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原文]

—————————原文版—————————

知不知,上;不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音版—————————

(zhi)(bu)(zhī),上(shang)
(bu)(zhī)(zhī) (bing)
(fū)(wei)(bing)(bing),是(shi)(yǐ)(bu)(bing)
(sheng)(ren)(bu)(bing),以(yǐ)(qi)(bing)(bing)
(shi)(yǐ)(bu)(bing)

[譯文]

「知不知,「」 不知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p>

能夠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是最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是「妄為」,這是大毛病。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不去犯同樣的錯誤這是高明的!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沒有這個毛病,是因為他知自己的錯誤所在,所以不去犯這樣的錯誤。是以不病。

[長篇大論]

不入名利

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準備接替之人。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用繩索吊放於寺院後的懸崖之下,對他倆說:「你倆誰能只憑自己的力量,從懸崖下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替之人。」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明堅,一個叫明遠。 懸崖之下,身體瘦弱的明堅,屢爬屢摔,摔得鼻青臉腫,還頑強攀爬,當拚死爬至半壁,無處著力時,摔落崖下,頭破血流,氣息奄奄,最後高僧不得不用繩索,將他救助上來。

而身體強健的明遠,攀爬幾次不成功後,便沿著懸崖下的小溪,順水而下,遇樹林,出山谷,然後游名山,訪高師。一年之後,明遠才回到寺中。高僧不但沒有罵他怯懦怕死,將他趕出寺門,反而定他為接替之人。

眾僧不解,高僧微笑解釋道:「寺院後懸崖極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的。懸崖之下,卻有路可尋,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將五彩袈裟和錫杖傳於明遠,語重心長地對眾僧說道:「師言要聽,但伸縮進退變化,乃聖人之道。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攀爬懸崖,是師出奇題,驗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牢,順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不久,高僧在安詳中圓寂。明遠成為這座大寺廟的住持,寺廟香火鼎盛,僧徒日眾。

《道德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