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正式宣戰

拓跋長的話立即讓一些膽小怕事的官員嚇破瞭膽子,當即就有人不少大臣朝著高臺上的拓跋長磕起頭來,“皇上萬歲,萬萬歲。”他們在以自己的行動向拓跋長表忠心,就怕慢人一步就成為射殺的對象。

“哈哈哈……”拓跋長得意非凡,他的話方落下,就得到瞭認可,有官員響應。還有什麼比這更有說服力嗎?

“好,本王最是歡迎你們這些識時務之人,本王記下來瞭。現在你們可以選擇回去等候消息,也可以選擇進入皇宮內與本王一起享受美酒佳人。”拓跋長說著擺瞭擺手式,皇宮大門邊側的小門即開啟瞭僅容一人出入的小道。等待著剛才磕頭服軟的官員進入皇宮。

跪著的官員相互對視瞭幾眼,大都選擇瞭進入皇宮內,在他們看來,唯有在這樣的時刻候在拓跋長的身邊,才能讓王爺更加牢固的記下他們的容顏,日後也好看在他們與王爺同進退的行動上,封他們個高官厚祿,升官發財也就指日可待瞭。

“很好!”丞相的臉陰沉得如風雨欲來的烏雲。先是瞪瞭幾眼那些已經站起身來,打算進入皇宮裡的官員,直瞪得他們心虛的全都低下瞭頭,擔心會被丞相的人扣下來,先是一人小跑瞭起來,帶動著別的官員也快速的往皇宮的宮門跑去。

丞相仰視著站於高臺上的拓跋長,一字一句的說道;“拓跋長,若是沒有這些意外,那麼由你代行駛皇上權利也示嘗不可。可是你千不該萬不該謀害瞭太子殿下,又給皇上下毒,如此路人皆知的狼子野心,難道你忘瞭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嗎?”

“丞相大人,對這等小人哪還需要那麼多的廢話。”趙尚書對於拓跋長的言行早就氣炸瞭,偏生丞相還想要在那跟他說道理。

“拓跋長,你要不要看看,是你的弓箭手厲害些呢,還是本官的火箭更勝一籌。”趙尚書對他的兒子趙炎成略一點頭。就見趙炎成對著身後一揮手,一排屬於兵部的弓箭手從宮門的暗角處走瞭出來,整齊的排列於宮門下,他們也如高臺上的那一批弓箭手一樣,也都拉滿瞭弦張開瞭弓,隻是他們手中的所持的並不是普通的弓箭,而是塗滿瞭燃油的弓箭。

“拓跋長,咱們要不要比試比試,是你的弓箭手的速度快呢,還是本官的弓箭手動作快。結果本官雖然不清楚,可是在你的弓箭手出手之前,本官還是很自信的可以讓這皇宮成為火海。”趙全背手站立,仿佛又回到瞭二十年前,他與火老將軍一起對抗外敵的無畏。既然要大動幹戈,那麼就比試比試吧。從武官轉為文官,他早就手癢瞭。也想看看他的這些士兵的實戰能力。

剛才還囂張不可一世的拓跋長倒吸瞭一口冷氣,站於高處的他怎麼就沒有看到趙全早有準備,而他此時也懊惱於他還是棋差一著,沒有考慮到給自己的弓箭手使用火箭。趙全等人雖然在地勢上處於劣勢,可是並不影響他們手中的火箭射進皇宮內。隻要有那麼幾把火箭射進皇宮,他的皇宮就會成為火的海洋,這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

“算你狠,放行。”拓跋長沒有多想,即氣急敗壞的下令。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那緊閉的宮門被打開,被困於宮墻內的文武百官得以離開皇宮。

“丞相大人,我們還是先行離開,再商對策吧。”趙全走到瞭丞相的身邊,與他低語。雖然現今他們的弓箭手占據瞭優勢,可若是長時間的僵持下去,最終吃虧的還是他們。待拓跋長也調來同樣可以燃火的箭矢時,那時他們就再無優勢可言,陷入這宮門之內,他們完全就成為瞭拓跋長甕中捉鱉的待宰的羔羊。

“好,先出去瞭再議。”丞相也同意瞭趙全的想法,“撤……”他一聲下令,那些並沒有投降於拓跋長的官員也都點頭隨之往皇宮後外走。

趙炎成則帶著他的弓箭手,虎視眈眈的盯緊瞭高臺上的拓跋長,替丞相等人的撤離做好防禦的準備。

丞相一行人本是想要入宮與拓跋長討要一個說法的,卻遇上瞭拓跋長跟他們的直接宣戰,不得不再抬著太子殿下的屍身先退瞭出去,離開瞭皇宮。從這一刻起,拉開瞭拓跋長自立為王,與保皇派展開瞭沒有期限的對抗。

趙全派人把拓跋俟的屍身送回到瞭太子府,對於此他們也無能為力,即不能把他按太子的禮遇送於皇陵之中進行厚葬,現在皇室已經不復存在,也隻能先送回到太子府中,交由太子妃定奪。

太子妃權鳳在刑部裡聽到瞭太子身亡的噩耗之後,被刑部的官員請來大夫救醒後,即送回瞭太子府。正在府裡悲傷哀慟的太子妃,再一次迎來瞭人生中的最低谷。

她跌跌撞撞的跑瞭出來,看到太子的靈柩時,一個沒忍住,差一點兒又暈厥過去。

“舅舅,你逼迫我至此,休怪鳳兒與你於此時此刻起,恩斷義絕。”權鳳對著皇宮的方向狠聲吶喊,整個人都有些瘋癲之狀。太子府裡一時之間,從權利的頂端墜入到瞭地獄的邊緣,一夜之間人人都遠遠的避開太子府,生怕惹事上身。這時的太子府,早已沒有瞭之前的那份榮光。

原本處於和平朝代的昌邑皇城,一夜之間風雲突變。在人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的狀況下,皇宮裡傳來瞭拓跋長自立為王的決定。

原先的昌邑國大將軍火翊跟丞相大人,分別代表著武官跟文官,也打出瞭正式的與拓跋長宣戰的旗幟。誓要救出皇上,堅決不虛與尾蛇,決不會向拓跋長妥協。

皇城裡的官員也訊速的分成瞭幾派。有打著白旗奔向皇宮投靠拓跋長的激進派,有擁護火翊勤王要打進皇宮救出皇上的保皇派,更有一些官員緊閉傢門,或者是遠走鄉下暫時回避這極難做出選擇的。

皇城裡的百姓也從起初的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到後來的不得不接受瞭昌邑皇城已經發生瞭驚天動地的變故,也都紛紛遠避他鄉,深怕受到波及。隻是當他們舍近求遠的想要回到鄉下避避風頭時,才發現舉國上下以迅不遮耳之勢,戰火已經涉及到瞭全國內外的土地上,走到哪兒都要面臨著做出站在哪個陣營的選擇。

《替嫁公主(替嫁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