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院系舉辦《弟子規》演講比賽,我接觸到《弟子規》這本書,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感觸良多,尤其是對「孝」的理解。我認為學習《弟子規》應該把《弟子規》的真諦貫徹到實際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規》開篇中這樣教育我們: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首孝悌」從中可以看出「孝」對於一個人來講是很重要的。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生養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要怎樣做才算是「孝」呢?
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總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標,對房子、車子的追求熱衷竟讓我們忘記了孤孤單單在家裡惦記著我們的父母。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公益廣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訴家裡的老人要回家吃飯,老人開開心心的準備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們的到來,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著了,醒來時,屋子裡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是老人子女的,他們告訴老人不回來了,在電話中老人的孫女叫了老人一聲奶奶,老人心裡有些安慰,正準備和孫女說話時,電話掛斷了,老人很失望很無奈地說了句:你們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內心震撼了,有人曾說過:人越老越害怕孤獨。你讓你家中的老人孤獨了嗎?一個再華麗的房子沒有家人,那只是一個房子不能稱之為家;一個有家人的房子,即?a href='http:///s/dongwu/xiaogou/' target='_blank'>狗孔釉倨憑贍且彩羌搖@先艘牟皇牆鵯皇親』齙姆孔櫻且桓屑胰說募搖@先宋優閆淥校先說南M皇親優芏嘍嗯閂闥牽喙匭墓匭乃牽茉諞黃鶼硎莧聳蘭渥釔匠L炻字幀?/p>
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我們的父母不在年輕,當你拎著大包小包東西回家時,爸爸媽媽都會顯得異常激動、開心,可是他們的激動、開心並不是因為你拎了那麼多的東西,而僅僅只是因為你,因為你回來看他們了。
或許作為學生的同學們會說,現在我們還是學生,這對我們來講還是很遙遠的。真的遙遠嗎?一點也不遙遠。我想問一句:身為學生的我們,除了向父母要錢,你一個月還會打多少次電話回家問候父母,問候家裡的一切呢?不要省幾塊錢的電話費,不要以為父母並不在意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電話回家關心他們時,他們是很欣慰的。只是我們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嗇了關心父母的話。你還在等什麼,馬上拿起自己的手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吧。
孝,並不是要讓你為父母做上什麼驚人動地的事,實際上最平常最基本的關心、問候又何嘗不是孝道的表現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人世間最遺憾的事。雖然我們不能像《弟子規》書中寫的那樣「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孝敬父母,但起碼不要讓這樣的遺憾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2】
我很喜歡讀書但是《弟子規》是我的最愛,學習了《弟子規》讓我受益非淺。
《弟子規》是顯聖鏡,可以顯現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德行。《弟子規》同時也是照妖鏡,對照一下看你是否做到《弟子規》哪些,假如沒有做到那就「有則改,無加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人指路」,誰是名人?我們的老祖宗呀也就是古聖先賢,《弟子規》就是古聖先賢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人生中的131件事情,每件事情都意味著一個人生的哲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按照《弟子規》所說的來做人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是幸福快樂的。
《弟子規》教誨我們,真正幸福的源泉在於時時刻刻以一種恭敬的心,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境,要有捨得的精神,大捨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
《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說《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弟子規》熏陶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弟子規》說「凡是人,皆須愛。」有感恩的心,才會有愛人的心。知恩才能報恩「,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那麼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生活在感恩和愛的世界裡,就能時時品嚐幸福的感覺。
蔡禮旭老師說,有愛的地方就有家,有感恩的地方就有家。把愛和感恩帶到哪裡,哪裡就是家。學會愛學會感恩和諧就在你我身邊,願我們用《弟子規》攜手共同營建一個和諧幸福的家。
【3】
《弟子規》是清代學者李毓秀寫的蒙學名篇,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中國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寫成,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分成孝悌、謹信、親仁、學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便於背誦。「弟子」就是學生,而「規」就是規矩的意思,這本書句句講的都是為人處世的規範。
《弟子規》首先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要孝敬父母。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弟子規》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謹信的人。要勤勉謹慎,做到「朝起早,夜眠遲。」因為「老易至,惜此時」,要養成好的衛生習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勿箕踞、勿搖髀」。要言而有信「凡出言,信為先」,但是不可以輕易地胡亂答應別人「事非宜、勿輕諾」。不和別人比吃比穿,而是要和別人比品德才學,才學不如人,就要多加努力,「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規》教導我們要泛愛眾人,要親仁,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在一個藍天下,同居一個地球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要想取得名望,就要靠自己良好的行為去積累,因為世人看重的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內在的品質「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弟子規》教導我們若有餘力,便去學文。還教了很多讀書的方法,「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我讀書時常常不能做到專心致志,還喜歡讀了一半就去翻閱其他的書籍。
《弟子規》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有著取之不盡的寶貴思想,能夠陶冶心靈,提高智慧,使我們懂得做人之道,養成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