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翌日,正月十五,上元佳節。

這天一早,天子車駕浩浩蕩蕩,出瞭皇宮和寧門,經禦街北上,至眾安橋時,轉向前洋街,往太學而去。一路之上,車駕鹵簿至尊隆重,臨安城內萬人空巷,市井百姓親迎龍顏,明感天威。天子車駕穿行於人山人海之中,沒有停在太學中門,而是繼續往西,直抵太學西側的國子監門。皇帝趙擴服靴袍,乘輦進入太學,止輦於大成殿外。

大成殿內供奉著至聖文宣王像,也就是孔子的塑像。這尊塑像是紹興十三年太學剛剛建成時,高宗皇帝命令修築而成,並奉安至大成殿內。整尊塑像戴冕十二旒,服九章,執鎮圭,高宗皇帝贊其“美哉輪奐之工,儼若勵溫之氣”。除瞭孔子塑像,大成殿內還有十哲配享,兩廡另有彩畫七十二賢,還有高宗皇帝親筆書寫的題詞序文,刻石立於殿前。趙擴在此止輦,那是有意屈尊,以示不敢居於孔子之先,再由禮官引導進入殿外東南側預設的禦幄,進而舉行瞭隆重的祭奠儀式。趙擴過去聽從韓侂胄的建議,下詔嚴禁理學,甚至將理學領袖朱熹打成瞭偽學逆黨,激起過全天下讀書人的反對。當年韓侂胄之所以排斥理學,實則是為瞭打壓以趙汝愚為首的政敵,如今這批政敵早已不在,理學之禁也早已弛解,韓侂胄讓趙擴這時來太學視學,那是為瞭收天下讀書人的心,自然要在大成殿舉行盛大的祭孔儀式才行。

大成殿的祭孔儀式結束後,趙擴再次乘輦,至崇化堂內降輦,在此觀大晟樂、聽講經,並向在場之人賜茶。在此之後,趙擴乘輦前往齋舍區,臨幸瞭此前韓㣉所在的存心齋,題幸學詔於齋壁。存心齋的學子得以一睹天顏,還能因此獲得免解的恩賞,自然是歡呼雀躍。

結束瞭齋舍視學,已是時近正午,按照過去視學的慣例,趙擴該啟程回宮瞭。但這一次回宮之前,趙擴還特意去瞭一處地方,那就是太學東南角的嶽祠,並在那裡舉行瞭祭祀嶽飛的儀式,以彰顯他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決心。在這之後,這一場盛大的太學視學典禮才告結束,趙擴乘輦出太學中門,準備起駕回宮。

此時中門外的前洋街上,劉克莊已經等候瞭多時。在他的身後,是習是齋的所有同齋,還有辛鐵柱帶來的幾十個武學生,全都聚在街邊,守候著聖駕經過。

原來昨晚回到太學後,宋慈提出要在今日攔駕請奏,當眾請求皇帝授予查案之權。宋慈本打算獨自去攔駕,但劉克莊和辛鐵柱聽說後,不但主動加入進來,還發動瞭眾多同齋,要一起幫著宋慈攔駕。宋慈連夜寫好奏書,劉克莊拿著奏書在太學和武學之間奔走,請眾多願意助宋慈攔駕的學子署上姓名,他甚至還去找瞭真德秀,真德秀也願助宋慈一臂之力,毫不猶豫地在奏書上署下瞭姓名。奏書準備好後,接下來便到瞭今日。前洋街上全是圍觀百姓,宋慈打算當街攔駕請奏,呈上近百人聯名的奏書,再當眾言明情況,請求趙擴能延長他的提刑幹辦期限,並欽點他查辦蟲達屍骨一案。他這是要利用全城百姓,來向趙擴施壓,求得查案之權。

眼看著聖駕從中門出來瞭,劉克莊不禁有些心急。他不是因為攔駕上奏而緊張,而是因為宋慈還沒回來。之前聖駕從國子監門進入太學後,宋慈忽然說有事要離開一下。劉克莊怕宋慈出事,本打算讓辛鐵柱跟著宋慈去,但宋慈說不必,讓辛鐵柱留下來約束眾武學生,說他不會走太遠,去去便回。可是宋慈這一去,直到此刻還沒回來。

劉克莊不知道宋慈離開是去做什麼,但聖駕已越來越近,等不及宋慈回來瞭。他看準時機,從街邊阻攔圍觀百姓的甲士之間一下子鉆出,沖到前洋街上,當街撲跪在地,高聲叫道:“陛下,草民劉克莊有事上奏!”說罷高舉雙手,奉上奏書。把守街邊的甲士立刻向他沖瞭上來,護衛聖駕的甲士當即警戒,暫止車駕,嚴陣以待。

趙擴並未露面。突然有人當街犯駕,未明吉兇之前,皇帝自然不能輕易現身,更何況有韓侂胄隨行,很多情況根本無須皇帝露面。整場視學典禮期間,韓侂胄位在百官之前,一直隨在趙擴的禦輦旁,除瞭祭祀等大禮需趙擴親自出面外,很多事都是由韓侂胄代理。見攔駕的是劉克莊,韓侂胄不由分說,吩咐甲士將其拿下。真德秀、辛鐵柱與眾學子見狀,紛紛沖出圍觀人群,一個接一個地當街跪下,全都自呼姓名,聲言有事上奏。轉眼之間,前洋街上便黑壓壓地跪瞭近百人。圍觀百姓瞧得驚訝,一時間議論紛起。韓侂胄看著這群學子,眉頭微微一皺。皇帝此行本就是來太學視學,一下子當街跪瞭這麼多人,還都是學子,又是當著成千上萬圍觀百姓的面,皇帝若不露面,怕是不行瞭。

然而就在這時,前洋街東頭突然沖出來一人,是錦繡客舍的掌櫃祝學海。祝學海一向衣冠齊楚,便連胡子也梳得漂漂亮亮,這時卻是衣冠不整,手上身上沾瞭不少鮮血,慌不擇路地奔跑,嘴裡大叫道:“殺人瞭!殺人瞭!”

劉克莊、辛鐵柱、真德秀等人都是一驚,原本朝著聖駕下跪的他們,回頭望向驚慌奔來的祝學海。圍觀百姓的註意力原本都在攔駕的眾學子身上,這下全都扭頭向祝學海望去。

祝學海沒在前洋街上跑出多遠,便被護駕的甲士攔下,就地擒住瞭。他嘴裡仍是叫個不停:“殺人瞭,宋慈殺人瞭!快去,快去呀……”

劉克莊驚聲道:“你說誰殺人瞭?”一驚之下試圖起身,卻被好幾個甲士按住,怎麼也起不來。

“是宋慈……是宋慈殺人瞭!”祝學海回頭東望,“快去,就在錦繡客舍,就在行香子房……”

《宋慈洗冤筆記(宋慈韶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