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

有幾個人閒來無事,在一起聊天。一個年紀大的人對周圍幾個人說:「吃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不過,吃多了的話是會傷脾的。吃棗呢,正好與吃梨相反,吃棗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卻對牙齒有害。」

人群中一個呆頭呆腦的青年人覺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說:「我有一個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齒又不傷脾,吃棗健脾又不至於傷牙齒。」

那位年紀大的人連忙問他說:「你有什麼好主意,說給我們大家聽聽!」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說:「吃梨的時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卻不嚥下去,它就傷不著脾了;吃棗的時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這樣不就不會傷著牙齒了嗎?」

一個人聽了青年說的話,跟他開玩笑說:「你這不是將棗囫圇著吞下去了嗎?」

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那個青年人抓耳撓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這個年輕人自作聰明,如果按他說的辦法囫圇吞棗的話,那棗子整個地連核也吞下去了,難以消化,哪還談得上什麼健脾呢?我們學習知識也是這樣,如果對所接受的知識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剝,那是得不到什麼收益的。

《中國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