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王日休曰】是。此也。指此一經之所言也。我者。乃編集經者自謂。是阿難也。如是我聞者。如此經之所言。乃我親聞之於佛也。弟子嘗問佛雲。他時編集經教。當如何起首。佛言從如是我聞起。

【李文會曰】如是我聞者。如來臨涅槃日。阿難問曰。佛滅度後一切經首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聞。次顯處所。是故傅大士雲。如來涅槃日。娑羅雙樹間。阿難沒憂海。悲慟不能前。優波初請問。經首立何言。佛教如是者。萬代古今傳。若以諸大宗師言之。如者。眾生之性。萬別千差。動靜不一。無可比類。無可等倫。是者。只是眾生性之別名。離性之外。更無別法。又雲法非有無。謂之如。皆是佛法。謂之是。

【川禪師雲】如是。古人道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且道變向什麼處去。咄。不得亂走。畢竟作麼生道。火不曾燒你口。如如。明鏡當台萬象居。是是。水不離波波是水。鏡水塵風不到時。應現無瑕照天地。我者。為性自在。強名之也。又雲身非有我。亦非無我。不二自在。名為真我。又雲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頌曰。我我認著分明成兩個。不動纖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風和。聞者。聽聞也。經雲。聽非有聞。亦非無聞。了無取捨。名為真聞。又雲切忌隨他去。頌曰。猿啼嶺上。鶴唳林間。斷雲風捲。水激長湍。最愛晚秋霜午夜。一聲新雁覺天寒。

一時佛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肇法師曰】一時者。說此般若時也。

【李文會曰】一時者。謂說理契機感應道交之時也。

【川禪師曰】一。相隨來也。頌曰。一。一。破二成三從此出。乾坤混沌未分前。已是一生參學畢。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頌曰。時。時。清風明月鎮相隨。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君總不知。疏鈔雲。佛者。梵雲婆伽婆。唐言佛。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圓滿故。一切有情。鹹具此道。悟者即名佛。迷者曰眾生。

【李文會曰】佛者梵語。唐言覺也。內覺無諸妄念。外覺不染六塵。又雲佛者。是教主也。非相而相。應身佛也。相而非相。報身佛也。非相非非相。法身佛也。

【川禪師雲】佛。無面目說是非漢。頌曰。小名悉達。長號釋迦。度人無數。攝伏群邪。若言他是佛。自己□成魔。只把一枝無孔笛。為君吹起太平歌。

【李文會曰】在者。所在之處也。

【川禪師雲】客來須看。不得放過。隨後便打。頌曰。獨坐一爐香。金文誦兩行。可憐車馬客。門外任他忙。

【六祖曰】捨衛國者。波斯匿王所居之國。祗者。匿王太子祗陀樹是祗陀所施。故言祗樹

【疏鈔雲】經雲。捨衛國有一長者名須達拏。常施孤獨貧。故曰給孤獨長者。因往王捨城中護彌長者家。為男求婚。見其家備設香花。雲來旦請佛說法。須達聞之。心生驚怖。何也。須達本事外道。乍聞佛名。所以怕怖。至來日聞佛說法。心開意解。欲請佛歸。佛許之。令須達先歸家卜勝地。惟有祗陀太子有園。方廣嚴潔。往白太子。太子戲曰。若布金滿園。我當賣之。須達便歸家運金。側布八十頃園並滿。是以太子更不復愛其金。同建精舍。請佛說法。曰。祗樹給孤獨園。

【李文會曰】捨衛國者。說經之處也。祗樹者。祗陀太子所施之樹。樹。謂法林也。給孤獨園者。給孤長者所施之園。共建立精舍也。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僧子榮】引智度論三卷雲。如來臨入涅(奴結切)槃時。告阿(入聲)難言。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復告優波離言。一切律戒。汝當受持。阿難聞佛付囑。心沒憂海。時優波離尊者語阿難言。汝是守護佛法藏者。當問佛未來要事。於是優波離尊者同阿難往問世尊四條事。第一問一切經首。當置何言。答曰。一切經首當置如是。第二問以何為師。答曰。以波羅提木叉。是汝大師。此雲戒。第三問依何而祝答曰。皆依四念處而祝四念者。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法性空。四觀心無我。第四問惡性車匿。如何共祝答曰。惡性比(音鼻)丘以梵檀治之。此雲默擯。(梵語。梵檀者。猶中國言默擯。默擯者。正如黃魯直雲。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百戰百勝。不如一忍。擯者敬而遠之之意。此處惡性比丘之道也。)如來於是付囑言訖。在俱屍羅大城。娑羅雙樹間。示般涅槃。阿難聞佛入涅槃。悶絕憂惱。不能前問四事。

【王日休曰】梵語比丘。此雲乞士。謂上乞法於諸佛。以明己之真性。下乞食於世人。以為世人種福。此所以名乞士也。大比丘則得道之深者。乃菩薩阿羅漢之類也。俱。謂同處也。所謂佛與此千二百五十人。同處於給孤獨園中。

【陳雄曰】比丘今之僧是也。

【李文會曰】比丘者。去惡取善。名小比丘。善惡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達此理。即證阿羅漢位。能破六賊小乘四果人也。

【川禪師雲】獨掌不浪鳴。頌曰。巍巍堂堂。萬法中王。三十二相。百千種光。聖凡瞻仰。外道歸降。莫謂慈容難得見。不離祗園大道常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

【王日休曰】爾時者。彼時也。佛為三界之尊。故稱世尊。三界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僧若訥】引毗羅三昧經雲。早起諸天。日中諸佛。日西異類。日暮鬼神。今言食時。正當午前。將行乞食之時也。

【李文會曰】爾時者。佛現世時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無有等量。一切世間之所尊也。食時者。正當午食將辦之時也。著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遺教經雲】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疏鈔雲。著衣持缽者。著僧伽之衣。即二十五條大衣也。持四天王所獻之缽也。

入捨衛大城乞食。

【僧若訥曰】寺在城外。故雲入也。乞食者。佛是金輪王子。而自持缽乞食。為欲教化眾生捨離憍慢也。

【李文會曰】乞食者。欲使後世比丘不積聚財寶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僧若訥曰】不越貧從富。不捨賤從貴。大慈平等。無有選擇。故曰次第。

【李文會曰】次第者。如來慈悲。不擇貧富平等普化也。

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

【王日休曰】乞食而歸。故曰還至本處。飯食已畢。收衣缽。洗足者。謂收起袈裟與缽盂。然後洗足。以佛行則跣足故也。

【李文會曰】洗足已者。淨身業也。

敷座而坐。

【顏丙曰】敷。乃排布也。排布高座而坐。

【智者禪師頌曰】法身本非食。應化亦如然。為長人天福。慈悲作福田。收衣息勞慮。洗足離塵緣。欲證三空理。跏趺示入禪。(疏鈔雲。三空者。三輪體空也。施者。受者。並財等名三輪也。施者。反觀體空。本無一物。故雲理空。受者。觀身無相。觀法無名。身尚不有。物從何受。故曰受空。施受既空。彼此無妄。其物自空。故雲三輪體空。)

【李文會曰】敷座而坐者。一切法空是也。

【川禪師曰】惺惺著。頌曰。飯食訖子洗足已。敷座坐來誰共委。向下文長知不知。看看平地波濤起。

《金剛經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