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早朝之前。
「怎麼今兒工部的喬大人沒來?不是說要給戶部預算的嗎?」「大人您還不知道啊,聽說昨天晚上,喬大人給東廠,喀嚓了!」「啊?真的?為什麼啊,什麼罪名啊?」「不知道。東廠一向是馮公公負責,神出鬼沒,昨兒可是突然襲擊。」「噓,張大人來了。」
早朝之上。
「眾位愛卿,昨日朕接到東廠密報,工部尚書喬耀祖,工部主事劉駟騏,二人在災情面前,不僅不為百姓設想,反而中飽私囊,之前二人為了一己之私,收受賄賂,現已供認不諱,東廠已提交刑部論罪。刑部,不知可有結果?」
「稟皇上,刑部根據二人罪行,初步裁決如下:喬耀祖,判軍棍五十,流放西北,家產充公,因其無子嗣,故喬府下人各自遣散,妻妾為官婢;劉駟騏,判軍棍三十,革職為民,抄沒家產。」
「嗯,就這麼辦吧。」
「皇上,工部尚書一職現已空缺,而黃河治水卻急需工部解決,皇上是否暫派一名有經驗的大臣駐守工部,負責治水?」
「張大人提議甚好,不知派誰去比較好?」
「皇上,」戶部王侍郎站了出來,「臣認為前工部主事潘季馴大人治水經驗豐富,且公正廉明,極得百姓之心。臣願保薦潘大人到工部負責治水工程。」
「臣贊同王大人之詞。」「臣也是這麼認為的。」
嘩啦啦站出來一幫人,張居正不緊不慢地說:「老臣認為此人可擔當大任,只是他現在乃一介平民,恐怕難服眾人之口。」
皇上馬上決定:「災情當前,唯有能者居之。就讓他到工部負責治水吧。」
「皇上聖明,只是治水大事,通常都是由工部尚書負責,此番潘大人若不以尚書之名而治水,恐怕名不正而言不順,臣提請由潘大人暫代工部尚書,待水情穩定,再根據功績過失進行職位確定。」
「就按照張大人說的辦吧。」
少爺回到府中喜氣洋洋地說起來喬大人的事情,我心裡歎了一下,這個張居正還真狠,五十軍棍,就姓喬的那副身板,恐怕三下五下就去閻王那裡報道了。鄭重地跟少爺說:「張大人辦事果然迅速,東廠實在名不虛傳,少爺以後可要謹慎啊,要是人家想……就能做得到。」說到東廠,少爺臉色凝重了一下。一天就能讓這個喬大人完結,東廠的手段可想而知。
走出門口看到小稻,有點興奮地奔向小稻,跟她低聲說:「幸虧你沒去那個喬大人那裡!據說他家的小妾們都充為官婢啦,他自己也被流放了!」小稻依然感情波動不大:「是嗎?」我稍微有點失望,我還以為她會說:「啊?真的嗎?幸虧我英明機智沒跟這個色鬼,也多謝小蘇姐姐當初幫忙。」不過她這樣的表情,讓我更加敬佩她了。不知道她是真的不關心,還是已經看開了。
到了下午,阿巖卻報潘大人來訪。應該是來感謝少爺的吧,我對這個人很好奇,我跟少爺說我也要去看看。少爺不太樂意,輕輕跟我說:「崔管家在外面看著呢!」我才不管呢,崔管家,反正他也知道我們的關係。少爺沒有辦法,只好帶著我和元寶出場。如果被崔管家看見我和少爺單獨在一起,他一定又疑神疑鬼,所以帶上元寶這個大燈泡,偶爾還有點用處。
潘大人已經在客廳裡面坐著了,一看到他,覺得朝廷的希望就落在他身上了。他沒有穿官袍,穿著很樸素,大概這幾年在家賦閒的日子過得比較窘迫。衣服很舊很乾淨,幾乎沒有什麼裝飾,鞋子有點磨邊,骨節粗大,臉部黝黑,讓人一眼望過去,真想說,這是種地的吧。出門見客穿的衣服尚且如此,在家裡還不定穿得多破呢。看他帶來的禮物,沒有包裝,就用簡單的紙張裹了一下。「讓王大人見笑了,這是自家種的一些干野菜,不成敬意。」少爺也很感動地握住潘大人的手:「下官久仰潘大人多時,今日一見,榮幸之至!」潘大人坐下卻只喝了一杯茶,對於推薦之事只是簡單的提了一句感謝之詞,然後拿出一本挺厚的冊子來,「這是工部的簡單預算,本想通過公文正式傳達,只是在下尚未正式上任,而預算之事又耽誤不得,只好先送到府上讓大人過目了。」少爺接過這本厚厚的賬冊,懇切地說:「大人放心,在下一定會連夜核算,明日給大人一個話。」
潘大人告辭之後,少爺趕緊說:「今兒誰也不見了,小蘇、元寶,隨我到書房去核一下。」我想了一下,對少爺說:「少爺,你不覺得奇怪嗎?」少爺嗯了一聲:「哪裡奇怪了?」「這個潘大人尚未上任,怎麼會知道預算沒做好?怎麼會這麼快就做了恁厚的一本賬冊,難道他之前就準備好了?」少爺驚了一下。我揣測了一下:「莫非,他早就知道,他能做上工部的尚書?」那麼……這件事情穿起來,喬大人下台是必然的,而張大人,想必早就準備好了,少爺的預算,不過是一個導火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