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白話文解釋 23章 民重君輕

23章 民重君輕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指代身體,身體是細胞的集合一體,每一個細胞就是一個靈子,所以“重”喻體、喻國。輕:比喻人的識神即魂,魂是統治者。“靜”應當是魂(統治者)的本分,魂靜則靈安,魂不守靜則靈必躁。
練功要求以靜制動,以魂適靈,充分調動靈的作用,只有保持內心平靜,無私無慾,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雜念,才能進入道境,安享美妙。遨遊道境,如同看立體電一影,各種各樣的驚險場面都可能出現。常言說:“心裡無閒事,不怕鬼叫門。”只要平時行為端正,胸懷坦蕩,那時自然能夠泰然處之,各種魔幻也就隨之消失。如果平日心中有鬼,待遇見驚險場面,必然心驚膽寒,魂不守舍,或者見景生情,經不住誘一惑,這都是走火入魔的關鍵所在。歷來練功的人強調行善積德,道理就在這裡。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輕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君子:指正在修道之人。君子每天的所作所為,都不會脫離靈魂和身體的修養。意思是說修道之士要重視修德與修身的關係。君子的道德修養是修與煉相結合的,終日盤腿打坐,是決不會修得正果的。道的精神境界貫穿於人生的每一個環節,體現於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平時的思想行為始終以道為標準,祛除外在貪慾,無私無我,然後寓修於煉,以煉帶修,修煉結合,品德和功力同步提高,才能不偏離大道,成就健康長壽之私。修德為了得道,得道為了行道。精神世界雖有不盡的榮華美景,但不能總是沉浸在裡面,如同超然物外的靈燕,不可能永遠翱翔於藍天,畢竟還是要回到巢穴裡來的。人既要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不能脫離我們的現實世界。只有二者結合,才有完美的人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萬乘之主:萬乘之國的君主。就一身而言,魂為一身之主,身重魂輕;就一國而言,君為一國之主,則民重君輕。既然民重君輕,萬乘之主為什麼重自身而輕天下人民呢?這是老子對不道帝王們的斥責。帝王不道必然失去民心,失去民心,也就失去了帝王之本。失去民心,人民群眾就會起來反抗即“躁”,君主之位也就失去了,甚者還會喪身於人民。
本章闡明了老子的民重君輕思想。從治身之道過渡到治國之道,辨證地分析了重與輕、靜與躁的關係,指明統治者應該以民為國家之根,以德為治國之本。失去了根本,也就失去了自己,這是老子對統治者的正告。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