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一聲霹靂滿面鮮血高呼勝利,萬貫資財終生發明全留後人
——強力安全炸藥的發明上回說到門捷列夫突然罷課。原來這位科學家不但投身於科研事業,他還深切的關心著當時俄國的革命運動。1890年3月,彼得堡爆發了反沙皇的學生示威遊行,門捷列夫立即挺身而出表示支持,並代表學生向教育部送了請願書。當局拒不接受,門捷列夫就決定辭職,以示抗議。這以後他離開了自己曾任教三十三年的彼得堡大學,又任了幾處閒職,到1907年1月20日清晨5時便不幸與世長辭。送葬那天,隊伍前面抬著一張巨大的元素週期表,自動參加的群眾有一萬多人。
在一個學科領域裡常常是一些人在理論方面開疆拓地,標新立異,而另一些人則在應用方面發明創造,大顯身手。正像前幾回在物理方面我們講過麥克斯韋又要講講馬可尼一樣,現在,在化學家中我們說過門捷列夫還要再表一個人物,這就是只比門捷列夫大一歲,卻比他早死了八年的黃色炸藥發明者諾貝爾(1833-1869)。
這諾貝爾與一般科學偉人的不同之處,就是他有一個科學研究和進取精神極強的家庭環境。讀者中如果有哪一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便不可不留心於此。卻說公元1833年10月21日,後來成了世界名人的諾貝爾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降生。這是一個剛剛遭受一場大火洗劫後的家庭,一家五口只靠借債度日。而諾貝爾一降生就好像不準備在這個世界上過一樣,今天發燒,明天抽風,可憐的小臉上沒有血色,很少笑容。媽媽幾乎整天把他摟在懷裡,經常輕聲歎息說:“他在這世界上待不了幾天的。”到六、七歲諾貝爾能到院裡玩耍時還慢慢騰騰,弱不禁風,因此他很少和夥伴們一塊兒遊戲。但是在他這個羸弱的軀體裡卻開使一點一滴地凝聚著堅強的意志。這首先是父親的影響。父親當過海員,學過建築,頭腦聰明,性格頑強,嗜好發明,決不肯安於現狀。家裡遭火災之後他便決心重振家業,出國到芬蘭謀生,後來又轉道俄國。兩個只有七歲和九歲的哥哥一有空就到街上找活幹,為家裡掙一點小錢。而母親呢,性格剛烈,心地慈祥。她一面支持丈夫到外面去闖天下,一面當孩子們去掙得錢時,她卻擲錢於地,厲聲說道:“知道嗎?你們這個時後應該讀書。用少年時光去換錢,給多少也不合算的。”她一個人扛起沉重的家務,為三個兒子的生活、學習,特別是為諾貝爾的身體操碎了心。到1842年一家人遷居彼得堡,家境才逐漸轉好了起來。
在彼得堡,父親為俄國軍界開了一個製造地雷和水雷的大工廠,已經很有錢了。他為三個兒子聘請了最好的家庭教師,一心要讓他們成才。孩子們學習成績極好,特別是諾貝爾,時間不長,俄文水平就超過了父親,他很快又學會了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這為他以後走遍世界打下了一個極好的基礎。
再說諾貝爾在彼得堡一天天長大,他和兩個哥哥每天跟著父親出入工廠,接觸生產,對技術問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俄國正在和英、法、土耳其打那場歷史上有名的克里米亞戰爭,軍火生產供不應求。一天突然有兩位彼得堡大學的教授來訪諾貝爾的父親,請求製造一種威力極大的新炸藥。只見客人從箱子裡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個通常裝眼藥用的小瓶倒出一滴黏稠的油狀物體,用火柴一點,”呼”地一聲就冒起一團兩尺高的大火。教授說:“這就是硝化甘油,比我們傳統使用的中國人發明的黑色火藥爆炸力要大十倍。但是它1846年間世以來,快二十年過去了,誰也沒法駕馭它,所以一直沒有被用於炸藥製造。連它的發明者意大利的索佈雷羅先生也被這雷神炸得受了重傷,面容被毀,實驗室被炸的粉碎。據我們所知英法等國雖然也有研製新炸藥,但是也沒有一家敢從這裡入手,不知你們這個廠敢不敢承擔這個任務?”
