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渴掘井

【原文】

晏子(1)對曰:「不然(2)。夫愚者多悔,不肖(3)者自賢。溺(4)者不問隊(5),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6)臨難而遽(7)鑄兵,臨噎(8)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9)已。」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批注】

(1)晏子:即晏嬰,春秋時代齊人,晏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

(2)然:如此。

(3)不肖:不賢。肖,音孝。

(4)溺:音逆,掉在水裡。

(5)隊:同隧,通路、要道。

(6)猶:音由,如同。

(7)遽:急忙。

(8)噎:音耶,喉嚨被食物塞住,透不過氣來。

(9)無及:來不及。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離開自己的國家,逃往齊國。齊景公問他:「你還這麼年輕,就把國家丟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昭公回答說:「我年紀輕,有許多人愛護我,但我沒有禮遇親近他們;有許多人給我諫言,我也沒有聽從採用;所以演變成對內無人輔助,對外也無人支持,現在已經沒有人真心幫助和扶持我了,討好和奉承我的人倒是不少。這就如同秋天的蓬草,根部已經乾枯,但枝葉仍然美麗,可是一旦吹起秋風,就會連根都被拔起了。」

齊景公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告訴晏子,並說:「如果幫助昭公回到魯國,他會成為賢明愛民的君王嗎?」晏子回答說:「不會如此。愚昧的人常自滿,不賢的人自以為賢能。掉進水裡和迷路的人,原本就不曾去注意路徑方向,直到溺水了才知道探水路,迷路了才會向人問路。這就如同國家面臨危難時,才急忙去製造兵器,被食物塞住喉嚨了,才急著挖井取水來喝,雖然快速行動了,但還是來不及了。」

後來,人們就把晏子後面說的這段話,引申為「臨渴掘井」這句成語。比喻事到臨頭才急忙準備應付,但已經來不及了。

【討論】

(1)魯昭王認為是什麼原因讓他失去國家?

(2)晏子為什麼不認為魯昭王可以成為一個賢君?

(3)你自己或親友曾做過的「臨渴掘井」的事情嗎?請說一說自己的心得和大

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我們凡事都應該有備無患,千萬不要臨渴掘井,措手不及。

例:颱風來臨了才要治水防災,這無異是臨渴掘井、於事無補。

【相似成語】

渴而穿井;江心補漏;急時抱佛腳;臨陣磨槍;臨渴穿井;臨噎掘井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臨渴掘井→井( )( )理→理( )( )壯→壯( )( )雲→

雲( )( )輕→輕( )( )急→急( )( )火

參考答案:

臨渴掘井→井(井)(有)理→理(直)(氣)壯→壯(志)(凌)雲→雲(淡)(風)輕→輕(重)(緩)急→急(如)(星)火

《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