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大魏心思

黑沉沉的夜,仿佛被烏雲籠罩著的大地,天空中平日裡爭相鬥艷的月光與星光,似乎已經被烏雲所吞噬。

這樣的夜晚,讓皇甫修的心情也格外的沉重。

一整晚,他都無法安眠。他的手中一直捏著早已寫好的奏折。這一封密函,他糾結瞭一個晚上也未能下定決心送出去。

他身側的桌子上,還放著一份大魏與昌邑國建交的國書。這是他出使昌邑國時,大魏的皇帝特意交到他手中的國書,讓他來到昌邑後,看看昌邑的新皇的能力如何,是否建交由他靈活把握。

大魏皇上言下之意,若是昌邑國的國王是一個沒有多大建樹的皇上,那麼對大魏的威脅不大,可以先不考慮建交的問題。如果昌邑國的新皇夠強大,那麼就要考慮與昌邑建交的問題瞭。

大魏國的國力空虛,這二年都不適宜再與他國開戰。隻是來時他與皇上探討過昌邑的新皇會是由哪一位皇子繼位。皇室成員裡可以繼位的人的都是一些沒有建樹未成年的皇子,這樣的昌邑皇帝倒也不足為慮。

“強大不強大?一國的護國大將軍,昌邑的戰神為新皇,這樣的份量算不算夠強大。”皇甫修苦笑著自言自語。他絕對沒有想到,昌邑的新皇會是火翊,這樣的力量他無法忽視。

想到瞭兩國需要建交的可能性,皇甫修思忖瞭許久之後,終於在天邊露瞭第一道霞光之際,把他寫給大魏皇帝的告密信撕毀瞭。

他決定把他的發現,昌邑國的新皇的身份,特別是昌邑國新皇後的身份,這一蹊蹺的事情先放一放。告訴皇上那就必須的,隻是得由他親自回瞭國後再稟報。他不願意在送信回國的路上出現紕漏,授人把柄。

國與國的邦交,看情形已經是事在心行,他現在不合適把柳婧的身份大白於天下。他決定等他回國之後,先去詢問瞭皇上之後,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瞭,才決定要不要把這件事情說出來。

和親公主易人,這是皇室的秘密,也許這件事情就是皇上自己操縱的,他不能壞瞭皇上的事。此事思才想後的,皇甫修決定先隱而不發。

皇甫修思考瞭一夜,直到黎明前才暫時的想通瞭此事的關鍵所在。想通瞭之後,他才覺得困意陣陣的湧上心頭。他真想倒頭就睡補補眠。無奈早朝的時間快到瞭,他還要去向昌邑瞭的皇帝,遞送請求兩國建交的國書。

這件事情為瞭表示大魏國的誠意,他必須要在朝賀新皇登基之後的第二日,就要進行正式的拜訪,以表達他是有備而來的,想要與昌邑國進行建交的決心。

不需要他回國去與皇上商議,與昌邑國的建交那是勢在必行的腳步。

皇甫修看瞭看時辰,知道他此時已經沒有時間去補眠瞭,隻好打瞭一盆涼水進來,用涼水洗瞭把臉,讓自己清醒清醒,然後拿上本國的國書出門瞭。

昌邑國新皇初立,各國尚在觀望之中,這就讓大魏國的使者占瞭便利。

各國都跟大魏原先的示范街一致的,以為昌邑的新皇依然會是哪一位小皇子繼位,這樣的新皇年幼沒有野心,難起侵略擴張的念頭,相鄰的國傢還算是安全的,也就沒有必要緊張巴結。

直到來賀新皇登基的使者親眼見證瞭昌邑的新皇,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火翊大將軍時,這才慌瞭神,連忙寫瞭奏折送回本國,本該回程的各國使節都在昌邑逗留瞭下來,等待著本國皇上的旨意。

皇甫修的國書剛遞過去,就因為這個便利,沒有過多的等待就得到瞭召見的通知。

火翊看瞭大魏國的國書,是兩國邦交問題,神思不明的看過之後,久久的凝視著手中的國書,大魏與昌邑至今沒有大的戰爭,卻都在相互窺視。並非兩國是友好國傢,而是這麼多年以來,兩國的國力、兵力都勢均力敵,任何一方挑起戰爭都是兩敗俱傷的結局。這才造成瞭兩國都相互朝著他國開戰而不主動的去挑釁對方。

“皇上,早朝的時辰到瞭。”德全公公進來出言打斷瞭火翊的沉思。

火翊低頭再看瞭一眼他手中的國書,想到這事屬於朝廷大事,決定直接就拿到瞭早朝上來商議。

各國歷來在自己的國力上,不是壓倒性的強過他國,往往都會同意他國提議過來的邦交請求,暫時的求得短暫的和平。

昌邑國這時的國力跟大魏國相比,還算不上是占據瞭壓倒性的便利。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尤其是兩國的護國大將軍,都是能夠令敵方聞之喪膽的良將。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兩國可以建立邦交,對於雙方都有好處。

“眾愛卿如何看這件事情?”火翊把大魏的來意說明,想不到他登基的第二日就遇到瞭兩國建交的這等大事。此事對於昌邑來說還看不出來是好事還是壞事。好在通過一段時間的攝政之後,火翊對於朝廷的運作已是得心應手。很快就進入角色。

“臣以為,兩國能夠不開戰,對百姓來說是善事。”丞相第一個站出來發表瞭他的意見。經過瞭太醫的悉心呵護,他的傷勢恢復的挺好,現今已經可以上朝瞭。

新皇新立,正是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的時機,能否在新的政權下得到新皇的認可,盡早的融進新皇的圈子裡是每一位大臣的心願。

丞相也不例外,身體見好就立即上朝,生怕落後於人。

火翊對於之前丞相的所作所為,由於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指向他,也就對他網開一面,沒有削他的職,依然正常留用。

丞相一職是保住瞭,隻是火翊對他也起瞭防心,不再重用。采取瞭把他涼在一旁的策略。

丞相尚未感覺到火翊對他的態度,依然以一國之相的心態,積極地參與到朝廷的決策中來。

他的提議,火翊不置可否。並沒有接下他的話,他的眼神看下朝堂下的文武百官。

火翊的態度,令丞相有瞭一絲的尷尬,他站在朝堂中間進退兩難。即沒有附議的大臣也不見火翊對他的提議表態。他隻好就那麼幹站著。

《替嫁公主(替嫁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