前面說過,那老諾貝爾是個為發明不要命的人,如此有誘惑力的新炸藥他哪肯放過,便一口應承下來。但是時隔不久戰爭結束,工廠訂貨急劇下降,生產難以維持。接著又是一次爆炸事故,他們全家一夜之間又成了窮光蛋,只好再搬回瑞典。可是硝化甘油卻像夢魘一樣壓著諾貝爾父子的心。他們在衣食都難以保證的情況下還維持著一個小小的實驗室,賢良的母親就每天在這充滿火藥味的廚房裡操勞,她沒有一點怨言,經常悄悄地向上帝禱告,祝他們早日成功。這天正當母親收拾完碗筷,坐在床邊歇一下腿腳的時候,忽聽房後轟隆一聲巨響,她連忙推門,只見他們父子的那間小實驗室的窗戶裡正往外噴著濃煙,火苗舔著門框,玻璃碎落在地。他嚇得只是張口卻喊不出聲來,腿軟的挪不出半步,心想:“這回全完了!可憐的孩子,上帝總不肯放過他!”忽然那濃煙烈火中跳出一個人來,滿臉鮮血,袖口褲腳處還帶著火苗,胸前的依服被撕去一大塊,也露著血跡。只見他一邊往外跑一邊舉起一隻手大喊道:“成功了,我成功了!”原來諾貝爾這些日子正在研究怎樣使硝化甘油引爆的辦法,今天試裝了一個雷管,剛一點火,想不到會有這麼大的威力,氣浪將他一下推倒在地。他爬起來伸手一摸滿把血水,再一看屋裡煙火瀰漫,也不知驚怕,不知疼痛,反倒欣喜若狂。母親見兒子成了這個樣,忙上去一把摟住,邊扑打火苗邊喃喃地說:“感謝上帝保佑,你真算命大啊。”諾貝爾卻說:“好媽媽,感謝你虔誠的禱告,上帝保佑了我的成功。”
正是:
創造發明要勇氣,
書生火中敢取栗。
卻說這諾貝爾自從試制雷管成功,硝化甘油炸藥便開始投入應用。當時歐洲到處修鐵路,開礦山,這炸藥自然極受歡迎。可是自從上次事故之後,他和父親建的炸藥廠又出了一次大事故,廠房被炸了個粉碎,有五人血肉橫飛,他的弟弟也不幸犧牲。由於人們對硝化甘油的性質認識不清,在運輸和攜帶當中也事故不斷。有人以為它既是一種油也就有普通的油性,因此便隨手取來潤滑車輪、擦皮鞋甚至摻到燈油裡點燈,自然招來了橫禍。有一次在一座大飯店裡,服務員看見一個客人存放的箱子冒煙,忙提了出去,剛走到馬路中間,霹靂一聲,平平的馬路頓時出現一個一米深的大坑,兩邊樓房的玻璃全都如秋風搖落葉一般嘩啦啦地碎落下來。於是炸藥的發明者到處遭到人們的非議,諾貝爾簡直被人看作死神的化身。一天,諾貝爾被警察局叫去,受到嚴厲的警告。當他心情煩亂,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回家時,門口正圍著許多憤怒的人,大門上也讓人刷了幾個刺目的大字:“專門製造恐怖和死亡的人家!”人們高喊著:“走遠一點,死神!”“我們不要這樣的鄰居!”“不能和魔鬼在一起!”他年邁的父親正顫巍巍地給大家說著好話,母親兩眼含著淚水,一隻手在胸前畫著十字。諾貝爾心中就如打翻了五味罐子不是滋味。他靠在路邊的燈住上,臉色煞白,強忍著才沒有讓自己跌倒。
怎樣發明一種既威力強大又使用安全的炸藥呢?諾貝爾知道下一步是該攻這一關了。但是他若再這樣試驗下去,憤怒的人群會將他砸為肉醬的。於是他便來到人煙稀少,森林環抱的梅拉倫湖畔,買了一條廉價的舊船,將船停在湖心,又開始了新的試驗。到夜深人靜之時,人們常會聽到湖心傳來砰砰的爆炸聲。遠遠望去漆黑的湖面閃著一星燈火,大家說那就是那個不要命的炸神諾貝爾。
諾貝爾就是這樣整天和死神廝混在一起,後來終於想到:“要是能將液體甘油變成固體,不就容易保存,便於運輸,安全多了嗎?最好能找到一種吸附劑。”他試了紙屑、木粉、煤末、木炭,最後終於找到了一種“硅藻土”,這種東西可以天然開採,有許多小孔,重量很輕,將硝化甘油往裡一拌,要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在岩石上打個圓洞,將他搓成長條塞進去,用雷管一點火,那些堅硬如鐵的山石立即就被炸成個天女散花。這就是黃色炸藥,它徹底替換了人們使用了上千年的黑火藥。而且這種炸藥還很安全,你就是從高處拋下來,放在鐵板上用鐵錘砸,它也不會爆炸。諾貝爾創辦的炸藥公司立即大批生產,行銷歐洲各國。1868年時年產量還只有78噸,到1874年時以上升到3120噸。諾貝爾已經由一個科學家變成大企業家,他在十四個國家建立了十六座炸藥工廠,真正成了一個炸藥大王。他本人也乾脆在巴黎買了房子,建了大實驗室,遷居法國。不久他又在這裡進一步發明了威力更大的膠質炸藥和無煙炸藥。
