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智破蘆薈案(1)

四月初,當百姓人家開始捋下枝頭的榆錢做榆錢飯時,廢太子魏臨也正式遷出了東宮。

但出乎許多人的意料,魏臨並未遭遇囚禁的命運,反而被皇帝賜住長秋殿,封思王。

這個封號很耐人尋味,因為魏國的王爵都是以郡縣名來冊封,譬如將樂王魏永,益陽王魏善,安慶王魏邁等等,像魏臨這樣的爵位,也就意味著空有名頭而無封地。

而且,思也算不上什麼好字。

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

寓意再明顯不過,皇帝讓廢太子當這個思王,肯定是懲罰,而非獎賞。

可要說皇帝徹底厭惡了前太子,又有些不對。

因為魏臨被賜住的長秋殿,原先是永康帝當太子時曾住過的,雖非名正言順的東宮,但也有著類似潛邸的地位,規格比別處要略高一籌。

永康帝登基之後,此處就空了出來,平時還會有人經常打掃,魏臨隨時可以入住。

正因為長秋殿非同一般的寓意,這麼多年來一直空著,也從未有人入主,然而現在皇帝卻將其賜給了思王。

這個舉動讓許多人都摸不著頭腦。

思王到底是徹底被厭棄失寵了呢,還是陛下依舊對他抱著期望,復位指日可待?

自然,誰也沒有膽子去詢問皇帝,可這並不妨礙大家浮想聯翩,揣摩帝心。

那些原本想要投機益陽王的人也不敢再妄動,一時間,竟出現難得的平靜。

四月初八,那位在廷上死諫勸阻皇帝廢太子的太傅朱襄,因傷勢過重,終是在府邸不治而亡。

因他那日在廷上近似威脅的舉動,皇帝惱怒萬分,但朱襄是名宿大儒,又是他親自任命的太傅,人家為太子說話也是盡忠職守,無可指責,皇帝只能忍氣捏著鼻子派太醫為朱襄診治。

然而這老頭子死了,皇帝心裡頭還憋著一股火呢,既然不好對朱襄發,就悉數發在他留下來的子孫身上,隨便找個罪名,朱家一大家子都被流往黃州去了。

解決了朱襄這個出頭鳥,再東敲一棍西敲一棒,太子黨的勢力頓時如同一盤散沙,頃刻瓦解。

皇帝在處理巫蠱案的後續上,表現出與漢武帝截然不同的態度,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他沒有對太子趕盡殺絕,還在於他也同樣限制了支持益陽王那一派的勢力。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劉貴妃其父原本任大理寺卿,結果被皇帝以年高為由,請其致仕,又將其子,也就是劉貴妃之兄從城門郎遷為中州司馬,直接給調外地去了,明升暗貶。

這一招敲山震虎,釜底抽薪,成功地讓所有人都暫時消停閉嘴了。

世界清靜了。

為了安撫劉貴妃,表明自己對她並未失去寵愛,永康帝忙於運用帝王心術玩弄各方平衡,在後宮之中頒下種種賞賜,且不必一一細說。

京城中則逐漸平靜下來。

太子被廢的詔書經由各州各縣傳遍天下,百姓們或許會議論一陣,可議論過了,該過的日子還是要過。

四月中旬時,顧家也迎來了焦太夫人的五十八歲壽辰。

這陣子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先是益陽王墜馬,而後又是巫蠱案,大家還沒來得及從驚嚇中醒過神來,卻又被廢太子砸得暈頭轉向。

有鑒於此,焦太夫人更不願意大操大辦,只讓佈置幾桌酒菜,自家人關起門來喝幾杯也就算了,既低調又不招人注意。

顧家人口不算多,三代加起來也就二十個人不到,長輩們一桌,小輩們一桌足矣,焦太夫人看見兒孫滿堂的情景,面上的笑容也多了不少。

桌上菜餚流水般地端上來,顧經他們依次給焦太夫人敬酒,然後就輪到顧凌顧琴生他們這些小輩。

焦太夫人端著酒杯,誰上來敬酒說吉祥話,她都只是笑著將酒杯沾唇,淺嘗則止,連長孫顧凌和小焦氏聯袂敬酒都不例外,唯有顧准顧堯兩個小孩兒上來作揖說吉祥話時,她笑瞇了眼睛,把手中的酒杯滿飲而盡,可見老人越是上了年紀,就越喜歡小孩兒。

席間氛圍頗為熱鬧,顧香生他們幾個小輩年紀相仿坐在一塊,東拉西扯,倒也不愁沒有話題。

雖然大家平日裡不算太親近,尤其是長房和二房之間,因長輩們多有齟齬,當晚輩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親密無間,不過這些齟齬其實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說起來,顧家已經要比其它公卿世家來得安定許多,上有焦太夫人坐鎮,底下的人有再多心思也翻不出太大的風浪。

李氏雖然虎視眈眈總想著取代長房的地位,但焦太夫人雖然偏愛幼子多一些,卻並未將偏心延伸到這個兒媳婦身上,所以她也沒能佔到多少便宜,再說李氏此人,充其量只有些小毛病小脾氣,說壞也壞不到哪去,幹不出來背後使計耍陰招這種事情,再有個不錯的家世,是以當初焦太夫人才會讓她嫁給顧國。

總而言之,眼下的顧家,雖然不如程、嚴兩家煊赫,但總算稱得上安穩。

若是這樣的日子能繼續過下去,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顧凌娶小焦氏來看,依顧香生的揣度,焦太夫人很可能沒有讓顧凌在仕途上走得更長遠的意圖,否則肯定會給他找一門外家得力的親事。

如果顧凌將來自己爭氣,那固然很好,就算顧凌平平庸庸,那麼也不會招禍,而且顧琴生如果能夠嫁給王令,或許未來還能拉顧凌一把。

當然,這全是顧香生的猜測,至於到底準不準確,那就只有焦太夫人自己才知道了。

就在她走神的當口,顧畫生也在問小焦氏:「嫂嫂,大兄那侍妾這胎,懷的是侄子還是侄女,請大夫來診斷過了麼?」

小焦氏笑道:「大夫說,興許是龍鳳胎。」

《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