索,對道:“玉簫何何何,且看我如何如何如何。”

史寬之脫口道:“好對,更是好對!”猛地扇瞭幾下折扇,目光轉向他處,似在尋思下一聯出什麼。

劉克莊又自行灌瞭一口酒,道:“考較瞭兩聯,我看也差不多瞭。你有什麼話就直說,不必在此拐彎抹角。”

史寬之將折扇一收,道:“劉公子果真是爽快人。”他在劉克莊的對側落座,稍稍壓低瞭聲音,“聽說宋公子近來又在查案,他沒隨你來,莫非是查案子去瞭?”

劉克莊原本舉起酒瓶又要喝酒,聞聽此言,將酒瓶往桌上一擱,冷冷地瞧著史寬之,道:“姓史的,你要替韓㣉出氣,找我就行,別想著打宋慈的主意!”

史寬之微笑道:“劉公子會錯意瞭,我若要為難你與宋公子,何必在此多費口舌?”又湊近瞭一些,聲音壓得更低瞭,“聽說凈慈寺後山發現瞭一具屍骨,是當年在宮中做過太丞的劉扁,宋公子正在查這起案子。”

劉克莊冷聲冷氣地道:“你耳目倒是通達。”

“耳目是有的,至於通達與否,那就另當別論瞭,否則宋公子查到何種程度,我就不必來向劉公子打聽瞭。”

劉克莊冷哼一聲,道:“你如此在意劉扁的案子,難不成是你殺瞭他?”

史寬之豎起折扇抵在唇前,噓瞭一聲,聲音又壓低瞭幾分:“我與劉扁之死毫無瓜葛,與之相關的另有其人,此人可以說是大有來頭。”

“你說的是誰?”劉克莊問道。

史寬之笑瞭笑,沒有回答。他右手持扇,慢悠悠地拍打左掌,道:“查得如何,劉公子當真不肯透露?”

劉克莊哼瞭一聲,道:“無可奉告!”拿起一瓶皇都春和一隻酒盞,起身離開散座,不再理會史寬之,而是朝韓絮所在的那一桌走瞭過去。

史寬之也不生氣,笑著回到幾個膏粱子弟所在的酒桌,繼續傳杯弄盞,仿佛剛才的事從沒發生過一般。

劉克莊來到韓絮身前,道:“韓姑娘,這麼巧,又見面瞭。”

韓絮仍是斜倚著身子,眼波在劉克莊臉上流轉,道:“我記得你。”

“上次蒙姑娘賞酒,在下猶是難忘。”劉克莊斟瞭一盞酒,“今日得見姑娘,足見緣分不淺,特來敬姑娘一盞。”

韓絮也不推辭,拿起自己的酒盞,一飲而盡。

劉克莊喝盡盞中之酒,旋又斟滿,道:“敢問姑娘,數日之前,是否到劉太丞傢看過診?”他記得韓絮去尋劉鵲看診一事,心想若是宋慈在此,以宋慈不放過任何細枝末節的審慎態度,必定會找韓絮探問一番。他雖因韓㣉的事而心煩意亂,可方才喝瞭幾大口酒,又與史寬之一番唇舌相對,堵在胸口的那口惡氣已出瞭大半,心思便又回到瞭查案上。

“你怎知我去過劉太丞傢?”韓絮道。

“姑娘還記得上次到錦繡客舍查案的宋提刑吧?”劉克莊道,“劉太丞死於非命,宋提刑正在追查此案,什麼事都瞞不過他。”

“我是去過劉太丞傢。”韓絮道,“難不成宋提刑在懷疑我?”

“當然不是。”劉克莊應道,“隻是姑娘數日前曾去劉太丞傢看診,如今好不容易見到瞭姑娘,總要問上一問,還望姑娘不要介意。”

“你想問什麼?”

“姑娘去劉太丞傢,當真是去看診嗎?”

“我素有心疾,去醫館不看病,還能看別的?”

“可是姑娘貴為郡主,直接請大夫上門即可,何必親自走一趟醫館?”

韓絮微笑道:“我離開臨安已有五六年,如今才剛回來幾日,你竟知道我是郡主。”

劉克莊整瞭整青衿服和東坡巾,行禮道:“太學劉克莊,參見新安郡主。”

史寬之聽見劉克莊的話,當即投來目光,看瞭韓絮好幾眼,忽然起身來到韓絮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禮道:“史寬之拜見新安郡主。”又朝那幾個膏粱子弟招手,幾個膏粱子弟紛紛過來,向韓絮行禮。

“你是誰?也識得我嗎?”韓絮看著史寬之。

史彌遠投靠韓侂胄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此前隻是一個小小的司封郎中,根本沒機會接觸當朝權貴,史寬之身為其子,自然是沒見過韓絮的。他道:“傢父是禮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史彌遠,曾提及恭淑皇後有一位妹妹,深受聖上喜愛,獲封為新安郡主。史寬之雖未得見郡主尊容,但早已久仰郡主之名。”

韓絮揮瞭揮手,道:“無須多禮。我好些年沒來過這豐樂樓瞭,隻是來此小酌幾杯,你們請便。”說著手把酒盞,淺飲瞭一口。

史寬之應瞭聲“是”,帶著幾個膏粱子弟回到瞭自己那一桌,隻是再推杯換盞起來,不敢再像剛才那樣肆無忌憚。

“劉公子,你還要問我什麼嗎?”韓絮將酒盞勾在指間,輕輕地搖晃,看著並未離開的劉克莊。

劉克莊應道:“我是想問,隻是怕郡主不肯答。”

“有什麼是我不肯答的?”韓絮微笑道,“你倒是說來聽聽。”

“那我就得罪瞭。”劉克莊道,“我聽說郡主前些年也去過劉太丞傢,那時劉太丞傢的主人還是劉扁,他剛從太丞一職上退下來。劉扁不做太丞,是六年前的事。六年前我還身在臨安,那一年可謂是多事之秋,不止有蟲達叛投金國,恭淑皇後也是在那一年染病崩逝的……”

聽到恭淑皇後染病崩逝,韓絮臉上的微笑頓時不見瞭,指間的酒盞也停止瞭搖晃。

“敢問郡主,恭淑皇後染病崩逝,和劉扁離任太丞,這兩件事是哪個發生在前?”劉克莊問道。

韓絮幾乎沒怎麼回想,應道:“恭淑皇後崩逝在前,劉扁離任在後。”

“劉扁是宮中太丞,聖上還曾禦賜給他一座宅邸,可見他醫術高明,甚得聖上信任,恭淑皇後染病之時,既然他還沒離任,想必他一定會參與診治吧。”劉克莊道,“我是在想,是不是因為劉扁沒醫好恭淑皇後,這才去職,做不成太丞?”

韓絮道:“你說的不錯,劉扁是沒治好恭淑皇後的病,這才自領責罰,不再做太丞。”

“據我所知,恭淑皇後乃是郡主的親姐姐,既然劉扁沒能治好恭淑皇後的病,那為何郡主身體抱恙時,還要去劉太丞傢找劉扁診治呢?”

