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祝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疏鈔曰】言滅度一切眾生已者。時中妄想。取舍人我。貪嗔嫉妒。一切不善心。即是一切眾生。以無我心。將忍辱以降伏。令邪惡不生。即是滅度一切眾生已。已。即盡也。言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即煩惱妄想。取捨貪嗔。一切不善心。本自不有。因貪財色。恩愛情重。方有此心。今既知覺。以正智而滅之。亦不可見實有滅者。本自不生。今亦不滅。故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陳雄曰】大涅槃經曰。自未得度先度他。懺法曰。先度眾生。然後成佛。故度一切眾生者。我佛之所應為也。不然。則絕物矣。又何以作佛耶。佛了真空無相。則能所俱寂。雖眾生已滅度。且不起能度之一念。亦不見所度之眾生。故曰。無一眾生實滅度者。

【李文會曰】雲何應祝雲何降伏其心者。注見善現起請分中。當生如是心者。謂二乘之人執著諸相。起諸妄念。如來指示。令其心常空寂。湛然清淨。

【馬祖雲】常教心如迷人。不辨方所。

【文殊師利雲】心如虛空故。敬禮無所觀。

【百丈禪師雲】心如虛空相似。學始有成也。

【黃檗禪師雲】心淨其心。更無別法。此即真佛。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染。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凌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佛與眾生。心亦如是。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眾生。除滅妄念。令見真性。

【白樂天雲】澹然無他念。虛靜是吾師。

【圭峰禪師雲】覺諸相空。心自無念。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唯在此也。

【慈受禪師雲】有利根者。一撥便轉。性頑鈍者。只在夢中。山僧有個醒磕睡底道理。不免傾心吐膽。而為諸人說破。良久雲。且勤照管鼻孔。愚者若見此。一如路逢客。智者見點頭。恰如饑得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此謂不可見有眾生是自已度者。若有此念。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即非菩薩清淨心也。

【川禪師雲】有時因好月。不覺過滄洲。頌曰。若問雲何祝非中及有無。頭無纖草蓋。足不履閻福細似鱗虛析。輕如蝶舞初。眾生滅盡知無滅。此是隨流大丈夫。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六祖曰】須菩提問佛。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依何法而祝如何降伏其心。佛言當發度脫一切眾生心。度脫一切眾生。盡得成佛已。不得見有一眾生。是我滅度者。何以故。為除能所心也。除有眾生心也。亦除我見心也。

【王日休曰】此分大概如第三分所言。須菩提於此再問者。豈非為續來聽者問乎。佛再言之。唯增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句。且上既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生如是心。則是法矣。若無法。烏能得見真性而成佛乎。然此乃言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也。蓋上言當生如是心者。是心亦非真性中所有。亦為妄爾。故此言實無有法。其意乃在於實字。謂究其實。則真性中無此也。佛恐弟子誤認。所謂當生如是心者為真實。故此又說破以為非實也。然則非徒本無一切眾生。而發此求真性之心者。亦本無法。蓋真性中本來蕩然空空。所謂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者是也。

【顏丙曰】當生如是心者。當發這個心。佛度眾生已荊性本空故。無一眾生可滅度者。若生四相望報心。即非菩薩。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蓋實際不受一塵。何有於法。

【李文會曰】即非菩薩者。謂二乘之人。執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解注已見前。實無有法者。謂初悟人。尚有微細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見有智慧能降伏煩惱是人相。見降伏煩惱意是眾生相。見清淨心可得是壽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雲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傅大士雲】空生重請問。無心為自身。欲發菩薩者。當了現前因。行悲疑是妄。用智最言真。度生權立我。證理即無人。

【川禪師雲】少他一分又爭得。頌曰。獨坐翛然一室空。更無南北與西東。雖然不借陽和力。爭奈桃花一樣紅。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王日休曰】如來。佛自謂也。然燈佛。乃釋迦牟尼佛本師也。佛呼須菩提問雲。我始於本師然燈佛處有法所得。名之為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否。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祖曰】佛告須菩提。我於師處。不除四相。得授記不。須菩提深解無相之理。故言不也。

【李文會曰】佛言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三菩提不者。須菩提謂若有般若了悟心在。即是有法。尚有所得之心。故雲無有法得三菩提也。

