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時,釋迦牟尼佛對常精進菩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朗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講解,還是抄寫,那麼,此人將會有到八百種眼功德,一千二百種耳功德,八百種鼻功德,一千二百種舌功德,八百種身功德,一千二百種意功德。以這些功德來莊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六根清淨無染。這位善男子、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就能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所有山林與河海。向下可以看到最下層的無間地獄,向上可以看到三界最高一層的有頂天,也能看見其中的一切眾生,對於這些眾生的業行及報應轉生的去處等,也悉見悉知。”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如果有人在大眾之中以無所懼之心講說這部《法華經》,你且聽聽我說此人的功德。此人能得八百種殊勝的眼功德,由此莊嚴其眼,所以其眼非常清淨,雖然只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但已能全部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如彌樓山、須彌山、鐵圍山,還有其它各種山林、大海、江河等,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的一切眾生都能看見。雖然此人尚未獲得天眼,但卻具備了如此的神力。”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由此獲得一千二百種耳功德。憑這種清淨的耳根,他就可以聽到三千大千世界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的一切語言音聲,如象聲、馬聲、牛聲、車輛聲、啼哭聲、哀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說話聲、男人聲、女人聲、童男聲、童女聲、如法聲、非法聲、痛苦聲、歡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悅聲、悲哀聲、天神聲、龍神聲、夜叉聲、干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睢羅聲、摩睢羅迦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間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總而言之,雖然他沒有獲得天耳,但僅以父母所生的平常而清淨的耳根,對於三千大世界中無論發生於內還是發生於外的一切聲音,他都能聽到。如果分別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卻不會破壞耳根。”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父母所生之耳,清淨而無濁穢,以此平常之耳,能聽到三千大世界的一切聲音。如象、馬、車、牛聲,鍾、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竹簫、銅笛聲,能聞但不執著的清淨妙歌聲,聞後皆能分辨知曉的無數種人聲,諸天神的聲音,微妙的歌聲、男人女人聲,童男童女聲,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烏鳥、共命鳥等鳥鳴聲,地獲中受苦眾生的種種慘烈哀叫聲,集聚在大海邊的阿修羅相互談話時所發出的巨大音聲。這位講說《法華經》的人,安住於此地,卻能遙聞以上各種聲音,而其耳根,並不會為這些聲音破壞。在十方內的一切世界中,所有飛禽走獸互相爭鳴呼叫,這位說法人都能聽到。大梵天、光音天、遍淨天直到有頂天,其中所有的天神言談之聲,這位法師在此都能聽到。一切比丘、比丘尼無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這位法師此都能聽到。又有所有的菩薩不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或者在撰寫、彙集解釋經義的作品,所有這此聲音,位法師也都能聽到。作為大聖尊的諸位如來,為了教化眾生,在大眾中演說微妙的佛法,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就能完完全全地聽到。總而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的所有聲音,無論是發生於內,還是發生於外,這位法師都能聽到,而且還不會損壞耳根。由於他的耳根特別聰利,所以,對聽到的聲音都能分辨明了。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天耳,但他只用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的耳功德。”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皆能成就八百種鼻功德。憑借這種清淨的鼻根,就可以嗅到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的各種香氣,如:“悅意花香、金錢花香、茉莉花香、金色花香、重生花香、赤蓮花香、青蓮花香、白蓮花香、花樹香、果樹香、·檀香、沉水香、霍香、根香以及千萬種合香,或者為末香,或者為丸香,或者為塗香。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住在這裡,完全能分別出這些香氣。這位法師還能分別嗅到各種眾生的香氣,如象香、馬香、牛香、羊香、男人香、女人香、童男香、童女香以及草木叢林的香氣。所有的這些香,不論其遠近,這位法師都能嗅到並能正確辨別,不會出錯。