“恭淑皇後的病無人能治,此事怪不得劉扁。若非劉扁施針用藥,恭淑皇後隻怕早前幾年便不在瞭。”

劉克莊點瞭點頭,道:“原來如此。”正要繼續發問,韓絮卻道:“恭淑皇後的事,我實在不願多提,你不必再問瞭。”她神色憂戚地起身,不再理會劉克莊,徑自離開瞭中樓。

劉克莊也不強求,應瞭聲“是”,立在原地,恭送韓絮離開。

“宋大人,水來瞭。”

劉太丞傢,醫館書房,許義遵照宋慈的吩咐,提來瞭一大桶清水。

宋慈站在書案前,拿出準備好的三塊白手絹——那是來劉太丞傢的路上,從街邊店鋪買來的——一並丟進瞭水桶裡。三塊手絹浸濕瞭水,很快沉至水桶底部。他挽起袖子,撈起其中一塊手絹,擰幹後,擦拭起瞭書案。他擦拭得很用力,尤其是劉鵲死後趴伏過的位置,來來回回反反復復地擦拭,直到將書案擦得明光可鑒。這時他停瞭下來,拿起手絹一看,原本純白的手絹已染上瞭不少污穢。臥床邊的桌子上擺放著三隻碗,他走過去,將手絹放入其中一隻碗裡。

接下來,宋慈又從水桶裡撈起第二塊白手絹,同樣是擰幹後用於擦拭,隻不過這一次擦拭的不再是書案,而是換成瞭椅子。這張椅子擺放在書案前,劉鵲死時便是坐在這把椅子上。他同樣擦拭得極為用力,扶手、靠背、椅面,每一處都反復擦拭瞭好幾遍。這塊白手絹同樣染上瞭不少污穢,被他放入瞭第二隻碗中。

還剩最後一塊白手絹瞭。宋慈用同樣的法子,用這塊手絹擦拭起瞭地磚。地磚位於書案和椅子底下,那是劉鵲死後雙腳踩踏過的地方。這一塊白手絹沾染的污穢最多,被他放在瞭第三隻碗裡。

書房的門敞開著,劉太丞傢的三個藥童,此刻都聚在門外圍觀。宋慈此次來劉太丞傢查驗現場,並未驚動其他人,也吩咐三個藥童不用去把其他人叫來。三個藥童不知宋慈在幹什麼,對宋慈的一舉一動甚是好奇。

宋慈往三隻碗裡分別加入清水,沒過瞭手絹。等手絹在碗中浸泡瞭一陣,他將三塊手絹揉搓瞭幾下再撈出,隻見三隻碗裡的清水都變臟瞭不少。這時他取出三枚銀針,分別放入三碗臟水之中,然後蓋上手絹,封住碗口。他這麼做,是為瞭查驗書案、椅子和地磚上是否有毒。劉鵲是中砒霜而死,毒發時應該會有吐血,或是有過嘔吐,吐出來的污穢之物很可能會濺在附近。倘若書案、椅子和地磚上能驗出毒來,那就證明劉鵲的確是死在書案前。倘若這些地方驗不出毒,那劉鵲極有可能不是死在書案前,而是死在書房裡的其他位置。劉鵲頭晚見過白首烏後,他的影子便從窗戶上消失瞭,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這使得宋慈懷疑劉鵲很可能不是死在書案前。他需要查驗清楚這一點,倘若真如他猜想的這樣,那就要找出劉鵲毒發身亡時的真正位置,繼而追查是否有遺漏掉的線索。

宋慈等瞭好一陣子,方才揭去手絹,將三隻碗裡的銀針一一取出。果然如他所料,三枚銀針的色澤沒有任何變化。由此可見,劉鵲極大可能不是死在書案前,而是死在書房裡的其他地方,是死後才被人移屍至書案前。

有瞭這一發現,宋慈開始在書房裡四處走動,仔細查找起來。他把書房裡各處地方都查找瞭一遍,時而伸手觸摸,時而湊近細聞,連犄角旮旯都沒放過,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直到最後,他的目光定住瞭,落在瞭書案的外側。在那裡,擺放著一個面盆架,與書案相隔瞭三四步的距離。他的目光落在面盆架的正中,那裡有幾道微不可察的刮痕。

宋慈伸出手指,輕輕地觸摸這幾道刮痕。刮痕比較新,應該是近幾日留下的,但痕跡太細太淺,不像是硬物刮擦所致,倒像是指甲刮出來的。他暗想瞭一陣,忽然回頭看向書房門外的三個藥童,示意許義將三個藥童帶進來。

三個藥童來到瞭宋慈的身前。宋慈先看瞭一眼黃楊皮,道:“上次在梅氏榻房,我們見過面的,還記得嗎?”

黃楊皮應道:“記得,梅氏榻房有個姓桑的啞女,小人隨先生去給她爹看病,當時見過大人一面,沒想到大人還記得小人。”

宋慈聽黃楊皮沒有稱呼桑榆為桑姑娘,而是稱之為姓桑的啞女,臉色不由得一沉。他指著面盆架,道:“你以前伺候過劉鵲梳洗吧。這個面盆架,是一直擺放在這裡嗎?

黃楊皮點頭道:“回大人的話,這個面盆架,一直是擺在這裡的。”

“這些刮痕是什麼時候有的?”宋慈指著面盆架上那幾道細微刮痕。

黃楊皮上前瞧瞭幾眼,搖瞭搖頭:“小人沒留意過,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有的。”

宋慈看向遠志和當歸,道:“我聽說昨天清晨發現劉鵲遇害時,你們二人都在場?”

遠志和當歸點瞭點頭。

“當時是何情形?你們二人如實說來。”

遠志不敢隱瞞,埋著頭,將昨天早上與當歸端來洗臉水和河祗粥,卻一直不見劉鵲起床開門,最後是高良薑趕來破門而入,這才發現劉鵲遇害的經過說瞭。

宋慈聽罷,向遠志道:“你說昨天清晨,是你端來瞭洗臉水,那你有把洗臉水放在這個面盆架上嗎?”

遠志點瞭點頭,應道:“放瞭的。”

“你放下洗臉水時,可有看見這裡存在刮痕?”宋慈仍是指著面盆架正中那幾道刮痕。

遠志輕輕搖頭,道:“我當時隻顧著瞧先生怎麼瞭,沒看過這面盆架,不知道有沒有刮痕。”

“那你放洗臉水時,是平穩放在這面盆架上的嗎?”宋慈又問。

遠志應道:“是平穩放上去的。”

宋慈微微皺眉,盯著面盆架上的刮痕瞧瞭一陣,忽然道:“劉太丞傢有賣砒霜吧?”

砒霜雖是劇毒之物,但也可以入藥,有蝕瘡去腐、劫痰截瘧的功效,許多醫館都有售賣。黃楊皮應道:“回大人,醫館裡一直有賣砒霜。”

“醫館裡的藥材,多久清點一次?”

