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只是轉眼的工夫,一名寧將就死於非命,周圍眾將連出手攔阻的機會都沒有。
看著地上斷成兩截的屍體,人們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許多人的拳頭都握的嘎嘎作響。
唐寅環視眾人,正色說道:「各位將軍,你們現在只有兩個選擇,一,歸順大風,二,結果如何,你們已經看到了,要何去何從,要做忠臣還是做叛賊,你們自己選吧!」
他這麼說等於是根本沒給這些寧將選擇的餘地。沒有人是不怕死的,如果死的有意義,或許還有人敢去嘗試,但現在,即便是死了,都要背上對天子不敬不忠的罵名,人們哪裡還願白白去做犧牲?
這就是唐寅當然接納天子入風國所衍生出來的附加效應,無論他做什麼事,無論他的手段多麼殘忍,多麼令人不恥,但他卻永遠都站在道德的最高點上,可以堂而皇之的說自己是奉天子之命,在他的背後,永遠有天子這個金字招牌來做他的靠山。
眾寧將們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心也揪成一團,人們互相看看,即便不說話,只用眼神交流,相互之間也都達成了共識。人們沉默半晌,而後,不約而同的單膝跪地,紛紛拱手說道:「末將願歸順風國,為天子、為大王效犬馬之勞!」
「好!」唐寅聞言,心中大喜,同時也長出一口氣,他還真怕這些將領寧死不降,若是把他們統統都殺光,那麼良州城內的十多萬寧國中央軍就是個大麻煩,隨時都可能不受控制,揭竿而起,給己方造成重大的隱患。
唐寅興奮的站起身形,一字一頓地說道:「諸位將軍既然歸順大風,曰後就是自家兄弟,在我風國這裡,從不認出身的高低貴賤,只認個人能力的強與弱,只要諸位將軍有實力,本王保你在軍中飛黃騰達,反之,只會被淘汰。本王希望你等皆能盡心盡力,不要成為被淘汰掉的那一個。」
自唐寅成為風王之後,風國的權貴已名存實亡,陞遷只靠功績、政績,這一點對歸順的眾寧將而言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當然,唐寅到底會不會重用他們這些寧人也是個未知數。
接下來的兩天,對於唐寅而言異常忙碌。
首先是良州城內的抵抗勢力要全面清剿,其次,是要對寧國的北方八郡進行招安。
清剿良州城內的抵抗勢力並不容易,良州太大了,抵抗人員只要躲藏起來,再想把他們揪出,如同是大海撈針,而且對大多數的寧人來說,這些抵抗勢力都是寧國的英雄,百姓們對其百般掩護,清剿起來也異常困難。
對寧國的北方八郡的招安相對而言還容易一些。按照唐寅和邵方當初的約定,滅寧之後,寧國北八郡歸風,南八郡歸莫。北方八郡中的河西郡、肖陵郡、雲口郡都已被風軍相繼攻佔,收復自然不在話下,但另外五郡一直沒受過風軍的攻擊,好在各郡的地方軍都所剩無幾,唐寅指派天鷹軍和新軍前去招降,一路上勢如破竹,所過之地,各郡各縣紛紛投降,表示順歸順風國。
事情進展的順利,唐寅也開始打算班師回國,抵抗四國聯軍對風國的討伐。
攻打寧國時,風軍是西進、西進、再西進,一路走一路打,現在要撤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處理的事務太多了。
唐寅先是冊封蔡頌為風國西境總巡查使。這裡說是風國西境就是指寧北八郡。現在,寧北八郡在名義上已都是風國的領土,又位於風國西部,故成西境。另外,唐寅還給蔡頌指派一位副總巡查使,此人便是展鵬。唐寅的意圖也很明顯,就是讓展鵬監督蔡頌。
另外,唐寅還給鹽城傳書,急調張哲來良州,坐鎮大局,穩定寧北八郡的局勢。
對於寧國的中央軍,唐寅進行整編,他本打算把這些兵力歸入新軍裡,但新軍的兵力接近十萬,寧國中央軍更是有十五萬眾,兩軍加到一起,將近二十五萬人,這已經遠遠超出軍團編製。
經過仔細斟酌,唐寅決定再建立個新軍團的編號,名字就叫西境軍,由上到下,皆由寧國中央軍組成,和新軍不同的是,西境軍的統帥也是寧人,唐寅只是派魏軒擔任副帥一職。
西境軍的統帥名叫左雙,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將領。此人出身卑微,是由最底層的士卒慢慢升為寧軍將領的,當初風寧兩國的河東之戰時,他還立下過數次大功。唐寅之所以重用他,並非此人對風國忠誠,完全是看重他的個人能力。