“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雖然住在這裡,也能嗅到天上各種天神境界的香氣,如:圓生樹香、遊戲樹香、小白花香、大白花香、小紅花香、大紅花香、·檀香、沉水香、各種末香。各種雜花香。所有這些天界之香和合在一起,所放出的香氣,這位法師無不嗅知。同時,這位法師還能嗅到諸天神身上的香氣,如:天帝在勝殿享受五欲之樂和嬉戲時的香氣,在妙法堂上為忉利天中的所有天神說法時的香氣,在各個花園內遊戲時的香氣,還有其它天神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他們身上散發的香氣,這位法師也都能嗅到。另外,他還能嗅到諸天神所燒的香,以及四種聖人即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身上的香氣。這些香氣雖然在很遙遠的地方,但這位法師都能嗅到,而且知道這些香氣的所在地。雖然嗅到這麼多的香氣,但對鼻根卻沒有任何損壞,也不會發生任何錯亂。如果想為別人分別解說,他便會清楚無誤地回憶起這些香氣的情形。”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鼻根清淨,這個世界中的各種香氣、臭氣,他都能嗅到。須曼那花香、提花香、多摩羅香、·檀香、沉水香、桂木香、各種花果香,還有各種眾生身上的香氣,無論其是男人或女人,這位說法者即使住在很遠的地方,他都能嗅到這些香氣,並知道各種香氣的所在。大國王、小國王及王子、群臣、宮人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知道他們在何處。身上所戴的珍寶,地下的寶藏,國王的寶貝女兒,這位法師一嗅其香,即知道其所在之處。人們用來裝飾身相的飾物以及衣服、瓔珞、各種塗香,經這法師一嗅,便知其是什麼。各種天神不論行走、安坐,還是遊戲、神變,這位法師通過聞香,皆能知曉。各種樹木、花果。以及酥油香氣,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住在這裡也完全知道其所在。在深山險峰處,·檀樹開花,若有眾生來到這裡,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曉。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上一切的眾生,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道他們的所在。阿修羅的男女及其所有眷屬,以爭鬥發怒為消遣娛樂時,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知曉他們的情形。在荒野或危險狹隘的關口,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分辨清楚。因為有嗅聞得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它們的所在。假設有女人懷了孕,尚未辨清所懷之胎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還是怪胎,經這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道孕婦初懷胎時的情形,也知道孕婦生產時機是否成熟,從而使孕婦能夠安全而快樂地生下有福報的兒子。又因為有嗅聞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世間男男女女們想的是什麼,既知道誰有貪慾、愚癡、·恚等三毒之心,也知誰有一心向善、修持善行的心。大地之下埋藏的寶礦,不論是黃金白銀,還是其它珍寶,就是銅器裡所裝的東西,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曉。各種各樣的瓔珞,無人能識別其價值,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知道它的貴賤、出產地和現在的位置。
“天界的各種花,如小白花、小紅花以及圓生樹花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天上的各種宮殿分上、中、下三等,都用各種珍寶的各種奇花裝飾。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天上花園中的勝殿、觀台和妙法堂,天人在其中娛樂。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它們的情形。各種天神聽聞佛法或享受五欲時,無論是來是去,是行是坐,是立是臥,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便完全知道。天女所穿的衣服,用美麗的花和上好的香來裝飾。穿著這種漂亮而芬芳的衣服,天女們周旋嬉戲,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就完全知道她們遊戲時的情形。由忉利天輾轉向上,直到梵世,在這裡,不論是正在坐禪的天神,還是已經出了禪定的天神,這位法師一嗅他們的香氣,就完全知曉他們的情形。在光音天、遍淨天直至有頂天之中,無論是最初投生而來者,還是最後衰退將要轉生他處者,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曉。
“出家修行的比丘大眾,對於佛法總是精進修行,不論他們在坐著還是走著,不論在讀誦經典還是在樹下專精坐禪,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便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菩薩的志願非常堅強,不論他們在坐禪還是在讀誦經典,或者為他有說法,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十方世界中任何一方任何世界的如來佛,是一切眾生恭敬的世尊,他們憐憫眾生,故為眾生說法施教。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何方何佛在演說何等佛法。眾生在佛的面前聽聞佛演說經典,從而皆大歡喜,如法修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曉這種情形。
“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證得菩薩清淨法下的鼻根神通,但由於受持了這部經典,所以便率先得到了這種清淨鼻相。”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獲得一千二百種舌功德。有了這種舌功德,那麼,諸味當中不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美的還是不美的以及其它各種苦澀之物,一直到這位法師的舌根上來,就全變成上等妙味,就像天降的甘露,無不甜美清香。若以這樣的舌根在大眾中演說佛法,則可發出渾厚微妙的聲音,這音聲能深入大眾的心田,使他們皆大歡喜,快樂無比。另外,各位天神的兒女、帝釋天、大梵天以及諸天的天主,他們聽到這種渾厚微妙的聲音在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地演講佛法,便全都前來聆聽。天龍八部神中除了這些天神外,還有諸龍神和龍女,夜叉和夜叉女、干闥婆和干闥婆女,阿修羅和阿修羅女,迦樓羅和迦樓羅女,緊那羅和緊那羅女,摩·羅伽和摩·羅伽女,這些天神為了聽聞佛法,都來親近這位受持《法華經》而獲得微妙舌功德的法師,並對他表示恭敬和供養。