“每天都會清點。”黃楊皮答道,“這藥材可是醫館的命根子,小人每天都會清點,以免有人私自多拿。”說這話時,有意無意地朝遠志和當歸斜瞭一眼。

“劉鵲死後,也就是昨天,你有清點過藥材嗎?”

“小人清點過。”

“那你昨天清點時,砒霜有沒有少?”

黃楊皮答道:“昨天傍晚醫館關門後,小人去藥房清點藥材,是發現砒霜少瞭一些。”

宋慈眉頭微微一皺,道:“是誰用過砒霜?”

黃楊皮搖頭道:“這小人就不知道瞭。昨天因為先生出事,醫館沒對外看診病人,沒用過任何藥材,小人本想著不用清點的,但還是去看瞭一眼,沒想到砒霜卻變少瞭,不知被誰拿走瞭一些。”

“醫館裡每天清點藥材,都是在傍晚關門後嗎?”

“是的,傍晚時醫館關門,當天用瞭哪些藥材,用瞭多少,都要清點清楚,方便後續補買藥材。”

宋慈暗暗心想:“那就是說,砒霜變少,是前天傍晚到昨天傍晚之間的事。劉鵲死於砒霜中毒,這些少瞭的砒霜,會不會是用於給劉鵲下毒?倘若真是這樣,劉鵲死在前天夜裡,那麼兇手從藥房取走砒霜,就發生在前天傍晚清點藥材之後,到劉鵲死之前的那段時間。”想到這裡,他問道:“前天傍晚之後,到第二天天亮,有沒有人去過藥房?”

黃楊皮回想瞭一下,道:“有的。”

“誰去過?”

“先生去過。”

“劉鵲?”宋慈微微一愣。

黃楊皮應道:“前天傍晚清點完藥材後,小人在大堂裡分揀藥材,先生當時去瞭一趟藥房,然後便回書房著書去瞭。從那以後,再到第二天天亮,小人記得沒人再去過藥房瞭。後來再有人去藥房,便是白大夫聽大人的命令,去藥房取通木的時候。”

“劉鵲傍晚時去藥房,”宋慈看向遠志和當歸,“你們二人也看見瞭嗎?”

遠志和當歸當時在大堂裡分揀藥材,劉鵲去藥房的那一幕,他們二人也瞧見瞭,回以點頭。

宋慈凝著眉頭想瞭片刻,問黃楊皮道:“你是劉鵲的貼身藥童,想必經常跟在劉鵲的身邊吧?”

黃楊皮應道:“那是自然,做藥童的,平日裡都跟著各自的大夫,幫著整理器具,抓藥煎藥。遠志跟著大大夫,當歸跟著二大夫,小人則是跟著先生。”說到這裡時,很是神氣地瞧瞭遠志和當歸一眼,“平日裡先生起居,都是小人在伺候,先生看診時,小人便在旁搭手,備好所需的器具和藥材,大多時候都是跟在先生身邊的。”

“那劉鵲死前幾日,”宋慈問道,“他言行舉止可有什麼異常?”

黃楊皮回想瞭一下,道:“先生那幾日照常看診,沒什麼異常,隻是前天夏虞候來過之後,先生再給病人看診時,便時不時地嘆一兩聲氣。以前小人很少聽見先生嘆氣的。那天結束看診後,當時快吃晚飯瞭,先生去瞭一趟祖師堂,給祖師畫像上瞭香,又關上門,獨自在祖師堂裡待瞭好一陣子才出來。以前先生隻在逢年過節才去祖師堂祭拜,平日裡可從沒去過,再說過得幾日,便是上元節,到時醫館裡所有人都要去祭拜的。”

“夏虞候前天來醫館,是請劉鵲去給韓太師治病吧?”宋慈道。

黃楊皮應道:“是的,夏虞候來請先生第二天一早去吳山南園,為韓太師診治背疾。”

宋慈沒再問劉鵲的事,暗自思慮瞭一陣,忽然道:“你們三人都知道紫草吧?”

遠志和當歸有些詫異地點瞭點頭,不明白宋慈為何會突然問起紫草。黃楊皮一聽紫草的名字,眉頭往中間擠瞭擠,蠟黃的臉上閃過一絲厭惡之色。

宋慈看向遠志和當歸,道:“我聽說你們二人與紫草是一同來到劉太丞傢的,是吧?”

遠志低頭應道:“我和當歸原本流落街頭,無傢可歸,是紫草領著我們二人來到劉太丞傢的。”當歸跟著點瞭一下頭。

“紫草對你們二人應該很好吧?”

“紫草待我和當歸,便如親姐姐一般照顧,她那時侍奉太丞,但凡得瞭什麼好吃的好用的,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用,全都留給我們二人。若能早些認識她,我們二人也不至於流落街頭那麼多年,受那麼多苦,遭那麼多罪……”

“認識得不夠早?”宋慈語氣一奇,“你們二人以前不是與她一起相依為命嗎?”

遠志搖搖頭,道:“我打小沒瞭父母,當歸也是這樣,我們二人流落街頭時相識,相依為命瞭好些年,後來來劉太丞傢的那一晚,才認識瞭紫草。”

宋慈想起白首烏講過,六年前的一個大雨夜,紫草渾身被雨淋透,跪在劉太丞傢的大門外,求醫館救治重病瀕死的當歸,他以為紫草與當歸、遠志原本就是在一起的,沒想到是那晚才剛認識的。“你們二人是如何認識紫草的?”他道,“此事須仔細說來,不可遺漏分毫。”

遠志朝當歸看瞭看,道:“我記得那晚下著很大的雨,當歸額頭發燙,身子沒半點力氣。我背著他,挨傢挨戶地敲門,四處尋人救助,找瞭好幾傢醫館,可人傢一見我們二人是乞丐,不由分說便把我們二人轟走。那時我隻有十二三歲,沒經歷過這種事,急得不知該怎麼辦,抱著當歸在街邊大哭。紫草那時從附近路過,聽見哭聲,尋瞭過來。她比我們二人稍大一些,渾身衣服有很多補丁,也是流落街頭的乞兒。她摸瞭摸當歸的額頭,說當歸很是危險,若不及時救治,隻怕會沒命,要我趕緊送醫才行。我說送過醫瞭,沒哪傢醫館肯救治。紫草說城北有傢醫館,叫劉太丞傢,聽說劉太丞經常對窮苦病人施藥救濟,分文不取,是個活菩薩,便讓我背著當歸,隨她一起前往劉太丞傢求醫。她在前帶路,我背著當歸在後,冒著大雨趕到瞭劉太丞傢。她跪在大雨裡,不停地懇求,最終打動瞭劉太丞,劉太丞不僅救治瞭當歸,還將我們三人收留瞭下來。”

宋慈問道:“臨安城裡行乞之人不少,你們二人以前流落街頭時,可有在眾多行乞之人中見過紫草?”