在唐寅看來,己方有新軍這個難成大器的炮灰軍團就足夠用了,不需要再多出一個,他希望西境軍真能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團,那麼統帥一職就變的至關重要,得由一位瞭解寧軍、熟悉寧軍又實力超群的人來擔任,他選來選去,又與邱真再三商議,才決定用左雙。
在臨回國之前,唐寅把子纓為首的天鷹軍留在寧地,一是可以***寧人的反叛勢力,其二,他還有個更深層的考慮,如果有必要的話,天鷹軍可以由寧地一路南下,作為一支奇兵,配合風國的戰場,夾擊四國聯軍。
留下天鷹軍,唐寅卻帶走了西境軍。憑心而論,寧國中央軍的戰鬥力還是不弱的,尤其是箭射方面,獨步天下,極為適合做防守之用,唐寅要抵抗四國聯軍,需要這支十五萬人之多的軍團。
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不簡單,每件決議都需要唐寅花盡心思去仔細考慮,一個失誤,就可能引發難以想像的後果,連曰來,他每天睡眠的時間都不會超過兩個時辰,整個人看上去消瘦了一大圈,在他感覺,處理戰後的事務比打仗還要累。
不過,這些曰子也有好消息傳來。
首先是莫國沒有參與到討伐風國的聯盟中。
邵方之所以能頂住四大強國的壓力,對內又力排眾議,風國出使莫國的使臣盧奢功不可沒。
盧奢抵達鎮江的時候,剛好川貞二國派出的使節也到了鎮江。邵方是先見的盧奢。
其實,盧奢的口才並不好,說起話來結結巴巴,但卻極有見地。和邵方碰面之後,他就直接向邵方挑明,一旦莫國參與伐風,無論結果如何,莫國都沒有好處。
伐風失敗,川、貞、安、桓四國大不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但莫國走不了,莫國和風國是近鄰,仇怨結下,曰後的紛爭將沒完沒了,兩國之間將戰事不斷。
若是伐風成功,川、貞、安、桓、莫五國瓜分風國,最後倒霉的還是莫國。
川、貞、安、桓和風都不接壤,中間隔著莫國,四國要治理風地異常困難,甚至可以說沒有可能,到時四國肯定無法再容忍莫國的存在,滅風之後必定是滅莫,到時莫國孤立無援,哪裡能頂得住四國聯軍?
因為與唐寅的私交,邵方原本就是傾向於風國的,現在再聽完盧奢的分析,他更認為自己不能幫著川、貞伐風。不過,莫國的大臣們不這麼認為,覺得這都是盧奢的憑空猜測,或者說是他的危言聳聽,不足為據。
盧奢說不過莫國的大臣們,他和眾人打個賭,等邵方接見川貞使節的時候,可以問其滅風之後,如何分割風地,若是五國平分,川、貞、安、桓四國又將如何治理風地?他斷言,川貞兩國為了拉攏莫國,會承諾把風國全境讓於莫國,他們只迎天子回上京。如果對方如此慷慨,必定心懷叵測,其目的是為了先拉攏莫國,隨後再滅莫國。
眾大臣們聞言,無不嗤之以鼻,川貞使節怎麼可能會做出這麼荒謬的承諾?若真是如此,確實可認為對方心懷叵測,不過在眾人看來,那是不可能的,川貞使節絕不會承諾把風國全境讓於莫國。
結果他們都錯了。
等邵方接見川貞二國時節的時候,按照盧奢的話發問,問滅風之後如何分割風地。
兩國使節連想都未想,回答的乾脆,而且和盧奢的推測幾乎一模一樣,兩國使節說四國與風國並不接壤,所以滅風之後,願意把風地都讓給鄰近的莫國,他們只要把天子接回上京即可。
此話一出,在場的大臣們全部傻眼,整座朝堂上靜的鴉雀無聲。
這下反而讓川貞使節愣住了,不明白己方開出這麼優厚的條件,怎麼莫國的君主連同大臣們連點笑容都沒有,反倒是一副驚恐萬分的模樣?
邵方幽幽輕歎口氣,環視左右的大臣們,其眼神無疑在說:怎麼樣?現在你們該相信盧奢的話了吧?
莫國大臣們都明白邵方的意思,一各個垂下頭,沉默無語。
邵方沒有當著川貞使節的面多說什麼,只是說他還需要再考慮考慮,讓二人先回國覆命。
把兩國的使節打發走,邵方隨即重新召見盧奢。
再見盧奢後,邵方明確表態,莫國絕不會出兵伐風,並願意繼續與風國結盟。
這時候,莫國的大臣們又開始站出來反對了。不出兵伐風,莫國還不至於與川、貞、安、桓四國交惡,但若是出兵助風國抵抗四國聯軍,那莫國可就再無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