現在諾貝爾的大名已經和他發明的炸藥一樣傳遍全球,於是各種應酬的麻煩事情也就接踵而來。有請他出席各種儀式的,有要給他授銜的,有訂貨談生意的,有和他爭專利打官司的,還有許多人是寫信或找他要錢的。他們都知道諾貝爾先生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富翁,就都來向他拔毛。有一次諾貝爾年輕的女廚師來向他請假,說她要去結婚了。諾貝爾說:“您想要一件什麼樣的禮物?”這姑娘脫口而出說:“我只想要先生一天的收入。”諾貝爾覺得很有趣,但他一天的收入是多少,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說:“請讓我算一算。”過了幾天後這個姑娘得到了一筆四萬法郎的贈款,光靠利息他也就可以安樂一輩子了。據統計,郵局平均每天送來的乞求信,所要求的錢加起來就有二萬法郎。實在是大樹招風。法國商人怪他搶了他們的炸藥生意,便誣告他的發明是竊盜別人的成果。法國政府更誣告他盜竊軍事機密,出動警察搜查了他的住所。他在巴黎再也住不下去了,只好於1891年離開了這座他居住了十八年的城市,遷到意大利的聖雷莫重建自己的實驗室。
現在他已經是一個近六十歲的老人了,本來他從小就體弱多病,一生又和炸藥打交道,藥物中毒得了一種“硝化甘油頭痛症”,其他還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傷風、輕度壞血症,心臟病也不時發作。他所發明的炸藥不知為人類改造地球帶來了多少好處,他登記的發明專利總共有350項,包括人造橡膠、人造皮革、煤氣表等許多與人們生活有關的東西。現在,他真正覺得自己老了,像過去那樣周遊世界,用五種語言去談生意、打官司的精力,再也沒有了,他想有一塊能使自己安靜的地方,繼續再想一點問題。聖雷莫在波嫩特河畔,氣候濕潤,風景宜人,站在高坡上可以望見碧波蕩漾的地中海,海面上自由來往的帆船和鼓著白翅膀的水鳥。他叫人在別墅的周圍栽起一片桔園,又種上一片棕櫚,房前屋後全都種滿鮮花,然後又佈置了一個優雅的客廳,客廳正面的牆上親手提著一行大字:“我的安樂窩。”
誰知環境安樂,他的心境卻無法安樂。就在諾貝爾遷居聖雷莫不久,有一位巴黎時期的老朋友來看他,進得別墅,見那紅花綠樹,亭台閣樓,頗為讚賞,只是一進客廳,抬頭看見那一行大字,便哈哈大笑:“安樂窩,安樂窩,既是個窩,裡面就應該有兩隻鳥啊。”這一句話,正說中諾貝爾的痛心處。送走朋友,他挑燈伏案,抱頭沉思,心如刀割。他想自己這一生征服了最爆裂的炸藥,卻未能征服一個女人;擁有龐大的跨國公司,卻未有一個小小的家庭,命運真是這樣地捉弄著他。他曾有過一次真正的戀愛;十七歲那年在巴黎碰見一位美貌少女,兩人已經好的難分難離,但是突然一場疾病,戀人就狠心地拋下他離開了人世。1786年他又認識了一位叫索菲的女子,他一下就愛上了他,愛她那雙迷人的眼睛,那一泓秋水裡總是映著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只要他們的目光一接觸,他就不由地要被拉進去,他愛她那姣好的神態,她小巧,苗條,身上有一種精緻的美,從他們第一次見面,他就覺得這女子好像生就應該做他的漂亮的居室的主人。但是他錯了,索菲是那種專以漂亮為本錢只戀愛而不願結婚,只要男人的愛撫而不願受家庭的約束的人。他為她在巴黎、奧地利等地準備了豪華的別墅,安排好僕人,他帶她出入上流社會,陪她看戲,啟發她讀書,他想盡力將她改造成一個有教養的女人。但是索菲開使始還裝裝樣子,以後只要一見面或者一寫信就是要錢,要高檔服裝,要華貴的馬車,要上這些就放任地到各地去混,而且到處以諾貝爾夫人的名義招搖行騙,到處用他的名字借款、欠債。他欲罷不能,就這樣痛苦的維持了十八年,最後,1891年7月,索菲突然來了一封信,說他最近生下一個女孩,並且理直氣壯的告訴他,這女孩的父親是一個匈牙利軍官,並且又振振有詞的提出要30萬匈牙立克朗。諾貝爾通過律師給了她30萬克朗,並且好心地勸她和這個軍官結婚,安心去過日子。這漫長、痛苦的戀愛才算告一段落。他付出了數不清的金錢,付出了自己熾熱的感情,但是得到了什麼?得到的是現在這豪華別墅裡一片空虛和冷寂,這難道就是自己的窩嗎?