遠志搖搖頭:“我和當歸在城裡流浪瞭好些年,城裡的乞丐大都是見過的,但是沒見過紫草。”

宋慈若有所思,過瞭片刻,又問:“以你們二人對紫草的瞭解,她會因為不願嫁給祁老二而自盡嗎?”

遠志想瞭想,道:“祁老二雖然年紀大,可為人本分老實,嫁給他,好歹是能過安穩日子的。我討過飯,受過不少欺辱,能過上安穩日子,便是最大的願望。可這隻是我的想法。紫草生得那麼美,讓她嫁給祁老二,實在是委屈瞭她。可那是先生的意思,紫草也沒法子。她定是百般不願,才會選擇自盡的吧。”

“紫草待你們二人那麼好,她死之後,你們二人應該很傷心吧。”

“我一直將紫草當作親姐姐看待,當歸也是如此,他的性命還是紫草救回來的,紫草死瞭,我們二人自然傷心。那時祁老二將紫草運去泥溪村安葬,我們二人一路哭著送葬,親手挖土填土,安葬瞭紫草。紫草死後,逢上一些節日,我們二人誰得瞭空,便去她的墳前祭拜。隻可惜她去得早,我們二人再也報答不瞭她的恩情……”

“你三人身為藥童,想必醫館裡的各種藥,你們都是見過的吧?”宋慈忽然話題一轉。

遠志和當歸點瞭點頭。黃楊皮道:“但凡是醫館裡有的藥,小人都是見過的。”

“那你們知道牽機藥嗎?”

“牽機藥?”黃楊皮擺瞭擺頭,“小人還沒聽說過。”遠志和當歸都是一愣,不知道牽機藥是什麼東西。

“牽機藥是一種劇毒,凡中此毒之人,會頭足相就,狀若牽機而死。以前劉鵲的女兒便是吃瞭這種藥,死在瞭這間書房之中,你們不知道嗎?”

黃楊皮道:“先生是死過一個女兒,這事小人聽說過,小人隻知道是誤食瞭毒藥,卻不知是誤食瞭什麼毒藥。”

黃楊皮說話之時,一旁的當歸眉頭微微一顫。

宋慈註意到瞭當歸顫動眉頭的一幕,立刻向當歸問道:“你是不是想到瞭什麼?”

當歸愣瞭一下,搖瞭搖頭。

一旁的許義看出瞭當歸的不對勁,喝道:“事關人命案子,在宋大人面前,你休得隱瞞!”

宋慈朝許義看瞭一眼,輕輕搖頭,示意許義不必如此。

但許義這一喝似乎起到瞭作用,當歸開口瞭:“大人說的頭足相就,狀若牽機,我見過……”

“你在哪裡見過?”宋慈問道。

“在後院。”當歸答道,“以前後院養過一隻小狗,隻養瞭一兩個月便死瞭。那隻小狗死的時候我瞧見瞭,正是大人剛才說的那樣。我還瞧見……”

當歸欲言又止,宋慈問道:“你還瞧見瞭什麼?”

“那隻小狗死時,我還瞧見二大夫守在旁邊。”當歸道,“二大夫拿衣服裹瞭那隻小狗,在墻角挖坑埋瞭,還搬去一個花盆,壓在瞭上面。”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有一年多瞭。”

遠志瞧著當歸,道:“你說的是前年大黃差點死瞭,石管傢弄來準備替換大黃的那隻小花狗?”

當歸點瞭一下頭。

“那隻狗埋在何處?”宋慈道,“帶我去看看。”

當歸應瞭,領著宋慈出瞭醫館後門,穿過傢宅,去往後院。

就在穿過傢宅正堂時,宋慈註意到東側有一間單獨的小屋子,屋子門楣上題有“祖師堂”三字。劉鵲死前曾去祖師堂祭拜過,還獨自在裡面待瞭好一陣子,宋慈想到這些,立馬停下腳步,轉頭走向祖師堂。他想進祖師堂看看。祖師堂的門關著,但沒有上鎖,他一推即開,走瞭進去。

祖師堂內不大,甚至說得上逼仄,裡面擺放著一方紅佈垂遮的供桌,供桌上立著一隻香爐,香爐裡插著三根燒過的香頭。在香爐的背後,是一尊立著的牌位,上書“先師知宮皇甫先生之靈位”。在牌位的後面,墻壁上掛著一幅畫像,畫中是個瘦骨嶙峋的道士,題字為“丹經萬卷,不如守一,皇甫坦自題”,乃是皇甫坦的自畫像。在畫像的上方,懸有一塊金匾,上有“麻衣妙手”四個金字,已沾染瞭不少灰塵,是當年高宗皇帝禦賜的金匾。除此之外,整個祖師堂內空空蕩蕩,再不見其他東西。

宋慈在祖師堂裡來回走瞭幾遍,沒發現什麼異常,於是退瞭出來,道:“走吧,去後院。”

當歸繼續領路,宋慈跟在後面,還有許義、遠志和黃楊皮,一起去往後院。

剛一來到後院,一陣犬吠聲立刻響起,拴在後院左側的小黑狗見瞭生人,沖著宋慈和許義一個勁地狂吠。這隻小黑狗是遠志養的,遠志趕緊上前,伸出左手撫摸小黑狗的頭,臉上帶著笑,嘴裡發出“噓”聲。小黑狗很聽遠志的話,立刻止住瞭狂吠,一個勁地擺動尾巴。拴在另一側的大黃狗沒有吠叫,流著涎水,在原地沒頭沒腦地轉著圈。

這一陣犬吠聲太過響亮,管傢石膽被吸引瞭過來,隨同趕來的還有傢宅裡的幾個奴仆,高良薑也聞聲趕來瞭。

“埋在哪裡?”宋慈問當歸道。

當歸走向後院的西北角,向墻角擺放的花盆一指。

宋慈道:“石管傢,你來得正好,煩請你取把鋤頭來。”

石膽不知宋慈要幹什麼。他身邊跟著幾個奴仆,卻不加以使喚,反而沖遠志道:“遠志,沒聽見大人說的嗎?快去找把鋤頭來。”遠志不敢違拗,埋著頭去瞭,不多時返回,左手握著一把鋤頭,交給瞭宋慈。

宋慈吩咐許義移開花盆,又把鋤頭交給許義,讓許義挖起瞭墻角下的泥土。

高良薑是聽見狗叫聲才趕來的,奇道:“這是在挖什麼呢?”

黃楊皮應道:“回大大夫的話,這是在挖死掉的狗。”

“挖什麼?”高良薑很是詫異,“狗?”

黃楊皮將羌獨活埋狗一事說瞭。高良薑道:“你說的是那隻買來替代大黃的小花狗?它不是繩子沒拴緊,自己跑掉瞭嗎?”

