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馮二郎

齊夢麟聽羅疏問自己手裡端的是什麼,頓時將臉一板,故作淡然道:“哦,我手裡這個也是薑湯。就我那個書童,比我還富貴命,下午的時候冒著風遊湖,不過才喝瞭幾口冷酒,竟然就受瞭寒,這不剛給他熬瞭個薑湯?哼,若不是本公子我宅心仁厚,這樣的傭人,一早將他掃地出門!”

羅疏坐在桌邊靜靜聽他胡謅,這時便開口問道:“既然齊公子剛給您的書童熬瞭薑湯,為何不趁熱送過去,倒上我這兒來?”

“哦,這不順路來看望你一下嘛,”齊夢麟幹笑瞭一聲,又此地無銀三百兩地描補道,“好歹你人是我救的,所謂救人救到底,我怕你萬一有什麼想不開的,正好過來替你開解開解。你放心,我這純粹是順路的人情!”

羅疏聽瞭便淡淡笑道:“齊公子您這份好意,羅疏心領瞭。我這人一向樂天知命,過去的事就不會再多想,眼下時候不早,您還是請回吧。”

齊夢麟立刻就坡下驢,滿臉堆笑地和羅疏告瞭別,一出門卻立刻臭起一張臉,後悔不迭地回到寅賓館裡,將手裡的薑湯咕咚咕咚一氣灌下肚去,抹瞭抹嘴才鬱悶道:“這算什麼事兒?我倒巴巴地給她送薑湯,搞得好像我喜歡她似的,真是丟死人瞭!”

一旁的連書聽瞭不禁問道:“咦,公子您催著我熬薑湯,原來不是為瞭自己喝?”

“當然是給我自己喝!”齊夢麟沒好氣地白瞭他一眼,從包袱裡抽瞭一卷《金-瓶-梅》來看,誰知才看瞭幾眼便憤憤地把書一丟,怨念道,“最好看的一卷偏偏被那傢夥給燒瞭,她根本就是我的仇人啊!我竟然還給她送薑湯……”

有道是不能發現小姐懷春的丫鬟,就不是好丫鬟;不能識破公子奸-情的書童,就不是好書童!當年齊府給齊夢麟配備書童的時候,資質愚鈍的連書完全是靠“老實巴交”四字中選,饒是如此,他還是從自傢公子酸溜溜的語氣裡,嗅到瞭一絲不尋常的氣味。

不過老實巴交的連書同樣認為,他的公子就是一碗齁死人的老鹵,所以這一點氣味又能算啥?

與此同時,另一廂的韓慕之低著頭走回自己住的內宅,半道中恰好途經二堂,不想卻被陳梅卿叫住。

“慕之,真看不出來啊……”陳梅卿此刻悠然地站在月下,看著他不懷好意地笑道。

“看不出來什麼?”韓慕之隨意一哂,不想多談。

陳梅卿哪肯放過調侃韓慕之的好機會,故意慢步走上前,繞著他兜瞭個圈子:“看不出來你也會憐香惜玉啊!”

“她因查案出瞭這樣的事,我這點面子上的關心,不過是杯水車薪。”韓慕之面不改色地回答,徑自低頭道,“想不到在我管轄的地方,竟然還有如此歹毒的惡霸橫行,非得設法剿滅瞭他們不可。”

原本嬉皮笑臉的陳梅卿在聽見韓慕之說這句話時,卻不由臉色一變,真心擔憂地勸道:“慕之,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一個縣城多年的積弊,你指望三年的任期就能肅清?聽我的,不要給自己找麻煩。”

韓慕之聞言卻在夜色中笑瞭一笑,冷淡的面龐浸在透明的月光裡,更添瞭三分寒意:“因為任滿後我會離開,你就怕瞭?”

陳梅卿聞言一怔,雙眼中頓時染上怒色:“你把我當什麼人瞭?”

“對不起,”韓慕之垂下雙目,向陳梅卿道瞭一聲歉,“我是真心想為臨汾做些事,可近來卻時常覺得,這裡太多人都拿我當外客……”

匆匆與陳梅卿結束對話後,韓慕之回到內宅,獨自一個人坐在燈下翻書。奈何聖賢書也撫不平一顆鬱結的心,他到底還是將書放下,回想起剛剛與陳梅卿的對話。

這些日子,縣中隨著寶蓮寺一案的告破,蜚短流長間暗暗湧動著一股怨恨。駭人聽聞的真相使小小的縣城平地生波,更惹得幾戶人傢妻離子散。就連知府在準許羅疏脫籍時,竟也隨文書附信,旁敲側擊地責備他辦案的不妥。

