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李文會曰】摩訶薩者。摩訶言大。心量廣大。不可測量。乃是大悟人也。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六祖曰】一切者。總標也。次下別列九類。
【王日休曰】凡有生者。皆謂之眾生。上自諸天。下至蠢動。不免乎有生。故雲一切眾生也。眾生雖無數無窮。不過九種。下文所言是。
【李文會曰】眾生者。謂於一切善惡凡聖等見有取捨心。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輪迴六道是也。
【古德曰】覺華有種無人種。心火無煙日日燒。謂諸愚迷之人。被諸煩惱。則熙熙然。此非悟道。其實如木偶耳。若或中根之士。而以煩惱為苦。是則智慧不如愚癡也。不亦謬乎。固當勿存於心。苟或不然。學道何用。於己何益。須令智慧力勝之可也。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六祖曰】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習性也。濕生者。隨邪性也。化生者。見趣性也。迷故造諸業。習故常流轉。隨邪心不定。見趣墮阿鼻。(平聲)起心修心。妄見是非。內不契無相之理。名為有色。內心守直。不行恭敬供養。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為無色。不了中道。眼見耳聞。心想思惟。愛著法相。口說佛行。心不依行。名為有想。迷人坐禪。一向除妄。不學慈悲。喜捨智慧方便。猶如木石。無有作用。名為無想。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心在。故名若非無想。
【王日休曰】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鳥。細而H虱是也。若胎生者。如大而獅象。中而人。小而貓鼠是也。若濕生者。如魚鱉黿鼉。以至水中極細蟲是也。若化生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獄。中而人間米麥果實等所生之蟲是也。上四種謂欲界眾生。若有色者。色謂色身。謂初禪天至四禪天諸天人。但有色身而無男女之形。已絕情慾也。此之謂色界。若無色界者。謂無色界諸天人也。此在四禪天之上。唯有靈識而無色身。故名無色界。若有想者。此謂有想天諸天人也。此天人唯有想念。故自此以上。皆謂之無色界。不復有色身故也。若無想者。此謂無想天諸天人也。在有想天之上。此天人一念寂然不動。故名無想天。若非有想非無想者。此謂非想非非想天諸天人也。此天又在無想天之上。其天人一念寂然不動。故雲非有想。然不似木石而不能有想。故雲非無想。此天於三界諸天為極高。其壽為極長。不止於八萬劫而已。
【李文會曰】若卵生者。貪著無明。迷暗包覆也。若胎生者。因境求觸。遂起邪心也。若濕生者。才起惡念。即墮三塗。謂貪嗔癡因此而得也。若化生者。一切煩惱。本自無根。起妄想心。忽然而有也。
【又教中經雲】一切眾生。本自具足。隨業受報。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裹為胎生。愛水浸婬為濕生。欻起煩惱為化生也。又雲眼耳鼻舌。回光內燭。有所貪漏。即墮四生。謂胎卵濕化是也。色聲香味。回光內燭。無所貪漏。即證四果。謂須陀洹等是也。
【傅大士曰】空生初請問。善逝應機酬。先答雲何祝次教如是修。胎生卵濕化。鹹令悲智收。若起眾生見。還同著相求。若有色者。謂凡夫執有之心。妄見是非。不契無相之理。若無色者。執著空相。不修福慧。若有想者。眼見耳聞。遂生妄想。口說佛行。心不依行。若無想者。坐禪除妄。猶如木石。不習慈悲智慧方便。若非有想者。
【教中經雲】 有無俱遣。語默雙忘。有取捨憎愛之心。不了中道也。
【臨濟禪師曰】入凡入聖。入染入淨。處處現諸國土。儘是諸法空相。是名真正見解。你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裡浮沉也。非無想者。謂有求理心也。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李文會曰】我者。佛自謂也。皆者。總也。令者。俾也。入者。悟入也。無餘者。真常湛寂也。
【法華經雲】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涅槃者。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眾生迷於涅槃無相之法。而為生死有相之身也。滅者。除滅。度者。化度也。
【六祖曰】如來指示三界九地。各有涅槃妙心。令自悟入無餘者。無餘。習氣煩惱也。涅槃者。圓滿清淨義。令滅盡一切習氣不生。方契此也。度者。渡生死大海也。佛心平等。普願與一切眾生。同入圓滿清淨無想涅槃。同渡生死大海。同諸佛所證也。煩惱萬差。皆是垢心。身形無數。總名眾生。如來大悲普化。皆令得入無餘涅槃。
【證道歌曰】達者。同游涅槃路。注雲。涅槃者。即不生不滅也。涅而不生。槃而不滅。即無生路也。
【沖應真人周史卿】對吃不拓和尚指香煙雲。要觀學人有餘涅槃。爐中灰即是。要觀學人無餘涅槃。爐中灰飛盡即是。