黃楊皮道:“當歸說他親眼瞧見,是二大夫把狗埋在瞭這裡。”

正當這時,許義的聲音忽然響起:“宋大人,挖到瞭!”他沒挖幾下,泥土裡便露出瞭衣物。他將衣物周圍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刨開,一團裹在一起的衣物出現在眼前。

宋慈示意許義停下。他沒有將這團衣物直接取出,生怕稍微一動,便會破壞衣物裡屍骨的形狀。他蹲瞭下來,將裹成一團的衣物慢慢地展開,一具白慘慘的屍骨出現瞭。

這具屍骨如當歸所言,尺寸不大,看形狀是一隻小狗。屍骨頭仰腿翹,反彎成瞭弓狀,骨色慘白之中透著烏黑,像是中毒而死的樣子。

眼前的這一幕,令宋慈一下子想起瞭劉扁的屍骨。雖說人與狗差異太大,本不該拿來進行比較,但這隻小狗的屍骨,的確與劉扁的屍骨存在不少相似之處——既骨色發黑,又狀若牽機。“羌大夫在哪裡?”宋慈問道,“怎的一直不見他人?”

黃楊皮應道:“小人今天還沒見過二大夫呢。”

“羌大夫住在何處?”宋慈又問。

黃楊皮朝旁邊一指,道:“二大夫就住在那間屋子。”

宋慈順其所指望去,隻見那屋子緊挨著後院,門窗緊閉,後院裡這麼大動靜,卻一直沒人出來,道:“羌大夫是外出瞭嗎?”

黃楊皮應道:“二大夫不常露面,小人一向跟著先生,不清楚二大夫的行蹤。當歸,你不是二大夫的藥童嗎?他去瞭哪裡,你倒是說說。”說著斜眼瞧著當歸。

當歸搖頭道:“我也不知道。”

高良薑忽然道:“羌師弟每次外出,都會把門鎖上。”他註意到羌獨活的屋子雖然門窗皆閉,但並未上鎖,“師父出事後這兩天,醫館裡沒接診病人,他能外出去哪裡?”說著走向那間屋子,用力地拍打房門,大聲叫道:“羌師弟,我知道你在裡面。宋大人有事找你,你還不趕緊開門!”

就這麼重重地拍打瞭一陣,忽然傳出門閂拔掉的聲音,緊接著“吱呀”一響,房門一下子被拉開瞭,羌獨活出現在瞭門內。

宋慈微微有些詫異。羌獨活的住處緊挨著後院,後院裡又是狗叫,又是人聲,這麼大的響動,把身在更遠處的石膽和高良薑都吸引瞭過來,羌獨活離得這麼近,竟一直閉門不出。

“羌師弟,大白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敢出來見人,莫不是做瞭什麼虧心事?”高良薑的目光越過羌獨活,朝屋子裡瞧瞭一眼。

羌獨活斜瞭高良薑一眼,從屋子裡走瞭出來,不忘將房門關上,向宋慈道:“大人找我何事?”

“羌大夫,這是你埋的嗎?”宋慈朝墻角挖出來的小狗屍骨一指。

羌獨活瞧瞭一眼,道:“是我埋的。”

“這隻狗是怎麼死的?”

“我不知道。”羌獨活道,“我看見它死瞭,便把它埋瞭。”

“羌師弟,”高良薑忽然冷言冷語地道,“我看這隻狗是被你藥死的吧。”

羌獨活轉過頭去,盯著高良薑。

“盯著我做什麼?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高良薑有意提高瞭聲音,“宋大人有所不知,我這位師弟,入門比我晚上一年半載。他雖說有學醫的天分,卻沒用在醫術上,反而迷上瞭毒藥。那時他瞞著師父,私自養瞭一堆傢禽,給那些傢禽偷偷地試用各種毒藥,藥死瞭一大批。這事被我發現瞭,稟告瞭師父,師父將他狠狠罵瞭一頓,他才有所收斂,沒再那麼做。”又朝那隻小狗的屍骨看瞭一眼,“這隻狗骨色發黑,我看八成是中毒而死,隻怕是羌師弟死性不改,又偷偷試用起瞭毒藥,讓他給藥死的吧。若非如此,他埋瞭這隻狗,為何不敢公開說出來?我們還當這隻狗是掙脫瞭系繩,自己跑掉瞭。”

羌獨活哼瞭一聲,沒有應聲。

“你不吭聲,看來是讓我說準瞭。”高良薑冷眼瞧著羌獨活,“你以前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偷偷摸摸地擺弄毒藥,剛才你鬼鬼祟祟地躲在屋子裡不出來,我看又是在擺弄毒藥瞭吧。我這便進你屋子瞧一瞧,是與不是,一搜便知。”話音一落,一把推開房門,搶進瞭羌獨活的屋子。

羌獨活臉色一變,叫道:“你出來!”就追瞭進去。

宋慈和其他人緊跟著進入屋內,隻見高良薑從床底下拖出一口箱子,一把掀瞭開來,羌獨活想要上前阻止,卻慢瞭一步。箱子裡滿是各種瓶瓶罐罐,五顏六色,大小不一。

“啊哈!”高良薑的聲音很是得意,“你以前總是把各種毒藥塞在箱子裡,藏在床底下,這麼多年過去瞭,你還是這樣,真是一點長進也沒有!”

羌獨活臉色陰沉,一把推開高良薑,要關上箱子。

宋慈道一聲:“許大哥。”

許義會意,立刻上前,捕刀往箱子上一橫,瞪眼盯著羌獨活。羌獨活已經把手伸到瞭箱蓋上,卻不得不縮回瞭手。

高良薑被羌獨活一推,摔倒在瞭地上。但他並不生氣,爬起身來,拍瞭拍身上的塵土,道:“羌師弟,惱羞成怒瞭吧?我還以為當年師父罵你一頓,你會痛改前非,想不到還是惡習不改。你說,師父是不是被你毒死的?”

“我沒有。”羌獨活怒道。

“《太丞驗方》也是被你偷走的吧?”高良薑將手一伸,“趕緊交出來!”

“我沒有害過師父,”羌獨活陰著臉道,“更沒有拿過師父的醫書!”

高良薑還要咄咄相逼,宋慈卻把手一擺,道:“羌大夫,這箱子裡裝的,可是毒藥?”

羌獨活低頭看著那箱子裡的瓶瓶罐罐,遲疑瞭一下,點瞭一下頭。

“這麼說,剛才挖出來的那隻狗,真是被你毒死的?”宋慈道。

這一下羌獨活沒再遲疑,也沒加以否認,道:“是我藥死的。”

“剛才問你時,你為何不說?”

“我……我怕大人懷疑我給師父下毒。”

“毒分明就是你下的,還用得著懷疑?”高良薑冷冷地插瞭一嘴,立刻引來羌獨活的怒目瞪視。

“那隻狗是你用什麼藥毒死的?”宋慈問道,“又為何要毒死它?”

