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1)楯(2)與矛(3)者,譽(4)之曰:「吾楯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5)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6)也。(《韓非子·難一》)

【批注】

(1)鬻:音「玉」,賣。

(2)楯:音「吮」,通「盾」。古代作戰時,用來防護身體,抵禦敵人兵刃之

武器。

(3)矛:古兵器名,長柄端有尖刀,屬攻敵的兵器。

(4)譽:誇讚。

(5)陷:刺入。

(6)弗能應:無法響應。

【故事闡述】

戰國時,有一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先是自誇他的盾說:「我所賣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誇讚他的矛說:「我所賣的矛十分鋒利,沒有東西不被它刺穿」。旁人聽見後,忍不住的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如何·」楚國人一時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討論】

1、日常生活中,你觀察到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情形呢?

2、你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有「自相矛盾」的心情,請舉例和大家分享心得。

【造句練習】

例:大家都希望吃到沒有噴灑農藥的蔬果,卻又不喜歡買到被蟲咬過的蔬果,這

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態!

例:中共說堅持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但是又不肯對台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真

是「自相矛盾」。

例:又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真是「自相矛盾」。

【相似成語】

漏洞百出

【課後時間】

以下五個成語,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括號中。

1、自不( )力。

2、自( )以為是。

3、自投羅( )。

4、自暴自( )。

5、( )相矛盾。

參考答案 :

1、自不(量 )力。

2、自(以 )為是。

3、自投羅( 網)。

4、自暴自(棄 )。

5、( 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