【王日休曰】梵語涅槃。此雲無為。楞伽經雲。涅槃乃清淨不死不生之地。一切修行者之所依歸。然則涅槃者乃超脫輪迴。出離生死之地。誠為大勝妙之所。非謂死也。世人不知此理。乃誤認以為死。大非也。此無餘涅槃。即大涅槃也。謂此涅槃之外。更無其餘。故名無餘涅槃。此謂上文盡諸世界。所有九類眾生。皆化之成佛。而得佛涅槃也。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王日休曰】一切眾生。皆自業緣中現。故為人之業緣。則生而為人。修天上之業緣。則生於天上。作畜生之業緣。則生為畜生。造地獄之因緣。則生於地獄。如上文九類眾生。無非自業緣而生者。是本無此眾生也。故菩薩發心化之。皆成佛而得涅槃。實無一眾生被涅槃者。以本無眾生故也。
【僧若訥曰】第一義中無生可度。即是常心也。若見可度。即是生滅。良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何生可度。所謂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
【陳雄曰】大乘智慧。性固有之。然眾生不能自悟。佛實開悟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令自心中愚癡邪見煩惱眾生。舉皆滅度矣。滅度如是其多。且曰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蓋歸之眾生自性自度。我何功哉。六祖壇經雲。自性自度。名為真度。淨名經雲。一切眾生。本性常滅。不復更滅。文殊菩薩問世尊。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如何。世尊曰。性本清淨。無生無滅。故無眾生得滅度。無涅槃可到。此皆歸之眾生自性耳。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造化因心偈雲。賦象各由心。影響無欺詐。元無造化工。群生自造化。
【李文會曰】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者。謂起無量無數無邊煩惱也。得滅度者。既已覺悟。心無取捨。無邊煩惱轉為妙用。故無眾生可滅度也。
【寶積經雲】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
【逍遙翁曰】善能觀察煩惱性空。既過即止。勿使留礙也。又雲煩惱性空。勿為掛礙。觀如夢幻。不用介懷。設使情動。如響應聲。即應即止。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六祖曰】修行人亦有四相。心有能所。輕慢眾生名我相。自恃持戒。輕破戒者名人相。厭三塗苦。願生諸天。是眾生相。心愛長年。而勤修福業。法執不忘。是壽者相。有四相即是眾生。無四相即是佛。
【僧若訥曰】言我相者。以自己六識心。相續不斷。於中執我。此見乃計內也。人相者。六道外境。通稱為人。於此諸境。一一計著。分別優劣。有彼有此。此見從外而立。故雲人相。如眾生相者。因前識心。最初投托父母。續有色受想行四陰。計其和合。名眾生相。如壽者相者。計我一期。命根不斷。故雲壽者相。
【陳雄曰】貪嗔癡愛。為四惡業。貪則為己私計。是有我相。嗔則分別爾汝。是有人相。癡則頑傲不遜。是眾生相。愛則希覬長年。是壽者相。如來不以度眾生為功。而了無所得。以其四種相盡除也。圓覺經雲。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菩薩發菩提無上道心。受如來無相教法。豈應有四種相哉。設若有一於此。則必起能度眾生之心。是眾生之見。非菩薩也。菩薩與眾生。本無異性。悟則眾生是菩薩。迷則菩薩是眾生。有是四種相。在夫迷悟如何耳。何以故者。辨論之辭也。佛恐諸菩薩不知真空無相之說。故為之辨論。而有及於四種相。十七分。二十五分皆雲。
【顏丙曰】一切眾生者。涅槃經雲。見佛性者。不名眾生。不見佛性者。是名眾生。摩訶者大也。佛告須菩提。及大覺性之人。若卵胎濕化。乃蠢動含靈也。有形色。無形色。有情想。無情想。乃至不屬有無二境眾生。體雖不同。性各無二。此十類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涅槃者。不生謂涅。不死謂槃。經雲。如來證涅槃。永斷於生死。滅度者。滅盡一切煩惱。度脫生死苦海。令者使也。我皆使入無餘涅槃。無餘者。羅漢雖證涅槃。尚有身智之餘。經中謂之有餘涅槃。唯無身智余剩者。方謂無餘涅槃。又曰。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眾生既悟本性空寂。更滅度個甚麼。若四相未能直下頓空。即非菩薩覺性也。
【傅大士頌曰】空生初請問。善逝應機酬。(善逝即世尊號)先答雲何祝次教如是修。胎生卵濕化。鹹令悲智收。若起眾生見。還同著相求。
【李文會曰】有我相者。倚恃名位權勢財寶藝學。攀高接貴。輕慢貧賤愚迷之流。人相者。有能所心。有知解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自恃持戒。輕破戒者。眾生相者。謂有苟求希望之心。言正行邪。口善心惡。壽者相者。覺時似悟。見境生情。執著諸相。希求福利。有此四相。即同眾生。非菩薩也。
【臨濟禪師曰】五蘊身田。內有無位真人。堂堂顯露。何不識齲但於一切時中。切莫間斷。觸目皆是。只為情生智隔。相變體殊。所以輪迴三界。受種種苦。敢問諸人觸目皆是。是個甚麼。一一山河無隔礙。重重樓閣應時開。
【川禪師曰】頂天立地。鼻直眼橫。頌曰。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個個圓成。祗因差一念。現出萬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