羌獨活應道:“我拿它試用牽機藥的藥性,下藥時用多瞭量,它便死瞭。”

“你有牽機藥?”宋慈語氣一奇,“我聽說牽機藥民間很少見,通常隻在皇宮大內才有,你是從何得來的?”

羌獨活沒說話。

“到底從何處得來的?”宋慈又問一遍,加重瞭語氣。

羌獨活朝屋內眾人看瞭看,尤其朝高良薑多看瞭幾眼,道:“此事我隻能說與大人一人知道。”

宋慈手一揮,道:“許大哥,帶所有人出去。”

許義挨近道:“宋大人,此人舉止怪異,隻怕不懷好意。”

“無妨,”宋慈卻道,“你隻管照我說的做。”

許義點頭領命,招呼石膽和三個藥童退出屋外。高良薑不大情願,但在許義的催促下,還是退出瞭屋子。

宋慈關上房門,又拉上瞭門閂,回頭道:“現在可以說瞭吧。”

羌獨活微微低著頭,道:“不瞞大人,牽機藥是……是我偷來的。”

“從何處偷來的?”宋慈道,“你仔細說來。”

羌獨活說道:“那是一年多前,有一回太師府來人,說韓太師病瞭,請師父去看診,師父當時走得太急,忘瞭帶藥箱。我擔心師父要用到藥箱,想著給師父送去。我拿藥箱時,怕裡面的器具和藥物不夠,便清點瞭一下。師父的藥箱有一處暗格,我很早便知道,那暗格一直是空的,可當天我清點藥物時,卻發現暗格裡藏瞭一個小藥瓶。我知道師父藏起來的藥,必不是尋常藥物,便……便偷偷倒出來一些,私藏瞭起來。我正打算把藥箱給師父送去,黃楊皮卻趕瞭回來,原來他跟著師父出門後不久,便發現忘瞭帶藥箱,趕回來將藥箱取走瞭。”

“你私藏的藥,便是牽機藥嗎?”宋慈道。

羌獨活點頭道:“我私下裡暗暗琢磨那藥,發現是以馬錢子為主,心想多半是毒藥,便拿後院裡剛養的小花狗一試,沒想到一下子便給毒死瞭,死時身子反彎,狀若牽機,這才知道那是牽機藥。我早前聽說過牽機藥,那是罕見的劇毒,聽說吃過之人會毒入腦髓,以致毒發時身子反弓,狀若牽機而死。聽說師父有過一個女兒,便是誤食瞭牽機藥被毒死的,那時我還沒有拜入師門。我對牽機藥甚是好奇,暗自琢磨瞭好幾個月,總算弄清楚瞭它的配方,便私自配制瞭一些。”

“你配制牽機藥來做什麼?”

“大人有所不知,這世上許多毒物,其實都可入藥。”羌獨活朝箱子裡的幾個瓶瓶罐罐指瞭幾下,“這是砒霜,這是雄黃,這是蜈蚣和蟾蜍,這是千金子和天南星,這些都是有毒之物,卻也都有各自的藥用。我自入師父門下學醫,對此尤是好奇,這才養瞭一些傢禽,試用各種毒藥。我想弄清楚各種毒物的藥用之法,用多少能治病,用多少會傷身,用多少會致死,將來寫就一部毒物藥用的醫書,或可留名百世。牽機藥雖是劇毒,其實使用得當,亦可藥用。我自去年配制出此藥,發現此藥若是外用,能消腫散結,通絡止痛。我又拿大黃試用內服,發現極少量地服用,不會有任何事,稍稍多加一些用量,會致使頭目不清,出現瘋癲之狀,再加大用量才會致死。可我試用這些毒藥,都隻在傢畜身上使用,從沒對人用過。師父中毒而死,真不是我下的毒。”

宋慈聽罷,道:“後院裡那隻大黃狗,我看它總是自己轉圈,是你給它試用瞭牽機藥,它才變成這樣的嗎?”

“我多次給大黃用過牽機藥,每次都把控好用量,它沒被毒死,但變得頭目不清,有些瘋瘋癲癲。”

“你還有牽機藥嗎?”

“還有。”羌獨活從箱子裡拿起一個黑色藥瓶。

宋慈伸手接過,瞧瞭一眼,道:“這便是牽機藥?”

羌獨活點瞭點頭。

宋慈從懷中摸出隨身攜帶的皮手套和銀針。他將皮手套戴上,拔掉藥瓶的塞口,小心翼翼地傾斜瓶嘴,倒瞭一滴黑色的藥液在指尖上。他湊近聞瞭一下,這牽機藥並沒有什麼特殊氣味。他將這一滴牽機藥均勻地塗抹在銀針上,片刻後擦去,卻見銀針色澤如故,沒有絲毫變色。他暗暗心道:“《諸病源候論》有載,銀器可驗金藥、菌藥、藍藥、不強藥和焦銅藥,砒霜乃是金藥,銀器接觸便會變黑,可牽機藥以馬錢子為主,並不歸屬於這五類毒,是以銀器並不會變色。劉扁的屍骨反彎似弓,狀若牽機,骨色又有明顯的發黑,用銀器查驗不變色,由此可見,他應是死於牽機藥中毒。羌獨活是從劉鵲的藥箱裡偷來的牽機藥,這麼說,牽機藥不隻做過太丞的劉扁有,劉鵲也有。”想到這裡,他問道:“你說偷牽機藥是一年多前的事,當時劉扁還在世嗎?”

“師伯還在。”羌獨活應道,“我記得當時臨近中秋,是師伯出事的前幾天。”

宋慈聽瞭這話,眉頭一凝,陷入沉思。

“我有一事,”羌獨活忽然壓低聲音道,“想告知大人。”

“什麼事?”宋慈回過神來。

屋內除瞭宋慈再無他人,可羌獨活還是忍不住看瞭看周圍,確定是真的沒有其他人在場,這才道:“高良薑背著師父,與二夫人私通。”

“有這等事?”宋慈眉頭微皺。

“以前師父外出看診時,高良薑曾偷偷溜進側室,那是二夫人的住處,好長時間他才鬼鬼祟祟地出來,而且不止一次兩次。私下裡沒人註意時,他與二夫人還偷偷地眉來眼去,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羌獨活被高良薑揭破瞭試用毒藥的隱私,他也要抖出高良薑的秘密,如此以牙還牙,方能泄心頭之恨,“此事關乎師父聲譽,我本不該說出來。可如今師父死瞭,我懷疑是高良薑所為,是他毒害瞭師父,還望大人能為師父討回公道。”

宋慈沒有說話,隻是若有所思地點瞭點頭。

後院中,高良薑等瞭好長時間,終於等到房門拉開。他見宋慈出現在門口,忙迎上去道:“宋大人,羌師弟都交代瞭吧?”