諾貝爾在這間寬大淒清的客廳裡一人踱著步子,朋友一句話點破了他心靈深處那顆充滿了孤獨和傷感的心,不由得兩滴淚水慢慢地掛到腮邊來。他遙望著窗外藍天碧海輕輕地吟出一首詩來:
我是否愛過?
啊!你的質問,
從我記憶的漩渦
喚醒了一幅甜蜜的輪廓
那夢寐以求的幸福啊,
生活不肯將它賜給我;
那滿腔熱忱的愛情啊,
不待成長就已經凋落。
你不會懂得,
一個年輕心靈的理想世界,
是怎樣遭到現實的折磨;
挫折、幻滅與憂思,
是怎樣捉弄那歡樂的生活,
使一切都失去燦爛的光澤。
他剛吟完最後一句突然覺得心臟隱隱發痛,忙轉身伏著椅子坐下,在桌上摸過一個小藥瓶。他看看藥瓶上的三個字:“飲料劑”,不覺臉上泛起一絲苦笑。醫生可真會開玩笑。什麼飲料劑,這明明是一瓶硝化甘油,怕病人緊張換了這麼個好名字。我這個炸藥大王到頭來要吃炸藥來治病,這真是上帝絕妙的安排。他又想到這強力炸藥發明以來,用於戰爭不知炸死了多少人,用於建設不知開了多少山,修了多少路。一項發明問世,是禍是福,發明者實難駕馭。他想自己是真正的老了,大概不會久存於人世了,應該讓自己的這些發明多為人類造點福。他自己沒有一個親人,雖有百萬財富有誰繼承呢?還是讓這些由科學發明而換得的財富去資助後人新的發明吧。這樣想著,他提筆寫下了這樣一份永垂青史的遺囑:
請把我的全部財產作為基金,以其利息作為獎金。
把獎金分為五等份,作為下列五種獎的獎金。他每年給為人類作出了最卓著貢獻的人。
(一)物理學獎:獎給在這個領域有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二)化學獎:獎給在這個領域有最主要發現或重要改良的人。
(三)生理學和醫學獎:獎給在這個領域有最重要發現的人。
(四)文學獎:獎給在這個領域發表了理想主義的傾向,有最優秀作品的人。
(五)和平獎:獎給為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徹底或裁減軍備、召開和平會議及實施和平會議的原則作出了最大努力的人。
各獎的獲獎人由下述各委員確定:
物理學獎、化學獎由瑞典科學院院士確定;
生物學、醫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洛林研究所確定;
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科學院確定;
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五人委員會確定。
不論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都可獲獎。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獲獎。
艾爾弗雷德•諾貝爾
諾貝爾立完自己的遺囑一年後,便在聖雷莫不幸逝世。為了爭取他這個偉大遺囑的實現,他的助手、遺囑執行人又經過許多艱苦的工作。首先,清理他的財產便是一大難事,他的工廠遍佈各國,而各國的法律又各不相同,他的祖國政府對將這筆錢獎勵別國人也有意見。另外還有不少真假親朋乘機提出財產要求。諾貝爾的侄子們倒是繼承了父輩的好品質,立即聲明並不想要叔叔留下的財產,同意按遺囑辦事,可是那個和諾貝爾戀愛了十八年而始終不肯結婚的女人索菲現在又跳出來要錢了。她看到諾貝爾去世的消息,立即不知從什麼地方鑽出來,找見遺囑執行人索爾曼,將諾貝爾生前給她的216封信放在桌子上說:“你敢不給我一大筆錢,我就將這些信件的原件出版權賣掉。”為維護一個偉人的名譽,索爾曼只好同意出錢購買版權。諾貝爾九泉有知,他那顆孤獨的心怎能再承受這種殘酷的攻擊?總之經過幾年的工作,諾貝爾獎金終於在1900年正式設立。諾貝爾獻出的這筆基金共920萬美元,每年的利息約20萬美元。他不但將數百項發明留給了後人,還留下了一個科學家最可貴的無私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