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神聖國王、大神聖國王、各神聖國王的一千個兒子,裡裡外外的眷屬等,都乘其宮殿,一同前來聽法。因為這位法師是菩薩法師,善於說法,所以,婆羅門和居家修道的居士以及國內的人民,都跟隨侍奉法師,供養法師。另外,各位聲聞、辟支佛、菩薩、如來佛等四種聖者也都喜歡見到這位法師。這位法師不論在什麼地方,諸位如來佛都會向其所在的地方說法。這位法師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教法,又能講出深奧微妙的佛法之音。”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舌根清淨,始終不會受到惡味的侵害即使吃到了惡味之物,也會使其全都變成甘露,此人以深沉、清淨、微妙的聲音,在大眾中說法,用各種因緣、譬喻的方法,引導眾生以菩提心。聽聞其說法的人無不欣樂歡喜,為其設上各種高級的供養。諸天神、龍神、夜叉以及阿修羅等八部龍神都以恭敬之心同來聽他講經說法。這位說法的人,若想使微妙的法音遍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法音將隨其意願,到達任何一個地方。大小國王及國王的千子和眷屬們,都雙手合掌,以恭敬之心,常來聽聞、領受佛法。諸天神、夜叉、羅剎、毗捨·等諸鬼神也產生了歡喜之心,常來供養這位法師。大梵天王和魔王,自在天和大自在天等諸天的天神常來法師所住之處。諸佛和他們的弟子聽到這位法師說法的聲音,便時常憶念並守護這位法師,有時還現身來見這位法師。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此人便可獲得八百種身功德。得到清淨的身體,如同明淨的玻璃一樣明淨光亮,眾生都喜歡見到他。由於此人的身體清淨,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眾生,或者生和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或者相貌美麗,或者相貌醜陋,或者轉生善處,或者轉生惡道,所有這一切情況,都會在此人清淨的身體中呈現出。還有,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和大彌樓山等各種山及其中的眾生,也都在此人清淨的身體中呈現出來。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所有諸天及其中的眾生,都能在此人清淨的身體中呈現出來。如來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等四種聖者講經說法,那麼,他們的色身之相皆可在此人清淨的的身體中呈現出來。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法華經》的人,其身極為清淨,就像明淨的玻璃,眾生都喜歡見到。這種清淨的身體又如清淨的明鏡,各種色像都能在上面顯現出來。這位菩薩在其清淨身中,看到了世間的一切,只是唯獨自己明瞭,其它人並看不見。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眾生和一切境界,即天神、人類、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類眾生,他們的色身之像都可在此人的清淨身體中顯現出來。諸天神的宮殿直至有頂天中的宮殿,以及鐵圍山、彌樓山和大彌樓山還有各個大海等,都能在此人的清淨身體中顯現出來。諸位如來佛和聲聞、辟支佛、菩薩等四種聖者,不論單獨自居還是在大眾中說法教化,他們都可在這位法師的清淨身體中顯現出來。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法性的妙身,可是卻能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而平常的肉身之體,映現出所有的一切。”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如來滅度之後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獲得一千二百種意功德。有了這種清淨的意根,就是只聽一首偈頌、一句經文,也能通達無量無邊的佛法義理。理解了這麼多的佛法義理。理解了這麼多的佛法義理之後,哪怕只演說一句經文、一首偈頌,也能演講一個月、四個月甚至一年時間,所講的佛法,都能隨順經文的義趣,與實相之理不相違背。如果講說俗世間的經書,如治理國家的文字及錢財生計行業等,也都能隨順佛法,使之與佛法不相違背。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的六道眾生,他們心中所想的行為,所起的動作,所生的虛妄而不嚴肅的言論,這位具有清淨意根的法師也能完全知曉。雖然這位法師尚未獲得聖潔的佛智慧,可是他的意根已如此清淨無染。這位法師所思惟、籌量、言說的一切,都是佛法,無不真實可靠。它們也是原先諸位如來佛在經中所說過的道理。”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申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此人意根清淨,明澈伶俐,沒有濁穢。以此微妙的意根,可知上、中、下各類佛法,就是只聽聞一道偈頌,也可通達全部佛法的無量妙義。按照佛法原義,有條不紊地演說,長達一個月、四月甚至一年。這個世界內外的一切眾生,如天神、龍神、人類、夜叉、鬼神等,他們都處在六道輪迴之中,內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這位法師,由於受持《法華經》得到報應,所以,一時間便完全知曉這些紛繁的念頭。十方之內的無數位如來佛,有百福莊嚴起來的妙身相,他們為眾生演說的佛法,這位法師全能聽到並能信受奉行。這位法師所思惟的義理無量無邊,所演說的佛法也是無量無邊,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會忘失,不會出錯,這都是國為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這位法師完全知曉有關法相的義理,能隨著這種義理而依次認識了別,通達法相不可執著的道理,於是便知道世間的各種名稱與語言吸不過是虛假的施設。根據所悟到的法相非相、體悟實相的義理,這位法師又能為眾生演說這種妙法。這位法師所說的一切,都是原來諸佛所講的教法。因為他演說這種妙法的緣故,所以在大眾之中沒有任何畏懼。
“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的意根就是這麼的清淨。雖然他尚未獲得斷盡煩惱的聖智,但卻提前得到了這樣的清淨之相。這位法師受持此經,安住在難得的寶地,一切眾生見了他都會生歡喜之心,從而對其愛戴和尊敬。他能以千萬種巧妙的語言,分別為眾生講經說法,這都是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