宋慈應道:“都交代瞭。”

“當真是他害瞭師父?不知那《太丞驗方》……”

高良薑的話還沒說完,卻聽宋慈道:“羌大夫,帶路吧。”

羌獨活應瞭聲“是”,從屋子裡出來,冷冷地瞧瞭高良薑一眼,領著宋慈走出瞭後院。

高良薑不知羌獨活要帶宋慈去哪兒,趕緊跟瞭上去,最後發現竟是去往傢宅的西側,來到瞭鶯桃所住的側室,他臉色不由得微微發緊。許義、石膽和三個藥童也都跟瞭過來。許義見宋慈要上前叩門,搶上幾步道:“宋大人,讓小的來。”說著,上前拍打側室的房門。

側室之內,劉決明端坐桌前,正一筆一畫地練字。鶯桃身著艷服,坐在墻角的梳妝臺前,正對著銅鏡擦脂塗粉。拍門聲突然響起,鶯桃嚇瞭一跳,忙起身去到房門處,透過門縫朝外面一瞧,見敲門的是官差,她有些慌神,嘴裡說著“來瞭”,手上飛快地脫掉艷服,露出裡面的素服,又將臉上剛塗抹的脂粉擦掉,再把胭脂水粉一股腦兒地收進抽屜裡。她用指尖蘸水打濕瞭眼角,還不忘把頭發撥亂,這才拔掉門閂,拉開瞭房門。她微低著頭,怯生生地道:“差大人有事嗎?”

“宋大人前來查案。”許義將身子一讓。

宋慈走上前去,目光上下遊移,朝鶯桃打量瞭一番。他見鶯桃神色黯然,眼角似有淚痕,像是剛哭過一場,可他看向鶯桃的手時,卻見其指尖上殘留著些許脂粉。鶯桃似乎察覺到瞭宋慈的目光,忙將手指捏瞭起來。

“可否入內一坐?”宋慈這話一問出口,不等鶯桃應答,當即跨過門檻,走進瞭側室。

高良薑向鶯桃望去,鶯桃也抬眼向他望來,兩人眼神一對,鶯桃眉眼間似有急色,高良薑忙走上兩步,想跟著走進側室,許義卻抬手一攔:“宋大人查案,沒他的吩咐,旁人不得打擾。”高良薑隻好止步。鶯桃柳眉微蹙,轉回身去,跟著宋慈走進瞭側室。

側室之內,劉決明聽見腳步聲,回頭看著宋慈。宋慈先朝側室裡的佈置打量瞭幾眼,雖說室內不大,但各種漆木傢具擺放得滿滿當當,處處透著華貴之氣。他的目光落到劉決明身上,見劉決明在桌前坐得端端正正,小小的手握著長長的毛筆,紙上墨跡歪歪扭扭,已寫下瞭好幾行墨字。他微笑著摸瞭摸劉決明的頭,道:“你是叫劉決明吧,你今年幾歲瞭?”

“我今年五歲瞭。”劉決明小小的腦袋一點,聲音明脆。

宋慈臉上的微笑頓時一僵。五歲之於他而言,實在是一個太過特殊的年齡。他回頭道:“鶯桃夫人,能讓小公子先出去嗎?”

鶯桃招呼道:“明兒,別練字瞭,去外面玩會兒。”見劉決明將紙筆收拾整齊,起身往外走去,又叮囑道:“就在屋外玩,別跑遠瞭,千萬別去正屋。”正屋是居白英的住處,每次劉決明外出玩耍,她都不忘這般叮囑。

劉決明出去後,宋慈示意許義將側室的門關上。他讓鶯桃在凳子上坐瞭,問起鶯桃是如何來到劉太丞傢的。

“說出來不怕大人笑話,我原是勾欄裡唱曲兒的,是劉老爺相中瞭我,花錢為我贖身,又納我過門,給瞭我名分。我為老爺生下瞭明兒,原以為從此能過上安穩日子,可這才幾年,不想他竟遭人所害……”鶯桃說著說著,聲音哽咽瞭起來,舉起手帕,輕拭眼角,“大人,老爺死得冤啊,你要為他做主啊!”

“你來劉太丞傢已有好幾年,傢中的人你應該都有所瞭解。”宋慈不為所動,語氣如常,“在你看來,羌大夫和白大夫為人如何?”

“我一個婦道人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平時老爺也不讓我理會醫館的事,二位大夫我少有見到,對他們實在不大瞭解,隻知道羌大夫不愛說話,經常獨來獨往,白大夫脾氣比較溫和,成天外出看診病人。”

“那高大夫呢?”宋慈道,“你應該對他瞭解甚多吧。”

鶯桃柳眉微微一顫,見宋慈的目光一直在自己臉上打轉,忙稍稍低頭,道:“我對大大夫也不大瞭解,隻知道他替老爺打理醫館,品性還算端直,對傢裡人照顧也多。”

宋慈話題一轉,道:“劉決明身為傢中獨子,想必劉鵲對他很好吧?”

鶯桃點頭道:“老爺對明兒一貫很好,醫館裡事情繁多,可他再忙再累,每天總會抽出空子,來我這裡陪明兒玩耍。明兒想要什麼,無論多稀罕的東西,他總能想法子弄來。他對明兒就是太好瞭,含嘴裡怕化瞭,捏手裡怕碎瞭,有時我真怕他把明兒給寵壞瞭。”

“劉鵲遇害那天,他也來過你這裡陪劉決明玩耍嗎?”

“來過。”鶯桃一邊回想,一邊應道,“那天晚飯過後,天瞧著快黑瞭,老爺來我這裡,倒不是陪明兒玩耍,而是教明兒識字寫字。他還說等明兒再大些,就可以教明兒學醫瞭,將來把一身醫術都傳給明兒。誰能想到,他剛說完這話,轉過天來,他竟……”說到這裡,說不下去瞭,又擦拭起瞭眼角。

“這麼說,劉鵲有意將《太丞驗方》傳給劉決明?”

“老爺是怎樣的打算,我不清楚,隻是聽老爺的口氣,似乎是有此意。”

宋慈想瞭想,問道:“那天劉鵲來你這裡時,可有什麼反常之處?”

鶯桃柳眉一蹙,道:“大人這麼一說,老爺那天來時,倒還真有些反常。老爺對明兒一向疼愛,可那天他教明兒識字寫字時,卻尤為嚴格。他要明兒把他教的字都認好瞭,寫對瞭,若是有認錯寫錯,便要讓明兒重認重寫,寫不對還要打手,直到絲毫不出錯為止,把明兒都給折騰哭瞭。他以前從沒對明兒這麼嚴厲過,我還是頭一次見他這樣。可他離開時,又對明兒很是憐惜,不斷摸著明兒的頭,很是舍不得的樣子,又再三叮囑我,要我把明兒照顧好,就像……就像他以後再也見不到明兒瞭。”

宋慈略微一想,問道:“劉鵲教劉決明識字寫字有多久瞭?”