佛言。如是如是。

【李文會曰】佛言如是如是者。善契如來之法意也。

【川禪師雲】若不同床臥。爭知紙被穿。頌曰。打鼓弄琵琶。相逢兩會家。君行楊柳岸。我宿渡頭沙。江上晚來初雨過。數峰蒼翠接天霞。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佛深以須菩提之言為當。故再稱如是。復呼須菩提而隨其言。以為實無有法。如來所得。名為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者。深然之之意也。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王日休曰】若有法可得。則然燈佛即傳之矣。何待授記當來世。方得作佛耶。釋迦之義。此雲能仁。牟尼之義。此雲寂默。能仁者。即心性無邊。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體本寂。動靜不遷也。釋迦於周昭王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四月八日。化從母右2而生。自行七步。舉其右手。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九龍空中。吐清淨水。濯太子身。名悉達多。此言頓吉。至穆王五十三年。歲次壬申。二月十五日。於俱屍羅國大城。娑羅樹間。示般涅槃。世尊住世七十九年也。

【一注本不顯名曰】萬法本空。若於法有得。是為執相。心即有礙。若於覺有證。是於有我。能所未除。佛豈即證哉。授記者。謂能了悟真性。必得成佛也。

【李文會曰】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故雲即非佛性。若無一切法。是無一切心。雲何不是佛。

【龍牙和尚雲】深念門前樹。能令鳥泊棲。來者無心喚。去者不慕歸。若人心似樹。與道不相違。與我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者。始因智慧而得見性。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如何得授記耶。然無記可記。是名授記。若於心上無纖粟停留。即是無法可得。自性清淨。故雲來世當得作佛。

【慈受禪師雲】一顆靈丹大似拳。服來平地便升仙。塵緣若有絲毫在。蹉過蓬萊路八千。

【傅大士雲】人與法相待。二相本來如。法空人是妄。人空法亦祛。人法兩俱實。授記可非虛。一切皆如幻。誰言得有無。

【川禪師雲】貧似范丹。氣如項羽。頌曰。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日往月來。不知是誰。噫。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王日休曰】且此所謂如來者。本謂真性佛。蓋如者。謂真性遍虛空世界而常自如。若欲現而為一切。無不可者。故謂之如。又隨所感而來現。故名如來。是如來者。真性之名也。故詳言之。則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略言之。則為如來。又略言之。則為佛。然則佛與如來者。有時指色身而言。若如來有肉眼不。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是也。此則謂真性耳。真性又名真如者。謂外物皆妄。唯性為真。其言如者。乃上文所謂真性自如。而無所不可現之意也。故以真實之性為真如。而又謂之如來也。

【僧若訥曰】如來者。即真如也。真如不離諸法。故雲即諸法如義。

【陳雄曰】佛辨論如來膺釋迦尊號者何故。蓋以了諸法空。得如如之義也。如者。真如也。楞伽經雲。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祝如如者。得無所有境界。故維摩經雲。如者不二不異。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

【李文會曰】一切諸法。本來清淨。蓋由取捨分別諸法。所以濁亂。不得自如。心若清淨。即自然如中天杲日。歷歷分明。於諸法上都無取捨分別。即是諸法如義。又雲。若不修因。即無證果。須無因果法之可得。諸法皆如。如理即佛。

【傅大士雲】法性非因果。如理不從因。謂得然燈記。寧知是舊身。

【川禪師雲】且住且祝文殊與淨名對談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動著。動著則三十棒。頌曰。上是天兮下是地。男是男兮女是女。牧童撞著看牛兒。大家齊唱囉囉哩。是何曲調。萬年歡。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佛謂若有人言。佛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是人則為妄語。何則。真性者。佛本來自有之。止為除盡外妄。乃見真性耳。凡言得者。皆自外而得。此真性豈有自外而得哉。故言得者。則為不實語也。佛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非有法如來得之名其法為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也。蓋性則吾之本有。法則自外而來。惟假法以去除外妄而明真性。豈謂於法有所得而名為真性哉。

【陳雄曰】如來於菩提無上道。得之心傳。於法實無所得。不善言如來者。言如來有所得。是不明如來心傳之語。佛故呼須菩提而告之曰。實無有法可得。蓋沮人言之謬妄也。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王日休曰】如來所得正覺之法者。謂佛所得以明真性之法也。此非真性中所有。故曰非實。謂亦為妄也。然必賴於此以明真性。故雲非虛。