種種始料未及的壓力,讓他如芒刺在背,不禁開始懷疑過去那個意氣奮發的自己。

從小到大,他總是站在光環中心被人奉承,進學仕進的過程中,隻有一個老師曾經批評他太過自負——然而他怎麼可能不自負呢?那樣一帆風順地成長,任何負面的提點都顯得微不足道、少瞬即逝。

於是在遭遇挫折後,陷入苦悶的自己不經意間將目光落在那個人身上,從此不得不對她另眼相看。

她與自己是很相像的人,除瞭自負這一點因為出身低微被消磨,說話辦事的方式竟與自己不謀而合。很多時候他甚至不用說出自己的想法,隻要在一旁靜靜地聽,會心的愉悅就已在他胸中鼓蕩出漣漪般的悸動。

古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艷句,他不是沒有讀過,而今親身領略到這份綺麗的意境,又因她是出身風塵的女子,因此更是心懷憐惜。

所以,他這就算對她憐香惜玉瞭嗎?

想到此韓慕之不禁微微皺起眉頭,透過這一念思及深處,竟隱隱覺得後怕——既然他憐她惜她,卻為何隻敢在窗外遞一句問候?又為何在陳梅卿挑起這個話題時,自己竟然心中一驚,像做瞭錯事一般急於遮掩?

原來內心深處,他終究還是覺得她太過危險,害怕因為她而陷入另一片泥沼。

韓慕之不覺煩躁地起身走出廂房,低著頭一步復一步,在月華如水的庭院裡徘徊。

《大明律》裡明文有令:“凡官吏娶樂人為妻妾者,杖六十並離異。若官員子孫娶者,罪亦如之,附過候蔭襲之日,降一等於邊遠敘用。”——可這些都是老古舊瞭,今世的士大夫有幾人真去遵守這條法令?既然別人都違得,他又有什麼違不得?

可是,那又能如何呢?韓慕之一想到此,自己也不禁迷惘起來。

卻說羅疏被劫之後,韓慕之下令縣衙皂隸盡數出動,逐傢排查縣中所有的私傢船隻,不想竟又應瞭羅疏的猜測,幾日後便讓玄清道士溺死案有瞭新進展。

這日幾個捕快將河西船夫王老三押回縣衙,向韓慕之稟告道:“小人們在這王老三的船上發現瞭一枚道士用的簪子,問他簪子是誰掉的,他卻推說不知。因此小人們將他系回瞭縣衙,還請大人親自審問。”

陳梅卿從捕快手裡接過一枚牛角簪,翻到背面看見簪頭上鏨瞭一個“清”字,便點瞭點頭道:“如今這種式樣的簪子,也隻有小道士才用,何況上面還有個‘清’字,八成就是那玄清的東西瞭。”

陳梅卿一邊說一邊將簪子呈給韓慕之,韓慕之接過看瞭,卻道:“為謹慎起見,還是從清虛觀裡叫個人過來認一認。”

捕快依言行事,很快便從清虛觀中領來瞭一個平日與玄清相熟的道士,韓慕之令他仔細辨認這枚簪子可是玄清之物,不想那小道士竟立刻點頭道:“回大人,這根簪子的確是玄清的,冬天小人們聚在一起烤火時,曾因為玩鬧,拔瞭他的簪子在火上燒,這簪子上燒焦的痕跡就是那時留下的。”

韓慕之聽罷便點瞭點頭,對跪在堂中的船夫王老三道:“這簪子既然已確定是玄清之物,本官卻問你,尋常人遺落簪子,豈有不拾起的道理?可見這簪子掉落時他已沒有行動自由,又或者,他人已經死瞭!”

說罷韓慕之一拍醒木,將那王老三嚇得渾身一震,不由涕泗橫流地哭訴道:“小人冤枉啊!小人委實不知這簪子是從哪裡來的,小人如果沒記錯,這陣子過河的客人裡面一個道士都沒有,又有誰會丟下這簪子?隻怕是有人故意栽贓陷害,求青天大老爺明察!”

韓慕之見這王老三跪在堂下噤若寒蟬,不像是敢撒謊的人,便仔細想瞭想又問道:“你這船上的生意,平日都是自己在照管嗎?”

那王老三絲毫不敢隱瞞,立刻點頭道:“都是小人在照管,就算是有客人包船用,全程也是我幫著撐船。哦,不過,說到這個小人倒又記起一件事,前陣子河西開磨坊的馮傢有事包瞭我的船,卻不知為何沒雇我,當時我還覺得奇怪……再者用完船的第二天,馮傢二郎在還我船的時候,臉色也發白,倒像是忽然大病瞭一場,我問他是不是有事他也不肯說,倒多塞瞭一吊錢叫我打酒喝,我就沒再多問瞭……”

《風月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