鶯桃應道:“那天還是頭一次,以前老爺沒教過。”

宋慈聽瞭這話,忽然想到瞭什麼,當即把劉決明收拾整齊的紙筆翻找瞭出來,朝紙上歪歪扭扭的字跡看去。劉鵲既然隻教過劉決明一次,那劉決明寫在紙上的,自然是劉鵲遇害那天所教的字。初學識字,通常會教一些簡單易認的字,可劉決明寫在紙上的字並非如此。“祖師麻,味辛,性溫,小毒”,這九個字被劉決明寫瞭好幾遍,一列列地排佈在紙上。祖師麻是一味藥材,別名黃楊皮,可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和跌打損傷,劉鵲教劉決明寫的字,乃是這味藥材的性味。祖師麻並非什麼稀罕的藥材,在任何一傢藥房都能買到,也並非什麼靈丹妙藥,所治的病癥甚為普通。可宋慈一見這九個字,頓時眉目一展。他不再向鶯桃提問,而是拉開房門,走出瞭側室。在朝黃楊皮看瞭一眼後,他快步朝正堂方向走去。

許義急忙跟上宋慈,羌獨活、石膽、黃楊皮、遠志和當歸等人覺著好奇,也跟著去瞭。高良薑故意落在最後面,等所有人都走瞭,才挨近鶯桃,低聲問宋慈是不是在查問他們二人之間的事。鶯桃說沒有。高良薑松瞭口氣,但又好奇宋慈為何突然走得這麼急,忙追趕宋慈去瞭。鶯桃瞧著高良薑急慌慌離開的樣子,跺腳道:“你個沒良心的東西,就隻關心自己有沒有事,也不知道關心關心我,說走就走!”說罷柳眉一蹙,哼瞭一聲,招呼劉決明回屋去瞭。

宋慈一路來到正堂,去到正堂東側的祖師堂前。他又一次進入祖師堂,但這一次與之前不同,他吩咐許義留守門外,不許任何人進入。他關上瞭祖師堂的門,獨自一人在堂內待瞭好一陣子,方才開門出來。

這一幕看得黃楊皮莫名其妙。他想起劉鵲在遇害的那天,吃晚飯之前,也曾獨自進入祖師堂祭拜,並關起門在裡面待瞭好一陣才出來。他撓瞭撓頭,實在想不明白宋慈為何突然也這樣。至於其他人,高良薑、羌獨活、石膽、遠志和當歸等人,自然更加想不明白。

從祖師堂出來時,宋慈懷裡微鼓,像是揣著什麼東西。他一言不發,帶著許義離開瞭劉太丞傢,隻留下高良薑等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地立在原地。

從劉太丞傢出來,宋慈向許義交代瞭一些事,兩人就在街上分開瞭。宋慈向太學而回,許義則獨自一人回瞭提刑司。

此時已是下午,提刑司的差役都外出忙活去瞭,役房裡空無一人。許義回到役房,卸下捕刀,脫去差服,改換瞭一身常服,又戴上瞭一頂帽子,走側門出瞭提刑司。他將帽子壓低,深埋著頭,專揀人少的僻靜巷子快步而行,一路穿城向南,過朝天門,最終來到瞭吳山南園。他尋門丁通傳,很快夏震來瞭,領他進入南園,去到堆錦堂中。兩人在堆錦堂裡待瞭許久,許義方才離開,夏震則去往歸耕之莊,向正在獨自弈棋的韓侂胄做瞭稟報。

聽罷夏震的稟報,韓侂胄微微點頭,道:“元欽外放時,說這個許義深得宋慈信任,能監視宋慈的一舉一動,倒還真有些用處。”原來許義此番趕來南園,是為瞭稟報今日宋慈查案時的所言所行,包括宋慈奉喬行簡之命兩案並查,還有他在幹辦房外偷聽到的宋慈對桑老丈和桑榆的查問,以及宋慈去劉太丞傢驗毒並追查牽機藥的事。夏震聽完許義所言,再來向韓侂胄如實回稟。

“這個喬行簡,昨晚才來這裡見瞭我,今日竟敢允許宋慈兩案並查。”韓侂胄拈著一枚黑子,對著參差錯落的織錦棋盤凝視許久,慢慢落下瞭一子,“暗中追查蟲達的下落,還查到瞭牽機藥上,這個宋慈,我此前倒有些小瞧瞭他,看來是不能不管瞭。他既然要飛蛾撲火,那便成全瞭他。”說完眼皮一翻,看向侍立在旁的夏震,“知道該怎麼做瞭吧?”

“屬下明白。”夏震拱手領命,退出瞭歸耕之莊。

宋慈回到太學習是齋時,劉克莊已在齋舍裡瞭。他原以為劉克莊憤怨難平,定會找傢酒樓喝得酩酊大醉,沒想到劉克莊早已回到瞭齋舍,且沒有絲毫大醉之態,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你可算回來瞭。”劉克莊正在齋舍裡來回踱步,一見宋慈,忙將宋慈拉到一邊,將今早他在豐樂樓遇到史寬之和韓絮的事說瞭。

宋慈聽罷,對於韓絮所說的劉扁是因為沒能治好韓皇後才離任太丞一事,倒是沒有多想,反而是史寬之說過的話,令他頗為深思。史寬之提及劉扁的案子,似乎不是為瞭打聽查案的進展,尤其是史寬之的那句“我與劉扁之死毫無瓜葛,與之相關的另有其人,此人可以說是大有來頭”,似乎意在提醒劉扁的案子牽涉到某個非比尋常的大人物。這令他不由得想起,喬行簡今早命他兩案並查時,曾變相提醒過他,追查此案很可能會遇到極大的阻力。

“你今日追查一番,查得怎樣?”劉克莊問道。

宋慈將喬行簡命令他兩案並查的事說瞭,又說瞭今日在提刑司和劉太丞傢的查案經過,道:“劉扁和劉鵲這兩起案子,單論案情而言,其實並不復雜,喬大人命我三天之內破案,足夠瞭。隻是我總覺得這兩案互有關聯,背後似乎牽連甚廣,便如嶽祠一案,盡管能查出兇手,但要徹底查清案子背後的牽連,恐怕不是三兩天的事。”頓瞭一下又道,“我打算明早走一趟泥溪村。”

“泥溪村離得可不近,你想找祁老二問話,我直接找人去叫他來就行,用不著專程跑一趟。”

宋慈卻道:“去泥溪村的事,我已告知瞭許義,讓他提前備好檢屍格目。明早我與許義先行一步,你記得去找葛阿大他們,讓他們備好器具,到泥溪村與我會合。”

既要許義備好檢屍格目,又要葛阿大等勞力備好器具,劉克莊不由得奇道:“你這是要做什麼?”忽然想到紫草被祁老二帶回去安葬,多半便是安葬在泥溪村,“難不成你又要開棺驗骨?”

“不錯,我想查驗紫草的屍骨。”

“紫草的死,當真與劉太丞的案子有關?”

“隻要查清紫草的死,”宋慈微微點頭,“劉太丞一案的兇手是誰,我想便能知曉瞭。”

《宋慈洗冤筆記(宋慈韶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