【陳雄曰】如來了無所得。而其所得者。菩提無上道耳。蓋菩提無上道。有真空妙理存乎其間。實而無實。虛而無虛。與十四分如來所得法同。

【僧微師曰】無實者。以菩提無色相故。無虛者。色相空處即是菩提。故知如來所證菩提之法。不空不有。故曰無實無虛。

【李文會曰】於是中者。清淨心也。無實者。真空無分別。故境界經雲。諸欲不染故。敬禮無所觀。無虛者。妙用也。具河沙德用也。

【川禪師雲】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頌曰。生涯如夢若浮雲。活計都無絕六親。留得一雙青白眼。笑看無限往來人。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王日休曰】因是之故。佛說諸法。皆是用之以修行。而成佛之法也。然則法又豈可以無哉。今禪家絕不用法。大背經義矣。佛所以隨說而又掃去者。蓋謂不可泥於法耳。豈可絕無法哉。傅大士之頌曰。渡河不用筏。到岸不須船。今禪家不用法。乃未到岸而不須船者。豈不自溺於苦海。且誤人於苦海哉。

【陳雄曰】佛即心也。心即法也。有是佛心。則必有佛法。如來說一切法。無一切外道邪說廁於其間。故斷之曰。皆是佛法。

【李文會曰】一切世法。皆是佛法。涅槃經雲。佛即是法。法即是佛。

【馬祖雲】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長在法性中著衣吃飯。言譚只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儘是法性。不解返源。所以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光返照。全體聖心。何處不是佛法。

【川禪師雲】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頌曰。會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琴彈碧玉調。爐煉白硃砂。幾般伎倆從何得。須信風流出當家。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王日休曰】佛又恐人泥於法。故又呼須菩提而言。所言一切法者。即非真實一切法。但假此以修行耳。非真性中所有。故虛名為一切法而已。

【顏丙曰】如來者。即諸法佛義。乃如如不動之意。於是中。無實無虛。無實者。向甚處摸索。無虛者。何處不分明。虛實乃斷見常見。大士雲。斷常俱不染。所以道。即非一切法。

【李文會曰】謂於諸法心無所得。了諸法空。本無一切法也。

【法華經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故古德雲。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即寂而常知。方契妙覺。是故名一切法也。

【川禪師雲】上大人。邱乙己。頌曰。是法非法不是法。死水藏龍活潑潑。是心非心不是心。逼塞虛空古到今。秪者是。絕追尋。無限野雲風捲荊一輪孤月照天心。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王日休曰】須菩提以嘗聞佛說此語。故曉此理。乃呼世尊而答雲。如來說人身長大。則非真實大身。是虛名為大身而已。第十分所言是也。(傅本第十分。王本十二分。)

【李文會曰】色身有相。為非大身。法身無相。廣大無邊。是名大身。

【黃檗禪師雲】虛空即法身。法身即虛空。是名大身也。

【川禪師雲】喚作一物即不中。(南嶽懷讓禪師見六祖。祖問什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是什麼處恁麼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頌曰。天產英靈六尺軀。能文能武善經書。一朝識破娘生面。方信閒名滿五湖。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王日休曰】梵語菩薩。此雲覺眾生。佛又呼須菩提而言。菩薩亦如是者。此如是乃指上文。蓋謂覺眾生者。亦非為真實。亦如大身之不為真實。徒虛名而已。何則。真性中豈有覺眾生哉。惟有佛謂之覺。覺即真性也。若作是言者。此是言乃指下文。謂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者。謂以眾生為有。而我乃化之成佛。而得滅度。如此見識。則不可名之為覺眾生。以一切眾生於真性中本無。惟從業緣中現。故不可以有為也。

【李文會曰】即不名菩薩者。二乘之人若有煩惱妄想。不能除滅。即同凡夫。滅色取空。不了色性。即非菩薩。

【淨名經雲】色性自空。非色滅空。如病眼人。見空中花。無有是處。

【傅大士雲】名因共業變。萬象即微生。若悟真空色。翛然獨有名。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王日休曰】佛又自問。何故上文之意。謂一切眾生為有者。不名為覺眾生乎。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實無有法。名為覺眾生者。謂真性中實無法以名為覺眾生也。且修行而至於菩薩者。誠賴佛所說之法。故知修行之理。而此言實無有法者。特謂真性中無此法耳。

