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六章 再說五陰虛妄

第十卷 第六章 再說五陰虛妄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即從坐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複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並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明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阿難此若非汝雲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唸唸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恆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唸唸受熏有何籌算。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想習。非汝六根。互用合開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細微精想。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阿難在聽完佛最後的這個叮囑之後,從眾人中間站起身來,向佛表示自己已經完全銘記住了佛在今天的一切開示,已經準確記憶,沒有絲毫的遺漏和偏差。

之後,阿難又對佛說:“在佛剛才所詳細講述的五陰修行過程中的種種表現和魔境,最關鍵的就是錯誤地把虛妄假立的五陰,當成了自己本來的真心。像這樣細緻入微切合實際的開示內容,我們平常還真是沒有聽佛講過。實在是太難得了!”

“可是我還有一點兒不明白,這五陰,是同時消亡的呢?還是色受想行識逐步漸次消亡的呢?而且這五陰之間的分割劃界到底又是如何的呢?請佛在發發慈悲心,為我們仔細的講解一下,幫助我們打消心中的疑問,也可以為未來世的一切眾生提前做好知識上的指點準備,作為他們的揀擇眼目。”

佛針對阿難的這個問題,回答說:“阿難,眾生本來究竟光明覺了清淨的真心,並沒有任何的生死,沒有任何的塵勞,沒有任何的污垢,就連所謂的虛空都不存在。所有種種,全部都是在妄想的基礎上產生的。”

“也就是說:本來原始覺了光明真實的真心,虛妄地幻現出來了種種的物質世界表現,就好像那個演若多,忘記了自己的頭面部,而執著了鏡子中的面容一樣。而且,從最根本上面來說,這種妄想的產生,並沒有什麼最初的根源;但是我們卻在這個毫無根源的妄想之中,建立了所謂的因緣關係,發現了所謂的因緣規律;那些並不明白因緣規律的人,就把這種虛妄的種種表現,當成了自然出現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就連好像亙古長存的那個虛空,好像非常真實存在的那個虛空,其本質也還是虛妄幻現的呢!”

“所以說,所謂的因緣,所謂的自然,全部都是眾生虛妄計度出來的而已,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並不是客觀的本質。”

“阿難,當你知道了這些虛妄的本質和來源的話,就會明白我所說的所謂的‘因緣’,其實也還是虛妄假立的名相而已,並不是說因緣就是究竟的真理。而且當你知道所謂的虛妄幻相,其本質本來就是不存在的話,那也就會明白虛妄的因緣,其實也是虛無的,是不真實的,是什麼都沒有的。那麼,那些連因緣都不明白的那些人,把種種情況全部都歸為自然,那就更加不正確了。”

“因此說:我給你們所講述的五陰的本質,其實都是虛妄的。”

“阿難,你的這個色身,之所以會產生,首先是因為你父母有所想,才會產生的;但是如果你的心中沒有相應的想的話,自然也就不會產生你的色身了。你的色身,其實來自於父母和你自己的想,也就是來自於你們的妄念。”

“這個道理,就好像我先前給你們所講過的那樣:當你心中想著醋的時候,口中自然就會產生更多的口水;當你心中想著登高的時候,自然腳下就會感覺到酸軟;其實你自己既沒有登上懸崖,也沒有品嚐到醋味,但是卻有了口水和腳下酸軟的感覺;同樣的道理,你的色身,其實也不是真實的存在,完全都是虛妄的感覺而已,要不然,為什麼光是談論一下醋,就會有口水出現呢!”

“因此阿難,你要清楚的知道:你現在的這個色身,就是你的第一個妄想——堅固想(色)。”

“而那個想像著自己登高,就能夠寧自己的身體真實地感受到酸軟的情況,恰恰說明了眾生的身體一旦在妄想之下出生了,自然也就會在念想的作用下發生種種的動作和感受,眾生業就會為了這個色身的好與壞的種種利益或者傷害,而做出種種行為動作。而這,就是你的第二個妄想——虛明想(受)。”

“通過你自己的種種念頭和想法,就可以讓你的色身產生種種的行為和動作,可是你的身體並不是念頭本身啊,那麼你的身體為什麼又會在念頭的作用下產生動作行為呢?其實,這就是眾生的生命本質:心中有所想,就會表現在形體之上,形體上面所有的動作,全部是和心中的念頭相應的。當你醒著的時候,這就是你的念想之心;而當你睡著的時候,這就是你的夢寐之念;通過你的種種念想,你的虛妄的表現就會更加明顯和堅固了,還會不斷地發展下去。而這,就是你的第三個妄想——融通想(想)。”

“按照這種方式不斷地潛移默化地發展下去,指甲的生長、頭髮的生長、氣力的衰憊、容顏的老皺,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都在變化進展著,而自己卻沒有絲毫的覺察。阿難,如果這個並不是你自己的話,為什麼會不斷地發生變化呢?如果這個就是真正的你的話,為什麼你又沒有明顯的覺察呢?那麼你的這個遷流不息的唸唸不停的表現,就是你的第四個妄想——幽隱想(行)。”

“你的真精本心,從來沒有任何的動搖變化,這種狀態可以假名為‘恆常’;表現在身體上面的話,根本就離不了見聞覺知。如果你的真精本心,根本就容不下絲毫的習氣虛妄的話,那麼你們在很多年前所見到過的一件稀罕之物,在經過了很多年之後,也談不到什麼還記著,也說不上什麼已經忘記了,但是會在後來突然之間重新見到那個稀罕之物後,馬上就會想起來原來自己一直記著呢,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個所謂的真精覺了澄明的不動不搖的恆常之中,唸唸不斷,熏染不斷,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阿難,你要明白,我所說的這個澄明,其實也只是一種約法而已,並不是真正的真實,就好像流動的非常迅速非常快捷的水流,遠遠望過去也是一片恬靜一樣;也就是說,當你看不到水流湍急的表象的時候,並不是說明沒有流動。”

“同樣的道理,如果這個身體,並不是來自於想的話,又怎麼會表現出來想的習氣呢?如果不通過你自己的六根,以及相互之間的開合作用,你的種種妄想就根本不會有時間被消亡掉。所以說,在你目前的見聞覺知之中,隱藏著無始以來的串習,而串習表現得就好像虛無一樣。這就是你的第五種妄想——精微想(識)。”

“阿難,這樣你就應當明白:你的五陰,其實都是來自於你的五種妄想。”

“阿難,你現在想完全明瞭因緣的深淺,就可以這麼理解:色、空,屬於色邊際;觸、離,屬於受邊際;記、忘,屬於想邊際;滅、生,屬於行邊際;湛入、合湛,屬於識邊際。這五陰的根本,重重疊疊,互相作用,互相刺激,所謂的生,是因為識而出現的;所謂的滅,要從色上面消除;在見地理論上面,是可以突然之間頓悟,然後就著開悟了的見地,一下子滅除種種妄想執著的;而在具體的行事方面,則不可能一下子消除,而是要次第進行。”

“我已經明明白白的用打了結的絲巾展示給你了,你怎麼還會提出來這個問題呢?!”

《楞嚴經的秘密》