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苗初顯

“不可,君王,再加重賦稅,恐怕百姓將會更加的饑不飽腹。”火翊立即出例,不等拓跋正發話,一口就否定瞭尹尚書的提案。

“臣附議,也覺得尹尚書提議欠妥。”應話的老丞相呂梁國年歲已高,已生退位之意,他歷經三朝君王。拓跋正更是由他一手輔助登上皇位的。雖不曾依老賣老,卻也是拓跋正極為敬重之人。

他痛心於拓跋正近年來貪戀女色,以至於大權旁落於拓跋長,隻是拓跋長也擁有皇室的正統血統,後來見勸不動拓跋正後,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管瞭。

“君王還在坐呢,臣請眾位國傢棟梁之臣,少安毋躁,待君王定奪後需要臣民商議時再發表意見。”

拓跋長出列明著告誡,實則暗示火翊與呂梁國不將拓跋正放於眼中的指責。

“老臣惶恐,君王怒罪。”老丞相立即跪伏於大殿之上,連連叩頭請罪。

火翊冷眼看著硬驅跋長與呂梁國兩人,怎麼看怎麼覺得他們二人在演雙簧之嫌。

“丞相大人快快請起,朕不怪,不怪。”拓跋正忙令德福公公下去扶起瞭呂梁國。

“報……”一聲長間傳入正在議事的大殿內。

眾人紛紛傳頭看向殿門的方向。

負責傳遞消息入殿的傳令官雙手高舉著一封密函,快步走入大殿內:“君王,臣接到急報。是南門守備派信鴿送入宮來的。”

傳令官將手中的密函遞與瞭德福公公。再由德福公公傳於拓跋正。

拓跋正欠瞭欠身,讓自己的坐得更加的舒服些,才緩緩的打開手中的急報。

重臣們全都翹首以盼,希望早點知道這份急報的內容。至從大魏國派出和親公主以後,近期來邊境上平安無事。卻不知還會有何事令南門守備以急件方式傳回宮中。

隨著拓跋正手中的密函打開,眾臣們看到瞭他們的君王面上比哭還難看的臉色。

這一變化,令重臣們大都心生不安,都急盼著拓跋正快些說出密函裡所報之事。

“胡鬧,難道國庫裡日日撥出的銀兩,不是用於補貼將士們的軍響嗎?怎麼還會出現百人請願,指責朕虧待瞭守城的將士。”

拓跋正說完,怒吼一聲,將手中的密函投向拓跋長方向:“皇弟你看看,你是怎麼統籌安排各處軍費的安置的。”

拓跋正雖然將大權交與拓跋長,可是長年的上位者的歷練,也讓他自有一股君王的威儀。他怒火源於怎麼大邑城內鬧出這些煩心之事,令他不能早早的退朝。他都答應瞭源美人,早早回去的。

“秋日近瞭,離冬季已不遠,日益寒冷的天氣侵入守城的將士體內,令軍隊中已有多人病倒,兄弟們平日裡的夥食更是隻見綠葉不見葷腥,將士們日夜守護著大邑城的安危,怎能被如此對待。臣等百人為昌邑國的全體將士請願,懇請君王善待保傢衛國的將士們。”

拓跋長一字一字的念出被急送進宮的密函。

“南門守備信中還道:將士們已出現軍心不穩的情緒,直道國傢不顧將士死活,集體抗議。”

拓跋長念完,眾臣嘩聲一片,各種議論之聲不絕於耳。有不信的,有指責將士挾制民意,獅子大開口。

火翊與趙尚書在空中相互交換瞭幾個眼神,他們都沒有料到千防萬防著攝政王一夥,卻沒有料到竟然會是後院失火,火苗會從他們的最賴於信任的內部自己人中燃起。

整個昌邑城中,除瞭攝政王手中握有二個大隊的護國軍以外,整個邊境的上百萬大軍,都聽令於火翊,而大邑城中的共有的八個大隊護國軍,全都在阿蒙達手中,這也是火翊不屑於攝政王背後做些小動作的原因。

他知道攝政王就是有心想整出點事情來,也沒有可以撬動他與阿蒙達聯手的籌碼。

昨夜他們議事後,阿蒙達已親自去四大城門守備處巡察,並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可以說現今朝堂之上的這一份急報,打瞭阿蒙達一個措手不及。

趙尚書對上火翊詢問的目光,輕輕的搖瞭搖頭,火翊明白瞭趙尚書想要傳達的意思,軍部裡之前也並沒有接到過任何將士抗議有苛刻將士軍餉之事。

“火將軍,雖說你主外,阿蒙達主內,可是阿蒙達也是屬於你的管轄范圍。”攝政王朝火翊發難,他停頓片刻再道:“若是邊境有敵軍壓陣,倒也說得過去,可是近日裡邊境相安無事,你的重點任務不是應該放於京城裡的守備及佈防之上嗎?為何還出現這等將士集體請願之事。”

攝政王怒視著火翊,說出瞭他的想法後,又掉頭看向拓跋正道:“君王,臣弟認為火翊近日來傢中雜事較多,眼見著還是分術乏術瞭,臣弟認為:可以暫時由臣弟為火翊分憂,待火翊處理完他的後宅之事,有時間來打理京城裡的佈防時,臣弟再讓位好瞭。”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攝政王提議才出,趙尚書即出例否定。

他面對拓跋正,正色道:“君王,此事來的蹊蹺,臣統管軍中將士的補給等事物,之前並無聽說過有官員苛刻將士軍餉之事,還請君王明察。”

“臣也附議,臣認為此事該由火將軍與阿蒙達二人去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若是屆時真的是由於火翊失職引發此事,到時再論火翊之過也為時不晚。”

吏部侍郎黃書雲出列也否定瞭攝政王的提議。

“臣等附議,同意趙尚書的提案。”

隨著刑部吳尚書的出例,許多大臣也隨之出列,共同同意趙尚書的提議。

他們平日裡都是些與火翊走得較近之人,就連對火翊充滿著敵意的黃書雲也破天荒的出列支持火翊,這是令許多人沒有料到的。

火翊挑眉看向黃書雲,隻見他一身傲骨站得筆直,並沒有看向火翊,而是直視著正端坐於龍椅之上的拓跋正。

拓跋正放眼看瞭看朝堂下的眾位大臣,粗略一算,僅有幾名大臣似是同意攝政王的觀點,與攝政王一樣沒有出列,而多數大臣都與火翊站在瞭一起,出列支持火翊。

他看瞭看沒有出列的老丞相呂梁國,出聲詢問:“丞相大人對於攝政王的提議可有異議?”

《替嫁公主(替嫁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