【李文會曰】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者。一切空寂。本來不生。不見有生死。不見有涅槃。不見有善惡。不見有凡聖。不見一切法。是名見法。正見之時。了無可見。即是菩薩。故雲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王日休曰】是故者。謂上文所言之故也。乃謂實無有法名為覺眾生之說也。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謂佛說諸法。皆謂我人眾生壽者本無有也。此四者統而言之。皆謂之眾生。此眾生既本無有。烏得有覺眾生乎。

【陳雄曰】上文言實無有法。尚何有法可說耶。然佛本無言說。其所說者。不過真空無相。維摩經雲。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此真空無相法也。佛說一切法者此耳。外此則我佛無所說。

【顏丙曰】色身長大。爭奈有生滅。有限量。即非大身。若造作此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迷則佛眾生。悟則眾生佛。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四相可得。

【川禪師曰】喚牛即牛。喚馬即馬。頌曰。借婆衫子拜婆門。禮數周旋已十分。竹影掃□塵不動。月輪穿海水無痕。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疏鈔雲】言佛土者。心土也。佛土無相。雲何莊嚴。若有莊嚴。法即是增。

【陳雄曰】以定慧之寶。莊嚴心佛土者。菩薩也。不言其功。而人莫見其跡。以金珠之寶。莊嚴世間佛土者。凡夫也。自言其功。而常急於人知。文殊般若經雲。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菩薩如是。豈肯自言其功哉。若作是言。是四種相未除。即凡夫之見。其誰名為菩薩耶。

【李文會曰】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者。妙定經雲。若人造作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雖有無量佈施福德。謂心有能所。即非菩薩。不如一念無能所心。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百千萬倍。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肇法師曰】此明不達法空。取莊嚴淨土。故非菩薩。復明離相無為莊嚴佛土也。

【王日休曰】此取第十分之意同。(傅本第十分。王本十一分。)於此再言者。為續來聽者說。故兼說下文也。

【陳雄曰】如來所說者。莊嚴心佛土也。心佛土本來清淨無相。何假莊飾。故雲即非莊嚴。常人以莊嚴為莊嚴。而如來則以非莊嚴為莊嚴。有妙莊嚴存焉。是則所以名其為莊嚴也。故淨土論雲。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世人著世間佛土而不知反。佛前言而此復言。救弊云爾。

【顏丙曰】心常清淨。不染世緣。是為莊嚴佛土也。雖曰莊嚴。不可作莊嚴相。故曰即非莊嚴。但強名而已。

【李文會曰】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者。實無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豈復取莊嚴相如是。即逍遙自在。無纖毫掛礙。雲何是莊嚴。雲何不是莊嚴。故雲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王日休曰】據楞伽經說二無我。謂人無我與法無我也。人無我者。謂人無本體。因業而生。法無我者。謂法無本體。因事而立。若作富貴之業。則生於富貴中。作貧賤之業。則生於貧賤中。是人無本體也。若因欲渡水。則為舟楫之法。因欲行陸。則為車輿之法。是法本無體也。一切法皆因事而立。即是假合。假合即為虛妄。若信此理而悟解之。是真菩薩之見識。故雲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顏丙曰】通達無我法者。直下大悟。如漆桶底脫。四通八達。廓然無我。我身既無。何更有法。人法雙忘。只這真是菩薩。更莫別求。

【李文會曰】通達無我法者。於諸法相無所滯礙。是名通達。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無所能解。湛然清淨。是名無我。故雲真是菩薩。僧問馬祖作何見解。即得達道。答雲。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方喚作道。人的取善捨惡。觀空入定。皆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疏轉遠。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傅大士頌曰】人與法相待。二相本來如。法空人是妄。人空法亦祛。人法兩俱實。授記可非虛。一切皆如幻。誰言得有無。

【川禪師曰】寒即普天寒。熱即普天熱。頌曰。有我元無我。寒時燒軟火。無心似有心。半夜拾金針。無心無我分別道。不知道者是何人。呵呵。

《金剛經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