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有一個叫王恭的人,做過將軍、刺史等高官,還擔任過太子的老師。但是,他的家境並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當儉樸。
有一次,王恭跟隨父親到了會稽(kuàijÿ,今浙江紹興),因為那裡盛產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時帶了一領精美的竹蓆。
回到建康後,一個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見他坐的那領竹蓆既舒適又美觀,心裡非常喜歡,便對王恭說:“你從盛產竹子的地方回來,這樣的好蓆子一定帶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給我一領呢?”王忱笑笑,便答應了他。 王忱走了以後,王恭便讓人把竹蓆給王忱送了過去。因為僅有的一張竹蓆已經送給了王忱,所以王恭讀書、吃飯只好坐在草墊子上。
王忱知道這個情況以後,十分吃驚,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對他說:“我還以為你有好幾領這樣的蓆子呢,所以才開口向你要的,沒想到你只有一領。”王恭笑了笑,說:“看來你還不怎麼瞭解我。我在生活上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文是:“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後來,人們引申出“身無長(zhàng)物”這個成語,表示沒有多餘的東西。現在常用來比喻生活窮困,一無所有;有時也比喻為官清廉。長物,多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